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娛自樂2018

    仁義不能當飯吃,在諸侯四處割據的時代誰都想一統中華。項羽仁義,但不能代表所以諸侯王都能仁義,只有心懷天下,運籌帷幄的人才能得天下。

  • 2 # 小學生萌

    天下諸侯反他,是因為他坑殺20萬秦軍,他施行暴政,他認為只有以暴制暴才能鎮壓住自己所謂的敵人,做人是仁義但是多疑,仁義是表面,多疑才是本來面目

  • 3 # 楓飛如雪

    這個問題有兩個點:

    1.天下諸侯確實反對項羽,原因主要是分封不公,令很多諸侯不滿,所以紛紛造反或反對他。

    2.項羽的仁義是故事或演義裡面的,或者說表面上的。實際上他不但不仁義,還很殘暴。

    項羽劇照

    1、為什麼諸侯反對他

    主要是分封不公引起的。

    項羽得天下以後,分封諸侯,有一個原則,就是防著天下諸侯。將原來的諸侯王封到差的地方,而跟項羽關係好的,封到好地方。

    比如,將趙王改封到很偏遠的地方,封為代王,而將跟項羽關係好的張耳封為常山王,受封趙國領土;將齊王改封為膠東王,封跟他關係好的田都為齊王;將燕王韓廣改封為遼東王,而將臧荼封為燕王;原定該封關中的劉邦,改封漢中。

    劉邦劇照

    這個分封方式,非常不公平,純粹是項羽因為對各路諸侯的猜忌,進行防範的權謀,結果令各路諸侯都不爽。於是,分封完畢沒多久,天下諸侯紛紛起來造反,剛統一的國家,立馬又陷入亂世。

    2、項羽並不仁義

    很多人談起項羽,就說他仁義,比如鴻門宴念及兄弟情誼,不忍心殺劉邦,又比如各種傳說中他跟手下大將的兄弟義氣等等。

    但事實並非如此,真實的項羽很殘暴,很猜忌。

    2.1 項羽非常殘暴

    首先,項羽是非常殘暴的。

    他的軍隊保持了一個特點:喜歡屠城。史記上就曾經多次提到,他“所過無不殘滅”,也就是說,他的軍隊過境以後,各地基本都是城市殘破,民眾被屠殺。

    比如他攻打襄城,花了很長時間才打下來,一打下來,立刻屠城。

    屠城

    項羽擊敗秦軍後,章邯率領秦軍投降,結果項羽卻坑殺20萬秦軍,令人髮指。

    劉邦進入咸陽,不敢亂動,跟百姓約法三章。但項羽進入咸陽,先殺秦王子嬰,再燒阿房宮,對咸陽進行屠城,還派人去挖秦始皇陵,在咸陽搶劫了大量的金銀財寶,並擄掠了大量婦女回彭城,令秦人恨他入骨。

    強搶民女

    他進攻田榮的齊國時,坑殺降卒,在齊國各地進行屠城,導致齊華人對他們拼死抵抗。類似的屠城事件還有很多。因此,對於百姓來說,項羽其實就是一個暴君,動不動屠城,導致生靈塗炭,百姓遭殃。到了楚漢戰爭的後期,項羽由於多次屠城,導致很多城池聽說項羽軍隊來了,都拼死抵抗。而劉邦相對仁厚,一般會將當地官員任命原職,同時也善待百姓。所以,項羽軍隊離開後,很多城池就歸順了劉邦。

    而且,項羽喜歡煮人。曾經有謀士建議他定都咸陽,說關中三面險要,只有一面是函谷關,守住函谷關,就沒人能打進來。項羽說,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也就是說我現在發財了,富貴了,要回老家炫耀炫耀。謀士氣壞了,說別人都說楚人沐猴而冠,果然。項羽立馬將他煮了。

    類似的煮人記錄還有多次。總體來看,項羽是個比較殘暴的人,跟仁義沒有太多關係。

    2.2 項羽個性猜忌,沒有傳說中的兄弟義氣

    不光殘暴,項羽也沒有傳說中的義氣,而是非常猜忌。

    項羽跟劉邦在滎陽對峙期間,劉邦曾經嘆息,說現在戰火連天,什麼時候才能結束。陳平說,大王不用憂慮,項羽手下主要的臣子就是范增、鍾離眛、龍且等人。而項羽性格猜忌,我們對他們進行離間計,就可以讓他們內亂。

