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一夜之間人人都在聊《國家寶藏》,好像不談點《國家寶藏》就趕不上時髦似的。
4
回覆列表
  • 1 # 別笑了眼淚都掉了

    第一期節目的三個國寶守護人分別是李晨、王凱、梁家輝,他們守護的國寶分別是《千里江山圖》、各種釉彩大瓶和石鼓。一向苛刻的豆瓣上,《國家寶藏》的評分9.5分,與《見字如面第二季》一併成為今年中國產最高分的綜藝節目。

    這首先得了解一下節目外的現實背景。雖然每個省份都有省級博物館,大部分城市也有博物館,但總體而言,公眾離文物的距離還是很遙遠,大部分人對文物也非常隔膜。

    為什麼與文物隔膜?

    一是博物館建設不足。從總量上看,中國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人均博物館擁有量也仍居世界後位。像美國有35000家博物館,數字遠超星巴克和麥當勞,博物館自然就成了美華人生活的一部分。雖然近些年來中國博物館建設速度不斷加快,但總數只有5000餘家,而人均年參觀次數不足1次。

    另外是博物館的服務能力不足。比如不少博物館陳展缺乏新意、創意不夠,觀眾所能做的只是看看實物、讀讀說明;不少博物館常年不更新展品,不搞新展……公眾自然對博物館和文物興味索然。甚至有的博物館最後淪為一種擺設,轟轟烈烈“建”、熱熱鬧鬧“開”、冷冷清清“守”、無聲無息地“關”。

    那博物館的意義何在?有一年的世界博物館日的主題說得好,“博物館藏品架起溝通的橋樑”。博物館的意義在於“藏品”,也在於“溝通”——讓公眾經由它實現與文物的溝通,並經由文物,實現與歷史的對話、與先人的情感交流。

    《國家寶藏》火了,就在於它成功完成了“溝通”這一使命,讓文物抵達公眾,讓公眾瞭解文物。

    看了第一期節目,一個感覺就是燃。不得不承認,無論是舞美效果、配樂還是節目編排,再挑剔的觀眾都會心服口服。《國家寶藏》在這些外在形式方面做得足夠精緻、大氣、動人。

    但更具巧思的是其推介文物的方式。明星守護人的設定,讓嚴肅的節目有了娛樂的外殼,公眾更容易親近;小劇場的演出,輕鬆、有趣、形象,有效傳遞出了文物的歷史背景;最後透過漫山遍地採礦的顏料傳承人、故宮志願者、戰火中輾轉護送文物的家族等素人故事,嚴肅科普文物的技藝和其他歷史資訊,並傳遞一種向匠人禮敬並求索國魂的虔誠精神。

    由文物抵達歷史和文明,並轉化為一種滋養現在和未來的“甘泉”,《國家寶藏》成功激起了觀眾對傳統文化的潛在熱情,以及一種文化自豪感。

    這歸功於節目製作的“慢”。慢,對應的是快。曾幾何時,“快”才是電視綜藝節目的主要特色,競技類戶外真人秀是熒屏上最熱門的綜藝節目型別,其節目形式都是明星拿著任務卡組團闖關做遊戲。

    型別扎推,久而久之觀眾就審美疲勞了,收視率也開始疲軟。在這一背景下,以感悟文化、關注生活、體驗人情冷暖等為主題的慢綜藝應運而生。何況當前整個社會都在倡導傳統文化復興,《見字如面》、《國家寶藏》等小眾題材得到大量關注,也就不意外了。

    如何讓文化影響更多人,還任重道遠

    加之《國家寶藏》採用了明星策略,像王凱、李晨都屬於流量特別大的明星,粉絲效應下很容易就應者雲集。

  • 2 # QQ趣生活

    很多人覺得華人沒有信仰,透過這個節目大家可以看到華人對於中國文化的信仰,中國是唯一一個目前還在使用五千年前漢字的國家,當我看到石鼓的時候是由衷的自豪感,當千里江山圖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誰能不讚嘆。我們旅遊的時候往往不會去當地的博物館參觀,因為大家覺得那是個乏味陳舊的地方。但是現在節目組把這些歷史活生生的展現在你面前時,歷史還乏味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感覺自己的叛逆期來的很晚,今年我21歲三天兩頭和媽媽吵架,我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