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賽螃蟹,木須肉
8
回覆列表
  • 1 # 對生活撒嬌

    老北京很多菜都不能提雞和蛋兩個字,因為太監。

    眾所周知,太監,用紀昀紀曉嵐的話說就是“下面沒有了”。所以雞啊蛋啊,他們聽了會特別傷心,總能想起自己身上缺少了的零部件來,從蠶房、刀子匠直罵到老天爺,心裡彆扭得能把石頭扭出水。人性好得了嗎。

    清初模仿明朝制度,設立十三衙門統管太監事務。順治皇帝駕崩後,孝莊太皇太后加強宮禁管理,裁撤十三衙門。康熙朝規定,宦官歸內務府管轄,由敬事房管理。敬事房設總管、副總管等職,康總管宦官為五品,雍正時改成四品。順治時宮中有宦官千餘人,乾隆年間增至三千人,直至清末未過此數。

    這些位中,有錢有勢的多,總難免要下館子辦宴席,吃請、請吃,點起菜來,雞和蛋總還是少不了,一輩子不吃帶這倆字的菜?那烤雞、燻雞、炸雞、炒雞蛋、熘雞蛋、雞蛋糕、雞蛋羹、鴨蛋、鵝蛋、松花蛋……全都不能吃,損失不可謂不大,若是由自己嘴裡說出這倆字來,自己噁心不說,別人聽了,還以為請客這位大太監如何想得開,其實是跨性別者,早恨不得自己剜去那二兩肉呢。

    為了避免這場尷尬,也為了飯莊保全自己,不惹麻煩,所以命名上就要避諱則個,雞和蛋都不說出來,單有一套類似春點的叫法,大家打打啞謎,避過一場尷尬,裡子面子都有了,中國傳統社會的人情禮俗盡顯無疑,管不叫友邦驚詫。

    這套說法也有區別,有的只在北京能用,比如管雞叫牲口,燻雞改名曰燻牲口,滷雞曰滷牲口,醬雞曰醬牲口,出了北京,沒人知道是什麼,也有人說管雞叫牲口是太監們想出來的主意,想必是高階黑,黑他們沒文化。而管雞蛋叫白果,鴨蛋叫青果,反而北京不多見,倒是天津多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由此引申出來一套專用語彙,頗為生動。

    比如蛋花,將湯做熟,在其中加入攪爛的雞蛋,有時加入麵條,就成了一碗湯麵,是老北京吃麵的方式之一,這就被改名成了甩果兒。雞蛋是果兒,打蛋花手上甩來甩去,倆字兒合一起,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印度飛餅一類呢。而大片雞蛋羹,就直接改名叫了果兒湯,老北京說話吞音,久而久之就訛為了逛兒湯。而到了北京鄉下,這些叫法就統統叫做亂雞蛋了,因為鄉下沒有這麼多避諱,而亂字作動詞又用得廣泛,比如勾芡,就叫亂麵糊。

    而如今常說的荷包蛋,也來自太監們的避諱。將整顆蛋打入沸水中不使其碎,原來在避諱中叫做臥果兒,鄉下稱為臥雞蛋,而將臥果兒拿油炸了吃,在這套語彙中被稱為炸荷包,因為形狀像荷包之故。到了後來,就合併成了荷包蛋。變蛋改名叫松花,是此須用松枝之灰,包裹浸漬,蛋白中有松葉狀紋路,所以叫松花,原先這“蛋”字都是省略的,如今不避諱加上去了,荷包蛋、松花蛋,也就成了日常用法。

    至於炒雞蛋和熘雞蛋,也專有別名對應,分別叫做攤黃菜和熘黃菜,沒別的,就是取其色黃而已。因為這兩種菜最為常見,點得人多,深恐隔牆有耳,聽者有意,所以避諱尤其嚴格,不僅北京市內明清時絕無說炒雞蛋、熘雞蛋的,就是在出了哪吒城沿途大路邊的飯館裡,也絕聽不到這兩種菜名,而是代之以黃菜,乃至到了如今,熘黃菜反而更為常見一些。

    此外還特別改了避諱的,是老北京的炸雞。炸雞在老北京特別有一項講究,是從《禮記》裡學出來的,《禮記》中載,“舒雁鵞也,翠尾肉也,又云雛尾不盈握不食,皆為不利人”,小雛鳥不盈一握的不吃,因為對人沒有好處只有害處,而太大了肉又不夠嫩,所以老北京最講究吃剛盈一握的小雞,切成八塊,炸而食之,因為是分了八塊,為了避諱這個“雞”字,所以就改了名叫炸八塊,如今也是一樣叫法。

    除此外最值得一說的,就是“木須”二字。肉絲炒雞蛋改名曰炒木須肉,雞蛋炒飯改名曰炒木須飯,雞蛋羹改名曰木須湯,都是從這套避諱裡來的。木須本來是音譯,是新疆傳來的方言,在老北京話中,但凡瑣碎亂雜的事物,都可以叫木須,來源非常之早。而苜蓿是後來誕生的專用名詞,最早也是以其葉狀細小瑣碎所以名之,所謂“苜蓿隨天馬,葡萄逐漢臣”者是也。