    陳平劇照

    於是,項羽派使者去劉邦那時,陳平讓人先端上精美的飯菜,然後見到使者時,假裝很驚訝,說:“原來是項王使者啊,我還以為是亞父(范增)使者呢。”然後侍者把飯菜端下去,還了很差的飯菜過來。使者回去稟報項羽,項羽立刻對范增起了疑心,范增讓他儘快攻打劉邦,他不肯,范增察覺了他的疑心,就很生氣,說現在天下已定,我沒什麼作用了, 該回去養老了。隨後氣呼呼的走了,半路上就病死了。

    范增劇照

    而陳平還讓人散佈謠言,說鍾離眛、龍且等人功勞巨大,想封王,但項羽沒給他們封王,所以有異心,項羽於是也懷疑他們。在各種演義、電影中,跟項羽形同兄弟,好得幾乎穿同一條褲子的鐘離眛,因此被迫逃離項羽,在項羽滅亡後躲藏在韓信處。

    鍾離眛劇照

    不光如此,項羽用人的原則是,用項家人,或者是他老婆的親戚,其他外來人員他不信任,比如陳平、韓信都曾是他下屬,但得不到重用,都離開了他,投奔劉邦。

    項羽的仁義更多是後人別有用心的美化

    今天我們普遍印象中覺得項羽仁義,那純粹是後人美化的結果,而之所以一個殘暴、猜忌的人被美化的那麼好,主要有幾個原因:

    1、司馬遷對他比較推崇,後世受他影響較大。一方面出於司馬遷本身對他的喜好,另外一方面則由於司馬遷被漢武帝閹割,對漢朝有較大怨念,以及自身的思維侷限了。比如他將毫無戰功的李廣濃墨重彩的寫成國士無雙,戰功赫赫的衛青霍去病卻一筆帶過,春秋筆法非常明顯。

    2、項羽個人武力比較強,打仗很厲害,從表面看很符合英雄的形象,很多人對他帶有一種英雄主義的崇拜。其實他只是一個加強版的呂布,武力、軍事都遠超呂布,所以戰功遠超呂布。但他喜歡屠城,為人猜忌,實在不是一個好皇帝。

    3、他出身貴族,更符合古代文人的審美。不同於現代,古代是非常講究出身的,平民、屌絲是被文人所鄙視的,而項羽出身貴族,帶有高貴的血統,更符合古代文人的審美。而相應的,屌絲出身的劉邦,則被古代文人所鄙視。如果他們兩個身處現代,說不定評價會反轉。

    4、美化項羽,也是為了醜化劉邦。透過對項羽的美化,自然而然的將劉邦的形象給醜化,或許可以達到某些人的目的,至於啥目的,就不說了。我們這個民族經歷了太多外敵入侵,外來者為了更好的進行統治,透過各種方法對歷史人物進行修改、裝飾是必然的。

  • 4 # 飛翔的青魚

    項羽仁義,真是天大的笑話

    (1)項羽讀書並不多,並不理解忠義何為。 楚國滅亡之後,項羽與弟弟項莊隨叔父項梁流亡到吳縣(今蘇州)。羽年少時,項梁曾教他讀書,項羽學了沒多久便厭倦了;後梁又教他武藝,沒多久又不學了;梁大怒!籍曰:“讀書能夠用來記姓名就行了,學武不過能敵得過一人,籍要學便學

    萬人敵

    !”於是項梁便教授他兵法。但其學了一段時間後又不願意學了,梁只好順著他不再管他。

    (2)項羽能出頭無非只是靠著蠻力。 項羽力能扛鼎,氣壓萬夫,年青時志向便極為遠大。一次

    秦始皇

    出巡在渡浙江時,項羽見其

    車馬

    儀仗威風凜凜,便對項梁說:“

    彼可取而代也

    。”

    公元前209年

    陳勝

    吳廣

    大澤鄉

    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項羽隨叔父項梁在吳中刺殺太守

    殷通

    舉兵響應,此役項羽獨自斬殺殷通的衛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現了他無雙的武藝!二十四歲的項羽,就這樣帶領八千吳中男兒反秦起義軍,登上了歷史舞臺。

    (3)項羽並沒有愛民之心攻進咸陽之時范蠡多次勸諫勿要燒殺搶掠,項羽不聽,火燒阿房宮,把咸陽洗劫一空,還住進了宮殿,姦淫了嬪妃,試問一個禽獸,沒有絲毫仁義道德,各方諸侯 還會服從他嗎?

