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洛夫2016
-
2 # 汝州王國成
舊時,民間諸如剃頭、唱戲、吹手(吹響器)等行業認為是下等侍候人的,死了是不能入祖墳的。比如:王八戲子鱉吹手一句,是侮辱這行業的話。
聯絡一起,說誰吹響器不就成罵人了嗎?
-
3 # 蹉跎浪子270153
不能誤會有的職業,凡事都要人去做,無論貴濺,人格都一樣。有的甚出無奈,像有一個姓韓的盲人樂師,在舊中國是看不起瞎子的,有一次他撞上了個兵痞子,那人唾了一口道:出門見瞎子;按理應回洋錢一搭子,但是韓瞎子心情正不好,說了句S你一家子,結果被那兵痞子狠克了一頓。
-
4 # 春江花月夜172895573
什麼罵人,都是朝庭老封的。喇叭戲子吹鼓手,割腳剃頭擰燈簍(籠)等,這些行當在過去都稱為下九流。關於下九流,不同時期說法不盡相同,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管啥時候說的下九流的行業,都是是侍候人的活,幹這些活的人死了不能進祖墳。為什麼人們會這樣認為呢?因為這些活在過去都是好活,就是現在也是很好的行業。風不刮,雨不淋,還吃香裡,喝辣的,有吃裡,有拿的,沒事了哼個小曲兒,閒了喝個小酒,還不掏多大力氣。就拿吹響器的來說吧,人們常說:喇叭一響,黃金萬兩;喇叭一稜(豎直放),酒席滿桌,所以說,所謂的下九流哪樣都是人人羨慕的活。因為這些活好,所以誰都想幹,有點門路里都想學,幹這行業的也就越來越多了。幹這些行業的一多,並且有很多人為了幹這些活,家裡的土地也不種了,整天在外邊瀟灑也不進家,官府要租銀見不著人,到他地裡看看跑著荒裡,拿這種人也沒辦法。上面要銀子催的緊,下面的地方官找不著人交不上去,就逐級向上反映情況,最後反映到皇帝老那裡,皇帝老感到問題的嚴重性,長期這樣下去,地沒人種,國家就危險了,一道聖紙下來,就封幹這些行業的為下九流,人前矮七分,死了不能進祖墳。就這樣,一直流傳到現在。不過,隨著人們精神文明的不斷提高,現在的人已打消了對這些行業的歧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人在天地間,行行都要有人幹,無論哪個行業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在社會上地位也都是平等的。所以說不管是從前還是現在,不論是什麼職業或哪個行當,我們都需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因為世界如此之大,國家與社會的執行離不開每一個行業。
-
5 # 淮河邊老杏樹
我這一片稱響手,紅事用紅布,白事用白布,但現在紅事基本上不用了,都是白事用,有女兒能用,錢女兒出,無女不用。
-
6 # 笨蛋爺爺
如果說吹響器是一句罵人的話,只能從這個角度去理解。
在農村把嗩吶演奏的人員,簡單稱為:吹響器的人!或者叫吹響的!他們嗩吶演奏人員都是從小學藝,有的是門裡出身,靠的就是賣力氣掙的辛苦錢。
一般在農村在喜慶事情上用嗩吶的不太多,在白事上非常流行。因此人們心裡心理定位,一旦聽到嗚哩哇啦的喇叭聲音,就肯定沒啥好事,又死人了!所以大家就有那種(可能比喻不是很恰當)烏鴉叫就不吉祥一樣的心理,對一些沒事找事製造噪音的異常行為就會叱之以:你媽死了,你在那裡吹響!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罵吹嗩吶的人的。
世界上三百六十行,那個行當的人都是靠自己的本事吃飯,人與人之間是相互服務,沒有啥高低貴賤之分!只要能掙錢,只要不犯法,只要自己喜歡有那方面的天賦,幹啥都不錯。都比去偷去搶人家做一些危害他人及社會的人強,都會贏得人們的尊敬!
-
7 # 祖國萬歲145758046
首先祝大家新年快樂哈看到。‘吹響器’這個詞語感覺到挺親切的,因為小時候在豫東老家就是把吹嗩吶俗稱為吹響器。在老家如果把他們稱為吹響器的還真有罵人的意味,他們會非常很生氣的,要是有紅白喜事中嗩吶班,就會說是請幾班‘響兒’。
為什麼說吹響器是罵人的呢?這和歷年來傳統文化有關。爆竹聲聲除舊歲。每到過年臘八祭灶年下來到時,小孩子們天天嘴裡唱著這樣的歌謠:官祭三(二十三)民祭四,王八祭五鱉祭六,響器祭在鱉後頭……你這個歌謠就可以看出來,過小年祭拜灶王爺還要分的這樣三六九等,可見,憑自己的手藝生活吹響器在舊社會的地位是何等的低下。
如今時代不同了,家鄉的嗩吶班他們經常早出晚歸,披星戴月,不僅用自己的勤勞和汗水給人們帶來了歡樂,有的還經過自己的努力在河南衛視《梨園春》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同時也給自己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走上了小康之路。像那些“學剃頭下九流,走到哪裡那不留”舊的世俗觀念早就被人們拋到了九霄雲外。但是儘管如此,人們在說話的時候還是應該有所忌諱的,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永不過時。你說是嗎?
-
8 # 日月思勤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舊社會對下九流人的偏見,普遍存在著看不起下九流人的思想。實際上是錯誤的,是封建思想的殘留。下九流人員都是普通勞動人民,解放後都翻身做了新社會的主人,新社會職業沒有貴賤之分,只有分工不同。
吹嗩吶俗稱吹響器,響器班的響器一般包括嗩吶、笛子、箏。吹嗩吶是一門藝術,這行業的從業人員都是民間藝人,有的一專多能,有的大師樣樣精通,有的得了大獎,並走向了全國走向了世界。
吹響器大都是門裡出身,也有師傅教徒弟的。平時練習不能在村裡,會被認為不吉利,要到無人的荒郊野外去練習,吹響器也要刻苦學習才行,功成名就者少之又少,有的練了幾十年還是二把刀。
六七十年代城鄉紅白喜事都請響器班,費用也不高,管飯另外給些錢,大體上也就是正常工資錢。誰家有八九十歲的老人故去,會認為是喜喪,半喜半憂,也代表這家子女敬老有方,孝順老人,一般請當地著名的響器班,親朋好友做完一切儀式後,貴客如閨女和孫女婆家要另花錢點響器節目,以敬孝道。
好的響器班吹的"百鳥朝鳳"真是
如同進入了森林,各種鳥兒爭相鳴叫,令人心曠神怡!一個村如果有兩幫響器遇到一齊,時間許可的情況下要進行比賽,都使出拿手絕活,比的不單單是技藝,更多是面子。
後來縣文教局組織比賽,申請了文化遺產專案,有的著名響器藝人被評為嗩吶藝術家,被封為
世遺傳承人。
回覆列表
以我的理解是:在河南所謂的響器就是嗩吶班子。基本上都是紅白喜事的時候主家付費僱傭表演助興的。在舊社會屬於下九流身份不高,賣藝為生,要看人臉色形同乞丐,所以地位十分底下不受人尊重。我們那裡還有個不良的風俗,就是主家管吹響器的飯最多不過三樣菜(記住:在河南請客只有三道菜絕不可開席!!!)。所以在我們那裡罵人“仨菜貨”是比較狠的,大概就是詛咒人家世代為奴了!今天我們應該感懷“破四舊立新風”。現在他們都是民間藝術家,有的還成為了民樂大師代表國家登上了國際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