-
1 # 來唄媽媽育兒
-
2 # 育兒育己媽媽幫
應該指午餐之後的活動吧?午餐到午休中間估計也就半個小時左右,聊聊天、散個步、講個故事,這個時間就過去了。
前兩天女兒回來說:媽媽,你知道什麼是雜草嗎?因為小草我們是不能拔的,雜草就是跟它們搶肥料的,是可以拔的。我才知道,原來幼兒園午飯之後,老師會帶小朋友到操場上散步,有時順便拔一把雜草。
像這種活動就挺好的,當然這個比較隨意。如果老師有精力的話,可以把它設定成一系列的活動;沒精力的話就讓小朋友自己玩,也很好。畢竟小朋友,玩是天性!
-
3 # 葡萄老師讀書
幼兒園的餐後活動主要分為早餐後活動、午餐後活動、晚餐後活動。
幼兒園餐後活動設計的原則:
第一、幼兒用完餐,從生理衛生的角度來講是不能做劇烈的活動,因此餐後主要安排靜一些的活動。
第二、由於幼兒進餐的速度不一樣,有的小朋友吃得快一些,而有的小朋友吃得慢一點,因此可以安排一些自選遊戲,隨著孩子吃完飯,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遊戲。
第三、由於餐後的時間比較短,因此設計的遊戲,儘量是簡單的、好操作的。
具體安排:
早餐後:一般幼兒園都是隨著小朋友吃完飯,自選活動區遊戲。什麼是自選區域活動呢?自選區域活動,是幼兒一種重要的自主活動形式。它是讓幼兒快樂滿足為目的,以操作、體驗為途徑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常見的區域有:建構區、美工區、表演區、角色遊戲區(如娃娃家、理髮店、超市、商店、醫院、餐館、交通崗、)、閱讀區、益智區、語言區、科學區、感官操作區、沙水區、運動區等。小朋友吃完早飯基本就是自選區域活動遊戲。
午餐後:一般幼兒園午餐後,老師會安排一些安靜的遊戲請幼兒選擇,例如:可以看圖書、可以玩翻繩、可以摺紙等,先吃完的小朋友就會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大概二十分鐘左右,等小朋友都吃完後,老師就會帶領小朋友散步。
晚餐後:基本同午餐後相同,老師會安排一些安靜的遊戲請幼兒選擇,例如:可以拼圖、可以玩玩具、可以畫畫等,先吃完的小朋友就會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大概二十分鐘左右,等小朋友都吃完後,老師就會組織小朋友離園談話,例如交代一下回家的任務,表揚今天表現好的小朋友,提示明天值日生早來等等。
翔太育兒解憂雜貨店:本人從事幼兒教育二十多年,對早期閱讀、幼兒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健康安全教育等方面有所研究,並參與出本了《輕鬆育兒有新招》、《幼兒園親子園》等書籍,本人分享的文章都是這些年以來的真實所感,均是原創,歡迎大家評論、關注、轉發。
-
4 # dxl藍樹葉
幼兒吃完飯後,因為有些幼兒先吃完,有些後吃完,先吃完的幼兒可以坐著休息一會兒,等全部幼兒吃完了,老師可以組織全班幼兒到戶外散步,觀察一下週圍的景色之類,也可以組織幼兒在植物角觀察,圖書角看書等。餐後不宜開展過複雜的活動。
回覆列表
策略一:建立常規,減少環節互動
控制幼兒的進餐時間段,減少與“自主遊戲”環節的互動時間,能有效減輕老師的管理壓力。這就要求幼兒有良好的進餐習慣。對於“狼吞虎嚥”、迫不及待想進入自主遊戲的孩子,我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告訴他們這樣吃飯的不良之處,並及時監督與提醒,要求他們能細嚼慢嚥;對於吃飯速度相對較慢的幼兒,根據實際情況,個案分析,制定出相應的指導策略,並進行家園合作,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策略二:劃分區域,制定活動規則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定相應的活動規則,讓幼兒在一定的區域中進行遊戲,能大大減少幼兒的跑動機率,從而降低因跑動碰撞而發生的安全事故。
開學初,經過反覆研究、商討,我們給孩子們設定了一系列適合在午餐後的各種遊戲活動內容,並繪製“餐後活動安排表”,對教室的活動場地進行重新分割與劃分,採取小組輪換和自由選擇相結合的制度,讓孩子們全面參與到各種不同形式的活動內容中。
創設符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深受幼兒喜歡的活動,是吸引幼兒到各個功能區進行遊戲活動的重要條件,也是有效組織餐後活動的必要保證。根據對本班幼兒的瞭解,我們從他們的興趣愛好入手,創設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餐後活動,深受孩子們的喜歡。
