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雨中的承諾2016

    家有兩娃,自然是熱鬧不少,大寶也不必整天被包圍在大人的世界裡,有了弟弟妹妹的陪伴,有利於消除孤獨感,二寶有哥哥姐姐的照顧,爸爸媽媽以後也能省心不少,但是二孩家庭的教育可沒那麼容易開展,不管年齡多大,爭寵、吵鬧等等問題也是會接踵而來哦!

    1、不管是大寶、二寶,家長都要花時間單獨陪伴著孩子,與每一個孩子單獨相處的機會要有,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不僅疼愛著哥哥姐姐弟弟,同樣也是關注著你。

    2、爸爸媽媽要要讓大寶學會關懷和照顧弟弟妹妹,也要讓二寶從哥哥姐姐身上學會尊重和關心,不要給大寶太大壓力,更不能一做錯事就全怪到大寶身上,要公平對待。

    3、若家裡的兩寶是令人不省心熊娃,那麼吵鬧衝突可是時時常有!遇上兩孩子起衝突該怎麼辦呢?父母要把自己當做一個旁觀者和調解者,能兩個人解決就不要參與進去。要給孩子交流相處的機會,教會他們相互理解,從而認識到錯誤。

    4、不能隨便比較,總是將孩子的優缺點進行比較,孩子容易產生失衡感,覺得爸爸媽媽偏愛著另一方。

  • 2 # 落葉無聲new

    做得下面幾點有助於平衡對兩個孩子的愛。

    1、給老大成就感 在第二個孩子尚未來到之前,就讓老大感到當哥哥姐姐的成就感。表揚老大,照顧體貼媽媽就是照顧了未來的弟弟妹妹,弟弟妹妹很感激!老二出生後,儘量給老大幫忙照顧老二的機會,如協助媽媽給老二洗澡、幫老二選玩具等,讓老大覺得自己是很多事情的決策者和執行者。

    2、對老大重視有加 新小孩來到,親朋好友會紛紛道賀、送禮物、誇嬰兒漂亮等等,這時很容易讓老大有失落感,甚至產生憎恨情緒。所以爸爸媽媽在手忙腳亂之中,也別忘了給老大更多的注意力。和老大一起看看TA嬰兒時候的照片,表揚TA是個會照顧弟弟(妹妹)和媽媽的大哥哥(大姐姐),每天讓老大參與育兒……讓老大感到有了老二,自己不但沒有被忽視,反而顯得更加重要了。

    3、別給老二特權思想 不要因為老二小,就可以有特權。父母要做到公平不偏袒。兩個孩子是平等的,不能因為小的任性,就把大的趕到角落裡。

    4、千萬不要挑起競爭 家長們最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為了表揚一個孩子而打擊另一個孩子。很多爸爸媽媽常常會說這一類的話,“你看你妹妹做作業多認真,不像你,草草了事!”這種話,就是這種話,成為大多數兄弟姐妹之間形成爭寵妒恨的病根。

    5、讓倆孩子形成團隊 給他們需要互相協助、才能共同完成的任務。在合作過程中,他們感受到和對方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比如,聖誕節,讓兩個孩子合作點綴聖誕樹,讓他們分工合作,大的負責懸掛高處的,小的負責懸掛矮處的。任務圓滿完成之後,表揚兩個人的共同成績,而不去單獨評價高處的更好還是矮處的更好。

    6、讓倆孩子互相喝彩 有妹妹參與的芭蕾表演,哥哥一定會參加,為的是在表演結束後給妹妹送上鮮花祝賀;而哥哥在學校音樂會上演奏小提琴時,妹妹也一定參與,祝賀哥哥的精彩表現。

    7、不讓壞話張腿生根 首先,不鼓勵兩個孩子互相告狀。對對方有意見,直接向對方說出來,這樣有利於對方改正、進步。而如果再背後告訴第三者(即使是爸爸媽媽),會惡化兩個孩子的關係。解決不了的問題,兩個孩子可以一起和家長公開協商。另外,如果家長在一個孩子面前說另一個孩子的壞話,不光會降低兩個孩子對對方的好感,還會讓兩個孩子之間產生不信任。

    兩個孩子,如果教育不好,會造就兩個互相嫉妒、爭搶、打壓的人;教育對了,兩個孩子可以一起成為優秀人才,而且他們彼此會成為世上最好的朋友、最近的親人、最得力的幫手、最可信賴的那個人。

  • 3 # 小崔不抑鬱

    正常化看待,沒有競爭反應的寶寶反而需要留意下。同胞競爭不是兩寶相處的全部,他們會自發地展現出美好和諧的時刻,你想想是不是這樣?請多看看這些美好的時刻,對大寶就此無限制地肯定吧!

