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付東暉

    元朝是一個遊牲民族政權,沒有後方立足政府也就是一個打遊擊戰的政權,這樣的政權沒有根居地也即沒有立足之地,當然會倒臺!

  • 2 # 浩蕩揚子江

    蒙古國令人聞風喪膽的強大武力,在歷史的長河裡面,恐怕沒有任何一支軍事武力能與之匹敵了。根據記載:“若元,則起朔漠,並西域,平西夏,滅女真,臣高麗,定南詔,遂下江南,而天下為一,故其地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蓋漢東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萬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東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萬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從1218年到1235年,蒙古的野心可是說是巨大無比,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統一板塊,滅了西遼後,西征中亞花剌子模,一直進攻到東歐的伏爾加河流域,滅了西夏,滅了金國,滅了大理,還一度逼近了東歐的腹地。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二大的蒙古帝國。

    他們天生就一直追求強大的武力,打仗時雖然人口不多,不過個個都能以一當十,以戰養戰的方式越戰越勇,去到哪就打到哪,並且以當地的資源迅速補給,還為了加快戰爭速度與減少人口傷亡,投降的城鎮破壞較少,可是一旦遇上有反抗的城鎮就大肆虐殺。他們以其強大的武力和獨特的作戰方式不僅完全征服了西北地區,還完完全全地橫掃了亞歐板塊。

    後來忽必烈改號為元,形成了第一個以少數民族統一的大王朝,封建社會當然就只有以暴制暴,暴力出來的政權才會穩定,才有震懾力,使附近的鄰國沒有還手之力。況且周圍的國家都被元朝打怕了,按道理來說,強盛的元朝應該能夠百年不倒,可是居然不到百年,元朝就迅速滅亡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這應了中國那句古話:馬上可以得天下,但馬上不能治天下。元朝一開始並不接受漢人的文化,因為他們在草原上都是放牧業,所以也曾經有過要把中原全部改成放牧業的想法。不過百姓們大多數還是漢人,也考慮到漢人的經濟手段財政收入比較多,所以元朝適度地採用了宋朝的手段,經濟也大多是農業為主。不過因為戰爭,北方的城鎮土地受損比較嚴重,而元朝的想法也不夠開放,沒有去接受更多更有利於經濟生產的手段,所以經濟發達程度遠遠比不過宋朝。

    經濟不夠發達是元朝沒落的原因之一,但使元朝僅僅只維持九十七年的主要原因並不是因為少數民族當政,而是其官員的腐敗還有紙幣的過分通貨膨脹造成的。元朝官員的腐敗程度簡直就可以跟他們打天下的武力媲美,絕對是空前絕後的!元朝中期,皇帝才意識到科舉制度選拔人才的重要性,不過因為反對之聲過大以及種種原因,這個制度只流行了一小段時間。反對的人當然就是那些腐敗的官員,元朝是世襲制的官員制度,一代接一代地腐敗,他們沒有任何政治觀念,也沒有高尚的情操,只是繼承了草原上的搶奪性與征服感。而且當官的還特別的多,即使是發現了一塊古玉這麼小的事情也有幾位官員一起負責。

    1303年,元成宗曾大力整頓官吏,一次竟然就有18473個貪官撤職。這麼多官員居然全部都是貪官!到了後期,官員的數量實在過龐大,需要消耗的錢財數以萬計,政府的財政收入完全跟不上財政的負擔,無奈只好大量發行貨幣,導致一時貨幣流通量迅速增長,貨幣價值一貶再貶。根據《元史》,卷97《食貨志》記載:“物價騰躍,價逾十倍,又值海內大亂,軍儲供給,賞賜犒勞,每日印造,不可數計。舟車裝運,軸轤相接,交料之散滿人間者,無處無之,昏軟者不復行用,京師料鈔十錠,易鬥粟不可得。既而所在郡縣,皆以物貨相貿易,公私所積之鈔,遂俱不行,人視之若弊楮,而國用由是遂乏矣"。貨幣政策大變,民變隨處可見,世界瞬間大亂,百姓家破人亡,民不聊生。

