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BC123yang
-
2 # 每日糧油
關於今年的玉米價格其實目前市場分歧並不大。一是今年玉米產量問題,二是需求。
另外根據近期國家玉米產業體系上傳出的訊息也基本也基本證實了此類狀況,所以是不是豐產年還有待商榷。
所以從產需情況來看,今年將首次出現玉米產不足需的情況。
此外,在國家政策糧拍賣方面,國家已經明確秋糧集中上市期間暫停拍賣。而且我們知道,隨著國家庫存玉米儲存時間的延長,其質量與新糧之間會存在較大的差異。
綜合來看,今年新玉米上市初期,價格可能不會太高,但隨著收購進度的不斷推進,市場糧源的下降,玉米價格必將迎來一個較好的上漲良機。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有國家庫存玉米的調節作用,這個價格的漲幅也不宜過分看高。
-
3 # 王義濤
首先,今年玉米產量不及去年。原因是前期乾旱苗情不好,影響了玉米生長。後期天熱,導致玉米灌漿不好。今年國家玉米需求量大,乙醇原材料玉米需求量加大,加之養殖戶,食品加工量大,再之,今年玉米種植減少。今年玉米不再臭,一定賣個好價錢。
-
4 # 農家營
現在的華北農村,田間地頭的農民們正在忙碌著收玉米,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據當地農民介紹,現在的玉米(淨糧,水分35%)價格在0.33元/斤,賣完一畝地才得600元。如果現在不賣,未來幾個月玉米的價格能“水漲船高”嗎?會不會上演2016年的賠本之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玉米供給側改革
中國玉米的主產區是東北、華北和西南地區,佔中國玉米種植總面積的 85% 和產量的 90%,而“鐮刀彎”地區(包括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區、西北風沙乾旱區、太行山沿線區及西南石漠化區,在地形版圖中呈現由東北向華北-西南-西北鐮刀彎狀分佈)常年玉米種植面積佔全國的1/3左右,是玉米結構調整的重點地區。
2016 年和2017年,玉米供給側改革調減種植面積效果顯著。整體而言,近兩年總計調整面積在4000萬畝,未來幾年,中國玉米種植面積仍將調減5000萬畝,至2020年穩定在5億畝。隨之而來的必然是總產量的下降。預測今年國內玉米種植面積有望大幅下滑6.8%,產量下滑6.8%至2.05 億噸。
二、新能源政策提振玉米需求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十五部委聯合印發《關於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根據方案,中國將全面推廣E10乙醇汽油,也就是在汽油調合組分油中加入10%的變性燃料乙醇調合而成的環保汽油。方案提出,到2020 年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基本實現全覆蓋。
3噸玉米可以製造1噸的生物乙醇,預計上述方案推出後,明年玉米制作生物乙醇需求增加1650 萬噸,等方案完全推廣後,每年玉米制作生物乙醇需求增加3150 萬噸。長遠來看,在種植面積調減的背景下,“車用乙醇汽油”的出現可能推動玉米價格長期上漲。
三、進口玉米
國內玉米價格高及玉米品質偏低,不能滿足部分用糧企業對高標準玉米的需求是產生玉米進口的主要原因,另外玉米下游產業的發展不夠,部分企業被外資把持也對玉米進口有一定的影響。但是農村農民們別擔心,中國實行的是玉米進口配額政策,目的就是為了要減少玉米的進口量。
《2017年糧食進口關稅配額申領條件和分配原則》中明確2017年糧食進口關稅配額量為:玉米720萬噸,國營貿易比例60%。配額內的徵收1%的稅,配額外的徵收超過50%的稅率。用糧企業對於進口玉米量需要提前申請,國家可以由此來控制玉米的進口量。結合前幾年玉米收儲及拍賣的情況,國內玉米儲量在2.7億噸左右,相比較而言720萬噸的進口量真的是微不足道。進口玉米對國內玉米價格的影響沒有進口肉類大!