    生二寶前的應對:告知大寶,二寶的即將來臨是必須的,是對孩子權利的尊重,但注意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告知。角色扮演是一個好辦法,大寶可以扮演二寶的父母,父母可以扮演嫉妒的大寶。痕跡不要太明顯,在輕鬆好玩的氣氛中展開。

    生二寶後的應對:激發大寶對二寶的愛,並給予及時的獎勵(尤其是陪伴、遊戲!)注意不是要求大寶,而是激發;父母要學會等待,允許大寶因二寶存在有一些負面表達,等待孩子表達後的自我情緒調控的出現;維護大寶的“面子”,不要在二寶面前批評大寶;更加註意一些有明顯行為變化的寶寶的需求。

    蛋糕倍增:告知大寶,二寶的誕生不會減少TA原先得到的蛋糕,反而因為大寶對二寶的愛護,TA使得原先的蛋糕變大了!二寶也要得到蛋糕,是一個小一點的蛋糕。

    有很多同道說,我這是在哄騙小孩。但是我要告訴你們一個秘密:恰恰相反,父母蘊藏在心中的愛的潛能會倍增。我的親身經歷充分證明了蛋糕倍增理論。

    同胞競爭的本質原因不是資源有限,而是父母和孩子直接的關係質量。所以同胞競爭考驗的不是二寶之間的關係,而是寶寶和主要養育者之間的關係。所以請在平時注意培養和寶寶的良好互動。

    要做到這些,您可以按照下面來做:

    1、爸爸媽媽和兩寶都要有單獨相處的快樂時光,都要感到快樂輕鬆,不能只是寶寶覺得好玩喲。簡單的面板接觸的遊戲,比如,抱著孩子旋轉,嬉戲,打鬧。

    2、留出時間共度美好的家庭時光,比如一起晚餐、遊樂等。

    3、注意夫妻關係的保鮮。推薦多進行面對面、有互動的活動,看電影不算哦。

    4、妻子的眼睛不能只是在孩子身上,妻子的愛需要適時給你的丈夫一些。

    5、丈夫做“賢內助”,多體諒和幫助妻子,積極參與養育。丈夫每晚可以為妻子做腳部按摩10分鐘,您可以試一試喲。

    6、夫妻需要常常互相鼓勵、欣賞,注意鼓勵的物件不是行為的結果,而是行為背後的態度。

    7、確立好年輕人的小家庭和祖輩之間的邊界。該自己做的就做,如果你不做也可以,但你可能會失去自由和空間。中國的祖輩習慣“賄賂”,比如主動把你的內褲洗了,但是可能不敲門就進入你的房間。

    最後,為大家舉一個例子。一對異卵雙胞胎,兩歲半左右。老大的表達和行動相對遲緩,老二動作麻利。彼時,媽媽在場,老大和老二都玩IPAD,開始還有點秩序,後來老二在老大玩的時候將IPAD搶了過來。老大開始大聲哭泣,家人把IPAD從老二手裡拿了出來,交給老大,並對老二說:“你怎麼又搶了哥哥的東西?!”。

    但是老大開始持續哭泣了一個小時。家人輪流抱著安撫,甚至讓他看最喜歡的巧虎,但都無濟於事。老大的哭聲越來越嘶啞,如何是好?

    筆者作為干預者,出了一個主意:清場,只有媽媽和大寶。媽媽抱著老大,並鄭重地對老大說:“媽媽認為弟弟做的不對,要為你主持公道!”媽媽假裝做出懲罰性地打弟弟的姿勢。之後,媽媽慢慢地引導孩子看巧虎,花了5分鐘將孩子安撫了下來。

  • 4 # 積木育兒

    如今,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了生二胎。對待不同的孩子,父母難免會偏心。這有天然的原因。比如很多資料顯示,父母會更加偏愛老大,因為老大是最先跟我們建立親密關係的,往往也是得到關注最多、顯得最聰明伶俐最上進的;也有父母會偏愛最漂亮的那個孩子,這跟生物進化本能有關;還有父母會偏愛跟自己更像的那個孩子,這往往是出於心理上的自戀。

    誰說一個母親的心,只能裝得下一個特定的孩子呢?

    我來講講我自己的故事。

    我是今年剛剛晉升二寶媽媽的。

    和很多媽媽一樣,我也是因為太愛大寶了,想要給大寶一個伴兒,才要了小寶。所以,小寶在我肚子裡的待遇和大寶完全不同。那時候,我也是天天陪著大寶,如果不是小寶踢肚子,我經常會忘記了小寶的存在。

    直到小寶出生,我也滿腦子都是大寶,大寶今天穿什麼衣服去幼兒園?大寶會喜歡妹妹嗎?大寶會不會認為小寶搶了媽媽。如果不是生產痛的提醒,不是要給小寶餵奶,我甚至會產生錯覺:小寶是別人家的孩子。那時候,我也有了對小寶的愧疚感。

    我這才意識到,小寶的出生,讓我們的家庭結構產生了變化,這個變化不只是大寶需要適應,做父母的也需要適應。我開始努力調整自己的狀態。隨著每天給小寶餵奶、換尿布、陪睡,隨著小寶一天天長大,我對小寶的依戀程度越來越深了。雖然很累,但更感覺快樂。加上大寶的配合,我似乎又找回了第一次當媽媽的幸福感。

    也許是我太沉浸於這種幸福的感覺中,以至於我的愛的天平再一次傾斜了,我卻渾然不知。直到有一天,大寶的哭喊打破了我的幸福幻覺。

    那天,我正為小寶餵奶,大寶跑過來,不管三七二十一,拉起我的手要我陪他看書。我說:“你先去客廳自己玩會兒,等媽媽給妹妹喂完奶,就陪你看。”如果是以前,他一定會乖乖聽話,等著我忙完去找他。可是那天,他使勁兒地扯著我的手,霸道地說:“不行!就現在,你現在就陪我!”我說:“妹妹現在正餓著呢,離不開媽媽。”他反駁:“你可以把奶擠出來,讓姥姥喂妹妹,你現在必須陪我!哼!”這時,姥姥過來要把大寶帶到客廳去,可大寶就是犟著不肯走。

    他哭喊著:“所有人都可以去陪妹妹,但媽媽必須陪我!因為我更重要!”

