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就是因為沒錢嗎?
58
回覆列表
  • 1 # 南寧指南

    電影《人間失格》改編自日本戰後無賴派文學代表作家太宰治的同名小說,講述了身世顯赫的少爺大庭葉藏從青少年時期到中年時期對現實的思考與反抗,在對幸福人生的追求中逐漸自我放逐的一生。整部電影用典型的日式古典審美灰色調營造了一種沉悶陰冷放縱的氛圍,全景式的再現了主人公用極度另類的行為窮極一生踐行自己人生信仰的故事。

    “回首前塵,盡是可恥的過往,對我而言,人類的生活無從捉摸。”

    失格,指喪失某種資格,人間失格,意為失去了為人的資格,過著不及格的人生。“回首前塵,盡是可恥的過往,對我而言,人類的生活無從捉摸。”這是大庭葉藏對自己的評價,作為一名富家少爺,他卻始終無法體會世俗人們歌頌的美好人生,由此質疑人的存在本質,質疑自己,質疑神的教條,探索理性的存在,尋找真我。

    原著中葉藏也是一個容貌秀美,容易受到女子追捧的男人。在葉藏幼年生活的表現中,電影所描繪的葉藏家的氣派豪華足以證明小時候的葉藏過的是世人定義的幸福生活。葉藏生日時有許多人來幫他慶祝,還可以乘坐高大的馬車作為生日禮物,然而這時他已經對這些“禮節性”的日常生活感到厭倦了,雖然他對人類謀生的事情尚不瞭解,對於與他一起生活在這世界上其他人吃著什麼苦,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之類完全不清楚。他對自己被眾人羨慕的生活環境毫無知覺,這個階段的他已經在大樹下說出那句貫穿他一生的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葉藏此時已經意識到了他與別人的不同:窺透人性,不善社交。他所觀察到的人性中的麻木,趨利避害,嫉妒與偽善,都讓他感到厭倦不屑卻又無從表達,同時又拼命隱藏著自己的憂鬱和神經質,反而“逗樂”的方式去接近這個世界。(ps. 寫這篇影評的時候,想起豆瓣上老袁寫的一句話“好笑只是我的生存方式”,很太宰治的感覺。在此希望老袁過得快樂,順利畢業)

    在這個逐漸扭曲自我的過程中,他對人性的不屑已經慢慢轉變到了恐懼。這個世界的規則讓他無法適從,只能戰戰兢兢的生活著,內心深沉陰鬱,外表天真爛漫,變成了所謂正常世界的“畸形兒”,“逗樂”成為了他接近正常人生活的唯一方式,於是就有了他在學校跳鞍馬時故意摔下馬逗大家發笑的情節,卻被同學竹一發現他的真實用意,葉藏由此感到不安和恐懼,彷彿面具被戳穿。

    另外一個揭示葉藏性格的情節是他收藏的畫:竹一來葉藏家玩,葉藏拿出了他收藏的一幅畫來請竹一欣賞,竹一讚嘆的確是佳作,葉藏便欣喜不已,又拿出一幅女人的畫像和一幅自己的自畫像。他的自畫像完全是一副面目扭曲,色彩混亂陰沉的妖怪的面容,顯然在葉藏心中,人類是恐怖難以理解的存在。他稱女人的畫為妖怪,但這幅畫恰恰是以正常人的形態表現出來的。女人的畫被他稱為妖怪,說明他覺察到了人類面具之下可怕的真面目,卻沒有面具和盔甲保護的自己。自畫像是一個真正的妖怪,則表明他沒有作為人的自信,他懼怕人類,但他沒有向人性屈服,而是屈服在了人類腳下。

    該情節同樣揭示了葉藏的另一個性格特點,作為一個孤立的人格,他始終試圖與他不瞭解同時也憎惡著的世界建立聯絡,他尋找著和他一樣的人類,所以他在聽到竹一讚賞的回答後異常開心,他以為自己可以找到同類。葉藏這一生都在與人性中的惡意戰鬥,並將之具化成一隻怪獸。另一方面,他的這一生,都在不停的躲避這隻怪獸,或者是選擇向它示好,卑微勉強地在夾縫中苟活。所以不能單純用“懦弱”來概括他的性格。

    電影中葉藏墮落的開始是與崛木相識之後慢慢展開的:葉藏在河邊寫生,這時候崛木出現修改了他的畫,加上了很多鮮豔的色彩,大片的紅花綠葉,原來色調清冷的畫一下變得浮躁誇張,這暗示了崛木出現之後葉藏燈紅酒綠的世俗生活。葉藏和崛木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為了盡情享樂,崛木慫恿葉藏將家裡值錢的東西變賣,來獲得玩資,崛木帶葉藏出入風月場所,並讚頌葉藏一定會獲得女人們的愛慕。葉藏的日常變得越來越頹廢,他的父親也失去官職,葉藏的生活一度陷入困頓。

