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追求什麼,都是需要成本的,其中時間成本是最為昂貴的。在判斷能否成功地追求到目標之前,有必要評估一下到底有多少屬於自己能夠支配的時間。
單從時間要素來看,一個人能夠支配的時間總量是呈現亞腰形的,兩頭大,中減少。前一頭是青少年時期,時間充足,但這一時期與其說要追求什麼,倒不如說是在選擇什麼。前天採訪一位著名的畫家餘克危先生,他1941年出生於上海的一個商人家庭,條件優渥,不愁吃穿,而且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講起自己能夠接觸繪畫的機緣,仍是老淚縱橫。
十多歲的時候,餘克危還在讀中學,兩耳不聞窗外事,但成績平平。後來考學,受年紀大的學生的選擇影響,去了南昌航空學校學造飛機,蹉跎兩年,一事無成。校長給他開了介紹信,讓他去其他學校試試,偶爾遇到中學老師。老師一番無心之談,讓他覺得可以從事繪畫專業,然後輾轉去杭州、無錫,都錯過了報考時間,又偶然的機會,在蘇州美專的補錄中,考上了學界大牛顏文樑創辦的這所學校。一切從零開始,專業學了兩年繪畫,才覺得入門。後來師從徐悲鴻的弟子俞雲階,與陳逸飛是同門師兄弟關係;偶然又在黃山寫生遇到劉海粟。據餘克危說,劉海粟讓他“畫自己的東西”,但他仍是懵懂,覺得寫生就是自己的追求,因為他已經習慣了這種創作方式。而此時陳逸飛、楊明義因畫周莊已經揚名四海。1991年餘克危得了胃癌,“時間”這個問題讓他有所頓悟,他已經沒有選擇了,他開始追求點什麼。好在多年的寫生功底,讓他中老年時期的創作即使信馬由韁、自由自在,仍然妙不可言,獨有個性。
這裡就說到了後一頭——中老年時期。這個時期,人的時間有多了,人性更加練達,才能談得上去追求寫什麼。之前我也回答過一個問題,關於老年人跳廣場舞、旅遊、K歌,這是一種放開自我的生活層面的追求,雖然無法與餘克危這樣的書畫大家相提並論,但實質上並無不同——追求自我的存在感。
而我個人來說,現在剛三張多,該選擇的都選擇了,想追求什麼,又有點兒望洋興嘆,一句話,並沒有什麼完整的時間。首先就是婚姻問題,雖然我不認為結婚讓人消墮五年,但的確撲面而來的生活瑣事,與婚姻帶給人的幸福感是成正比的,它們耗費了一個人大部分的精力,把人切得碎碎的,不得喘息的機會。還有就是想要追求的東西有點兒多,想做作家,想做導演,想做一個好父親,想做一個旅行家,想成為隱士,想做客棧老闆。結果導致什麼事情都在做,什麼都能沾一點兒,但又不牢靠,身上貼滿了符號,風一吹就飄搖無蹤了。怎麼辦?活在當下,得過且過?當然可以這樣,事實上也正是這樣,心躁嘛。但心裡總空著一塊地方,等著放什麼東西進去。等放進去了,時機成熟,再談追求不晚。
羨慕那些在青少年時期選擇與追求趨同的朋友。對他們來說,追求活出自己,時間不是問題。
不管追求什麼,都是需要成本的,其中時間成本是最為昂貴的。在判斷能否成功地追求到目標之前,有必要評估一下到底有多少屬於自己能夠支配的時間。
單從時間要素來看,一個人能夠支配的時間總量是呈現亞腰形的,兩頭大,中減少。前一頭是青少年時期,時間充足,但這一時期與其說要追求什麼,倒不如說是在選擇什麼。前天採訪一位著名的畫家餘克危先生,他1941年出生於上海的一個商人家庭,條件優渥,不愁吃穿,而且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講起自己能夠接觸繪畫的機緣,仍是老淚縱橫。
十多歲的時候,餘克危還在讀中學,兩耳不聞窗外事,但成績平平。後來考學,受年紀大的學生的選擇影響,去了南昌航空學校學造飛機,蹉跎兩年,一事無成。校長給他開了介紹信,讓他去其他學校試試,偶爾遇到中學老師。老師一番無心之談,讓他覺得可以從事繪畫專業,然後輾轉去杭州、無錫,都錯過了報考時間,又偶然的機會,在蘇州美專的補錄中,考上了學界大牛顏文樑創辦的這所學校。一切從零開始,專業學了兩年繪畫,才覺得入門。後來師從徐悲鴻的弟子俞雲階,與陳逸飛是同門師兄弟關係;偶然又在黃山寫生遇到劉海粟。據餘克危說,劉海粟讓他“畫自己的東西”,但他仍是懵懂,覺得寫生就是自己的追求,因為他已經習慣了這種創作方式。而此時陳逸飛、楊明義因畫周莊已經揚名四海。1991年餘克危得了胃癌,“時間”這個問題讓他有所頓悟,他已經沒有選擇了,他開始追求點什麼。好在多年的寫生功底,讓他中老年時期的創作即使信馬由韁、自由自在,仍然妙不可言,獨有個性。
這裡就說到了後一頭——中老年時期。這個時期,人的時間有多了,人性更加練達,才能談得上去追求寫什麼。之前我也回答過一個問題,關於老年人跳廣場舞、旅遊、K歌,這是一種放開自我的生活層面的追求,雖然無法與餘克危這樣的書畫大家相提並論,但實質上並無不同——追求自我的存在感。
而我個人來說,現在剛三張多,該選擇的都選擇了,想追求什麼,又有點兒望洋興嘆,一句話,並沒有什麼完整的時間。首先就是婚姻問題,雖然我不認為結婚讓人消墮五年,但的確撲面而來的生活瑣事,與婚姻帶給人的幸福感是成正比的,它們耗費了一個人大部分的精力,把人切得碎碎的,不得喘息的機會。還有就是想要追求的東西有點兒多,想做作家,想做導演,想做一個好父親,想做一個旅行家,想成為隱士,想做客棧老闆。結果導致什麼事情都在做,什麼都能沾一點兒,但又不牢靠,身上貼滿了符號,風一吹就飄搖無蹤了。怎麼辦?活在當下,得過且過?當然可以這樣,事實上也正是這樣,心躁嘛。但心裡總空著一塊地方,等著放什麼東西進去。等放進去了,時機成熟,再談追求不晚。
羨慕那些在青少年時期選擇與追求趨同的朋友。對他們來說,追求活出自己,時間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