    一個正在懷裡嗷嗷待哺,一個卻不懂事非要我這個時候去陪他。那一刻,我那麼深切地體會到什麼叫做“二胎媽媽的分身乏術”。當大寶仍然執意要我放下妹妹去陪他的時候,我甩掉了他的手,板著臉,非常嚴肅地命令他:“現在趕緊跟姥姥去客廳!!我喂完奶過來找你!”然後,姥姥用力把大寶拉出了臥室。

    大寶在客廳一直嚎啕大哭,直到我過去擁抱他,哭聲才慢慢變小。我跟他說:“好啦好啦!媽媽來陪你啦。小心哭壞了嗓子,喉嚨又發炎。”他繼續哭,不理我,直到我蹲下來為他擦去臉上的淚水。他看著我的眼睛,問我:“媽媽,你還愛我嗎?”

    那一刻,我的眼睛溼潤了。我緊緊地抱著他,說:“傻孩子,媽媽當然愛你,永遠都愛!”

    當你的愛的天平出現傾斜時,孩子們會以不同的方式提醒你。

    我讓心情稍微平復一些,跟他道歉:“對不起,媽媽錯了,媽媽忽略了你的感受。”我一直以為大寶是個體貼的暖男,妹妹出生後的一個月,他沒有表現出任何的排斥和爭寵,他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和妹妹打招呼,他還非常積極地幫媽媽替紙尿褲、衣服。可能正是這種感覺,讓我以為,他長大了,懂事了,我可以把中心轉到小寶身上了。然而,大寶仍然不過是個上幼兒園的小孩。當我每天從早到晚陪伴妹妹而忽略他的時候,他有了危機感。他不講理的哭鬧不過是在自我保護,不過是想要捍衛自己的“領土”,奪回被妹妹搶走的媽媽的愛。

    我想到了和大寶一起讀過的《快樂兒童的七個習慣》,也許這七個習慣能夠幫到我。

    我跟大寶說:

    “媽媽現在遇到難題了,你和妹妹兩個人都是媽媽的孩子,都需要媽媽陪伴。如果媽媽丟下妹妹去陪你,那妹妹會很傷心;如果媽媽丟下你去陪妹妹,那你也會很傷心。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媽媽做得更好一點,同時照顧到你和妹妹呢?”

    他想出的辦法還是“媽媽陪我,其他人去陪妹妹。”我提醒他:“你還記得那七個習慣嗎?我想也許合作·共贏的方法可以幫到我。”

    我試探地問:“那以後,如果媽媽在給妹妹餵奶的時候,你想要媽媽陪你看書,那你就拿書過來,我在給妹妹餵奶的同時,讀書給你聽,或者你讀給我和妹妹聽,怎麼樣?”他著急地說:“這樣不行的!會分散妹妹的注意力,她說不定會咬媽媽的奶!”我竊喜,這小傢伙情緒平復後,還是挺懂事的嘛。

    最後,我們達成共識,如果他想要媽媽陪玩或者看書的時候,正好媽媽在給妹妹餵奶,那麼,可以安靜地在一邊等著,或者先讓家裡的其他人陪,等我喂完奶,再去陪他。如果妹妹正在睡覺,他在客廳玩耍說話的聲音很大,我只要輕聲提醒他“把妹妹吵醒,媽媽就不能陪你玩了,這對誰都沒有好處哦。”他就會立刻降低音量。

    後來,暑假結束,大寶重返幼兒園,爸爸工作也不忙了,成了大寶的專屬玩伴。大寶再也沒有和妹妹搶過媽媽。

    有一天,姥姥特意逗大寶,說:“妹妹不哭的時候很可愛,要是哭我就不喜歡她了,你是不是也一樣?”大寶不假思索地說:“不會啊。”“即使她哭個不停,你也喜歡她嗎?”大寶很堅定地說:“是啊!不管她哭還是不哭,我都喜歡他!”

    大寶的回答讓我感動,這正是我所期望的二寶之間的手足感情。

    也正是在陪伴二寶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變得愈發強大。我並不必總去扮演一個“分身乏術”的媽媽。孩子們並不需要一個“只有一半的媽媽”。他們要的只是一個真實的、能夠除錯自己的媽媽。

    一個大媽媽。

    也許你也在為對孩子有了偏愛而自責,也許你也在為大寶不能接納小寶而苦惱。我想告訴你,沒有關係,這些都是我們可能經歷的,只要我們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把兩個孩子都裝進眼裡,就能慢慢平衡自己對孩子的愛。

    你也許還會問,到底怎麼判斷對二寶的愛是否平衡。其實,這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愛的平衡不是要對兩個孩子平分陪伴時間,也不是給兩個孩子分別購買相同數量的玩具、衣服,而是要滿足每個孩子的不同需求。