    而口頭說話,仍用木須二字之音,北方總讀為須或修,這是古音在北方方言中演變的一種表現。而不獨北方,南方也有木須的說法,但寫做木樨,比如桂花因其花狀瑣碎,就稱為木樨。而這種叫法或許來自佛經翻譯。在翻譯佛經時,譯家未用桂字,而特造了一個“樨”字,特造了一個詞木樨來指代桂花,所謂“聞木樨香否”。這個樨字,韻書和字書都未收錄,而《康熙字典》有收,顯然在清朝時已經是習慣用法。木樨和木須,是同一種意思,所以也有管木須肉叫木樨肉的。樨字雖然讀作西,但用糖浸漬之桂花,則仍呼為木須,所謂玫瑰木須,也叫桂花滷子。從用法來看,木須起源最早,木樨顯然是後來者。

    而之所以在避諱中雞蛋炒飯被稱之為炒木須飯,是因為蛋炒飯最講究的炒法,是將蛋打碎,和飯攪拌均勻後,再下鍋翻炒,炒出來的飯上蛋瑣瑣碎碎,哪哪都是,非常均勻,所以可以稱為木須飯,木須肉,木須湯也是同理,如今圖省事,蛋炒飯和木須肉中的蛋都是先行炒熟,和其他食材下鍋同炒,再稱之為木須,就有些名不副實了。

    太監們如今已為黃土,然如松花、熘黃菜、炸八塊、木須肉、芙蓉、桂花等名詞,到目下還仍然存在著。也算是一種語言文化的遺蹟吧

  • 2 # 威龍有機葡萄酒

    煎餅果子

    酥黃菜

    芙蓉鮮貝

    茶碗蒸

    虎眼丸子

    茂林糊

    炒鮮奶

    雞刨豆腐

    鍋塌裡脊

    海蠣煎

    玉子燒

    韭菜盒子

    金絲卷

    木須肉

    揚州炒飯

    攤黃菜

    攤黃菜

    哎呀,說不過來了

  • 3 # 對生活撒嬌

    煎餅果子

    雜糧煎餅

    賽螃蟹

    茶蒸碗

    茂林糊

    親子飯,拔絲白果,牡丹燕菜,金絲卷,烤冷麵,⋯⋯

    只用蛋白的:雙皮奶,雪衣豆沙,棉花糖,冰淇淋⋯⋯

    炒鮮奶

    雞刨豆腐

    鍋塌裡脊

    玉子燒

    蛤仔煎,福建叫海蠣煎

    韭菜盒子

    餃子

    揚州炒飯

    上海有一道叫——金元寶,也就是俗稱的蛋餃,燉丸子湯,或者肉皮湯的時候非常鮮美

    攤黃菜,臭隔窩

    臥果兒——荷包蛋

    拔絲雞蛋

  • 4 # 優米媽媽

    賽螃蟹是一道漢族特色名菜,口感滑嫩,營養豐富,味似蟹肉,老少皆宜。以黃花魚為主料,配以雞蛋,加入各種調料,炒製成的菜餚,黃花魚肉雪白似蟹肉,雞蛋金黃如蟹黃。此菜魚蛋軟嫩滑爽味鮮賽蟹肉,不是螃蟹,勝似蟹味,故名"賽螃蟹"

    今天楠哥小廚房教大家做一道好吃便宜又省事的菜!重點是現代的明星古代的慈禧太后都是點名要吃的名菜!一起來學習海鮮過敏也可能吃的賽螃蟹吧!

    楠哥小廚房

    1、準備雞蛋、食鹽、白醋、姜、料酒、白糖

    楠哥小廚房

    2、姜切成薑末

    楠哥小廚房

    3、薑末中加入四勺白醋,兩勺白糖,一勺料酒,半勺鹽

    (注意:一定要把握好配料比例)

    楠哥小廚房

    4、將雞蛋的蛋黃與蛋清分容器裝好

    楠哥小廚房

    5、鍋內放少許油,放入蛋清和一半調好的薑汁

    楠哥小廚房

    6、炒好後單獨盛放

    楠哥小廚房

    7、倒入少許油放入蛋黃和剩餘調好薑汁

    楠哥小廚房

    8、蛋黃炒好後與炒好的蛋清分層放置

    楠哥小廚房

    9、好吃的賽螃蟹就完成了是不是很簡單呢!吃起來真的是蟹肉和蟹黃的味道哦!

    楠哥小廚房

    每天分享好吃的菜譜,一起分享美食的故事,愛與美食永遠是不會分開的。願每個小夥伴都有可口的佳餚和相守的愛人!

  • 5 # 古時候出品

    食材:

    雞蛋 六隻

    豬肉 二百克

    菠菜 適量

    小蔥 適量

    甜酒 適量

    鹽 適量

    豆油 適量

    綠豆粉 適量

    花椒 適量

    八角 適量

    做法:

    1.取雞蛋數枚,開啟入碗,充分打勻;

    2.平底鍋刷一層薄油;開小火熱鍋,煎蛋餅,煎完壓平;

    3.半肥半瘦的豬肉剁碎,加鹽、綠豆粉、雞蛋清、豆油、甜酒、小蔥;花椒、八角用熱水浸泡半小時,取水入肉餡,把肉餡攪勻;

    4.取適量肉餡用雞蛋餅捲起,兩頭折起;逐個摺好後放入蒸籠內蒸熟即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一上幼兒園總是生病,該如何防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