      促成元朝腐敗風盛行的不僅是官員世襲制,還有就是賜田制度。他們不知道土地對於漢人而言的重要性。皇帝把農田都隨意賜給皇親貴族,還把上面的漢人也一併賞賜給他們。高傲的蒙古人就可以在農田上隨意馳騁,甚至把漢人趕走,等土地長處野草方便放牧。而與利益密切相關的當然少不了稅收,當時文化並不發達的元朝想不到什麼好的稅收方法,就使用了承包的辦法,把中央政府的賦稅承包給別人。完全不懂得要去激勵地方生產,只是惡意地剝削與壓迫百姓,稅收竟然曾經比南宋要高一百倍!,“每石帶納鼠耗三升,分例四升”《元史•食貨志一》。還有“鼠耗”“分例”等等的稅收,真是苦不堪言,一時反抗的還有流浪的百姓到處可見。只懂得暴力卻不得人心,沒有一個適合國家,適合百姓的政治經濟管理模式,又如何維持一個穩定的強盛國度呢?

    後來被壓迫的百姓聚眾而叛變,元朝內部即沒有改變這種經濟政治模式,也沒有去強硬地打壓叛變,反而是內部集團因利益鬥爭起來,就這樣更加速了元朝的滅亡。

    野蠻的蒙古人取代了漢人統治了中原,明明是一個強盛強硬的國家,卻不好好地吸收漢人的文化,過分自傲,只懂得享受,荒淫腐敗而不去學習,放棄了一個與時俱進的機會。沒有政治經濟頭腦的蒙古人終究不適合統一的統治者,最終被農民起義推翻,被一路打回蒙古,把元軍徹底打散。1388年,大多數蒙古部落又一次宣佈自制,蒙古又回到了原來的四分五裂的狀況。

  • 3 # 事實入耳

    元朝由蒙古族建立,從當時的成吉思汗開始,當時蒙古騎兵強大舉世無雙,直到後來忽必烈建立元統一王朝再到元朝滅亡,他們興起到衰落其實時間並不很短。元朝建立到滅亡卻不到一百年。這有如下原因:1、民族歧視,元為蒙古族建立,當時統治者或說統治集團實行嚴重的民族歧視,特別貶低漢人地位使其他民族嚴重不滿。2、蒙古為草原民族,本身就有好勇鬥狠之本性,而這對一個統一王朝來講是不行的,建立王朝靠武力,而統一後靠武力為政是不行的。可以說他們政治統治能力差。3、文化上,遊牧民族本身受教育程度低,對文化等等的沒足夠重視,自身也就文明素質低了。當時中國大地已經文化昌盛,一個文化素養低的民族本身就難領導文化水平高的一群人,而當時確實文化等較高的漢族人數最多而又受到嚴重不平等待遇,自然不會擁護!4、元朝後期統治者嚴重荒淫,無能。民不聊生,各地人民都起來反抗!統治階級沒能順應社會發展需求自然而然會被替代。

  • 4 # 饞嘴肥貓鏟史官

    中國有這樣一句話:胡虜無百年之運。意思是:異族統治中華民族的時間不會久遠。而元清兩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兩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政權,對中國進行統治。元朝和清朝做為異族統治者,命運卻大不相同,元朝在八十多年後,被驅逐出中原,遠竄塞北,一蹶不振。而滿清則統治中國二百餘年,其民族也融入了中華民族,民族特徵逐漸黯淡消失。

    究其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統治者採取的手段不同,而結果自然大相徑庭。

    中國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曲折前進,而漢民族的文明則如瑰麗的火炬,始終指引著各民族前行的方向,它的光芒照耀著各民族的內心,世代相傳,永生不滅。中華文明具有極強的包容性和沉澱力,能自我發展和裁汰,適合於國家民族的,它就保留和發揮。不適合於國家民族的,它就淘汰和驅逐。

    細看元清兩朝,有相似之處,也有很大不同,而中華文明給了每個朝代足夠的自我調整的時間,擇優汰劣,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相似之處:一,都是少數民族悍勇騎射,戰力強橫。二,都擴大了國家的領土面積。三,都促進了民族間文化交流。四,都對不同的文明進行了殘酷鎮壓和阻斷。以上幾點,無疑對中華民族的繁榮發展是有利的,這些也被中華文明接受和融合了。