首先,根據孩子們“玩不夠”區域活動的實際情況,在餐後活動再次開放,允許一定人數的幼兒進入遊戲。這是一個重頭戲,不僅能彌補孩子們玩不夠的遺憾,每天中午只有5、6人玩則更是提升了孩子們玩的自由空間。他們能很自如地選擇多個材料來操作,可以是一個人安靜、專心地在“美工區”裡做上半天手工,完成一幅“木屑畫”;也可以是好幾個小朋友共同來做“科學區”裡的小實驗……寬鬆自如的活動氛圍使區角活動最受孩子們歡迎。
但是在一開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由於老師的指導力度不夠,孩子們區域遊戲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有一部分孩子出現亂擺弄,瞎玩現象。因此,我們調整策略,先有目的地開放幾個操作性強的區域,如美工區、科學探索區;然後透過日常的區域活動時經驗的積累,逐漸開放所有區域,讓孩子們在餐後也能自由徜徉在區域活動的世界裡。
其次,根據大班幼兒“強烈的求知探索慾望”、“邏輯思維迅速發展”等年齡特點和他們不同時期的不同興趣愛好,我們把教室中的各個功能區設定成了“恐龍王國”、“迷宮世界”、“拼繪天地”、“棋類小站”“小小遊戲”等幾個不同型別的益智活動內容,供孩子們自主選擇。
“恐龍王國”是從大班孩子們對神秘恐龍世界充滿了好奇與探索欲出發,提供精彩的有關恐龍知識的書籍,擺上恐龍的模型、玩具,並在牆上貼上很多各種恐龍的圖片,營造侏羅紀時期的氛圍,讓孩子們透過多種途徑來認識瞭解這種曾經在幾億年前地球上出現的動物。
“迷宮世界”是提供各種迷宮地圖,讓孩子們透過自己的縝密分析,克服種種困難最終達到終點,體驗成功的快樂。“繪畫天地”是孩子們用色彩描繪自己想法的好場所,在這裡,孩子們想畫什麼就畫什麼,相象力和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和張揚,而且我們要求每個到
“繪畫天地”的孩子在中午睡覺之前都要有一定的作品完成,並把它張貼在牆上,培養孩子做事認真負責的態度。
“棋類小站”則在窗臺上擺上各種各樣的棋子讓孩子們在棋子的海洋裡盡情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體驗成功的喜悅,品嚐失敗的酸楚。
“小小遊戲”是指那些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開展過的、比較受幼兒喜歡的、適合3、4個孩子玩的、相對比較安靜的遊戲。如在大班上學期開展的“大家一起跳”的遊戲,是讓孩子們掛上胸飾,扮演各種水果或小動物,按照一定的遊戲規則來參與活動;大班下學期孩子們則玩起了“發電報”、“拍手”等遊戲。
再者,充分利用班級中的圖書角和建構區。定期更換圖書角上的圖書,並發動小朋友把家中的圖書拿到幼兒園來和大家共同分享,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搭積木建構活動,永遠是孩子們的樂此不疲的遊戲,他們在指定的區域裡盡情享受著創造帶來的快樂。
策略三:根據進度,轉移指導重心
幼兒進餐速度的不一致,導致了老師在此活動環節指導工作上的雙重性。既要指導幼兒進行進餐活動,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又要顧及陸續已經用完餐,開始進行餐後活動的幼兒。如何合理地進行兩者兼顧,做到兩者都不誤呢?這就需要老師能根據本班幼兒用餐的實際進度,準確把握自己的工作指導重心。
當大多數幼兒還是在進餐環節時,老師的重點應放在對幼兒進餐環節的指導上,正確的用餐方法,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醒幼兒專注用餐,及時肯定鼓勵;當大多數的孩子都進入到自主遊戲時,老師就可以把關注的重心移到各個功能區活動的孩子們,對他們活動中出現的情況做及時準確地指導和幫助。對於吃飯慢的孩子,這時候則可充分發揮小小管理員的作用,聘請個別孩子去幫助吃飯慢的孩子,讓他們儘快完成吃飯任務。
餐後活動的管理建議
如此豐富多彩的活動怎能不讓孩子們心動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活動對孩子們的吸引力就會逐漸減少,孩子們不再積極地前往,參加這項活動對他們來說只是任務,變成了一種負擔。所以,我們的建議是老師平時要多觀察,發現幼兒的需要、他們的興趣所在,根據他們興趣的轉移,及時更換活動內容,不要讓那些已經失去魅力的活動限制了我們的孩子。
餐後活動中的孩子們應該是快樂的,自由的,讓我們的孩子盡情享受這餐後美好的時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