    葉藏自從性格形成伊始對於周遭的環境一直是很順從的態度,他從未像正常人那樣明顯的表達過自己的喜怒哀樂,他預設這世間的一切惡的存在,他認為這些是根深蒂固的、從未改變也無法改變的。他只能一次次的躲避,盡力去保護自己的那一點天地免受汙染。葉藏到東京之後,淪為一些諸如女老闆,女記者的男妾,以畫漫畫為生,此時他已經完全放縱自己了,直直地向世間最陰暗的地獄狠狠地掉下去,直到遇到良子。良子單純的個性,使他重新審視起人生與這個世界,並且改變了態度,積極的生活著,因為良子不會讓他感到恐懼,他不必用自己那種偽裝逗樂的手段來博取好感。

    葉藏人生中短暫的平和在他目睹了良子被人侵犯時被打破了。葉藏曾經高度緊張的注視著世間的一舉一動,竭力避免傷害和衝突,而在他遇到良子,覺得自己可以迴歸正常軌道之時,正是他懈怠和放鬆警惕的時候。可就在這個時候,“世間”的猙獰面目一下暴露在他的面前,擊潰了他小心翼翼建立起的對世界的安全感。作為一個丈夫,他的反應是懦弱的,他開始痛哭並捫心自問,是否信賴別人也是一種罪過?他痛哭,卻不是因為良子命運多舛,也不是自己的平靜生活被破壞,他哭的是自己對於這世界罪惡挑戰的一敗塗地。之前他一直在躲避人類,躲避世間,在他終於鼓起勇氣直視這一切之時,準備像“一個人”一樣生活之時,他遭受到了此生最嚴峻的打擊。葉藏此刻意識到,世間的難測和可怖是他難以想象的。此前隱約在他腦海中縈繞的一個念頭開始變得清晰:他一個人孤獨的在與整個世界為敵,這場戰爭,他贏不了,他將永遠是那個遊離在邊緣的異類,這個世界從始至終不會接受他的存在,他將永遠受盡折磨,過著羞恥的生活。他對這世界的最後一點信任就此崩塌了。由此也導致了葉藏的第二次自殺。

    罪是他人之罪,罰是涅槃重生

    太宰治在《人間失格》原著中提到:“罪是既生而為人,卻又不做人該做的事。欺瞞、傷害、虛假、討好、憤怒…是罪。而罰是:死亡。死亡也是終結以上這些罪惡的開始,也是通向自我救贖的道路。罪的產生是由內而外,罰是從外至內,是拯救亦是解脫。所以罪和罰是相反。”葉藏揹負的不是個人的罪,他背起的是整個人類的罪,揹負的是人性中惡的本源,所以他的一生如此沉重。如果剖析葉藏的罪,大概是他的至真至純,在一個混沌的世界裡,真善美即是罪,葉藏像一把被鍛造的太過剛直的利刃,不含雜質,不懂彎曲,由此一折便碎。他的罪在於看的太清,看的太真。他的一生質疑人,質疑神。神告誡人要互相關愛,彼此信任,但他所見之處盡是欺騙,他質疑自己的存在,對自己的存在感到絕望,在這樣的困境中,主人公走向精神崩潰,以絕美的姿態告別了世界,電影非常重視葉藏心中善的存在,從葉藏的第一個鏡頭到最後的鏡頭,無一不是美到純粹。

    逃避是罪,而罰是終結罪的唯一手段,葉藏完成罰的手段便是自殺。“自殺”在這裡有著雙層內涵:一為“反抗”,與神徹底決裂的一種反抗;二為“還原”,將自己的地位與神進行互換,將神懲罰自己的權利還原到自我當中。至此葉藏完全否定了神的存在,打算進行自我救贖,不再讓世人去評判自己的存在合理與否,他不再去討好這個世界,討好那些他從來不屑與之為伍所有罪惡,他終於真正意義上掌握了自己的人生,即便是以這麼極端扭曲的方式,他用自我毀滅為自己的信仰殉葬,守住了心中的樂土。

    日本評論家奧野健男認為《人間失格》是“太宰治只為自己寫作的作品,內在真實的內容自敘體”確實,在情節方面,太宰治不同尋常的短暫一生與小說中葉藏的另類生活有所重疊,但藝術創作並不等同與作者的生平記事。作者是借葉藏的人生遭遇來將自己的思想穿插其中並巧妙的表現出來,達到自己對人性的反思與批判的目的。無論是在電影還是小說中,葉藏的遭遇總能讓讀者帶入自己,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瞬間,對於無法認同的規則或做法,我們只能在內心默默的批判,卻沒有力量來改變,迫於壓力無法陳述自己的主張,只能一貫隱藏,與這世界維持著表面的和諧。我們害怕說出來之後就變成眾人眼中的“另類”,於是還是沿著之間的軌道,順從的走下去。葉藏是你,是我,是每一個心中善念未泯的人。

