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想培養一個自信的孩子,哪些問題可以體現出孩子不自信呢?從而去注意呢?
1
回覆列表
  • 1 # 舊時光笑

    孩子缺乏自信的表現,自信對於一個人來講非常重要,當一個人沒有自信的時候,他的很多行為都會表現出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表現吧,沒有自信對孩子的危害有哪些,一起來了解一下。

    孩子缺乏自信的表現

    1、不願意和周圍人說話、交流 有時候孩子因為經常被批評、指責,會變得少言少語。週而復始,便不再愛和周圍的人說話、交流,覺得儘量少說話可以減少甚至避免挨說的機率。

    2、過分依賴性 有時候一般孩子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卻偏偏不願意自己完成,想要依靠周圍人來做。這類孩子往往擔心自己做的不好,對自己不相信,要爸爸媽媽幫忙做肯定會比自己強。習慣了父母給自己做好一切。

    3、經常羨慕其他小朋友 有時候孩子總是看著其他小朋友的東西好,生活好;有漂亮的衣服、好玩的玩具;雖然自己也有這些,但總是覺得不如別人的,不愛玩自己的。在此類孩子心中,已經開始有了對比、比較、甚至攀比的心理。當自己的生活環境沒有其他人優越時,逐漸會產生羨慕的心態,對自己的排斥,如果不正確引導很有可能導致嫉妒心理。

    4、過於聽話的孩子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不喜歡那些頑劣的孩子。但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在言行方面略有越軌,對他們的身心成長有益。那些對家長言聽計從的孩子,通常低估了自我價值,自信心比較弱,對環境和生活中發生的事物懷有恐懼。他們把良好的行為作為自我保護手段,因為他們所犯的錯誤越小,所謂的“風險”也就越少。這都是他們自信心不足的表現,因而在人格成長方面,缺乏進取獨立的能力。

    5、喜歡獨處 當發現自己的孩子,不喜歡或者不願意和周圍人說話、交流,同時,孩子喜歡在自己的空間中,一個人玩耍,這樣的孩子多半是沒有自信心的。

    孩子缺乏自信的危害

    1、對孩子個性心理品質的影響 不自信是一個人的性格缺陷,它將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更對一個人的身心兩方面的正常成長起消極作用。如果一個人長期沉浸於不自信的心理狀態,必將定格為個性心理特徵的一部分,最終形成自卑和孤僻的性格,進而對智力發展、情緒、語言交流等方面產生障礙,成為問題兒童。

    2、嚴重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抑制能力的發展 不自信的孩子由於“揮之不去”的自卑心理的作祟,對結交朋友或興趣索然,或不敢結交,甚至視為“洪水猛獸”;而且由於過度怕羞,從來不願也不敢拋頭露面。因此不自信孩子的交際能力十分缺乏,在學校、家庭、社會中交往的面十分狹小,對別人的內心世界、人際關係也知之甚少。並由於囿於個人的小圈子,脫離所生活的環境,因此,孩子的各種能力的發展也受到了嚴重的抑制。 3、不自信的孩子缺少融入集體的意識和勇氣 由於不太主動參加集體的各種活動,對集體生活缺少親身的體驗和感性的理解,缺少集體組織性和集體榮譽感;對挫折或困難的承受能力差,迴避參與任何競爭,甘當逃兵,必將被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所淘汰。 4、導致孩子的心理品質反常性 不自信的孩子常常注意力難以集中,經常疑神疑鬼,對他人的評論十分敏感,對批評耿耿於懷,難以接受。貶低、妒忌他人。他們還常常自暴自棄,經常處於鬱悶、乖僻、過度敏感的心境。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1、尊重和信任孩子 尊重孩子,使他切實地體會到自己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信任孩子,調動孩子做事的積極性,並給予積極關注和表揚、切忌包辦代替,更不可打擊、諷刺。這樣既培養孩子對自己行為負責的品質,又培養了自信心。

