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下紛擾

    個人觀點啊,我覺得還是存在表演的,和電影,電視劇有很大區別,電影電視劇臺詞,劇情都是編排好的,有的角色和演員在現實中並不一定是一樣的,甚至相反,但是真人秀不一樣,表現的儘量是嘉賓真實性格,當然也有特定人設了,畢竟不能完全按性子來,表演這個東西,不一定特指演員演戲,其實我們生活中有時候不一樣在演嗎?所以真人秀存在表演的可能性,不過和電影電視劇相比起來,當然是兩個不一樣的東西

  • 2 # 我們審片

    首先我們來明確一點,真人秀是綜藝的一種。是綜藝就會有人設,舉一個大家可以秒懂的國民案例,就是《快樂大本營》中攜手走過二十個年頭的“快樂家族”、節目中憨笨的杜海濤其實有著自己精明的商業王國,傻白甜鼻祖的吳昕也有著自己的時尚最求。這其中的差異,就是表演可以發揮的空間維度。

    綜藝是按照臺本進行的特殊型別的劇情片,每個人有不同的角色和定位,只有所有元素都準確執行好符合自身設定的軌跡,所有元素才能“綜合”的一個棋局之內,讓觀眾看得身臨其境。綜藝的兩樣基本元素就是型別(也就是模式)還有人設,不同的一群人聚在一起做一件事,抓不同的亮點,而形成了所謂的競技綜藝、戶外綜藝等等。綜藝是有劇本的,劇本是方向,要不同的構成團隊show出來。編導負責音畫渲染,策劃負責節目走向,文案負責演員臺詞,演員則要演好劇情需要的樣子。

    真人秀正是被設計包裝過後、帶有濃厚演員特質的綜藝情境秀。作為特殊型別的綜藝,真人秀是其發展、成熟、醞釀到一定階段才敢去嘗試的高階情境。真人秀不同於電影電視劇一切以劇本人設為導向,需要演員個人特色為主,增設情節並即興發揮表演。一句話闡述:真人秀的核心是真,標籤是演員本人,而本質還是秀。

    同時也闡述了其和電影、電視劇在演繹方面的本質不同。電影電視劇完全沒有一點演員“真我”的成分,需要卸下自我完全去體會和演繹劇本人設,是百分之百的演技扛大樑。當然,人本身是不可能避免個人標籤的。和真人秀做對比,這一點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分論點來支撐,首先要說的就是真人秀錄製和觀眾觀影反饋的時間段不是完全割裂,有重合的時間。比如跑男第一季上線的時候,第二季的錄製已經進入尾聲,那麼一、二季積攢的觀眾反饋就成為明星和編劇策劃時的重大參考依據,讓文藝作品更貼近群眾所想嘛。評論和播出是有交叉的,劇情走向受觀眾影響很大,觀眾反饋甚至可以推動劇情的發展。這個反饋和策劃拍攝的重疊期,是真人秀後勁能否發揮的關鍵因素。大陸真人秀常從南韓借鑑,南韓的周播劇、月播劇就是抓住了重合期而迎合觀眾的。在《媽媽是超人》中,我認為最大的贏家是包文婧,前期有無能媽媽的鋪墊,劇情逐漸塑造她成長為一個無所不能向伊能靜看齊的強媽。後續的高潮,讓大家覺得進步好大。將這種共同見證的變化投射到自己心理和生活中,收穫輿論一致好評。

    真人秀在邀請嘉賓的時候,已經從全域性出發具化到個體,才在演藝圈中定向投放橄欖枝的。舉個例子,日前大火的《極限挑戰》,組隊成功的男人幫中,有了張藝興就不可能請呼聲較高的李易峰。因為藝人本身的人設十分接近,沒有差異和衝突,沒有賣點。因此,張藝興就坐實了小綿羊的位置。《中餐廳》的年齡結構跨越兩代,以趙薇和黃曉明為代表的90後大熱影星,以及出生於90後的新生代小花周冬雨,中間夾了一個因為真人秀火起來、又特別契合主題的張亮。所以周冬雨再古靈精怪,最後也是一個比較沒有生活能力的小乖乖,張亮呢老老實實做菜,讓節目效果得以呈現就好了。和余文樂組CP時的周冬雨,在這裡就完全派不上用場。

    真人秀中一般是角色,一般是自己。對演員綜合素質要求甚高。真人秀在藝人圈粉和掉粉這件事上,便應了那句“成也蕭何敗蕭何”。一些嘉賓特會抓綜藝的梗,鏡頭感強,會有迎合觀眾。孫紅雷在《極限挑戰》中的不按套路出牌,圈粉無數,他也享受於粉絲的暱稱“孫可愛”中,並且預計,之後的節目中紅雷兄將和套路越走越遠。收穫好評的孫紅雷,已經可以靠自己人生閱歷以及高情商,走出一條讓觀眾買單、讓編劇省心的路子。反之,許晴在《花樣姐姐》之後,只落了一個“嬌阿姨”的標籤。

    總之,真人秀,秀得別過火,真的有特色,就是對藝人演技最大的考量。

  • 3 # 五姨二舅

    “真人秀”毫無疑問是存在表演的成分的,作為一檔綜藝節目,要做出綜藝的效果,逃不出那個“秀”,既然是“秀”,就會有表演的成分在裡面。

    相比於電影、電視劇中的那種表演,真人秀的表演還是有所區別的,首先,無論電影還是電視劇都是有固定的劇本的,主導一部電影和一部電視劇情節的是劇本,表達的主題和傳達出來的情感是導演和演員共同努力來的成果。而對於真人秀來講,儘管也有一定的劇本成分在裡面,但是,每個真人秀演員是沒有固定情節和臺詞的,節目最終所呈現出來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演員的綜藝感,這也就是為什麼總有那麼幾位演員不停的出現在不同的綜藝節目上,因為這樣的演員容易齣戲,容易出現綜藝效果。

    但是,僅有幾位綜藝感的演員是無法保證一檔綜藝節目,或者說綜藝節目中的某一集就一定出現搞笑的鏡頭,抓人眼球的人物“衝突”之類的效果,因此,在綜藝節目開錄之前,導演對於某個演員是有所謂的定位的,這也是每個綜藝節目為什麼要選這個明星而不是別人的一個原因所在,然後,隨著綜藝節目的錄製,對每個人的定位進行適當的調整,然後後期剪輯的時候不停的渲染人物定位,當每個人物的定位逐漸清晰出來的時候,綜藝效果也就隨之而來了,比如,跑男裡“大黑牛”李晨就是力量的化身,而王祖藍就被定位“弱者”,在節目中,李晨總是傳達出一種勇猛的角色定位,而王祖藍卻總是被欺負,這個過程當中就產生了綜藝的效果。

    另外,就是不要把“真人秀”當成明星性格的真實體現,不可否認,真人秀能更好的表現出明星的性格特點,但不會是真實的性格特點,就像《極限挑戰》裡孫紅雷總是喜歡搶別人東西的人設一樣,黃磊代表了智慧,小豬是搞怪,張藝興是呆萌,黃渤是狡猾,王迅是摳,節目中需要一個“惡人”的形象,去製造更多的“矛盾點”,而孫紅雷在節目的進行當中,主動去承擔了這樣的一個角色,而且當時的導演不止一次的表達了對於孫紅雷的專業,表示感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18歲,身上有1000塊錢,想請教一下各位,有什麼可以做的生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