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火槍火炮被實際應用於作戰之前的冷兵器時代,如果要問最強的軍隊,可能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有人說是羅馬軍團,有人說是大秦帝國的強弓硬弩、步軍戰車,有人說是大唐打敗突厥的飛虎軍,有人說是大清入關所依仗的八旗精銳。 但筆者要說的,不是這些,筆者認為冷兵器時代最強的君度無疑是常年騎在馬上,殺生打獵啖肉吮血的遊牧民族,這些天生就是戰士的人,任你怎麼後天改變和努力都是比不上的。這也是成吉思汗為什麼能橫掃亞歐大陸的根本原因所在。 筆者還要說的是,除過成吉思汗如同驚濤駭浪一般的強大鐵騎軍團,還有一支差不多一樣強大的鐵騎軍團,就是差不多在秦始皇到劉邦時期的匈奴冒頓單于騎兵團,人數至少在40萬以上——冒頓曾經在北方的平城把剛剛統一天下的劉邦圍困將近十天,最後劉邦用陳平的計策賄賂冒頓單于閼氏才得以脫困,漢朝由此開始六代的韜光養晦、休養生息。當時的冒頓年事已高不想逐鹿中原,不然掃蕩漢朝江山不是什麼難事。 縱觀人類冷兵器歷史,再沒有任何一支軍隊能和成吉思汗與冒頓單于鐵騎抗衡。
15
回覆列表
  • 1 # 玄谷真人

    這問題類似要關公戰秦瓊一樣比比看,其實不可能有確定答案。

    小編上文吹捧遊牧民族鐵騎,其實是無知的臆說。冷兵器時代的軍隊並不是單純因素構成的。遊牧民族在軍隊作戰方式上與他們的生活方式比較一致,也養成強悍民風,這個可能不假。但是,冷兵軍隊還有組織編制問題,還是作戰裝備問題,還有個人軍事素質訓練問題,還是軍事文化如兵法謀略問題,這些問題,遊牧民族不佔優。所以,我說遊牧民族軍事能力更多是自發性的,漢民族的軍事能力才是文化的自覺性的。小編舉的例子是片面選擇,匈奴在戰國到秦朝並不能打贏華夏諸國,如果劉邦那個時候韓信還在,冒頓也難言於白登得手,至於後來的長期軍事鬥爭,顯然匈奴不濟。長期的軍事鬥爭,如果要比誰更強,你匃奴總有顯示戰爭能力的機會,但是,兩三百年打下來,匈奴不行吧!這就是有文化與文明的自覺的軍事能力打敗了自發的軍事能力。

    再說蒙古族,那個時代已經不是匃奴存在的狀態了,上千年的文明演化,技術的傳播,給遊牧民族提供了不是遊牧民族的技術能力,所以,蒙元才可以在新時代遠征歐亞大陸。如攻城器械,如火炮。金哀宗說蒙古所以能常勝賴北人之馬力中國之技巧。然也!

  • 2 # 能答疑解惑才絕學無憂

    北方各族騎兵確實機動性好,軍備費用低,所以中國漢族消耗不過它們,但不論是蒙古還是滿清抑或五胡進入中原還是靠的漢人,後金八旗旗人至始至終戰鬥力都不行,奪取正統靠撿李自成的漏,統一全國靠的是大批漢奸。

  • 3 # 使用者155058966

    10.馬其頓方陣部隊

      

      自BC333年的伊薩斯之戰和BC332年的高伽米拉會戰以來,馬其頓方陣的威名傳遍了古代地中海世界,馬其頓的敵人提起方陣之名就會兩股顫慄,因為亞歷山大大帝使得方陣變成了一種傳奇:他是不可戰勝的。馬其頓方陣,是一種早期步兵作戰時的戰術。在荷馬時代以前,步兵打起仗來象一窩蜂似地雜亂無章,所以,具有嚴格陣法的馬其頓方陣能輕易地打敗數量上佔優勢但較混亂的敵人,這在當時可以說是戰術上的創新。