    主要說一下不同之處,元朝在這方面是有巨大缺陷的。

    一,元朝統治階層沒有使民眾形成統一的思想。蒙古族以前篤信藏傳佛教,與中原地區的佛教有很大不同(中國佛教實際上是一種適應統治階層和民眾儒家思想的改良型宗教),在戰爭中,又引入一些其它宗教,如伊斯蘭教。這與中華文明產生信仰上的巨大沖突,為廣大主體民族所難以容忍和接受,埋下了巨大的隱患。而清朝統治階層則高明得多,實際上逐步拋棄了原有的薩滿教信仰,全盤接受了儒家思想,得到了知識分子和民眾的信任。

    二,元朝統治者政治管理從表面上沿襲宋朝的制度,實際操作上完全不同,使政治權力的爭奪趨於劇烈化,最高統治者更換頻繁,權力轉移太快,政權始終不能穩固,國家的政策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沿續,這是人禍。而清朝的權力移交是很有規則的,保持了政權的穩固。

    三,元朝改變和取消了一段時期內的科舉制度,使得有能力,有思想,有知識的大批人才不能為統治階層使用,而逐漸流失,知識分子命運不能改變,才華無法發揮,喪失了對政府的期望,也使社會矛盾加劇而得不到緩解。而清朝重視科舉制度,使科舉制度更加完善和具體,緩和了民族矛盾和社會矛盾。

    四,元朝上層統治者不懂漢民族居住區域的經濟特點,採取的經濟政策傷害了民族的勞動積極性,破壞了經濟,使民眾生計艱難,無法維持正常生活和勞動,終於掲杆而起,走上反抗道路。而清朝則重視國民經濟,攤丁入畝,改土歸流,促進了經濟發展,減輕了人民負擔。

    五,元朝統治階層錯誤的民族政策嚴重傷害了主體漢民族,人分三六九等,漢民族遭到極其嚴重的歧視和迫害,這與中華文明的包容完全背道而馳,這樣的政權也必然會被推翻。而滿清則重視漢官的任用,漢族人才的選拔,儘量消弭民族間政治與經濟上的差異,使廣大漢民族逐步信任和支援。

    綜上所述,結論:中華文明具有超強的包容性和凝聚力,凡是為中華文明有利的,都被接受和改進,發展。而那些與中華文明背道而馳的,都必然會被淘汰和驅逐。元朝最終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巨大的土地,而那些不願悔改的蒙古人則被遠遠驅逐於國土之外。

  • 5 # 阿坤學史

    一、首先是元朝的人種等級制度

    元朝把人分四等,蒙古人為第一等級,其次依次分為色目人、漢人、南人三個等級。四等人的政治待遇有所區別,高階官員的任命、軍隊成分尤為體現。這就導致了社會各階層的不平等不團結,矛盾重重。朱元璋小時候因為是漢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能有,只能用重八這種數字。元朝並不像清朝初期那樣,為了天下穩定,制定了很多平等的制度,雖然清朝入主中原前也瘋狂屠殺過漢人,但入主後順治和康熙是明白人。

    二、蒙古勳貴的墮落

    蒙古貴族生活腐化,內訌越來越激烈。還在蒙古草原冰冷和中東沙漠地帶時,蒙古貴族們還能吃苦耐勞,入主中原花花世界,成為最上等人,就開始腐化了。而蒙古人內部權力分配製度極度不公平,早在草原上就養成誰拳頭大誰就是王的價值觀,這就導致了內訌也是越來越激烈。

    三、經濟混亂,通貨膨脹

    元朝初建時並沒有像其他朝代那樣推行“休養生息”政策,繼續向日本、越南等地進發,這就需要大量的銀子,而蒙古人針對財政短缺採取是亂髮貨幣的辦法,瘋狂印製元朝紙幣,在連年戰爭,物資奇缺的情況下,市場上流通的錢卻成10倍的增長,導致通貨膨脹。

  • 6 # 張傑談史

    第一個,元朝入主中原後,沒有實現真正的漢化,而與之對比是清朝,存國兩百多年,漢化就比元朝要全面的多。在漢族人口這麼多的情況下,元朝統治者作為少數,想統治好必須要照顧到這批人的態度。