    而且,有意思的是,當你的愛的天平出現傾斜時,孩子們會以不同的方式提醒你,或哭鬧,或發脾氣,或不理你……這時,我們只要用心去看見並盡力滿足就好了。這樣,你的愛的天平就會漸漸穩定,你的四口之家也會越來越幸福。

  • 5 # 甜甜圈伐木累

    甜甜圈看到這位家長的疑問,很擔心自己一碗水沒端平,其實是擔心因為自己哪怕一丁點的不公平,導致兩個孩子之間相互有嫌隙,不親密。我們作為家長,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孩子之間血濃於水的手足相親。

    那麼孩子之間的關係能不相親,絕不僅在於家長是否一碗水端平。

    現在這個時代,有沒有哪家的孩子,是天生的相親相愛?不用父母怎樣教,就大的禮讓小的,小的尊敬大的,和樂融融直到永遠。

    我可能在做夢。古代,或許有,反正孩子生得多,打得你死我活也沒有關係,父母不會管,也無力管。現代,我猜沒有。

    由於環境不同,現代家庭小,孩子少,一出生就是全家人注意和呵護的焦點。這樣長大的孩子,而後等弟妹出生,要第一次學習人生的“分享”這一課時,當然更不容易。再加上父母如果用現代的方式寵小孩,卻用古代的觀念在教小孩,往後兄弟相爭的戲碼就有的瞧了。

    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吧?我們家的孩子,其實也常常發生弟弟讓姐姐的感人情節。但是,沒有人會提醒您,孔融讓完梨之後的事情。嘿嘿嘿!可能是弟弟馬上拿根木棍敲哥哥的頭,“為什麼我讓你梨,你卻不讓我糖果?”

    所以,不論誰告訴你他們家的手足有多麼相親;也不論您親眼看到別人的孩子為什麼總是如此相愛,我一定得提醒您——

    您看到的不是全部,您也看不到全部,所以,千萬不要為了孩子的相爭不讓而沮喪。父母必須視兄弟姐妹之間的吵架為常態,打打鬧鬧也是生活情趣。千萬別往牛角尖裡鑽:“我是不是育兒無方?他們是不是八字不合?我懷孕時是不是心情不好?⋯⋯”

    停——停,這些想法不僅於事無補,而且會越幫越忙。當做父母的您,一心認定手足間不相親不友愛時,那麼事情一定就如您所願,再也難回頭;當做父母的您,認為這只是過渡現象,它就真的只會是過渡現象,過了就好。

    父母最不可以做的一件事

    這件事,現代父母,沒人不懂;簡單明瞭,不需要解釋。只要有“同理心”的人都應該知道,萬萬不可以做。可是,有多少父母明瞭,不做這件事對手足感情的重要性?

    我不做。我打死不做。盛怒之下不做,氣急敗壞不做,無可奈何不做,無計可施也不做。反正我知道,我不能做。

    孩子已經超過十歲了,我一次也沒做過。

    “不要再包尿布了,你看姐姐都自己上廁所。”三歲時……

    “不要這麼膽小,你看弟弟都自己睡覺。”七歲時……

    “你的字怎麼像鬼畫符,你哥哥參加書法比賽得獎耶!”八歲時……

    “你為什麼不好好讀書?看姐姐成績多好!”十歲時……

    還需要我繼續說下去嗎?這些其實都只是基本句型,每句後面如果再加上“羞羞臉”“愛哭鬼”“長不大”“真丟臉”“沒出息”……是不是聽來也很耳熟呢。

    這些拿手足之間做比較的話,我們可能從小聽到大,雖然厭惡卻又無可奈何。但更可怕的是,自己可能又擺脫不了宿命的糾纏,不自覺地再從嘴巴里冒出這樣的話,一代傳一代……

    如果您說:“用手足做榜樣,有何不可?”

    可是我說:榜樣,必須是發自內心的嚮往。父母開口的重點不是榜樣,只是批評、貶低、毀損,甚至只是出氣。

    如果只是單純的批評,應該是對事不對人。如果我們只保留這種句型的前半段,將後面比較性的字眼拿掉,雖然我也不是很贊成,但至少破壞手足感情的殺傷力就不見了。這種拿手足當比較的批評,真的是造成手足不睦的最大潛在兇手。

    說到這裡,如果您還是無法體會不要這樣對孩子說話的重要性,試試將心比心看看:

    “爸爸,你每個月賺多少錢,你看王小明的爸爸都開賓士車。”

    “媽媽,學校營養午餐真好吃,比你做的便當好吃多了。”

    “老公,早點下班回家,誰誰誰不用上班也賺得比你多。”

    “老婆,少吃一點,你看隔壁太太的身材多妖嬌。”

    其實,這裡將比較性的字眼拿掉,就是最正常不過的對話,也並無不妥。然而一旦加入了比較,對事情不但沒有幫助,還有你看不到也摸不著的嚴重反效果出現。

    我們家姐姐水性極好,五歲就可以往三米深的泳池向下跳;弟弟,快七歲了,連洗澡水衝到頭上都要哇哇叫半天。

    我們家弟弟從小自己睡一個房間,不哭不鬧;姐姐八歲了,只差沒開探照燈睡覺,卻還常半夜喊叫找媽媽。

    這時我在情急之下,什麼不該說的話都可能說。但脫口而出的絕不會是“你看姐姐如何如何”、“你看弟弟如何如何”。

    孩子是多麼清楚明白的動物啊!姐姐如何,弟弟會不知道嗎?弟弟如何,姐姐會不清楚嗎?還等得到父母來多嘴?說了也是白說的話,為什麼父母不能忍住不說呢?甚至,手足之間原本就存在的模仿和榜樣,反而就被父母這麼一說給搞砸了。

