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普六茹4

    《論語•子路篇》 引述《易經》第32卦——“恆卦”中第三爻的爻辭(“九三:不恆其德,或承之羞,貞吝。 ” )原文如下:“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善夫!不恆其德,或承之羞。曰:不佔而已矣。”簡單地翻譯過來,意思大概是,孔子說:“南方人有句話說:“人如果做事沒有恆心,就不能當巫醫。這句話說得真好啊!”人不能長久地儲存自己的德行,免不了要遭受恥辱。”孔子說:“(這句話是說,沒有恆心的人)用不著去占卦了。”這是《論語》中孔子唯一談到《易經》內容的資料,而孔子的用意是要強調理性思考勝於占卜求福。

  • 2 # 七月流火140400643

    “不佔而已矣。”這句話在《論語子路》篇,原文是,子曰:“南人有言:‘人而無恆,不可以做巫醫’。善夫!‘不恆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佔而已矣。”

    翻譯一下:孔子說:“南方人曾經說過,‘人做事如果沒有恆心,就不能當巫醫’。這話說得真好!‘人如果不能長久的保持自己的德性,免不了要遭受恥辱。’”孔子又說:“周易這句話是說,沒有恆心的人,就用不著去占卜了。”

    《論語》的這段話,明顯孔子在為弟子們講授《易經》的道理。孔子晚年對《易經》很喜歡。他曾說:“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上面這段話中,“人而無恆,不可以做巫醫”中,提到了恆字,“恆”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32卦。恆卦的《大象》說,“君子以立不易方。”我們都知道,易有三個方面,變易,不易和簡易。恆卦講得就是不易的道理。也就是說,君子立身的原則,不能隨便改變,立是立身,方,就是立身的原則。原則是不能輕易改變的,這就是所謂的恆。

    南方的這句俗語說,人沒有恆心,就不能做巫醫。孔子因此引用了恆卦九三爻的爻辭:“不恆其德,或承之羞。”來印證俗語的正確性。假如你做了巫醫,又不能長久的研究巫醫的道理,這樣,在行事的時候,必然會出現問題和失誤,從而使得自己蒙羞。

    後面的一句“不佔而已矣。”不是說巫醫的不佔。而是說,如果人沒有恆心,就不必去占卜問結果了。這是孔子拋開前邊的具體的事情,給出的一個結論。這個結論,不能以現在的認識去理解。占卜這事,在當時並不被認為是迷信,而是一個很嚴肅,很正經的事情。當人們在現實中遇到無法決定的事情,便占卜一下,向神靈尋求答案。可是,研究過《易經》的人都知道一句話:善易者不佔。意思是說,真正懂得了易經的道理,就不用去占卜了。

    回到論語的這個情景中去,如果沒有恆心,其實已經知道結果了,所追求的事情,肯定辦不成。所以不用去占卜也知道答案。舉個現在的例子。比如一個高三的學生,學習很不努力,別人都在努力學習的時候,他在忙著打遊戲,談戀愛,等到快高考了,便去算個命,看能不能考上。這時,孔子對他說,不用去算命了,你考不上。

    故而,孔子所說的不佔而己矣,不是說不要去占卜,反對迷信,提倡理性,而是說,許多事情,根據易經的道理,不用推算,就已經知道結果了,所以,不用去占卜了。

  • 3 # 東風別業

    謝邀,簡說,一,這就是董仲舒建議獨尊儒術的原因之一。那時巫術方術盛行,巫術蠱惑,極度迷信。方術應驗,神學迷信。迷信盛行,社會容易莫名突然生變。二,孔子看不起巫醫,是否定的口氣。三,用巫醫證明放棄的容易,即堅持的不容易,辯證法。四,孔子說,沒有恆心,那怕巫醫,你都做不了。我們看到社會上許多人,選擇職業是這山望著那山高,乾乾這個又幹幹那個,結果什麼事也不精都幹不好,自然一輩子一事無成了。所謂恆其德,一是恆心二是專業業務鑽研三是敬業精神。五,孔子說,你看放棄是多麼容易,不上心,不占卜,就放棄了。反過來,堅持難!這個佔,既可以理解為占卜,也可以理解為佔有。

  • 4 # 老子演易經

    佔了也沒用,命是不可能改的,順其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孔子用一輩子的人生經歷闡述了這個道理。

  • 5 # 自教自學自強超級教育

    卜佔天命先有恆。

    自古占卜先觀人,

    慧眼識品定等流。

    從來修業先須誠,

    只問耕耘不問收。

    勤研精修盡人事,

    順其自然聽天命。

    修業精進貴有恆,

    樂業重道必成功。

    荒業縱慾浪無恆,

    天地不容成廢人。

    二者皆為世人聞,

    不佔而已理自明。

    夫子此言警世人,

    天道酬勤助修恆。

    自古聖賢恆修成,

    從來雄才專精恆。

    精進恆修業興隆!

