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夜城主

    馬奈與現代藝術

    曾有段時間,19世紀的法國畫家馬奈(1832~1883年)被認為是現代藝術的開創者,值得注意了,是“曾有段時間”,而並非一直被認為是現代藝術的開創者;事實上,也是這樣,馬奈還被認為是印象派大師,為何在19世紀、20世紀的畫壇上,馬奈有這兩種身份呢?這說明了,馬奈有兩種畫風,人們才會給出兩種不同身份的評價,那麼,到底馬奈是現代藝術開創者,還是印象派大師呢?

    在西方藝術史上,現代藝術風格是在20世紀初才真正誕生,比如,馬蒂斯的“野獸派”,畢加索的“立體主義”這些才是現代藝術風格,沒有傳統的空間透視效裡,直接以色彩造型,粗糙的線條筆觸。再看看馬奈的繪畫風格,他筆下的那幅《草地上的午餐》畫面清晰的人物特徵,以及光影明暗對比、空間透視效果,在主體人物部位也不見粗獷的線條筆觸,這明顯就是寫實主義風格,或者說和寫實主義有關聯,

    在當時有人認為馬奈的這幅《草地上的午餐》是庫爾貝一樣的寫實主義,但是由於《草地上的午餐》的構圖,導致這幅畫被認為是色情畫,因為畫中的裸體女人注視著觀眾。於是就沒人去評定這幅畫到底是寫實主義,還是印象主義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幅畫不是像塞尚那樣的“後印象主義”,塞尚的“後印象主義”已經幾乎放棄傳統透視法了,有很鮮明的色塊造型,

    我們再看看馬奈的那幅爭議很大的《奧林匹亞》,整個畫面看起來就像“平面”的一樣,有點像國畫的樣子,但是畫面的線條筆觸也並非粗獷,也沒有像塞尚的那種“色塊造型”,這幅畫到底是寫實主義,還是印象主義呢?在當時也是存在爭議。除以上兩幅畫之外,其他畫作都是很明顯的印象派畫風,若隱若現的光影線條筆觸,構圖立意清晰明確,光影對照強烈太膽,描繪的都是都市生活風情場景。

    綜上所述,馬奈實際上是一個印象派畫家,他並不是現代藝術的開創者,他的繪畫風格根不就和現代藝術扯不上一點關係。而且,馬奈的畫風也和“後印象主義”沒關係,他的色彩特徵和塞尚的“後印象主義”完全不同,簡單一句話,馬奈的繪畫是有傳統透視法的,塞尚的繪畫是放棄傳統透視法,同樣,現代藝術也是沒有透視效果,所以說,“後印象主義”畫家塞尚才是現代藝術的開創者。

  • 2 # 魔韻畫手

    馬奈既是傳統的終結者和轉化者,也是繪畫與觀者之間新關係的開啟者,他是最早的現代主義藝術家,是印象主義的開創者,也是現代藝術的奠基人。

    ——馬奈作品《奧林匹亞》

    一、時代造就的偉大——變革的萌芽要有適宜的土壤

    任何一種新的意識和偉大人物的出現都是與時代發展的特定環境緊密相關的。馬奈的藝術生涯就處在歐洲繪畫藝術領域思想變革的瓶頸期。在十九世紀,代表法國藝術最高水平的沙龍展覽做為紐帶,將美術學院、法蘭西學院、評論家、畫廊以及富裕的資產階級購買者聯絡在一起,形成法國藝術的繁榮局面。但是,這種繁榮屬於商業化的,缺少真正的藝術上的具有衝擊力的內涵和表現。