    第二個,元朝非但不漢化,還把漢族人口區分,作為底層人對待。四等人制度之下,佔絕大多數的漢族人口卻沒有地位,也就是說元朝從一開始就面臨著底層的怒火,失敗在所難免。

    第三個第四個乃至第五個原因其實追根溯源都會歸結到前兩個。比如元朝對政府的治理方式,比如元朝的繼位模式等等,其實都是沒有漢化和尊重漢族人導致的。

    這樣的元朝,不敗才怪。

  • 7 # 鄧海春

    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取《易經》中“大哉乾 元”之意,次年遷都燕京,稱大都,至此元朝的歷史正式拉開帷幕。但這橫跨歐亞大陸的強大政權,為何又早早夭折,不足百年呢?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曾總結過元朝滅亡的原因——“元以寬失天下”。此“寬”向來有多方見解,筆者認為最首要的是元朝政治體系的重大缺陷,只如一盤散沙。蒙古帝國向來實行鬆散的部落制,而建立元朝後想要統治廣大的農耕區,就必須實施高度的中央集權制。先來看看元朝的政治制度結構,在中央設立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宣慰司分別掌管行政,軍事,監察以及宗教,西藏、青海地區事務,地方設行中書省。

    開闢行省制絕對是中國古代政治建設的的一大壯舉,表面上看起來元朝制度並無不妥,但其實元朝大致就是“無政府狀態”。以武立國,廢除科舉,這就逐步瓦解了文官系統,文官系統代表著行政力,沒有行政力何談政治經濟的長久發展,遑論國泰民安呢?

    接著來談談制度裡的人——首先是元朝的政治高層,他們似乎無心治國,卻熱衷於勾心鬥角,爭權奪利。這一風氣影響到下層的官僚隊伍,官員們的貪腐非常普遍。忽必烈執政時期曾對貪腐進行懲治,但到後來元朝的皇帝就不再重視,甚至只是將國家百姓當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好處”,肆意作為。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與愚昧是元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民族制度方面,更是讓人唏噓。經過秦漢唐宋等時期,漢族文化已經發展到相當強勢的地步,儘管在軍事上被征服,外來文化想要與這片土地相適應,就必然做出妥協。有人曾說元朝滅亡的原因即“不願下馬”,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漢蒙關係的激化。元朝徘徊在推行漢人的典章制度與維護蒙古舊法之間,分裂成守舊與崇漢兩派,時常發生衝突,可最終漢法還是未能形成體制。

    也就是說,元朝在漢化上做出了一定努力,但漢化程度仍然不盡理想,至少不夠有效地統治這個龐大的帝國。眾所周知的“四等人制”——由高到低將各民族劃分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雖然是後人的總結,不過民族歧視的的確確廣泛存在於這個龐大的帝國之中,嚴重損害了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直接為元末起義埋下了巨大隱患。

    如若不能結合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地理等諸多因素多角度考慮元朝滅亡,無異於盲人摸象。但亦可簡而言之,元朝滅亡的本質即落後的蠻族,在軍事上入侵了先進文明,並進行統治,在文化上卻被先進的文明所征服。這裡的“文化”指代廣義的政治經濟各方面文化,“征服”即是元朝的統治失敗,政治體制過於落後,保護不了經濟的長足發展,軍事能力嚴重削弱,因此不足百年便王朝覆滅。以上是筆者個人看法,歡迎各位讀者留言交流。

  • 8 # 王榮聯1

    人類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國家,不是羅馬帝國,不是大英帝國,也不是俄羅斯帝國,而是由成吉思汗建立的大元帝國。但是,蒙古族建立的大元帝國不足百年就亡了,這是為什麼?筆者歸納有如下原因。1,蒙元統治集團最高層為了爭搶皇位,勾心鬥角,置國家和民族利益於不顧,這是大元帝國由盛轉亡的根本原因。2,蒙元統治集團不懂得融合人口數量最多的漢民族,不懂得尊崇漢民族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甚至把漢人貶低至下下等人。3,蒙元統治者自以為鐵蹄跨到哪裡,哪裡就是蒙元永久的勢力範圍,他們根本沒有建立各地基層政權的意識。腳下雖然有三千萬平方公里廣袤的土地,可真正由中央政府有效管理的地域究竟有多少,簡直是一筆糊塗賬。因此,馬上奪天下,卻不能治天下。最終,不可一世的大元蒙古人又回到了他們熟悉的蒙古草原。

  • 9 # 大漢魂

    漢族古言:野蠻人無百年國運也,只會搶,不會治,它們智力低下,基本都是盲流盜匪,怎麼可能能治理比他們聰明億萬倍的民族呢

  • 10 # 巴約桂花香

    野蠻人不會治國,打仗是好手,靠武力鎮壓只能短期有效,沒有積極吸納包括漢人在內的多種族人民的智慧,沒有文化基礎,自然瓦解!

