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Tracy兮兮呀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棉、允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 2 # 藍鑫Elvis

    出師表

    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闡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對後主劉禪治國寄予的期望,言辭懇切,寫出了諸葛亮的一片忠誠之心。歷史上有《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通常所說的《出師表》一般指《前出師表》。 原文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

    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sè)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zhì )罰臧(zāng)否(pǐ),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費禕(yī)、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wèi )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bì)補闕(quē)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háng )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zhǎng)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sù)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shù) 竭駑(nú)鈍,攘(rǎng)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zōu)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云。

    譯文

    先帝開創的事業沒有完成一半,卻中途去世。現在天下分裂成三個國家,蜀漢民力睏乏,這實在是形勢危急、決定存亡的關鍵時刻啊。然而宮廷裡侍奉守衛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場上忠誠有志的將士,捨身忘死的作戰,大概是追念先帝對大家的特殊恩遇,想要報答在陛下身上啊。陛下確實應該廣開言路聽取群臣意見,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鼓舞志士們的勇氣,絕不應隨便看輕自己,說出不恰當的話,以至於堵塞了忠臣勸諫的道路。

    宮裡身邊的近臣和丞相府統領的官吏,本都是一個整體,獎懲功過、好壞,不應因在宮中或府中而不同。如有作壞事違犯法紀的,或盡忠心做善事的,應該一律交給主管部門判定他們受罰或受賞,以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切不應私心偏袒,使宮廷內外施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這都是些品德良善誠實、志向思慮忠貞純正的人,所以先帝才選拔來給予陛下。我認為宮內的事情,事無論大小,應當徵詢他們的意見,然後再去施行。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得到更多成效。 將軍向寵,性情德行平和公正,通曉軍事,過去任用的時候,先帝稱讚他說能幹,所以大家商議推舉他為中部督。我認為軍營裡的事情,事情無論大小,都要徵詢他的意見,就一定能夠使軍隊團結和睦,好的壞的各得其所。

    親近賢臣,遠避小人,這是漢朝前期所以能夠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遠避賢臣,這是漢朝後期所以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次跟我談論起這些事,對於桓帝、靈帝的做法,沒有不痛心和遺憾的。侍中郭攸之、費,尚書陳震,長史張裔,參軍蔣琬,這些都是堅貞、可靠,能以死報國的忠臣,誠願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這樣漢王室的興盛,就時間不遠了。

    我本是個平民,在南陽郡務農親耕,在亂世間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諸侯知道我而獲得顯貴。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地處偏遠,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連三次到草廬來訪看我,徵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因此我深為感激,從而答應為先帝驅遣效力。後來正遇危亡關頭,在戰事失敗的時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機患難期間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深知我做事謹慎,所以臨去世時把國家大事囑託給我了。接受遺命以來,日夜擔憂興嘆,唯恐託付給我的大事做的沒有成效,從而損害先帝的明察。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瀘水,深入荒蕪之境。如今南方已經平定,武庫裝備充足,應當勉勵三軍,北伐平定中原地區,我希望竭盡自己低下的才能,剷除奸邪兇惡的敵人,復興漢朝王室,遷歸舊日國都。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忠心於陛下的職責的事。至於考慮事情是否可行採取適當措施,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的責任了。

    希望陛下把討伐曹魏的任務交給我,如果不能成功,那就懲治我失職的罪過,用來告慰先帝的神靈。如果沒有發揚聖德的忠言,那就責備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怠慢,用來揭示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該自行謀劃,詢問治國的好道理,識別採納正確的言論,追念先帝遺願,我就受恩、感激不盡了。如今正當離朝遠征,面對著奏章眼淚滴落,不知道自己說了什麼。

  • 3 # 愛上微課的開拓者

    《出師表》

    【導讀】

    諸葛亮是一個悲劇人物,他智可經天緯地,卻生逢亂世;以非常之才,卻侍奉了一個昏庸之主。但正是這種不可調和的矛盾才顯示出了他的非凡品德:忠誠敬業。愚忠當然不好,拋開這一層不說,忠比奸好,勤比懶好,忠誠敬業是一種普世價值。放眼古今政壇,懶於公事,鑽營投機,以售其奸者比比皆是。所以,諸葛亮的這種品德才難能可貴,這篇文章才得以代代相傳,長讀不衰。《前出師表》苦口婆心,講君主“親賢臣,遠小人”之理;《後出師表》披肝瀝膽,講為臣“鞠躬盡瘁”之責。他提出了一個明君賢臣的政治標準,放之四海而皆準。

    【關鍵詞句】

    親賢臣,遠小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名言成語】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作者介紹】

    諸葛亮(181—234), 字孔明,號臥龍,東漢末年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同時又是一位卓越的文學藝術家。青年時隨叔父逃避戰亂隱居南陽隆中,經劉備多次邀請,輔佐劉備建立蜀漢政權,擔任丞相。劉備死後,諸葛亮受命輔佐後主劉禪。234 年死於軍中,時年54 歲。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為智慧的化身,其傳奇故事為世人傳誦。

