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崔玉濤
-
2 # 抓住一根稻草
雖然說這個問題簡單,但是是一個挺嚴肅的問題,有的家長進入一個誤區,認為不給孩子看電視孩子就不會產生近視,還有的家長認為近視是由於看電視所產生的,實際上並不是的,給孩子一定的影片刺激還可以促進孩子的眼睛發育。
提到多長時間的問題,我覺得孩子一般看一小時左右就足以,不要過長時間的讓孩子去觀看影片,這樣可能會促使你的孩子過早的加速他眼球的發育,形成近視,但是也不必用不給孩子看電視來防止近視發生。
-
3 # 怪獸bobo
看電視可以發展寶寶的感知能力,培養注意力,防止怯生;看電視是嬰幼兒早期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電視幫助促進兒童的語言發育,擴大他們的詞彙量,還可以開發兒童大腦。
但需要注意的是嬰幼兒的眼睛正處於發育期,眼角膜、晶體及視網膜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過早且長時間看電視容易給眼角膜、晶體及視網膜造成損害,影響孩子視力及視覺發育,還可能造成屈光不正。所以,3歲以下嬰幼兒不宜過早看電視。
2歲以下的寶寶,看電視的時間越少越好,此時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是與家長、與小朋友、與未知世介面對面的交流,親自探索世界。可嘗試接觸電視,但一天不要超過30分鐘。看電視後,最好是能帶這寶寶望望窗外,休息休息眼睛。對於這一階段的小孩,電視內容的選擇不是很重要,孩子只是對電視中五顏六色、鮮豔、活潑的影象感興趣。
2—4歲的寶寶,此時孩子看得越多越想看,應該保證一天不超過1到2小時,包括看電腦、IPAD等電子產品的時間。此時的孩子應看正面意義的內容,不應有反面意義的內容,尤其不能有暴力內容。不能出現帶有偏見的、有不好的語言、使人恐懼的內容,儘量避免接觸商業廣告。家長可以陪同在旁,一起評價電視的內容,利於教育。
5—8歲的寶寶,此時的孩子需要控制在1到2小時以內,這個階段孩子會吵鬧著要看電視,希望看電視、玩電腦的時間越長越好,家長不能任他們隨心所欲。電視選擇上,可以挑選好的人物、關於個體、自然和文化的有價值的資訊、有教育意義的內容以及關於生活方面的啟示,如獨立、克服困難、責任心等。
怎樣讓寶寶科學看電視?
A、寶寶的眼睛處於發育階段,睫狀肌的過度調節容易使睫狀肌長期處於痙攣狀態,從而引起近視,所以寶寶要嚴格控制電視時間,眼睛與電視機要保持一定距離,一般來說是電視機螢幕對角線的4~6倍。螢幕較亮時,距離可以適當再遠些;螢幕較暗時,看的距離可以適當近些。好讓寶寶坐在電視機的正前方,如果坐在旁側,觀察角不應少於45度。電視機安放的高度要合適,電視機的螢幕中心最好與寶寶的眼睛處在同一水平線上或稍微低一些。
B、利用餐間、睡前的時間多和孩子交談,尤其要和孩子談談電視節目。患有電視孤獨症的孩子,注意力幾乎都在電視上,這是家長開啟孩子的“話閘子”的主要契機。家長可以利用孩子對電視節目的喜愛來與之交談,以避免他們因看多了電視而影響語言的發展,使孩子不致於患有自言自語、語言單調等疾病。同時,這種做法還可以使孩子願意向家長傾述心中的所思所想,便於家長及時地瞭解孩子,引導孩子。
C、如果家長每天都迷在電視上,要看到“再見”為止,很難想象孩子能經得住誘惑。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位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所以,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要先要“管教”住自己。
-
4 # 熊貓兒科
你們知道麼?孩子10~12歲的時候,視覺系統將完全發育成熟。這時候,很多早期發病的眼睛和視力問題就可能不太容易逆轉或糾正了。
那麼問題來了,應該讓孩子在什麼時候接受眼部篩查呢?
美國兒科學會推薦了以下4個階段:
1.新生兒期
兒科醫生應該在新生兒出院之前為他們檢查是否存在眼部缺陷、白內障或者先天性青光眼。如果懷疑存在某個疾病,就需要小兒眼科醫生來為這名新生兒檢查。
2.在6個月的時候
兒科醫生需要為所有6個月來接受常規門診檢查的孩子檢查是否頭眼協調,以及所有可能存在的眼部疾病。6個月—3歲,攝影篩查法也許可以檢測早期的弱視及其他危險因素。
3.在3—5歲的時候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每年都應該有兒科醫生進行視力篩查。並檢查眼部是否存在任何一種可能影響將來受教育的發育缺陷。4.在6歲或更大的時候 孩子滿6歲後,要隔年檢查一次。這些檢查測量孩子的視力,並評估孩子視力各個方面的功能。
什麼情況應該去看醫生?
