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浮生素
-
2 # 家庭教育的智慧
年齡小的孩子心智還不夠成熟,學習和成長中遇到失敗,譬如考試沒拿到好名次、演講比賽被淘汰、拼音總是不過關等,這時往往產生挫敗感,作為家長,如果不能及時解決ta這種挫敗感,孩子可能從此一蹶不振。
遇到這種情況,很多家長習慣做法是,趕快安慰孩子,幫ta 趕走挫敗感,說“沒什麼大不了的,這算個什麼事啊?”,“這點小事就哭,羞不羞啊?” 。這種做法太膚淺,這樣說沒有用,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那麼,家長究竟應該怎麼做呢?
張國維博士有一個“情緒三明治”理論,可以有效解決問題。即:先談情,再說愛,最後講理。以孩子演講比賽失利被淘汰為例。
先談情,即共情,認可孩子當前的情緒。應該說“孩子,這次演講比賽沒有進決賽,我知道你很難過,你很在乎這次演講比賽,也為比賽做了很多努力,如果是我也會難過的”。
然後說愛,即肯定ta已經取得的成績。“其實,你這次比賽已經做得不錯了,你演講時能做到聲情並茂、繪聲繪色,我很欣賞你這種風格”。
最後講理,即幫ta分析失利的原因。“雖然你有自己的優點,但和進入決賽的同學相比,還有那些不足呢? 你自己分析一下” 這時候可能孩子已經不哭了,平靜下來和你一起分析失利的原因,然後再提出你的觀點——“我認為你忽視了烘托氣氛、調動情緒,沒有引用一個故事開頭,再有,就是中間沒有起伏和波折。如果以後你能做到這兩點,就成功了!"
家長採取“情緒三明治”的做法,就能安慰孩子,幫ta找到原因,擺脫挫敗感。孩子不但不會被這次失敗擊垮,反而越戰越勇,直到取得成功。
首先,讓孩子直面問題,瞭解問題。是什麼原因產生的挫敗感。
然後分析原因,如果換一個方式去處理會不會更好一點。
如果自己還達不到處理這個問題的能力,又要怎麼去提升自己,然後再去解決這個問題。
一次不成功那麼還可以第二次。直到解決,接受自信的喜悅。
孩子的一生成長,父母只能引導,最後還是應該靠自己去解決面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