    看看自己生活周遭的例子就該明瞭,多少弟弟在哥哥成就的陰影下掙扎,多少孩子在父母的偏愛下喘息。

    父母一定要設身處地想想,如果哪天老闆對你說:“你看隔壁主管做事多有效率,你看你……”恨不恨?這樣態度的老闆可以得人心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父母種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反映在言語上,不僅可能傷了手足感情,更可能傷了孩子的心。

    勇敢、不哭、字寫整齊、好好讀書、多運動……父母要表達的東西,愈單純愈好,別把別人牽扯進來。

    哪個孩子不想贏得父母的心呢!別拿兄弟姊妹當武器來批評孩子,就是讓“兄弟不相爭”的第一個基本功。

    老大不必讓老二

    “你是哥哥,你要讓弟弟啊。”

    “你是姐姐,為什麼讓妹妹哭呢。”

    每次聽到類似的話,心裡就覺得很不對勁。事情只分對錯,怎麼會用年紀的大小來分呢?

    “姐姐要讓弟弟哦!”不管是勸解、威脅、利誘、壓迫,用任何語氣說都一樣。這樣的話,從來不曾從我的嘴裡吐出。從前不會,以後不會。因為,在我心裡,一點也不認為——大的要讓小的。

    當手足起了爭執時,父母通常想的可能是:“小的孩子還不懂事嘛!”

    請問,多小叫做“還不懂事”?三個月,手足根本還不可能有交集。八個月呢?如果八個月的嬰兒爬過去搗亂姐姐的玩具,當場也要“訓斥”小嬰兒一番——至少要對著小嬰兒說“不可以,不可以搗亂姐姐”。這也是心理戰,這樣老大才會服氣。因為在孩子心中,規矩和道理是不分年齡的。

    試想,當手足的一方還是真正不懂事的嬰兒時,是不會有爭執出現的。當手足開始出現爭執,不管事情有多麼細微,可能是“一歲的弟弟搶下三歲哥哥手中的玩具”,或是“兩歲妹妹抓四歲姐姐的頭髮”……也不管小的一方有多小,“小的還不懂事,大的要讓他”,已經不是父母能拿來處理手足紛爭的藉口了。

    請想想我們自己,有多少時候,根本是不知道要如何解決手足之間的吵架或爭執,或是根本不想花心思處理,於是——“大的要讓小的”,就變成父母的萬靈丹。

    萬靈丹真是好用,一句話就解決了全部的事情。但是,在教養孩子的路上,往往最有效的萬靈丹都是毒藥。等到察覺中毒太深了,連“金庸”都無法幫你找到解藥。

    其實,孩子最在意的是:父母處理事情公不公平。如果只是一面倒地認為“大的讓小的”天經地義,久而久之,老大就不會心甘情願地讓老二。“只要讓我逮到機會,我一定要報仇。”這就是人性。

    常常見到手足同時“看上”一件玩具,父母總是愛說這一句:“先讓妹妹玩一下,她比較小。”“先讓弟弟玩一下,他比較不懂事。”

    這不只是不公平,而且三兩下,小的孩子也馬上學會一件事∶這是欺負哥哥或姐姐的好招。於是,手足之爭就沒完沒了。

    “玩具誰先拿到誰先玩,玩完了才輪到下一個人。”這麼簡單的道理,跟年紀大小有什麼關係呢?規矩訂得清楚明白,以後才能高枕無憂。

    不患寡而患不均

    殊不見多少父母,孩子都已經長大了,一遇上爭端,還是那句“大的要讓小的”。也難怪有多少家中的老大心理不平衡一輩子,甚至因為這句話,怨恨父母一輩子。一旦有人心理不平衡了,手足的感情還好得起來嗎?

    當我手上只有一顆糖果時,我不會對姐姐說:“弟弟小,你讓她。”當姐弟兩同時都要媽媽抱時,我不會對姐姐說:“弟弟小,你讓她。”當姐弟兩都堅持要媽媽念手裡的那本故事書時,我還是不會這樣說。

    那事情要如何解決呢?我通常將問題還給孩子:

    “媽媽只有一顆糖,怎麼辦?”

    “媽媽沒辦法一次抱兩個小孩,怎麼辦?”

    如果還是不能解決呢?通常我會說:“輪流好不好?”

