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出自哪部經典,怎麼樣就算有文化?
7
回覆列表
  • 1 # 辣筆老李

    "文化"乃是"人文化成"一語的縮寫。此語出於易經賁卦彖辭:"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所謂文,就是指一切現象或形相。天文就是指自然現象,也就是由陰陽、剛柔、正負、雌雄等兩端力量互動作用而形成的錯綜複雜、多采多姿的自然世界。  

    所謂人文,就是指自然現象經過人的認識、點化、改造、重組的活動就稱為人文活動。人文活動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是認識的層次,第二個是運用的層次。  

    對一切已存在的自然現象加以觀察、認識、瞭解,使之凝定為確定的知識,便是初級的人文活動,也就是前引易經文中的"文明以止"的意思(使天文被照明而且貞定為知識)。這一級的人文活動,其目的與意義是為進級的人文活動作基礎作準備。   

    進級的人文活動便是運用由初級人文活動中所凝定的種種知識來為人生服務。這種服務也可以分為兩層,一層是單純為增加生活的方便而作的,如先民耕田以食、織布以衣、架木以居、斵輪以行,以至 今日所有的工業產品,都是人利用知識而將自然物的存在結構加以改造、重組而運用出來的。這可以說是一種以實用為重點的服務。   

    至於在實用之上的另一層服務,我們可以稱為以彰顯意義為重的服務。那就是利用這些自然物或人為加工物為代表與象徵,以呈現出一套套人所獨具的生活方式。這些獨特的生活方式就是所謂禮儀,包括種種法規制度、風俗習慣。

    文化可以用四句話表達:植根於內心的修養 ;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 2 # 沉丶水

    文化是一個非常廣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簡單來說文化就是地區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對文化這個概念的解讀,人類也一直眾說不一。但東西方的辭書或百科中卻有一個較為共同的解釋和理解: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文化"乃是"人文化成"一語的縮寫。此語出於易經賁卦彖辭:"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化大致可以表述為:1.廣泛的知識並能將之活學活用;2.內心的精神和修養。

    傳統的觀念認為: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個方面。物質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物質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飾、日常用品等,它是一種可見的顯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別指生活制度、 家庭制度、社會制度以及思維方式、宗教信仰、審美情趣,它們屬於不可見的隱性文化。包括文學、哲學、政治等方面的內容。人類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包括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道德情操、學術思想、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各種制度等。 廣義的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文化是一切生命文明行為的代稱,大自然是人類文化的根本導師和啟蒙者。我們幾乎沒有一樣科學發明是憑空想來的,莫不受自然的啟示。人類的文化是大自然的恩賜。”——李二和《舟船的起源》“文化本不屬人類所獨有,我們更應該以更開放和更寬容的態度解讀文化。文化是生命衍生的所謂具有人文意味的現象,它是與生俱來的。許多生命的言語或行為都有著先天的文化屬性,我們也許以示高貴而只願意稱它為本能。”——李二和《舟船的起源》

    狹義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狹義的文化就是在歷史上一定的物質生產方式的基礎上發生和發展的社會精神生活形式的總和。

    文化也可以稱之為社會團體共同的思維特徵。不過“文化”有多少定義,但有一點還是很明確的,即文化的核心問題是人。有人才能創造文化。文化是人類智慧和創造力的體現。不同種族、不同民族的人創造不同的文化。人創造了文化,也享受文化,同時也受約束於文化,最終又要不斷地改造文化。我們都是文化的創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和改造者。人雖然要受文化的約束,但人在文化中永遠是主動的。沒有人的主動創造,文化便失去了光彩,失去了活力,甚至失去了生命。我們瞭解和研究文化,其實主要是觀察和研究人的創造思想、創造行為、創造心理、創造手段及其最後成果。

  • 3 # 知心小公舉

    “文化”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易·賁》裡,書雲:“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他的意思是,統治者透過觀察天象,可以瞭解時序的變化;透過觀察人類社會的各種現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來治理天下。

    漢代出現“文化”一詞,但對其含義,人們的理解並不一致,劉向《說苑·指武》雲:“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中國古代的“文化”概念,指的是狹義的精神層面的東西。

    19世紀下半葉,英國文化學家泰勒出版的《原始文化》一書給“文化”下了這樣一個定義,說它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複雜整體。”

    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對“文化”做出了一種新的解釋,即把“文化”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

    廣義: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狹義:文化就是在歷史上一定的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基礎上發生和發展的社會精神生活形式的總和。

  • 4 # 源易緣

    “文化”一詞源自《易經》的“賁卦”

    《易經》的22卦《賁》卦,是一個什麼樣的卦,致使偉大的聖人孔子棄官治學,改變了他的人生?

    與《賁》卦緊鄰的《噬嗑》卦辭說:“亨,利用獄”,講的是以法治國,公正司法,是武治,適宜於整肅教化、判決訴訟;

    《賁》卦象徵的是裝飾文飾,文采。卦辭說:“亨,小利有攸往”,講的是以德治國,以文調節,乃文治。

    《賁》卦的象是“山與火”:山在上,火在下。離火為明;艮山為止,文明而有節制。山下火焰把山上草木萬物照得通明,如同披彩,這就叫裝飾。

    君子像火焰一樣,使得政務清明,卻不能用修飾的方法來斷官司。

    《賁卦·彖辭》說:"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小的方面適合有所前往,這符合自然界的文飾;以文明的方式規範人的行為,這是人間的文飾;觀察自然界的文飾,可知季節的變化;觀察人間的文飾,可教化成就天下的人。

    “人文化成”一語,形成了當今鼎鼎有名的“文化”一詞。

    而“文化”一詞正是源自“賁卦”,並非“觀卦”。

    《賁》卦的初九爻、九三爻、上九爻均為陽爻,而六二爻、六四爻、六五爻則為陰爻。

    一陰一陽,交錯而成:柔弱者來到,去文飾剛強者,陰爻去文飾陽爻,從而達到剛柔並濟。

    文飾的作用在於點綴,修飾,讓其看起來更突出,更美觀——“紅花還需綠葉襯”體現了自然文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低價遊屢禁不止,你覺得花錢少是否能玩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