當然玉米的價格漲跌必須考慮養殖業的發展,國內生豬及家禽補欄情況直接影響飼料消費量。下游玉米深加工企業盈利情況對工業用糧採購量也直接產生影響。對於今年的玉米價格會漲還是跌,你怎麼看呢?
-
5 # 畜牧大集網
10月以來,東北主產區新糧開始進入集中收割,深加工企業也全面展開新季玉米收購工作,整體來看,新糧開秤價同比偏高100元/噸左右,雖然受新糧供應量持續增加影響,產區糧價有所承壓下行,但從多方因素看,糧價整體走勢仍偏於樂觀,即使有所回落,空間也不會太大。
首先,在產量方面,隨著玉米種植面積的連續調減,2016年全國玉米種植面積調減3000多萬畝,2017年玉米種植面積預計調減2000萬畝以上,將大大緩解玉米庫存壓力。
其次,需求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等十五部門近期聯合印發了《關於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根據方案,到2020年,全國範圍內將基本實現車用乙醇汽油全覆蓋。以玉米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政策的施行,也將有利於快速消耗玉米庫存。
整體來看,產量連續下降,而需求卻有望明顯增長,預計在市場供需基本面和政策因素共同影響下,今年新糧上市後,玉米價格回落空間不大,後期重心甚至有望逐步抬高。
-
6 # 芳姐881215
今年由於秋收的季節一直下雨,導致大部分玉米沒有即使入倉,發黴的很多,總體不太好。玉米價格一直不高,希望可以在漲點,不要讓辛苦勞作的農民不白忙活。
-
7 # 農產品期貨網
玉米一直牽動者農家朋友的心,玉米近一段時間的漲價,確實讓人興奮,就在我們把更多目光投向在東北玉米價格“瘋漲”並擔憂風險何時顯現之際,近兩日東北部分地區已開始傳來玉米收購價回撥的訊息,那麼問題來了,此番降價真的是物及必反還是另有它因?下面小編將結合掌握的情況作如下分析,僅供參考。
一、經過近一個多月的集中補庫、甚至透支未來需求,面對糧價的不理性調漲,當前包含深加工、飼糧企業已有一定充足庫存,其採購節奏已開始放緩,大部分謹慎觀望情緒開始升溫。
二、深加工企業採購補貼政策雖然仍未有最新進展,但“調減一半”已被市場達到共識,企業對此仍有期盼也在放慢收購腳步,且加工利潤方面,隨澱粉價格下跌有所縮減,華北利潤110元/噸左右,東北利潤已難達前期200元/噸,目前廠家多走貨不暢,廠家庫存積累,下游心態恢復,加之環保嚴查對下游化工企業、製藥企業、造紙企業影響較大,部分廠家已停產整頓,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下游的消費能力。
三、經過前期上漲行情,加之年底將至,在還貸壓力下部分地區農戶已開始出售手中存糧。
四、有關“進口”話題近來再次引起市場關注,據瞭解截至目前中國已經購買進口玉米超過 15 船,船期集中在明年3-5月,甚至購買了美國高粱,目前中國進口玉米遠月船期人民幣成本在1600 元/噸,美國高粱進口完稅成本在1800 元/噸,均低於現階段南方散船玉米1800-1850元/噸之間的震盪區間,進口玉米到貨成為利空的源頭之一。
五、隨著華北企業開始消耗本地玉米,支援東北糧價走高的力度有所減弱。
最後,後續東北玉米市場會不會出現大範圍降價局面?目前來看受上述原因影響僅有少部分企業開始調價,其他企業能否同步跟上?小編認為即便不出現大範圍降價局面,當前部分企業採購放緩也是糧價滯漲甚至回撥的開始,更確切地說正是前期的“過熱”現在開始需要理性“降溫”。同時,近期北方港口玉米集港量、北糧南運數量也出現一定回落跡象,這似乎也是市場存在分歧和風險意識的集中體現,但年前降溫釋放部分風險未嘗不是件好事,但究竟是高位回撥還是進入下行通道,還將適農戶售糧進度、用糧企業備貨心態及採購節奏、政策面動態而定。如果沒有政策或者其他變化,這回的下調收購價會持續一小段時間!中短期內,玉米仍將維持高位震盪格局。