    ——馬奈作品《福利·貝熱爾的吧檯》

    法國新興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代言人、沙龍畫評創始人狄德羅認為,當時的以洛可可藝術為代表的繪畫藝術都是矯揉造作、濫用技巧和毫無節制的,他倡導藝術家要表現樸素、自然的情感,作品要有激情和魄力。然而,狄德羅是在用文學家或者說是戲劇家的眼光在鑑賞繪畫,他過分解讀了藝術家創作的作品,並且展開各種聯想,這些甚至大大超出了藝術家所要表達的內涵。結果,在他的影響下,畫家們都陷入了一個所謂追求“真實”的怪圈,彷彿畫面中只有充滿了悲痛的意味、充斥著哭泣、下跪、哀嚎和昏倒的形象,才算是表達了真情實感,才能算是藝術傑作。

    ——馬奈作品《草地上的午餐》

    到了十九世紀上半葉,以文藝復興的傳統為背景,狄德羅的模式進一步發展,當時流派紛呈、高潮迭起,浪漫主義開始向詩歌和文學靠攏,新古典主義強調崇高與嚴肅,傾向於戲劇的演繹,批判現實主義揭露時弊,謳歌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

    ——馬奈作品《花園中的婦女們》

    藝術家們在繪畫表現上嚴格遵從透視法則,著力追求體積感和光影效果,一切日常視覺中的偶然性和隨意性統統被摒棄掉了,明顯帶有一種理想化和秩序化的藝術表達。這時,馬奈出現了。

    ——馬奈作品《陽臺》

    馬奈反對學院主義僵化、死板的藝術,主張藝術革新,他從庫爾貝現實主義的態度出發,主張藝術必須面對現實,反對傳統中虛假、幻想的故事場面,堅持一種獨特的真實觀念。他一改傳統的明暗造型和焦點透視法則,把畫面控制在幾乎平面的範圍內,強調物象的輪廓線和色彩感。這極大地提高了作為繪畫語言的色彩的藝術表現力,徹底顛覆了文藝復興以來的素描造型手法,這是對傳統繪畫語言的一種徹底的破壞與革新。

    ——馬奈作品《執行的馬克西米》

    馬奈與傳統藝術家截然不同,他沒有受到文藝復興的傳統和狄德羅這種主流意識的牽絆與束縛,在藝術創作中他重視光的研究,也注重結構的要素。

    1、他開啟了對光色的研究和色彩的造型,顛覆了人們對固有色的認識,發現了光源色和補色的運用,光線的反射作用會使色彩之間互相影響和協調,這也就是我們現在繪畫基礎中對環境色和補色基礎知識;

    2、開始在描繪的陰影中引入了了色彩,不再是那種無變化的黑色或者瀝青色;

    3、開始使用原色作畫,強調色彩筆觸的分割以保持色彩的強度和明度,這是一種色調之間的視覺混合,而不是幾種顏色調和到一起的單一顏色,這似乎更符合光色的科學原理。

    他的研究和發現在當時是十分超前的,後來的印象派畫家發揚了他對光的研究,直到後來的塞尚和馬蒂斯,才全面完成了馬奈所開始的研究。

    ——馬奈作品

    馬奈創作的作品以其明暗的對比,色彩、線條和輪廓線,畫面產生了前所未有的“瞬間化”效果。正是這種瞬間化和醒目性,還有他造就這種效果的手法,令馬奈的繪畫藝術以革命性的面貌出現,也產生了一種對繪畫全新的觀看方式。

    ——馬奈作品

    三、傳統的影子——變革不等於摒棄

    馬奈創造的扁平的形象、施以薄彩的造型,以及他所使用的的傳統構圖技巧,可以在學院的草圖繪畫中找到來源。在美術學院的學生為完成一幅繪畫,必須繪製大量的草圖。首先是為了把一種思想或者最初的繪畫素材記錄下來,這樣的草圖就成為“構思圖”。然後,從構思圖之後的草圖都是為潤色創作的思想而逐漸成型,每一張草圖都有其不同的目的。“初樣”是油畫草稿,這種畫包含總體的構思和色彩的配置,顏色用大觸且平坦的筆法薄施於上,所以,馬奈不像那些激進的藝術家,並不是完全摒棄或者脫離了傳統的繪畫藝術。