      方陣中的重灌步兵左手持直徑約1米的圓盾、右手持長約2米的長槍、肩並肩地排成密集而整齊的隊形,如同巨大的刺蝟一般向前挺進。一般的方陣一般由8名士兵排成1縱隊,然後根據總人數的多少向左右兩側延伸。假設總兵力為1萬時,方陣的正面就將由1200餘名士兵構成,其長度大約為1公里。

      方陣中士兵們手中的盾牌在保護自身左側的同時也掩護了相鄰戰友身體的右側,一旦最前排計程車兵倒下後,原先位於第二排計程車兵將迅速填上他留下的缺口。整個方陣戰術的精髓就在於全部士兵同心協力、齊頭並進,臨陣脫逃者會受到最為嚴厲的懲罰。

      但是,馬其頓方陣也有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隻要設法不讓它有個統一的戰場,並且只攻其兩翼或背面,而不攻其正面,就能置它於死地。如公元前371年,底比斯的戰略家伊巴密農達在琉克特拉採用集中了縱深達16層的部隊,從方陣的右側打進去,結果就破了斯巴達的方陣。可是,底比斯的勝利在公元前338年又被馬其頓的新方陣所掩蓋。

      9.拜占庭甲冑騎兵

      

      拜占庭甲冑騎兵興盛於查士丁尼一世時期,在貝利撒留和納爾塞斯的指揮下,他們曾取得過輝煌的勝利。甲冑騎兵的騎手們,身上披著鎧甲,使用長矛和弓箭。實行這樣一個突變,很明顯,是想使每一個經過嚴格訓練的軍人,同時兼有機動的“射擊力”和“衝擊力”。西方軍史學者將這種騎兵稱為“雙重功效騎兵”,即指那些能夠在遠距離殺傷敵人,也可以在近距離發起突擊的騎兵。在拜占庭重騎之後,只有17世紀的重灌火槍騎兵具有這種功能(包括以後的胸甲騎兵)。最能體現這種騎兵優勢的我認為是553年的卡西林納姆會戰,在拜占庭甲冑騎兵雙重打擊下的法蘭克人遭到了巨大的損失,最後敗退。

      11世紀前,拜占庭甲冑騎兵一直是近東最強大的軍隊,他們的防禦力可能是中世紀騎兵中最強的。雖然數量不多,但他們都經過嚴格訓練,並且有其他兵種的配合。而且拜占庭重視騎射,除了重騎兵會騎射術外,還有不少輕裝騎射手,如早期的匈奴騎兵.

      8.羅馬軍團

      

      羅馬軍團無疑是歷史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之一,在羅馬從一個城邦發展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的過程中,羅馬軍團始終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西方有一句諺語:“光榮的希臘,偉大的羅馬”。又說:“羅馬無敵”。共和時代開始,羅馬軍團在地中海世界進行了數不清的戰鬥,先後擊敗拉丁同盟者、伊達拉里亞人、高盧人(含山內高盧和山外高盧)、薩莫奈人、義大利人、伊庇魯斯、敘拉古、迦太基、西班牙人、馬其頓、科林斯等希臘城邦、條頓人、森布里人、塞琉古、脫勒密埃及、本都、凱爾特人、以色列、帕提亞、薩爾馬提亞人。羅馬對它的敵人,可以說從來沒有決定性的優勢。

      在馬略迎擊條頓人和森布里人、凱撒北上進攻高盧的時候,他們所帶的羅馬軍隊跟敵人相比,是沒有數量優勢,甚至可以說是少得令人吃驚的。

      在跟日爾曼人作戰時,對方的身高成了羅馬人心中巨大的陰影;而當以步兵為主體的羅馬軍團出現在東方的時候,帕提亞飄忽不定的騎射手給他們以完全陌生的戰爭體驗。

      可是羅馬戰勝了!而且不是短時間,而是在長達700年的時間裡,羅馬軍團始終能夠擊敗它的敵人,保持並且擴大羅馬的土地。

      7.條頓騎士團

      

      條頓騎士團是歐洲三大騎士團中建立的最晚,但戰鬥力,影響力最強的一支,在歷史上,恐怕沒有一支軍隊能像條頓騎士團一樣,以一己之力和一個完整的國家對抗上百年之久,雖說這支部隊並不是戰無不勝,但在條頓騎士團全盛時期,卻確實控制了波羅的海東岸包括拉托維亞和立陶宛的大部分地區.

