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與非夏

    題目中都說了是末代了,所謂末代一般來說都說全線崩潰,最重要的就是政治與經濟兩條,軍事固然重要但充其量只可以使其迴光返照但不能夠續命。政治一般來說都與吏治腐敗中央權力渙散有關,百姓對政權喪失了基本的信任,正所謂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正是這個意思,而適逢亂世,各類梟雄悉數登場更加加速了王朝的潰敗。其次是經濟,但凡亂世,經濟往往民不聊生,飯都吃不上只能鋌而走險,而古代經濟衰敗又嚐嚐與土地兼併聯絡在一起,農民失地變無法生存,出去討飯便容易成流民,從而官逼民反,一幅王朝末代農民起義的大劇通常就這樣開始,正如明末就是如此。

  • 2 # 達瓦里希

    末代王朝說他是末代,一般都會帶著大片的系統性危機。這種危機一般體現為土地兼併嚴重,流民大量增加,朝廷財政破產、中央政治權威消減、權力集團分裂等問題,有這些問題在,王朝維持內部的運轉尚且不易,更別提消化外部的戰爭勝利果實。

    以大明為例,明代末年,朝堂上東林黨與閹黨兩派互相攻訐,黨爭不是國策路線之爭,而是無底線的權力鬥爭,這使得權力集團的凝聚力大打折扣,地方上,福王富甲天下,而牆外凍餓之民無算,無地流民越來越多,造反顧慮越來越少。大明朝的國家機器早已經過了保養期,生鏽的零件太多,各處機油、燃油跑冒滴漏。這樣的國家機器已經快轉不動了,還談何自我複製、開疆拓土。

    當明末軍隊在努爾哈赤的進攻下節節敗退時,袁崇煥獲得了寧遠大捷,重創後金兵,使得後金收起攻勢,希望講和。但是這樣的勝利,並不能拯救東北戰局,大明的用人方式,戰略規劃以及軍事能力、後勤供應還是不行,支撐不了長期的戰爭,僅是軍費一項,大明財政就已經支援不了,所以這樣的勝利,只是延緩了政權衰落滅亡的過程,難以成為續命靈藥。但是反觀後金,吃下一片地,搶到一批百姓,就很快消化成後金的軍民管制體系,再遠的如成吉思汗,每打下一國,就盡滅此國的貴族,百姓按照有用程度,編入蒙古軍隊,所以蒙古人和蒙古軍隊,越打越多,越打實力越強。同樣是蒙元,到了元末,不管王保保打了多少個勝仗,也避免不了元的管理面積日漸縮水的事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檜有後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