  • 6 # 陽房村

    孔聖人的論斷後人不究也罷。但是,毛澤東說過,堅持就是勝利!什麼是堅持?和聖人所說的不佔,有何區別?敬請高人指點。

  • 7 # 陳芝麻吧

    謝“一木”友邀。專門寫了這篇文章:

    “不佔而已矣”幾個意思?

    孔子的話大多數比較直白,在同時期的古文裡面應該屬於好懂的,但是,由於孔子水平高,說話很含蓄,也有少數地方,一句話幾層意思,不容易弄明白。尤其是關於《易經》的話,討論的物件太玄,比較而言,比說其它的東西就複雜多了。比如“不佔而已矣。”文字簡單,思想卻未必簡單。

    孔子的這句話,如果僅僅從字面來看,語氣詞多於實詞,所以情緒大於內容,表面上每個字都淺顯,和幾千年後的文字沒有什麼不同,不需要翻譯。但是連在一起,意思卻十分別扭,“不佔罷了”,“大不了不佔”,“不佔就是了”,都覺得不夠味,沒有原來的話順溜,意思、語氣都不對勁。

    這個感覺由來已久,所以古人在引用這句話的時候,幾乎沒有人會簡簡單單地拿來主義,因為理解的歧義,可能會把自己要表達的意思給帶到溝裡去,於是大家老老實實加定語,不讓別人曲解這句話,其實也是為了不誤讀自己的文字。比較常見的是在前邊加上一個評語“孔子不尙占筮”,然後才引用這個“不佔而已矣”,先限制了再說。荀子則更乾脆,直接改成“善易者不佔”,總之大家普遍認為孔子這句話是否定“占筮”的,但是孔子真正的意思,卻沒有人敢於百分百肯定,有些猶疑。

    從這句話的出處來看,《論語•子路》裡面這句話之前孔子有如下的長篇大論:“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善夫!不恆其德,或承之羞。”然後才是“曰:不佔而已矣。”與後世的情況相差無幾,還是在原話的前面加了料,只不過加的料還是孔子自己的話,不是作者或者其他人的話而已。即使是原文,也已經無法判斷孔子這句話的真正語境。

    孔子真正討論“占筮”的地方,是在帛書《要》篇,物件是子贛,即子貢,原記錄是這樣的:易曰:“莫益之,或撃之,立心勿恆,兇。”……子贛曰:夫子亦信亓筮乎?子曰:吾百佔而七十當,唯周梁山之佔也,亦必從亓多者而已矣。子曰:易,我後亓祝卜矣!……

    與論語比較,語境或有類似,但是卻沒有“不佔而已矣”,即使有,也不見得意思是否定“卜筮”。因為是面臨子贛的“質問”,而且子贛的質問乃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犀利無匹,孔子的回答是繞而又繞,彎且更彎,就算這時候有一句“不佔而已矣”,難道不可以是氣話?不可以是反話?當然可以。

    子贛的問題,代表了世俗,是大環境,孔子的回答,是面對歷史,是沒有退路的。所以我更相信這時候孔子的確應該有一句“不佔而已矣”,帛書的記錄漏了,《論語》儲存了。

    借用古人的學習三境界,就是“看花是花”,“看花不是花”,“看花還是花”,孔子的“不佔而已矣”,其含義至少存在這樣的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看花是花”。子贛反對占筮,孔子的回答既不是反對,也不是不反對,而是放棄,就是“不占算了”或者“大不了不佔”。如果引用這句話來說服別人,是缺乏力度的,因為,僅僅是自己的屈服,不代表勸別人也這樣做。

    第二個層次“看花非花”。因為孔子的外在行為是占筮,但是其內心追求與內在目的,卻與占筮相去甚遠。所以,對於外人僅僅只看到並且重視自己的占筮行為,僅僅用語言解釋,是蒼白無力的。所以需要行動的配合,就是“不佔罷了”,因為本來也不是為了占卜問卦,所以你說占筮不好,那不佔就不佔了。說多了枉然,外人聽不懂,也不真正的關心。

    第三個層次“看花還是花”。正是因為占筮不是目的,只是“修行”的一個手段和一個階段,所以這個“不佔而已矣”非常從容,沒有絲毫違背意願的成分。《繫辭》說“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在君子這裡,“占筮”是用來“玩”的,玩什麼?不是玩占筮,而是透過占筮來玩易理,透過提前知道軌跡來玩體驗。來得到趨吉避凶或者陶冶情操的功夫。這時候的“占筮”或者“不佔”都無關宏旨,所以子贛一高調反對,孔子就借坡下驢,“不佔而已矣”。

    “不佔而已矣!”

  • 8 # Andyzhang

    孔子可能認為,卦藏於心中,可能某些事情大體上事物的發展、趨勢他透過易理與卦象都大體明白,那就不去佔了,由著它向自然而然、順其自然、不言而喻的方向發展,不加入自我的主觀意識,固然不佔而已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前半生》之後,八月熒屏還有哪些劇可以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