    如果還是無法達成協議呢?孩子知道,通常到了最後關頭,“兩個人都沒有”就是媽媽的答案。所以紛爭通常也在這之前就解決了。逐漸地,孩子發現——媽媽處事只問對錯,也就是所謂的“只對事,不對人”。不管姐姐再大,弟弟再小,做錯事的一方,就是要接受處罰的一方。事情單純了。

    孩子輕鬆,父母也輕鬆。

    你們家的老大會欺負小的麼?趁人不注意時捏他一下、推他一把麼?父母又常常苦無證據,因此而更加火冒三丈。“手足不友愛”就像是父母眼中的沙子,一粒也無法見容。

    這種時候,父母是否想過,大的為什麼會怨恨小的?自己是不是錯的更多,需要負更大的責任呢?至於您哪裡做錯了?我無法幫您一一細數,您必須時時用心體會。

    上一秒鐘,對著老大疾言厲色;下一秒鐘,對著小的輕聲細語。連上帝都看不下去的事情,父母卻可以毫無感覺。

    父母的態度——決定手足感情的深度。手足不和,有時爭的,只是“公平”二字。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少,沒有關係;但是不公平,就萬萬不可。

    這是人性。一人只分一粒糖,只要公平,沒有人會抱怨。一人變成三顆,理應高興才是;但若發覺有人是四顆,您過得了這一關麼?大人都未必過得了,更何況是孩子。

    您是公平的父母麼?

    我覺得我是。我的兩個孩子,除了性別之外,各方面差距不大,所以父母要做到公平不難。可以如果他們是一個美,一個醜;一個個性隨和,一個固執難搞;一個學業優異,一個成績單滿江紅⋯⋯我還能心平氣和地公平對待麼?我不知道。對父母來說,這肯定是更嚴格的考驗。

    上一代的父母,用不公平的態度對待孩子,常常視為理所當然,不必隱藏、也不怕傷了孩子的心,這實在很令人匪夷所思。“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就是經典證據。

    一位好友年邁的母親賣了名下的一棟房子,她將所得一份為四,準備分給都已男婚女嫁的四個孩子,而我的朋友是唯一的女兒。

    這時,母親身旁的親友說話了:“為什麼女兒也要分?出嫁了就跟別人姓!”“為什麼女兒不能分?都是我的孩子啊!你希望兒子過得更寬裕、舒適,女兒也一樣啊。何況這跟姓什麼有什麼關係,只要是我的孩子,不管男女,就是要公平。”

    這一段話,為中國女人吐了五千年來的怨氣。我的朋友,她的生活,根本就不差那一份母親要留給她的金錢。

    但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父母的公平,就是孩子一輩子心平氣和走完人生路的最大支援力量

  • 6 # 畢平1

    睡覺前摟著兒子問他:“兒子,有了妹妹以後媽媽得經常抱著她沒時間陪你,你會不會感覺難過?”兒子說“媽媽我不會難過,因為妹妹還小,你不抱她她會哭,妹妹那麼可愛,我不想看到她哭。媽媽沒事,你沒時間陪我的時候家裡還有爺爺奶奶,爸爸和姥姥可以陪我。”哎!心裡聽完既溫暖又難過。有了妹妹以後時間和精力都忽略了老大很多。對於老大內心是愧疚的,但是感覺自己真是力不從心。有很多時候看到兒子單獨跟妹妹相處我會偷偷藏起來看看他們在做什麼,看到的幾乎都是哥哥哄著妹妹說“我們家小可心最可愛了,哥哥最愛你了。有哥哥保護你,看以後誰敢欺負你。”而哥哥不管怎麼摟她抱她,哪怕是弄疼她,壓到她她也不會生氣,只是微微一笑。這份感情也許就是血緣吧!很多媽媽認為自己能平衡好兩個孩子,現在想想所謂的平衡也只不過是老大對媽媽的理解和體諒。雖然他們都還是小孩子,但是無形中他們的包容和承擔卻很多。兩個寶寶的家庭真的要更多的愛老大。尤其是那些懂事的寶寶,讓人心疼啊!不過我真的應該感到慶幸,至少在家裡我能感受到的都是愛的力量。

  • 7 # 思雨yp

      1,重視與老大的溝通:家長在預備要二胎的時候可以先和老大滲透一下自己的想法,告訴她為什麼家裡想多要一個小孩?有了這個小孩之後她會多一些什麼樣的樂趣?而父母對她的愛是不會減少的。讓她在小孩子到來之前就有了心理準備。

      2,不要互相比較:家裡只有一個小孩的時候,往往大人會容易聽從小孩子的建議,只要是小孩想要得到的,不論是吃穿還是生活上的要求都會盡量滿足。待二胎出生後,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往往就不能同時滿足兩個小孩的需求,有時大人就會拿兩個小孩相比較,認為哪一個更懂事,更聽話。時間長了,造成另外一個人心理滋生不滿情緒,兩個孩子互相反感,由此帶來心理上的陰影。

      3,不要總是圍著一個孩子轉:二胎的降生,給家裡帶來了新氣象,又讓女 人體會到了當母親的感覺,由於孩子太小的原因,大人不得不長時間陪伴,就有可能冷落老大,忽視老大的感受。讓老大認為家裡人更喜歡二胎而不是那麼喜歡她,從而把心裡的不滿發洩到二胎身上,或是形成心理障礙。

      這時家長就應該適時關心老大,不論從生活上還是學習上要多過問,讓她認為父母沒有因為二胎而冷落她,她才能從心裡真正的接納二胎。

      為人父母者,既然選擇了生育,就應該對孩子盡到教育的責任,讓孩子不論是從生活上還是心理都是健康的,開朗的才是最大的成就。

  • 8 # 珍視映畫

    一、孩子爭寵的原因

      1、渴望關愛孩子之所以會“爭寵”,真正的目的,是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愛。孩子的心是敏感、脆弱的,如果父母多關心了另外一個孩子,那麼這個孩子也會渴望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愛。