    【正文】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2],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3],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4],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宏志士之氣[5],不宜妄自菲薄[6],引喻失義[7],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8],俱為一體,陟罰臧否[9],不宜異同[10]。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董允等[11],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12]。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13],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以為督[14]。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穆,優劣得所也。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15],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16],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17],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18]。先帝不以臣卑鄙[19],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20]。後值傾覆[21],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22]。受命以來,夙夜憂嘆[23],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24],深入不毛[25]。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26],攘除奸兇[27],興復漢室,還於舊都[28]。此臣之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註解】

    [1] 先帝:劉備。崩殂:古時指皇帝的死亡。

    [2] 益州:相當於今四川大部及雲南、貴州部分地區。疲敝:睏乏。

    [3] 內:朝廷。忠志之士:軍中將士。

    [4] 追:追念。

    [5] 恢宏:振奮。

    [6] 妄自菲薄:不知自重,輕視自身價值。

    [7] 引喻失義:說話不恰當。引喻,稱引,譬喻。義,適宜,恰當。

    [8] 宮:皇宮。府:丞相府。

    [9] 陟(zhì):升遷。臧否(zāngpǐ):善惡,這裡指表揚和批評。

    [10] 異同:不同。

    [11] 侍中:侍從皇帝左右,以備應對顧問的官員。侍郎:宮廷近侍官。

    [12] 簡拔:選拔。遺(wèi):交付。

    [13] 裨(bì):增益。闕(quē):缺點。漏:疏漏,過失。

    [14] 督:指向寵任中部督,掌禁衛軍。

    [15] 尚書: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官。長史:設於丞相、三公府中,行其輔佐之職。參軍:丞相府或諸王府中的重要幕僚。

    [16] 死節:為保全節操而死。這裡有以死報國的意思。

    [17] 南陽:郡名。諸葛亮曾隱居於南陽隆中(今湖北襄陽西)。

    [18] 聞:出名。達:顯達。

    [19] 卑鄙:低微而鄙陋。

    [20] 驅馳:奔走效勞。

    [21] 傾覆:兵敗。

    [22] 寄:託付。

    [23] 夙夜:朝夕,日夜。

    [24] 瀘:瀘水,即金沙江。

    [25] 不毛:不長草木的荒蕪之地。

    [26] 庶:但願,或許。

    [27] 攘除:除掉,清除。姦凶:指曹操。

    [28] 舊都:指東漢都城洛陽。

    【譯文】

    先帝開創大業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國,我益州地區人力疲憊、民生凋敝,這真是處在萬分危急、存亡難料的時刻。但是,宮廷裡侍奉守衛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場上忠誠有志的將士,捨生忘死地作戰,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報答給陛下的緣故。陛下確實應該廣開言路聽取群臣意見,發揚光大先帝的美德,振奮志士們的氣概,絕不應隨便看輕自己,說出不恰當的話,以致堵塞了忠誠進諫的道路。

    陛下身邊的近臣和丞相府統領的官吏,本都是一個整體,升賞懲罰,揚善除惡,不應標準不同。如有做壞事違犯法紀的,或盡忠心做善事的,應該一律交給主管部門加以懲辦或獎賞,以顯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切不應私心偏袒,使宮廷內外施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都是忠良誠實之人,因而先帝才選留下來輔佐陛下。我認為宮內的事情,無論大小,應當徵詢他們的意見,然後再去施行,這樣一定能夠補正疏失,增益實效。

    將軍向寵,性情德行平和公正,通曉軍事,當年試用,先帝曾加以稱讚,說他能幹,因而經眾人評議薦舉任命為中部督。我認為軍營裡的事情,無論大小,都可以徵詢他的意見,這樣一定能夠使軍伍團結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得其所。

    親近賢臣,遠避小人,這是漢朝前期之所以能夠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遠避賢臣,這是漢朝後期之所以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次跟我談論起這些事,對於桓帝、靈帝的做法,沒有一次不嘆息遺憾恨。侍中郭攸之、費褘,尚書陳震,長史張裔,參軍蔣琬,這些都是忠貞、坦直,能以死報國的節義臣子,誠願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則漢王室的興盛,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是個平民,在南陽郡務農親耕,在亂世間只求保全性命,不求聞名於諸侯而達官顯貴。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見識短淺,降低身份,委屈自己,接連三次到草廬看我,徵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我因此深為感激,從而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力。後來正遇危亡關頭,在戰事失敗的時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機患難期間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深知我做事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囑託給我了。接受遺命以來,日夜擔憂興嘆,只恐怕託付給我的大任不能完成,從而有損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瀘水,深入荒蕪之境。如今南方已經平定,武庫兵器充足,應當鼓勵和統率全軍,北伐平定中原地區,我希望竭盡自己有限的才能,消滅奸邪兇惡的敵人,復興漢朝王室,遷歸舊日國都。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並盡忠心於陛下的職責本分。至於掂量利弊得失,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費褘、董允的責任了。

    希望陛下責成我去討伐奸賊並取得成效,如果不取得成效,那就懲治我失職的罪過,用來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如果沒有發揚聖德的言論,那就責備郭攸之、費褘、董允等人的疏忽,公佈他們的罪責。陛下也應該自己思慮謀劃,徵詢從善的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進言,深切追念先帝遺留下來的詔書,我就受恩感激不盡了。

    如今要出征遠行了,流著淚寫了這篇表文,激動得不知該說些什麼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賽比安是傳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