    ——馬奈作品

    結語

    繪畫藝術從傳統到現代的過渡是從印象派開始的,馬奈是印象派的奠基人,無論從繪畫語言還是觀察方式都是一種全面的革新,是對傳統藝術的全面突破,對現代藝術流派的產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馬奈作品

    我特別認同這句反映馬奈創作思想的一句話:

    “藝術不是別的,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人的生活方式不可分割地既是反映又是創造。”

  • 3 # 鴻鵠迎罡

    馬奈(1832年——1883年)被定位為“印象派”的奠基人,算得上是西方美術史中一位開宗立派的人物。尤其他的三幅代表作,即1863年創作的《草地上的午餐》,1865年創作的《奧林匹亞》,1866年創作的《吹笛少年》,完全顛覆了西方油畫幾百年來形成的技巧模式,把油畫從立體感和空間感中解放出來,朝著二維平面構成大步邁進。

    《草地上的午餐》

    他的這個貢獻是史無前例的,因此,他註定會在西方美術史上留下一頁。

    我們回到19世紀中後期的西方繪畫界,可以發現,以大衛、安格爾、布格羅為首的新古典主義,是沿著18世紀初期普桑和西蒙烏埃的古典主義風格向前推進的,如果再往前追溯,古典主義則又是沿著14——17世紀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拉斐爾等人的藝術思維演變出來的產物。

    《奧林匹亞》

    無論是文藝復興時期、古典主義時期,還是新古典主義時期,繪畫都有一些共同特徵,即,以理性思維畫畫,在創作方法上向古希臘時期的雕塑作品看齊,突出立體感和造型感,色塊之間的銜接要自然過渡,不能太突兀,在整體上追求雅緻、和諧、唯美的格調。

    《穿皮草的婦人》

    在新古典主義時期,以安格爾為首的畫家雖然給作品中融入了一些現實意識形態,試圖把繪畫拉進現實,並弱化了色彩在作品中的比重,但這些努力最終沒有走出多少新意,在大的創作模式上,依然是一幅換湯不換藥的表現。到最後,這種畫法也表現出了江河日下的地步。

    《春天》

    馬奈清晰地看到了油畫發展的瓶頸,於是,他把藝術視野不斷放寬,從東方藝術浮世繪中找到了創新靈感。尤其浮世繪那種以線條塑造物象輪廓的洗練風格,以大面積染色渲染畫面意境的畫法,以散點透視法營造空曠深遠的空間感的技法,讓馬奈非常激動。於是,他跳開西方繪畫的固定套路,嘗試著把東方藝術的風格融入到油畫中。

    《吹笛少年》

    我們可以在馬奈1866年創作的《吹笛少年》這幅作品中,能明顯感到具有鮮明的東方藝術的風格。畫面中沒有陰影明暗關係,沒有縱深感,也沒有細節的渲染,人物輪廓以線條勾勒而成,尤其褲子上的兩道厚實的線條,明顯是中國畫的筆法。顏色鮮亮明豔,都是大塊大塊的平塗上去的。

    《森林舞會》

    馬奈的這種畫法完全顛覆了油畫的既定畫法,讓後世的油畫家驚歎道:原來油畫還可以這樣畫。在後邊一幫畫家的努力下,尤其在後印象派時期,西方油畫進一步弱化造型,強化了筆觸的表現力度,在創作中加入自我感受,讓油畫真正步入了現代思維。