    2、建立合乎孩子能力的目標 父母的責任在於懷一顆期待的新,幫助孩子建立自己每一階段的適合自己的目標。父母期望過高,目標定的太高,超過了孩子能達到的限度,就容易使孩子產生失敗感,喪失信心,也不能把目標定的太低,孩子完成得輕而易舉,就會變得輕率和驕傲。

    3、善於發現並時常肯定孩子的優點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孩子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中活動是十分投入,十分自信的,所以家長要了解孩子的特點,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並經常給予表揚和肯定,這是孩子充滿自信,不斷進步的力量源泉。千萬不要把孩子的缺點掛在嘴上,讓孩子產生自卑感。

    4、讓孩子迎接困難 對困難的成功跨越,都是對自己的一次肯定,都會增加一份自信。應多鼓勵孩子學習勇敢行事,不斷戰勝,如洗衣服、倒垃圾、下棋、打球等。當孩子戰勝了困難,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時,自信心就會提高,我們應該格外留意孩子的第一次嘗試,這將是他人生道路上的良好起步。

    5、以身作則,樹立典範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很難想象缺乏自信的家長如何能培養出自信心十足的子女。父母能夠充滿希望地看待未來,充滿自信,孩子就會深受感染,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修養,做好孩子的典範。

  • 2 # 有理無語

    不敢大方去做事,遇事單做總不做。實實與家庭教育有直接關係,父母要在孩子懂事時,就可至他去做事,比例買賣東西,代話找人。

  • 3 # 阮姐說育兒

    以下內容適合7歲以上的孩子,孩子的不自信主要表現在:

    1、沒有自己的主見,平時喜歡徵求你的意見

    對於自己穿什麼或者報什麼特長班,缺乏自己的見解。包括一些可以由孩子自己做主的事情,都會跑過來徵求家長的意見,或者人云亦云,別人怎樣,他也怎樣。透過這些現象,說明孩子害怕犯錯、害怕失敗,展現出不自信的一面。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先徵求孩子的意見,你的想法是什麼?為什麼那麼想?我們一起分析一下,兩件事的優缺點?最後由孩子做出決定。

    2、對別人對自己的評判太過在意。

    如果他人的評判是好的,孩子就會非常高興。否則,就會非常失落或者否定自己。透過這些現象,說明孩子對自己缺乏客觀全面的認知,家長可以在平時,注意留意孩子的表現,對於孩子表現好的事情,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從而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從而增強信心。女兒小時候,手特別巧,在3歲時,自己會扎小辮,受到身邊家人的表揚,後來,又表現在做烘焙方面、編織方面等等,我們都及時給予肯定,有一次女兒說,媽媽,我發現我的動手能力特別強,我長在了是不是可以開一個米其林餐廳啊?所以家長對孩子的優點越肯定,越會激發孩子在這方面的優勢。有句話說的好,如果我們能夠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那麼我們人生就會足夠精彩。

    3、害怕失敗不敢嘗試新事物或不敢接受挑戰。

    表現在喜歡重複做一些事情,對於一些挑戰類的活動不敢嘗試。孩子喜歡宅在家裡,與同學的接觸較少。同時,對於學校組織的一些活動,如社會實踐類活動,不感興趣,也不想參加。當父母意識到孩子的這一點時,可以幫孩子分析一下,參與這些活動對孩子帶來的好處,同時幫助孩子做好前期的準備和對參與結果的預估,讓孩子做到心中有數。如參加演講比賽,可以在事前,陪著孩子做好試講,同時不給孩子設定太高的目標,讓孩子享受參與的過程。透過這樣的訓練,慢慢地就會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正確的評估。自信心就會越來越強了。