  • 11 # 流雲有聲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1271年-1368年)。元朝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大過對社會經濟的影響,那麼是為什麼入主中原後元朝延續不足百年呢?

    1.永不停歇的戰爭機器:

    無論元朝是建立於1206年(蒙古汗國)還是1271年(國號大元),到1368年滅亡之前,在整個元朝歷史中,沒有戰爭記錄的只有可憐巴巴地22年穿插其間,其中連續沒有發生戰爭的時間最長都沒超過三年。自1280年元朝統一中國後,元朝並沒有、也無法象其他初立朝代那樣施行“休養生息”政策。1280-1284年間,元朝除了對日本、安南、緬甸等征戰之外,還要耗費大量精力對付國內此起彼伏的“抗元復宋”起義,而元朝在這期間的用兵規模一如之前的“元滅宋”戰爭差不多。在其後的幾十年間,全國各地幾乎每一年都有起義,加上元朝內部的各種內訌爭鬥,元朝的“一生”似乎專為戰爭而存在,可謂是不折不扣的“戰爭機器”。元朝最後的覆亡,其實是典型的“趁它病取它命(內部政變)”或“群蟻咬死象”的過程。

    2.自制混亂的不肖皇帝們

    許多大家族裡經常出現過子女為爭家產鬥得頭破血流的事情,如果將元朝比作一個大家族的話,它也發生過一系列這樣的內部爭鬥。史學家常說,元朝中期的政局動盪就是其全面走向下坡路的表現,元中期的政局動盪表現在,1295-1368短短的七十年間,元朝的帝王世系中就出現過十位皇帝,如此頻繁的帝王更迭,對一個統一的大國家來說自然不是好事情。元朝如此頻繁地更迭帝位,這就無形中削弱了其內部的凝聚力,各派系勢力一時不知該何去何從引致了內亂,這就好比一直緊握的拳頭終於鬆開了一樣,對一個難以擊倒的人來說,他拳頭鬆開的片刻就是對其發起致命進攻的絕佳時機。於是1351年,劉福通趁機第一個豎起了推翻元朝的義旗。其實那時候的元朝還是非常強大的,劉福通不過是充分利用了元朝內部各自為政的時機(伯顏專權),否則他起義的結局也只會和元朝以往的無數次起義一樣,僅是給元朝撓撓癢而已。事實上,公元1362年的時候,元朝尚有足夠的實力和機會徹底平定劉福通的紅巾軍起義,可惜由於朝廷內部權力的爭鬥,最終讓元末義軍形成了燎原勢力。

    3.“咬死大象”過程中的群蟻

    元朝為了維護蒙古貴族的統治,將全華人口不分民族種族進行了強制性的分化,蒙古人為一等人,西域各地居民則為二等“色目人”,原金國境內的漢人、契丹人、女真人以及曾作為元后方根據地的雲南人就為三等的“漢人”,而淮河以南的大部分人口則不分種族均為“南人”或“蠻人”。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使蒙古人徹底被孤立,無論是劉福通的起義還是朱元璋的起義,義軍隊伍都是由各色人等組成的,在劉福通、張士誠、陳友諒、朱元璋等義軍隊伍的分段牽制、輪番啃咬之下,龐大的元朝才逐漸被蠶食殆盡。

    元朝自建立之始到退居漠北之前,其實力一直是很強大的,它滅亡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它以“外族人”的身份給自己樹立了太多潛在敵人,在元朝皇帝犯下了許多皇帝都曾犯過的錯誤時,它的敵人們就瞅準了空子一哄而上,生吞吞地將這龐然巨物分而“啃”之。

  • 12 # aklis

    胡無百年運,蒙元拒絕漢化,所以97年滾回草原放羊去了。滿清全面漢化,滿人清後期都不會說滿語,所以延續了268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了可媽媽和弟弟不捨得賣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