除了上面說到的時間定期帶孩子做眼部篩查外,如果家長觀察到孩子有下列症狀,也應該去找醫生:
1.一側或雙側瞳孔上出現一個白色的東西;
2.眼睛或眼瞼持續(超過24小時)紅腫或有分泌物;不斷流淚;
3.對光敏感,特別是孩子雙眼光敏性不一致的時候;孩子的眼睛外翻或者出現斜視,或雙眼不能看往同一個方向;
4.頭一直異常地斜向一個特殊的方向;
5.經常眯眼睛;
6.一側或雙側眼瞼下垂;
7.雙側瞳孔大小不等;
8.經常持續地揉眼睛;
9.眼皮“跳”或頻繁眨眼睛;
10.不把物體拿到眼睛前就看不見;
11.眼部外傷;12.角膜出現白色絮狀物。
除了上述症狀,如果孩子出現以下抱怨,也應該去看醫生哦!
1.看東西有重影;2.頻繁出現頭痛;3.看書或看電視後眼睛持續疼痛或者輕微頭疼;4.視力模糊;5.眼睛發癢、有燒灼感,甚至被抓傷;6.看彩色的東西有問題。
視力保護的正確方法
●不要用眼過度:此時孩子的眼睛還處於不完善階段,過度用眼會導致孩子的視力下降和近視眼的發生。可以經常帶孩子向遠處眺望,引導孩子努力辨認遠處的一個目標,有利於眼部肌肉的放鬆,預防近視眼的發生。
●監測視力發育狀況:此時應開始對孩子的視力進行監測,特別是要分別查兩眼的視力,以便發現單眼的視力異常。因為視力不好的一隻眼睛常常失去使用機會而發展成為弱視,因此,最好每3~6個月做一次視力檢查。
●噪音損害視力:噪音不僅會嚴重影響聽覺器官,而且還會透過神經系統的作用而"波及"視覺器官,使人的視力減弱。另外,噪音可使眼睛對運動物體的對稱性平衡反應失靈。
●缺乏營養素也會造成眼疾:缺乏維生素、微量元素均會對兒童眼鏡造成傷害,嚴重的時候有可能導致眼睛對暗的適應能力減退、視神經炎、視網膜炎及視功能障礙。
-
5 # 育兒奶爸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2歲以內的孩子不要看影片。
1、18個月以下的孩子不要使用電子產品,其中和家人打影片電話除外;
2、18~24個月的孩子,如果想引進,建議對節目質量要提前篩選把控,最好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觀看,講述影片內容;
3、2~5歲的孩子,每天觀看影片的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並且保證每天有足夠的“不插電”活動時間。
要注意,不管是早教機上的,還是電腦、手機、Ipad上的,都不建議給18個月以下的孩子看。
回覆列表
電視,還有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螢幕的成像方式與人眼看到事物的方式是不同的,寶寶長時間盯著看電子螢幕,的確對視力發育不利。因此建議儘量少讓寶寶看電視。
【2歲以內少看,3歲以上有選擇地看】
1歲以內的寶寶,建議不要看電視、玩手機等電子產品。
2歲以內的寶寶,儘可能少看電視。
3歲後,選擇專門為幼兒製作的電視片,但每次觀看時間不宜過長。
【不要連續給寶寶播放動畫片】
家長應該都發現了,專業製作的幼兒動畫片每集時間都有限,通常為20分鐘左右,一般都不會超過半小時。
這就說明寶寶看完一集應該休息一下眼睛了。不建議一遍一遍地迴圈播放,或者讓寶寶連著看很多集。
但時間不是絕對的,還要考慮到寶寶觀看電視的姿勢、室內光線條件等等。家長如何判斷呢?如果你發現寶寶出現眨眼或揉眼的現象,就應該立即停止播放了。
【除了對視力的影響,看電視還有其他隱患】
1、電視剝奪寶寶動腦的機會。電視畫面快速播放,寶寶思維跟不上,一直處於被動接收的狀態,實際上並沒有動腦和思考。
2、電視阻礙認知真實世界。電視畫面是虛擬的,但寶寶需要學習和接觸的是真實世界。
3、電視影響寶寶學說話。很多家長認為,電視裡面一直說話,應該能促進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但實際上電視是單向的,和寶寶沒有互動,不僅不能有助於學說話,反而可能造成語言學習的障礙。寶寶需要從互動交流中學語,應該多和爸爸媽媽面對面學習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