  • 4 # 君子蘭84818936

    膽小,不敢和別人去玩,依賴大人老讓抱著,害怕和生人一起玩,不接觸小朋友,不敢說話,愛哭。要帶著他去多接觸人!否則愛得自閉症。

  • 5 # Sylvia狂熱的旅行媽媽

    不自信的孩子表現也不相同,有的孩子就是不願意和不熟悉的人說話,交流,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情,總是要依賴別人,對自己不相信,沒有主見,隨著別人,人家說什麼好就是什麼好,沒有獨立行為,幹什麼事情總是尾隨在其它小朋友後面,膽小,對環境和生活中發生的變化有恐懼心理,因為言聽計從的孩子,沒有自我價值,他們把良好的行為作為自我保護的手段,因為犯的錯誤越小,風險就越小,沒有自信,缺乏進取獨立的能力,自卑感強,這些都是父母經常打罵,數落孩子,所以作為家長要看到自己孩子的長處,鼓勵孩子,使孩子慢慢找到自信,因為自信是成功的基礎,只要孩子自信了,就不會懼怕任何挑戰和困難,自己的理想和夢想才有實現的可能。

  • 6 # 小乖媽媽說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活潑開朗,快快樂樂,有主見的孩子,一般孩子的不自信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家長可以多觀察,一般孩子的不自信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不願意和別人說話

    對於這類的孩子,是因為經常被批評、指責從而會變得少言少語,覺得這樣可以避免被批評的可能。家長可以多溝通,多鼓勵,說錯了也沒關係,可以改正,而不是一味的指責、批評。

    2、過分依賴性

    對於這類的孩子,一般都是家長過多的保護,覺得孩子還小,什麼事情做不好,或者更喜歡為孩子包辦,如果長久下來,會出現兩種可能,第一種習慣父母給自己做好一切,第二種就是覺得自己也做不好,乾脆不做。所以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多給孩子時間去獨立完成。

    3、經常羨慕其他小朋友

    對於這類的孩子,羨慕別人,喜歡別人的東西,自己也會在心目中與別人作對比,甚至攀比的心理,長久以往,會引起嫉妒的心理。這類的孩子家長要引導孩子,學會滿足,灌輸正確的思想。

    4、過於聽話的孩子

    對於這類孩子,有的時候孩子的聽話也有可能來源於父母,比如,父母吵架,有暴力傾向的,離異的,有的父母可能會當著孩子的面吵架,說出一些傷害孩子的話,孩子會認為,爸爸媽媽是因為自己吵架,或者因為自己將就著過,所有的歸就自己,孩子就會認為是自己的問題,認為自己不聽話,聽話了也許就不這樣了。這類的孩子花的時間也要多一些,父母為了孩子好要以身作則,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 7 # 肩上陽光

    不自信的表現大致分兩種,一種是老想引起別人注意,一種是生怕被注意。孩子不自信的表現

    不同的孩子對於缺乏自信心的表現的也不相同,因此及時發現孩子的各種異常行為尤為重要。孩子不自信的表現有:

    1、不願意和周圍人說話、交流

    有時候孩子因為經常被批評、指責,會變得少言少語。週而復始,便不再愛和周圍的人說話、交流,覺得儘量少說話可以減少甚至避免挨說的機率。

    2、過分依賴性

    有時候一般孩子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卻偏偏不願意自己完成,想要依靠周圍人來做。這類孩子往往擔心自己做的不好,對自己不相信,要爸爸媽媽幫忙做肯定會比自己強。習慣了父母給自己做好一切。

    3、經常羨慕其他小朋友

    有時候孩子總是看著其他小朋友的東西好,生活好;有漂亮的衣服、好玩的玩具;雖然自己也有這些,但總是覺得不如別人的,不愛玩自己的。在此類孩子心中,已經開始有了對比、比較、甚至攀比的心理。

    當自己的生活環境沒有其他人優越時,逐漸會產生羨慕的心態,對自己的排斥,如果不正確引導很有可能導致嫉妒心理。

    4、過於聽話的孩子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不喜歡那些頑劣的孩子。但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在言行方面略有越軌,對他們的身心成長有益。那些對家長言聽計從的孩子,通常低估了自我價值,自信心比較弱,對環境和生活中發生的事物懷有恐懼

