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君威之道
-
2 # 家寒寶貝
暑假可以適當讓孩子去學特長,幼升小作為媽媽應該注意幾個問題,第一:孩子提前學了小學知識,會不會孩子在上課期間認真聽課?第二:孩子在上小學之前,自理能力能不能自已解決,比如’:吃飯,上洗手間,和小朋友之間溝通有沒有問題,孩子會不會鬧情緒,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在上小學前,家長必要和孩子溝通好。減小孩子入新環境的學校焦慮,別看現在孩子小,現在準備入小學的孩子都有自已主觀意識,主動和孩子聊天,你就會了解孩子的世界,其實孩子也會敞開心懷說出自已想法,至於開發大腦思維課,也只是商家抓住家長心理,搞一些噓頭,每個家長根據孩子自身情況而定,好了,希望以上建議能解決家長疑惑。謝謝!
-
3 # 幸福不是無花果
還是別報班了,就在家裡大人陪著看看書,培養一下閱讀習慣,一個暑假指望這麼小的孩子能學多少東西?養成好讀書的習慣,終生受用。
-
4 # 景風40
都可以。小孩願意去,感興趣就可以。如果是我,我會報夏令營,可以多交些朋友,玩得開心,也更獨立。生活不只有學習課本知識。
-
5 # 快樂庭院
我從一個孩子自身發展的角度和家長關注孩子成長的角度做分析:
1, 孩子的成長包括身體和心智的發育兩個方面,在他成長過程中的所受教育又分為三個方面:
(1),自身教育,嚴格來講我們無法給予影響;
(2),環境的教育,我們可以給予部分影響,比如創造一個舒適愉悅的學習環境;
(3),人的教育,這是在孩子入學前,父母家長完全有能力做到的,上學後也可以給予的。
(此觀點為盧梭《愛彌兒》一書中觀點,我非常認同,拿來使用)
對於孩子的教育,每個年齡段有每個年齡段的特點,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個性,只要我們對於孩子的教育適應了他的個性以及他個人所處年齡段的特點,順應了他的發展,那麼就會有利於他的成長。
比如他喜歡運動,那麼家長就有意識地引導他學會運動的專案、安全事項、以及自己運動不能妨礙他人的利益等;如果孩子喜歡運動,家長卻認為畫畫好,強迫孩子畫畫,這就是違逆了孩子的個性。
2, 家長對孩子的希望應該是分兩部分的:
(1),一個長期但是模糊的:有一個幸福的未來;
(2),一個眼前但清晰的:希望孩子能順利轉變為小學生的狀態,好好學習做一個好孩子。
在第二個希望裡,好孩子的標準是模糊的,所以只能在家長可以看得見的方面做要求:認多少字、會不會計算、老師問的問題會不會等,其實這只是孩子成長中的芝麻粒兒,我們更應關注的是孩子的習慣和態度,如果家長調正自己的心態,自孩子上學前就已經注重孩子做事的習慣和態度,同時尊重了孩子自身發展特點,那麼上小學前家長就不必擔心上幼小銜接還是開發大腦的什麼課程。
3, 如果以前家長認為自己做的不夠,此時能做的只能是穩下自己的心來,現在開始為孩子做一個長時間的學習規劃,一般孩子喜歡聽故事,就從故事書開始,做親子閱讀,鼓勵孩子喜歡上讀書,漸漸地他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專注力等各種能力會有更好的發展,也就逐步進入了一個良性的學習軌道。如果有可能也可以為孩子買一兩種他喜歡的邏輯思維的益智玩具,如邏輯狗等之類,不過這是一個長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朝一夕的學習速成班對孩子來說沒有多大意義。
小升初是一個很自然的事情,也沒必要那麼緊張,家長可以以一個欣喜的心態讓孩子意識到:哇,我長大了,可以上學啦,這是多麼好的事情!
回覆列表
其實這個年齡段的孩不知道什麼的。
至於什麼幼升小銜接班,那不過是另一種託兒所的形式。
人的腦容量就像電腦一樣是定位的,像思維課什麼的最多不過是讓孩子充實大腦給大腦增加程式,再說現在給他報考了他又懂得了什麼。
最好報點興趣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