各地具體情況如下:
東北地區:東北玉米價格的持續上漲,主要受到需求增加及基層惜售影響。目前東北酒精企業加工利潤良好,生產積極性較高,加上銷區飼企及華北部分企業對東北玉米需求增加,基層惜售情緒隨價格上漲而升溫,企業有備庫需求,不得不提價售糧。短期在需求持續向好情況下,預計東北玉米將維持堅挺,但需警惕年前售糧高峰到來帶來的風險。
淮海地區:與東北糧價漲聲一片不同,華北玉米近期以震盪為主,主要原因是在運費偏高情況下,東北玉米至山東壽光到廠價要高出華北當地玉米800元/噸左右,糧價倒掛,東北玉米入關有限,華北玉米市場較封閉。在基層供應量與企業需求的波動調整中,糧價亦震盪調整,近幾日,河北玉米開始供應山東濰坊等地深加工市場,在供應上量的情況下,糧價震盪偏弱。預計短期在供需博弈下,華北深加工企業收購價仍將震盪調整,飼企糧價有望上調。
南方銷區:東北糧價持續偏強,帶動銷區玉米到站價格上漲。長沙、鄭州的部分企業玉米庫存普遍在一個月左右,暫無大規模建庫需求,在東北糧價持續上漲的壓力下,部分廠家玉米到廠價上調20元/噸,但糧價偏高情況下,企業採購有限。在東北玉米持續上漲的影響下,預計銷區糧價短期將普遍上調。
南北港口:近日,港口糧價持續上漲,北方兩港收購價繼續上漲5元/噸,產區-港口倒掛情況稍有好轉,北港庫存繼續上升。南港方面,目前蛇口港主流成交價在1840-1860元/噸,截至今日,南港庫存已回升至62萬噸以上水平,而未來幾日,還將有近26萬噸玉米到港,貿易心態趨弱但到貨成本增加,預計南港糧價可能震盪調整。
-
8 # 糧油市場報
現在是2017年12月19日,近日,東北華北大部分地區出現了往年少有的晴朗天氣,霧霾不再,而對於中國產玉米來說,或者也應該走出陰霾了!
目前,各地玉米市場已經進入新糧入市高峰期!想必現在回答這個問題再合適不過了!截至目前,今年國內玉米市場到底狀況如何呢?請聽筆者一一道來!
首先今年玉米單產雖好,但整體產量下降!所以,提問者的提問中說今年玉米是一個豐收年,又對又不對!因為今年中國玉米的總產量是鐵定下降,這個毫無疑問!但是,今年國內玉米平均畝產又創了新紀錄,說是一個豐收年乍一聽也算沒毛病。
筆者透過查閱國家統計局釋出的最新資料,2017年中國玉米種植面積確實有所下降,總量為5.32億畝,較2016年減少了1984萬畝,下降幅度為3.6%。
但是剛才也說了,雖然2017年全國玉米種植面積下降較多,但是平均單產達到創紀錄的6090.8公斤/公頃(筆者注:摺合406公斤/畝,即812斤/畝)。
所以,平均畝產的新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因為今年面積下降造成的總產量損失。
所以,2017年全國玉米年度總產量依舊達到了21589萬噸,降幅僅為1.7%。
其次,國內玉米市場需求不減!國內玉米產量沒有上升,反而出現了略微減少,而國內玉米市場需求又是一個什麼情況呢?很好的一個訊息,那就是2017年國內玉米市場需求不減反升。就在這一個產量不升反降和一個需求不降反升之間,給中國產玉米的價格提供了一個堅挺的理由!
或許,對中國產玉米來說,是時候走出陰霾了!
回覆列表
今年玉米剛賣了,0.33元每斤。每畝600元左右,除去收割80元,化肥100元種子40元,除草藥20元兩次澆地20元,每畝剩餘340元左右,幾個月工夫這就是農民一年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