    (完)

  • 2 # 時光信件

    對於主角來說,他不斷厭棄自己,所以生對他來說是折磨。死對他來說,才是一種解脫。

    在正常人眼中,總覺得生是可貴的,人活於世就該好好活著。可是生與死只是相對的,生與死都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有人選擇生,有人會去選擇死。

    對於那些長期處在抑鬱,絕望的人來說,每天的生活都是戰爭。人會累的,當他再無法面對這些時,自殺也就產生。

  • 3 # 就這樣輕易

    “我這一生,盡是可恥之事”。這是主人公葉藏對自己的評價。

    對於朋友,“相互輕蔑卻又彼此來往,並一起自我作踐,這就是世上所謂‘朋友’的真面目”。他驚奇朋友間相互欺騙卻又不覺得受到任何傷害,依舊清冽開朗的活著,日日重複,令人費解。

    對於愛情,他失去了愛人的能力,“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愛與被愛在他眼中又是無比粗俗,戲謔,有時非他不可,有時棄他如敝履。

    對於世人,他認為世人是卑劣的、可恥的、滑稽的,甚至是可怖的,人類所不經意間暴露出來的猙獰面目讓人毛骨悚然。對於身為世人的一員,他更是感到不幸、抱歉。

    一開始,他把自己偽裝成天真無邪的樂天派,掩抑內心的憂鬱和敏感,一步步把自己變成了滑稽逗笑的畸形人,以畸形的手法向世人求愛,他的靈魂無時無刻不在遭受著撕裂感。

    即便是良子的出現給他帶來溫暖,但那也是極其短暫的,最終他還是被現世重重擊潰。

    他絕望、無助,他一向對“向人訴苦”不抱有任何期待,因為最終還是會被那些深諳處世之道的世人打敗。

    更重要的是,他無法從自身獲取力量。他連一絲自救的氣力都沒有,甚至認為自己連自殺的權利也不配有,那是完全沉浸在幸福的人才有的。

    他是個純潔天真的少年,也是一個行屍走肉般的怪人。他和世間格格不入,他與世界為敵,終究是贏不過的。

    唯有死亡才是最純粹的,是救贖,也是和解。

  • 4 # 陳思呈

    某友看了《人間失格》,幾乎震怒,說難以理解葉藏為什麼頹成那個樣子,真是不作不死。這樣的感受不是吾友獨有,葉藏的命運悲劇彷彿與生俱來。在很小的時候,他就習慣了用假面具去討好他人,用類似於小丑的行徑來引人注意,但是,起碼在小說一開始,是完全沒有說到這樣的性格如何形成的。

    也許是突兀,但這有一個好處是提供了一個極端化的心靈樣本,讀者讀到一顆長年處於黑暗中的心靈最底部的狀態。以下都是原文句子:

    我甚至曾認為,自己揹負著十個災禍。若任意將其中一個交與旁人揹負,恐怕都足以令人喪命。

    我想到一個辦法,就是用滑稽的言行討好他人,那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

    我的家人有多痛苦?為了生計他們在思考些什麼?自孩提時起,我就對這些事一無所知,只是畏縮著,不堪承受家人之間的隔膜,因此自小就練就了取悅他人的本領。換言之,不知何時起,我成了一個不說半句真話的孩子。

    受人責備時,我在人們怒不可遏的臉上,看到了比獅子、鱷魚、巨龍更加可怕的動物本性。而一旦想到,這種本性或許是人活於世的必備資質之一時,我簡直要對自己絕望了。

    如上等等。葉藏是個極其聰明但長年處於黑暗中的人,他對家人的關係和真相體悟極深,以上是他的一部分的心得。在這樣的環境和心理中他長到少年和青年,他的一生有四次自殺未遂,最後的一次自殺才得償所願,書裡著名的臺詞“生而為人,對不起”並非空穴來風,這樣的一個生命,他認為自己是錯誤的。

    讓我感到難過的還有青年葉藏的一句話,處於極度失意中的他說過一句話是“財盡情義絕”,形容兩性關係。他解釋說,並不是因為女人勢利,看到自己財盡便離開。而是財盡的男人是沒有力量去追求一個女性的。

    放大而言,一個對生命盡是失意和失望的人,是不可能擁有愛情的。這也是葉藏雖然富於女人緣卻體會不到愛之甜美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備孕期間能減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