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632667501
-
2 # 子龍霸金
我覺得付出了就會有回報,不要將回報看得那麼實際,其實回報有很多種,一段美好的回憶,一個深刻的教訓,其實只要付出就會有回報。就好像你吃下的東西,雖然看不出還會從你身上長出來,但是它使你健康,這就是一種回報
-
3 # 摯ans艾wer
感謝邀請,心裡還有點小激動。第一次聽說後半句話,付出的不可替代性,還去百度了一下。就我們這個年紀,我覺得,付出什麼都會有收穫吧,收穫了經驗,人脈,可能是物質,可能是精神,甚至是教訓。而這些東西的積累,也是為了以後步入社會去真正實現自己的不可替代性的。我的理解吧,有什麼不對的見諒。
-
4 # 睡不著123456789
算了吧! 付出與回報永遠都不可能成正比, 說起都有火,我一天上24小時班,中午都不能午休 ,晚上更別想休息好,雖然第二天可以休息一天,可是還是很累,工資更是少的可憐
-
5 # ZHXTLS
不可替代=壟斷,從經濟學角度看,壟斷收益是最大的,不過是損壞全社會利益為前提,大家不想著進步,而是低水平內鬥了。
-
6 # 一隻有夢想的鳥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佛教有一句話回答得很精闢,昨日因,今日果。
那麼不可替代性是否和其付出成正比呢?這句話也沒錯,如果沒人願意當建築工人,那麼是否會有現在的高樓大廈呢?如果沒有人願意當環衛工人,那麼是否還會有我們乾淨的城市呢?
至於更深入的答案,就不是別人能說得清的,這需要我們換個角度去想問題。
其實,有時候跳出問題本身去想答案,你才會找到最恰當的答案。這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由來吧。有時候我們想問題之所以太片面是因為投入過多的個人感情了。
-
7 # 蘋果蟈
我贊同這句話。就好比,你努力學習考大學。你付出了很多,但你的努力的方法不對,你的學習成績還是沒有上升,你沒有考上大學。這就是即使你付出了,也不一定有回報;但是,如果你沒有努力學習,你連上大學的機會都沒有。這就是無付出無回報。
一是你會什麼?二是你認識誰?你會什麼?就是說你得有一身真本事,能為組織帶來真正的價值,能為上司解決棘手的問題,是組織中的“大拿”,組織和上司都離不開你。你認識誰?就是能夠為你說話、為你承擔責任、為你付出的人是誰?是你的上司或老闆嗎?或者其他有影響力的人物。如果這兩方面的答案是肯定的,筆者專注金融領域已有數年、如有投資意向的朋友或者被套的朋友可以加我一起探討V信、jfds919520你就是一個有權力和影響的人。或者說,你要成為一個不可替代的人,你同時也必須是一個擁有權力和影響力的人。管理的本質是解決問題,有問題,或者問題懸而不決都是管理弱化的表現,是管理者無能的表現,這也是許多人不願意暴露“問題”的一個原因吧。所以,在企業做久了,你就會發現,一個幹部是不是有能力,是不是能夠得到上司的信任和依賴,與他是不是乾淨利落地解決問題有很大的關係。
被譽為“東方德魯克”的日本管理大師畠山芳雄在《這樣的幹部辭職吧》中談到“幹部三種狀態”,根據我的經驗和觀察,不妨把幹部歸納為三種類型:一是不會解決問題的幹部;二是不想也不願解決問題的幹部;三是善於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幹部。
顯然,前兩種幹部不會為企業增加價值,只會帶來麻煩,只有第三種幹部才是上司喜歡和依賴的幹部。實際上,一個人有沒有水平,能不能予以重用,就看他能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關係的本質是交易,交易的本質是需求。你能不能持續滿足對方的需求,甚至不斷地開發對方新的需求,幫助對方不斷實現新的價值,這是建立和保持良好關係的關鍵。所以,那些有關係的人往往本身就是大用之才,能夠給他人帶來需要的價值。
實際上,你的關係硬不硬並不在於對方,而在於你自己,自身強,關係自然會強。或者說,他人是不是把你當個“人物”來看。當個人物來看,他人自然會高看你一眼,否則隨時會有放手的那一刻。
我們可以從許多優秀的領導者身上發現這一點,他們作為下屬有很強的專業能力和素養,儘管他們和自己的上司會發生衝突,甚至性格上差異也很大,但依然受到上司的敬重而“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