      6.蒙古鐵騎

      

      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在東北亞的蒙古人,由成吉思汗建立並由他的繼承者保持了一支與眾不同的騎兵部隊。這支蒙古騎兵擺脫了歐洲傳統軍事思想的束縛,建立了世界上規模空前的宏偉帝國。

      這支軍隊的建立應歸功於也速蓋巴特爾之子鐵木真。

      5.匈奴騎兵

      

      匈奴騎兵一直是歐洲人的夢魘,自從BC374年,巴蘭勃率領匈奴鐵騎入侵東哥特以來,歐洲國家的恐慌持續了上百年。

      匈奴人是優秀的騎手,他們從孩童開始就接受訓練,有些人更認為馬鐙是他們發明,因為它可以讓騎手平握著槍俯下攻擊,從而增加作戰能力。他們的機動性高,可在一天之內多次替換馬匹,好讓他們不斷前進,使敵人聞風喪膽。他們另一個利器就是複合彎弓,它比西方所使用的弓更勝一籌,可踩著馬鐙前後左右開弓。他們戰術的特色就是令人震驚而且讓人喪膽的閃電攻擊。他們是一支輕騎部隊,而其政治組織需要有一位強大的領袖,才能帶領他們去達到目標。

      4.十字軍

      

      十字軍是歷史上成員最混雜的隊伍,但平心而論,儘管十字軍東征大多以失敗告終,但十字軍精銳的戰鬥力仍然不容忽視。

      十字軍採用騎士軍戰術。通常採用一線隊形作戰,較少採用“楔形”縱深戰鬥隊形。騎士配置在前,騎士侍從兵和步兵在後。戰鬥由騎土騎兵接戰開始。戰鬥一開始,即分為小群和單兵進行決鬥。騎士騎兵和步兵之間很少協同作戰,對步兵的作用重視不夠。戰鬥時也沒有統一的指揮。十字軍通常不遠離兵營追擊敵軍。他們裝備有攻城器材,使用攻城槌和裝有輪子的活動攻城碉樓擊破要塞城牆和城堡圍牆。十字軍在實施陸海聯合遠征或海上遠征時,利用大型貨船輸送軍隊和武器。在陸海聯合遠征中,他們曾試圖組織陸海軍的協同作戰,規定了遠征的起點和時間及陸海軍在敵國領土上會合的地點和時間。

      3.斯巴達重步兵

      

      斯巴達重步兵是千古戰爭史上的一個傳奇,它是史上第一支完全職業化的軍隊,每一個斯巴達人都是天生的戰士,擁有頑強的意志和嚴格的紀律性,在整個希臘歷史中,斯巴達重步兵一直是強大與KB的代表,出色的攻擊能力使得斯巴達戰士所向披靡,在這一點上就連後來的馬其頓方陣也不能比,在博羅奔尼撒內戰中,9萬斯巴達重步兵的封鎖幾乎在一開戰就扼殺了雅典一方,使得雅典人幾年中都只能龜縮城內,在更早的希波戰爭中,李奧尼達的500名斯巴達士兵帶著3000希臘聯軍與波斯10萬大軍鏖戰不分勝負,最後波斯靠著希臘叛徒的指引才勉強獲勝,一年以後的普拉提亞決戰中,以斯巴達重步兵為主力的3萬希臘聯軍輕取波斯精銳的8萬主力,完成了“光榮的復仇”。

      2.唐朝軍隊

      