  • 8 # 小棉襖媽媽育兒經

    孩子不自信的表現有一種從神態上表現出來,不喜歡笑,總有心事的樣子,和別人說話聲音小,低著頭不敢正視對方,見到不熟悉的人習慣性的躲閃。還表現為不主動和小朋友玩,不願意和別人交流,有機會表現自己的特長都不積極,自己不願意展示,如果受了批評更容易否定自己,我不行。

    面對不自信的孩子,平時給孩子更多關愛和自由空間,不指責不批評孩子,用鼓勵代替批評。多鼓勵孩子展示自己的優點,比如愛乾淨,衣服鞋子總是很乾淨,愛勞動,鼓勵孩子讓孩子知道“原來我也可以做得很好!”多和同齡的孩子交往,小孩相處久了互相學習,進步很大。

  • 9 # MM育兒雜談

    孩子對自己也有一個評價,知道自己哪些是強項,哪些是弱項,所以有時會表現出自信的一面,有時則表現出不自信的一面,我覺得這是正常的。當然,如果孩子對什麼都不自信,這就是家庭教育的問題了,父母一定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給灌輸了孩子什麼都不行的思想。

    我家孩子英語學得不錯,在班裡遙遙領先,所以每次英語考試,就會很有信心。還有,他跑步很快,所以學校有體育比賽,爭著去報名。當我們看到孩子積極的一面時,說明他是有自信的。

    反過來,如果他不擅長的東西,他會想盡辦法去逃避。比如孩子報了一個羽毛球班,他的技術水平一般,所以一遇到組織比賽,就找各種理由不去,什麼胳膊疼,膝蓋不舒服,要不就作業太多了。

    父母只要細心觀察,很容易看出孩子是否自信。如何讓孩子變得自信,有實力最重要,強大的內心也很重要,此外,父母多鼓勵也是重要的外部推動力量。

  • 10 # 馬慧845

    以下方面可能會導致孩子不自信

    1.孩子在回答問題時通通吐吐,聲音不夠洪亮,出現緊張

    2.不願意和其他同學一起聊天,做遊戲,做作業等類似活動

    3.總是看到別人的閃光點,自己身上全是缺點與不足,時常的抱怨

    4.遇到困難出現膽怯,不敢面對也不知道該如何面對

    5.不善於表達,甚至懷疑自己,不能準確的衡量與評價自己

  • 11 # 希樸羊

    生活當中孩子的不自信會體現在,

    第一,遇事退縮,不敢輕易挑戰

    對於不自信的孩子,他們很難嘗試新的東西,遇到挑戰想到的第一個解決方案是逃避,如果沒有後路可逃就會用一種消極的情緒狀態去應對,並且在做的過程中不停地認為自己做不好,顯得煩躁,拖沓,厭惡。

    第二,只看到自己的不足,羨慕他人的優勢

    不能夠正確看待自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總是羨慕其他人。用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不認可也不接納自己。

    第三,過於內斂,容易受他人影響

    不敢輕易表達自己的想法,會擔心說錯,或者得不到認可,所以總是安安靜靜的,聽從他人的想法和建議,面對熟人時或許會放開一些, 但面對陌生人時經常是以羞怯的狀態來面對,並且總是以他人的評價來衡量自己,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沒有主見。

    第四,做事過於糾結,優柔寡斷擔心出錯

    做事總會瞻前顧後擔心出錯,害怕給人帶來麻煩,所以在獨立完成事情時總是會糾結這樣做對不對,好不好,有的時候甚至會用拋硬幣或其他方法來幫自己決定要怎麼做。

    第五,自負,過於好勝,期望得到認可

    有些不自信的孩子是透過過分誇大自己的能力來展現的,任何事情都要和其他人作比較,一旦比輸了很難從輸的情緒狀態中走出來,因為只有在比贏的過程中才能體驗到價值感和存在感,但本質上還是過於不自信。

