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0
回覆列表
  • 1 # 記憶死在那離別的冬天

    財務自由,相信是很多人的終極的人生理想,我身邊就有很多朋友告訴我,我一生的理想就是四十歲的時候達到財務自由或者三十五歲的時候達到財務自由。那麼財務自由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呢?你到什麼樣的情況就能說是財務自由了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 2 # 飽嗝哥777

    關鍵是你願意過怎樣的生活。就以二線城市為例。一個家庭的資產可分為住房、證券、現金。其中住房佔比不超過50%,證券不低於40%,現金小於10%。證券可分為股票、基金、陸金所P2P和保險等。普通人每年使用現金應在15-20萬,一個家庭可保證較好的生活,以8%年收益算,產生現金流的資產應該在187.5-250萬。這是最低線了,不算自住房,如果年收益按5%算應該在300萬以上。

  • 3 # 萍寶Valerie

    人均居住面積40平,車兩部,無貸款。被動收入(不用工作就能到手的錢)是家庭支出的兩倍或以上,非固定資產200萬或以上。

  • 4 # 快樂一起學

    這個狹義財富自由的模型很簡單,常見有三種實現模式。

    第一種,就是瘋狂壓縮生活開支,縮減自己一切不必要開銷,透過控制慾望,減少開銷,將精力投入到自己喜歡的事情當中。

    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去年爆火的一個日本女生,靠著長遠的人生規劃以及苦行僧一般生活習慣,在34歲的時候,不靠任何人,買了三棟房子。

    房子產生的租金,覆蓋掉了剩餘的房貸,小姐姐也悠閒地開起了自己的貓咖,雖然營收遠遠抵不上把房子租出去的收益,但她已經有了經營一家不賺錢貓咖的底氣。

    她就是透過瘋狂壓縮自己生活品質的方式,將攢錢買房當跳板,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第二種,在穩定自己生活質量的前提下,減少開銷。

    比較典型的案例就是,曾琬鈴夫婦(臺灣),丈夫工作了16年,妻子工作了11年,二人在工作的過程當中,極為節儉,將省下的財富(工資+投資累計650萬)全部投到指數基金當中。

    經過多年的儲蓄和投資,二人攢夠了年開銷25倍的資金,一家三口開啟了環遊世界的旅行計劃,截至2018年,她們共周遊了近40個國家。

    第三種,攢夠一定財富的情況下,去做一些簡單副業,彌補自己的開銷。

    不少Fire運動的推崇者,在滿足“退休”條件之後,也會參與一些簡單的副業,有人會在網上接一些兼職工作,也有人會抽一些時間去麥當勞或者星巴克做小時工。

    當你攢夠一年生活開銷的25倍之後,你就可以不用為錢上班,將全部的熱情投入到自己喜歡的事情當中。

    如果你一年的開銷是5萬元,那麼當你攢夠5萬的25倍之後,按照威廉的理論來看,你這輩子就財富自由了。

  • 5 # 長金老者

    謝謝邀請。我好象看過這類解答,他把財務自由解釋為被動來錢由自己任意支配,我也比較傾向於這個看法。如果你自己去拼搏掙錢,雖然每個月都有剩餘恐怕也不算財務自由。如此說來,那普通人普通家庭普通消費,按三口之家說,在有房有車前提下,每月1.5萬足矣。因此如果有現金1000萬,按現在利率存銀行就夠了。

  • 6 # 賈俊彤

    看你在哪個城市,比如我現在在二類省會城市,有一個全款住宅,有一個全款門市,一年收入50-60之間,在我們城市還可以,再北京上海不知道

  • 7 # 張貴中

    希望官,點贊支援 :這個要看哪個城市 吧,我理解的是在一個城市解決完基本的衣食住行後,有資本可以投資,投資收益完全覆蓋日常開銷,自己不用再為生活笨波 就算實現了財務自由了

  • 8 # 吳嬋燕財稅導師

    財務自由要分為經濟上的自由還有心靈上的自由。經濟自由至少要達到你想買東西就買,又不是想著我這個月房貸要還多少,信用卡要還多少之後捨不得下手。最好是有花錢花還能持續有收入,像收租,稿費之類的呀。心靈自由那就簡單多了,我有房住有生活費又不買奢侈品,夠花又有點閒錢備用我也認為我自由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大多數人會掉進辦公室戀情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