      與漢軍由單一的漢人組成不同,唐軍是一支由多民族組成的軍隊,在汲取了各民族長處的同時,唐朝優秀的將領把它們訓練成了世界第一流的軍隊,

      唐軍騎兵通常配備的長兵器是馬槊,類似丈八蛇矛,前端尖銳扁平,既可挑砍,也可直刺,近身肉搏則用橫刀。 唐軍騎兵有輕重之分。玄甲兵據說是唐太宗所創,身披鐵甲,馬匹也有具裝,馬匹的具裝通常又可分為保護馬頭的“面簾”,保護馬頸的“雞頸”,保護馬胸的“當胸”,保護馬軀的“馬身甲”、保護馬臀的“搭後”和豎立在馬臀部的“寄生”(似乎是為了保護騎兵後背用的)。重騎兵雖然不多,但是由於防護好,衝擊力大,歷來也是野戰衝鋒的主力,尤其是在地域開闊的西域,有很大作戰空間。

      唐軍的軍馬主要有四種:產於呼侖貝爾草原的蒙古馬(三河馬)、西域的哈薩克馬、焉耆馬、和威爾勒馬。尤其是後兩種,因其高大健壯、長頸高揚、步輻伸展流暢,對韁繩反映靈敏,是唐軍正規騎兵使用最多的馬種。

      唐軍步兵一軍12500人,軍下設營,營下為團,每團200人(有時以300人為團),團設校尉。每團轄2 旅,每旅100人,旅設旅帥。每旅轄2隊,隊50人,隊設二隊正。每隊分 為5火,火10人,火置火長。來源主要出自巴蜀、三河和穎川地區;而又以隴西勇士組成的騎兵戰鬥力最為強悍。

      唐軍士兵每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祿(箭囊)一、橫刀、礪石、解結錐、氈帽、氈裘等裝備,有條件者往往還有私馬。牙兵是節度使的親兵,一般是最精銳計程車兵。

      橫刀為唐軍近身肉搏利器,即所謂“唐樣大刀”,刀身窄而微彎,是後來日本刀的鼻祖。陌刀是唐軍步戰利器,陌刀也稱拍刀,為長柄兩刃刀,長約三米,類似三尖兩刃刀,主要是精銳計程車兵使用,威力很大,唐軍名將李嗣業是陌刀好手。

      唐軍盾牌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盾有手牌、彭牌、燕尾牌、推牌等多種樣式,主要為步兵使用。圓形盾,又稱團牌。因其小型而靈活,多用於騎兵,但是步兵也有使用的。方盾常見的樣式為底緣齊平,上端由兩重弧線組成葫蘆形,中脊隆起的形狀,後來在鐵盾上再安裝上上下兩個利鉤,就成了一種新型兵器--鉤鑲,可攻可守。西涼團主要裝備的就是這種鉤鑲,屬於唐軍中的排矛兵。

      唐軍軍用弓分為長弓、角弓、稍弓和格弓4種,其中長弓為步兵用弓(西涼團主要裝備),角弓為騎兵用弓,而稍弓和格弓則是禁衛軍專用的遠端投射兵器。

      唐軍的弩箭在當時是十分厲害的遠端兵器,是軍隊專用的先進武器(弓箭在唐代不屬管制兵器,民間也可擁有。)唐軍一般使用四種弩,伏遠弩射程三百步(450 米),擘張弩射程二百三十步(345米),角弓弩射程二百步(300 米),單弓弩射程一百六十步(240 米)。騎兵較多使用擘張弩,弩箭威力、準確和射程在弓箭之上,但射速和靈活性較差,要成為熟練的弩手需要專門的訓練。

      1.秦軍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滅六國、秦朝的軍隊殲滅了所有能夠找到的敵人――秦軍是一支真正的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強軍。

      就當時的生產力條件而論,秦軍所取得的軍事上的成功是真正意義上的卓越。其後的朝代、包括世界上其他帝國的軍隊,都遠遠無法跟秦軍相提並論。強大的軍隊背後是一個強大的王朝,造就這支強軍的是卓越的政治制度、堅強的民族意識。

  • 4 # 白骨狂魔

    看是什麼時代,什麼作戰情況,如果是希臘時代,馬其頓方陣和夥伴騎兵,如果是羅馬帝國時代,那麼羅馬軍團,如果是在歐洲平原,那麼蒙古騎兵可以說是完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代皇帝是土葬還是火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