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65424935672

    收完小麥不用翻地直接種玉米嗎?

    可以的,現在大多數都是這樣,

    但是,還是把地翻了後,再播種玉米比較好,

    傳統的農耕都是這樣做的。

  • 2 # 老農老趙

    有句農諺是:春爭日、夏爭時,所以麥收後,下茬玉米的種植,時間上是非常緊促的。因此,應該有的許多農事操作都省略了,並且藉助現代化的管理手段,農作物的產量,並沒有因為農事操作的省略而減產。這裡面既有農業科學發展,帶來的看得見的效益,也隱含了許多環境、土壤惡化的不可估量的後果。

    如果麥收後,梨地在種玉米,這應該是最好的種植模式。但是農戶不可能每一家都備有大型農機具,僱傭農機滅茬、翻地、稍一怠慢,不知要晚到何時。何況玉米價格並不高,精耕細作下來,收益並不划算。

    今天篇幅所限,咱們不談種糧的效益,只從種植模式的發展,來看看農業改革的必然性。

    一、先從生產隊說起吧。小麥、玉米是需水量很大的作物品種,而在生產隊階段,水井極少,基本上靠天吃飯。所以有“麥收九十三場雨,還得四月裡風”的說法。意思是麥子如果能趕上九月、十月、三月下透雨,基本上豐收就定了。收完麥子一定要犁地,因為要等雨後才能

    播種玉米,犁地一個是為了蓄水,還有就是為玉米日後除草省力而為。當時生產隊種玉米並不多,大多在麥茬後,種植穀子、豆類、芝麻、紅薯等耐旱作物。一樣的乾旱年份,玉米會絕收,而穀類、薯類能多少收點兒,而種植雜糧更需要犁地才行。

    二、聯產承包責任田到戶後。農民的種地熱情一下子高漲起來,大部分農戶開始飼養牲畜,打水井,最重要的是開始大面積,無限度地使用農藥化肥。起初的種植模式,大多還沿襲生產隊時的樣子,犁地、除草,精耕細作,農村越來越富裕,水井也多了起來,不再單單的靠天吃飯。玉米作為用水大戶,且產量高,管理容易,也被越多地種植。當時還讓燒麥茬,又有水澆地,所以收完麥子,人們直接燒麥茬,點種玉米,澆矇頭水,省下了一道工序。

    三、改革開放後,春風遍吹,人心開始活動。一部分人從農村走進城市,留下的土地越來越多。大型農機也開始替代人工,各種生產成本猛漲,而糧食的價格始終徘徊,緊接著化學除草劑的出現,更加解放了勞力。被解放的勞動力,在別處換回了比種地更多的收入。所以種地越來越省事兒,該省的不該省的工序全省了,所以基本上沒人在收完麥後,犁地種玉米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奇瑞捷途X90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