      2、恐懼失寵當第二個孩子出生後,父母難免將注意力放在照顧老二上,而忽略了老大也需要被關愛。有時老大會害怕自己將要失去父母的愛了,老大的嫉妒心便產生,有時會去攻擊幼小弟妹,或是把自己的行為退化,去模仿弟弟妹妹的行為來引起父母的關愛眼神。

      3、心理失衡看不慣小寶寶比自己好,或別人擁有自己所沒有的東西;大寶寶正在學習規矩而犯錯要承擔,小寶寶犯錯沒關係;大寶寶要讓小寶寶,有時會引起大寶寶心理不平衡。

      二、以下幾點有助於平衡對兩個孩子的愛:

      1、給老大成就感在第二個孩子尚未來到之前,就讓老大感到當哥哥姐姐的成就感。表揚老大,照顧體貼媽媽就是照顧了未來的弟弟妹妹,弟弟妹妹很感激!老二出生後,儘量給老大幫忙照顧老二的機會,如協助媽媽給老二洗澡、幫老二選玩具等,讓老大覺得自己是很多事情的決策者和執行者。

      

      2、對老大重視有加新小孩來到,親朋好友會紛紛道賀、送禮物、誇嬰兒漂亮等等,這時很容易讓老大有失落感,甚至產生憎恨情緒。所以爸爸媽媽在手忙腳亂之中,也別忘了給老大更多的注意力。和老大一起看看TA嬰兒時候的照片,表揚TA是個會照顧弟弟(妹妹)和媽媽的大哥哥(大姐姐),每天讓老大參與育兒……讓老大感到有了老二,自己不但沒有被忽視,反而顯得更加重要了。

      3、別給老二特權思想不要因為老二小,就可以有特權。父母要做到公平不偏袒。兩個孩子是平等的,不能因為小的任性,就把大的趕到角落裡。

      4、千萬不要挑起競爭家長們最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為了表揚一個孩子而打擊另一個孩子。很多爸爸媽媽常常會說這一類的話,“你看你妹妹做作業多認真,不像你,草草了事!”這種話,就是這種話,成為大多數兄弟姐妹之間形成爭寵妒恨的病根。

      5、讓倆孩子形成團隊給他們需要互相協助、才能共同完成的任務。在合作過程中,他們感受到和對方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比如,聖誕節,讓兩個孩子合作點綴聖誕樹,讓他們分工合作,大的負責懸掛高處的,小的負責懸掛矮處的。任務圓滿完成之後,表揚兩個人的共同成績,而不去單獨評價高處的更好還是矮處的更好。

      6、讓倆孩子互相喝彩有妹妹參與的芭蕾表演,哥哥一定會參加,為的是在表演結束後給妹妹送上鮮花祝賀;而哥哥在學校音樂會上演奏小提琴時,妹妹也一定參與,祝賀哥哥的精彩表現。

      7、不讓壞話張腿生根首先,不鼓勵兩個孩子互相告狀。對對方有意見,直接向對方說出來,這樣有利於對方改正、進步。而如果再背後告訴第三者(即使是爸爸媽媽),會惡化兩個孩子的關係。解決不了的問題,兩個孩子可以一起和家長公開協商。另外,如果家長在一個孩子面前說另一個孩子的壞話,不光會降低兩個孩子對對方的好感,還會讓兩個孩子之間產生不信任。

      兩個孩子,如果教育不好,會造就兩個互相嫉妒、爭搶、打壓的人;教育對了,兩個孩子可以一起成為優秀人才,而且他們彼此會成為世上最好的朋友、最近的親人、最得力的幫手、最可信賴的那個人。

  • 9 # 苯啊你

    我家兩個寶貝,大的六歲,小的三個月了,我覺得都還好,我家大寶特別的喜歡他這個小弟弟。很多時候大寶都自覺讓小弟弟,我很少吵大寶,有什麼話直說,不要把他當小孩,當他不懂的事,或是說了很多次都記不住的事,你就讓他自己體驗一次就行了,百試百靈,就比如他在家看電視聲音很大,弟弟睡著了。我說聲音小點,弟弟會害怕,他就堅持,聲音小了他聽不見,我也沒有理他,等到了晚上,我就讓他自己出去,站在門外的路上從一數到十再回來,他問我為什麼,我就說等回來告訴你。等他數完很害怕回來了,我就問他害怕不,他說怕死了,我就說弟弟太小了,他每次睡著你都把電視聲音開的那麼大,你現在的害怕程度和他是一樣的,你能理解弟弟了嗎,從此他都會自覺的調小音量,就連弟弟睡著時,說話聲音都會小聲。我還有一個百試百靈的方法就是,當他看不慣弟弟的某些行為,或是看不慣你為弟弟做的某些行為時,你就告訴他,你也是這麼過來的,現在弟弟的一舉一動你也擁有過經歷過,你仔細看看弟弟,你就知道自己是怎麼長大的了,你不覺得很神奇很好玩嗎?哈哈,孩子怎麼看待身邊的人或事,都是需要爸媽去引導的,你們也是這樣做的嗎。