    第六,不合理的歸因方式

    心理學家韋納透過大量研究發現,人們在對自己所做的成功或者失敗的事情進行分析時,傾向於將原因歸於三個維度,包括有控制點內外源也就是內因還是外因,穩定性以及可控性。而對於不自信的孩子來說往往存在不合理的歸因方式。

    舉個例子,讓不自信的孩子參加演講比賽最後失敗了,有些孩子會認為失敗的原因是因為自己演講的不夠好(內源),而自己演講不夠好是因為自己沒有演講天賦和能力,這種天賦和能力在孩子看來是先天的,穩定的(穩定性),沒有辦法控制的(可控性);還有些孩子將失敗的原因歸於外部因素(外源),比如是話筒出了問題,或者說是上場順序的問題,而這些外源又是不穩定,也很難控制的。也就是說不自信的孩子會更容易將失敗歸因於自己沒有辦法控制的方向,這會讓他們覺得無能為力,從而更加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總的來說孩子的不自信最本質的原因第一,沒有自我價值感,第二,沒有生活的控制感。但要說明一點,不自信不代表是一件消極的壞事,雖然不自信會帶來很多看似消極的後果,但也正因為有了這些後果,人才會不斷突破與成長。

    想要培養出一個自信的孩子,首先就要做一個能夠辯證的看待不自信這個詞的父母,父母接納了孩子的不自信,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去接納自己的不自信。如果你的身邊有不自信的孩子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引導。

    第一,先讓孩子學會表達情緒和認知

    引導孩子學會表達情緒可以為孩子內心所壓抑的情緒找到輸出口,也可以讓父母更瞭解孩子,當孩子有了一定的情緒宣洩,進一步父母可以去了解孩子對於某件事的看法是怎樣的,從而找到孩子對事情的不合理認知,比如就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就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第二,幫助孩子建立新的認知,形成可控的歸因方式

    瞭解到孩子的不合理認知後,可以幫助孩子打破原有認知,而建立新的,也就是告訴告訴孩子他是可以,他是有能力去完成一些事情的,並且引導孩子學會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第三,鼓勵孩子去實踐

    父母引導孩子建立新的認知的同時需要孩子透過真正的實踐去證實自己,才會有效,也就是說光對著說孩子說:“你能行,你可以的”是不夠的,必須要讓孩子親自去體驗,去實踐。唯有在真實的實踐中孩子才能屬於自己的新體驗和感悟,父母是沒辦法替代孩子長大的。

    第四,從細節中發現孩子的進步和變化,並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

    透過這一步要讓孩子認識和了解到自己的努力是有進步的,並且在這個過程中第一步需要重複,這是在點滴中為孩子逐漸建立自我價值感和控制感。這裡還需要說明的一點是給到孩子的鼓勵不是說“寶貝,你這次做的太好了,你太厲害了!”,而是給到具體的進步描述,比如說:“寶貝,這段時間媽媽看到你每天都會早起來練習演講,為你的努力點贊,並且在這次演講中媽媽發現你和上次比更有感情的融入了,再為你的進步點贊!”。

    沒有完美的父母,更沒有完美的孩子,任何事情都是有好的或者壞的影響,不自信也是一樣,最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這件事情,如何學會接納自己,如何找尋到自己的價值感,如何建立一定的生活掌控感,享受每一次痛苦所帶來的成長。

  • 12 # 煙蘿遇風

    首先,孩子的主動性不夠,比如說不願意主動與其他孩子交往,或者在交往中表現的容易退縮。每當這個時候,他可能向家長髮出的訊號是:我不能確定大家會喜歡我。

    其次,做事情的時候總是想依賴家長的陪伴,不斷詢問家長的意見,放棄自己探索。這時候他可能是在說,我覺得我自己做不好。在這時候估計孩子透過自己探索完成任務,體驗成就感可能幫助他變得更加自信。

    再次,害怕別人的否定,對負面的評價極其敏感,渴望得到表揚。否定的評價容易讓他們以為"我可能是是真的不好",他們需要更多的表揚來不斷肯定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練小腿和練大腿有什麼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