  • 4 # 子非魚00111

    馬奈從一開始就不是循規蹈矩的人,這樣的人註定是要走出一條新路的,他跟隨托馬.斯庫遲兒學習古典主義畫風時一直想跳出來,他看不上古典主義,但是六年的學習給他的造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喜歡旅行,沿途的風光給了他啟示,他喜歡自然風光喜歡大自然的色彩,經過多年的實踐,他給自己的作品裡注入了新的元素,那就是把大自然真實的光影和色彩引進自己的作品中,從而給觀眾造成一種真實感。這在當時是一種創作,和許多新興事物一樣,他的這種創新遭到在當時占主導地位的學校派的激烈反對,尤其是他的那幅著名的《草地上的午餐》《奧林匹亞》被稱為是叛經離道之作,但他的這種新創新卻得到一幫年輕人的追捧,這幫年輕人就是當時印象派的主力干將,正是因為他第一次把光影和色彩引進繪畫,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被譽為印象派的開創者。雖如此他卻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印象派畫家,他從沒參加過印象派的畫展,但他和印象派畫家關係密切,深受印象派畫家的尊敬,他是個開拓者,開創了另一番光影世界。新的技法需要新的構想,當時日本浮世繪恰好傳到歐洲,馬奈吸收浮世繪里的線條藝術,以線和麵替代了三維空間的深遠感覺,對油畫進行了革新,把油畫從三維立體拉向二維平面,他的《吹笛少年》是二維平面和線的運用的傑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的這種革新在西方油畫史上意義重大,影響了印象派以後的許多畫派,被譽為現代藝術的開創者,使油畫藝術再一次煥發出勃勃生機。

  • 5 # 吃素的穿山甲

    出生名門混跡巴黎上流社會的馬奈有著不一樣的藝術趣味,似乎一直在走一條“前不見古人”的中間道路,既不同於當時統治性的安格爾的新古典主義和德拉克拉瓦的浪漫主義的主流派別,也與聲名鵲起的開創性的庫爾貝的現實主義不一致,在表達主題和繪畫技巧上打開了一個“潘多拉魔盒”,影響帶動了莫奈、塞尚、梵高等一批後來者,為後來的印象主義席捲整個畫壇奠定了堅實基礎。

    《草地上的午餐》

    西方繪畫進入現代主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從庫爾貝到馬奈直至塞尚才基本完善確定了現代繪畫的整個理論框架和實踐探索。而馬奈對繪畫藝術的現代性的貢獻有目共睹,最革命性的努力就是打破了古典繪畫的那種三維立體的經典架構,同時推動了色彩的表現力從附屬性向獨立性的轉換,他借鑑日本浮世繪以及西班牙畫風的經典元素,拓展了西方繪畫的發展空間,為西方現代繪畫的各種流派的誕生解除了“緊箍咒”,起到了活血化瘀、舒筋通絡的作用,從而實現了西方繪畫走向百花齊放生動活潑的局面。

    《埃米爾·左拉像》(背景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浮世繪等東方藝術元素以及《奧林匹亞》這幅畫)

    《奧林匹亞》

    正像馬奈的好友詩人波德萊爾所說的那樣:“現代性就是過渡、短暫、偶然,就是藝術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恆和不變”。這種在永恆與不變中捕捉那種剎那而稍縱即逝的善變的審美趣味,吹皺一池春水,帶動了整個西方繪畫的革命性的脫胎換骨。在某種意義上說,馬奈早期的作品更身不由己地偏向於學院派,但很快就以揮劍斬情絲的決然態度開啟了自我救贖的道路,他的代表性作品如《草地上的午餐》《奧林匹亞》《吹短笛的男孩》《陽臺》等已經完全遺棄了那種根深蒂固的古典元素,儘管這類作品在當時不入學院派大家的法眼,一度被學院派沙龍拒絕在外,但固執己見的馬奈百折不回的努力最終還是得到了後人的認可和追隨,從而被譽為印象派的奠基人。

    《陽臺》

    《女神遊樂場的酒吧間》

    《吹短笛的男孩》

    馬奈並非一個大張旗鼓、氣勢洶洶的徹底的反對派,他的反叛帶有幾許狡黠的意味和矛盾的心態,從他對學院派沙龍不離不棄的態度,以及從來不參加印象派畫展的做法就可窺一斑,但與此同時卻持續不斷地在題材、色彩和結構上展現出“與他們不同”的審美追求,這種曖昧但倔強的努力最終推動西方繪畫現代性“種子”的破土發芽,並在後來者的繼承和發揚中逐漸長成了參天大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穿越火線裡面的怎麼才能有飛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