  • 10 # 教子無憂網

    您好,能感受到家長的糾結和無耐,孩子年齡小,大寶是小寶的榜樣,都不是我們關心或不關心大小寶的因果條件,媽媽能夠有這些質疑,說明您已經在思考,在覺察了,相信您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是儘量客觀中立的不讓大小寶彼此受傷害。通常,我們會認為既然兄弟姐妹之間流著相同的血液,他們很自然地就會彼此相愛、互相幫助。但是事實和人們美好的願望正好相反。兄弟姐妹之間的爭吵打鬧,幾乎是每一個多子女家庭必須面對的問題。 如果孩子之間發生了嚴重的衝突,家長要先加以制止,以防止不必要的肉體傷害。家長切不可武斷對待,不問青紅皂白就打罵批評孩子,片面地說打架不好。儘量不要當著一個孩子的面訓斥另一個孩子,同理也要避免兩個都在時對某一孩子過度稱讚。有些父母總是拿兩個孩子進行比較,“你不乖,還是弟弟聽話”、“你看姐姐就比你懂事”,這樣的話儘量不要說。不要強迫寶寶把自己喜愛的東西分享出去。尊重寶貝意願,鼓勵他們共享資源,給兩個孩子創造合作的機會。在為小寶服務的過程中,可以讓大寶參與,給孩子一種責任感,並在語言上認可和鼓勵大寶。

  • 11 # 歸來不再少年

    我一兒一女,相差十一歲。父母對孩子的愛沒有誰多誰少,兒子大基本自理照顧少一點,姑娘小照顧更細緻一點!兒子也說過對妹妹這麼好呢?我說因為她小需要細緻的照顧,而你大了媽媽要讓你學會自理獨立,什麼事都要自己來做!你看見我照妹妹的樣子了,你就看到我照顧你小時候的樣子,有過之無不及!因為那時媽媽第一次帶寶寶,比現在細緻很多。現在照顧妹妹,用了很多照顧你得到的經驗所以並沒有比對你用心。就算我對妹妹再用心,我也是要照顧你關心你的,媽媽的愛是給你們兩個人!而你自己獨自享受了十一年媽媽的愛,相比是不是你得到的愛比妹妹多?其實兒子懂,只是畢竟是孩子有吃醋心裡很正常,只是做父母的要看清楚,大孩小孩的感受都要照顧到!所以我理解成兒子是撒料耍賤而已,那就滿足他唄!

  • 12 # 月牙媽媽

    我從小是姐姐,我是80後,我很難得,在獨生子女的年代有一個弟弟,但是我從小最大的願望就是,如果我是獨生子女多好。最大的困惑是,為什麼我有一個弟弟?

    看過臺灣的一個小短片《長不大的弟弟》,我的情況和裡面的一模一樣。

    不管什麼東西,我媽永遠讓我先讓著弟弟,蘋果我要讓,電視我也要讓。當時的我覺得我連媽媽都讓出去了,因為我是外婆帶大的。

    剛開始我會哭,會鬧,為什麼我一定要讓著弟弟,我也想要,你也是我媽媽,但結果只會越來越糟糕,最後我學會了當一個乖巧懂事的姐姐,只有這樣我才能分到媽媽片刻的愛。

    我不喜歡弟弟,到現在也是,問題在哪裡?我覺得在我媽媽身上,是我媽的偏心讓我和我弟弟越走越遠。我媽永遠在教我要讓著弟弟,卻從來沒教弟弟要尊重姐姐。

    現在我長大了,我明白媽媽當時把我交給外婆帶是生活所迫,至於後來偏心弟弟,一個是因為弟弟小,另外一個原因,我想,親自帶大總歸不一樣。

    現在我也結婚生孩子了,也一樣有了兩個孩子,一個哥哥,一個妹妹,我不想我的孩子重蹈覆轍,我希望他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於是我採取了以下幾個措施。

    第一,給大寶做思想工作

    從兩歲起,我就給哥哥打預防針,告訴他有一個妹妹是多麼好的事情。妹妹會是他的跟屁蟲,什麼事都聽他的,還讓哥哥給妹妹起名字。這個思想工作做了足足三年啊,三年後妹妹的到來,哥哥是無比期待的。

    第二,《正面教育》裡告訴我們,合作模式才是促進孩子感情的良藥。

    《正面教育》裡說,在一個家庭中,孩子之間難免處於競爭關係,他們在搶奪共同的生存資源——父母。如果父母再對孩子進行比較,只會讓他們之間心生怨懟。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讓孩子處於合作模式,他們只有共同協作才能一起獲得父母的愛,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明白彼此之間是隊友,而不是對手。

    所以,我經常鼓勵兩個孩子一起合作完成某一項任務,只有他們一起完成了,才能拿到獎勵。

    第三,關注大寶多於二寶

    二寶一出生,大人的精力難免被二寶吸走,但是不管怎麼樣還是要多關注大寶。

    我會每天抽出時間專門陪大寶,讓大寶知道,媽媽一直都愛他。還記得那個6歲小女孩因為媽媽生了弟弟,而患了癔症性失明嗎?

    只有你給大寶充足的愛,他才有能力去愛二寶而不會嫉妒二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能不能接受公婆穿著內褲開啟門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