    反項羽是必然,只是當時有一劉邦在,勤政愛民,外加皇室宗親的頭銜身份,良禽擇木而棲,各方諸侯都不是傻子,必然親劉反項

  • 5 # 千古名將英雄夢

    公元前206年一月,項羽佯尊懷王為義帝,又言:“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將其遷徙到南楚地區的郴縣(今湖南郴州)。

    秦漢時候的湖南,還是一片蠻荒之地。項羽這麼做,與其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還不如說是把“天子”給變相的發配邊疆了。

    圖:郴州義帝陵,義帝徒郴壁畫

    接下來,就該給自己上尊號了。

    項羽與范增商量,西周之尊莫若王,東周之尊莫若霸,合稱霸王,則可用其名虛尊天子而下制諸侯也。

    於是在公元前206年二月,項羽專制主約而宰割天下,先自立為西楚霸王,管轄梁(泛指戰國時的魏境)、楚之地最富庶的九個郡,建都彭城。

    按照古人的說法,西周天子乃是王業,東周霸主乃是霸業,秦始皇乃是帝業,項羽自立為霸王,便是選擇了王業與霸業的結合物,一個四不像的怪東西。

    另外再解釋一下,古有三楚之稱,即江陵為南楚,吳越為東楚,彭城為西楚。項羽定都彭城,故稱西楚霸王。彭城地近中原,為天下南北之脊,處關外之形勝必爭之地,更兼水陸交通便利,物產豐饒,‘稻麥一熟可資數歲’,足可供戰守之資。項羽放棄關中,而選這裡做都城,其實是很有深意的。欲成帝業,必據關中天府以扼天下之亢,而欲成霸業,則必須佔住彭城這個南北通衢之地,以就近控制山東諸侯。

    至於西楚所轄之九郡,歷史上有很多說法,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東海(今江蘇連雲港、揚州一帶)、泗水(今江蘇徐州及安徽宿州一帶)、薛郡(今山東濟寧一帶)、東郡(今河南濮陽一帶)、陳郡(今河南周口、上蔡一帶)、鄣郡(今安徽蕪湖一帶)、碭郡、南陽、會稽等九郡,基本上囊括了整個黃淮平原,國土大致佔天下四分之一。(秦共三十六郡。)如此之軍事經濟實力,足夠制約天下諸侯了。

    封完自己,再來就是要想想怎麼安置劉邦這個二號人物了。

    這是一件麻煩事兒。論實力,論功勞,劉邦都均只在項羽之下,分的地盤太少,劉邦會有意見;太多,諸將會有意見,項羽自己也不捨得。

    分在哪裡,也是個問題。關中這個重要地方肯定不能給他,劉邦收買人心,早與秦人親的跟什麼一樣,封他在這裡,豈不是養虎為患?

    要麼把劉邦放在身邊,把他的發家之地碭郡封給他?這倒是個好辦法,但項羽依舊不捨得,這樣劉邦的封國不就成了西楚的國中之國了麼?再說碭郡太小,也實在給不出手,再搭上一個陳郡還差不多,但這樣又太便宜劉邦了,還是不行!

    事情難辦了,損約則違人,固信則自違,為之奈何?

    關鍵時刻,范增給項羽出了個主意:不如把巴、蜀及漢中三郡封給劉邦吧,這裡名義上也屬於關中之地,而且地方偏遠,道路難行,不會對項羽造成什麼威脅。

    項羽一想,這方法不錯,這樣至少在表面上沒有違背楚懷王當初的約定,而且巴蜀與漢中佔關中三大糧倉(渭河、巴蜀、漢中)之二,路雖難走,地盤卻夠大,吃穿也不愁,多好,我項羽對劉邦也可算是仁至義盡了。

    於是,項羽封劉邦為漢王,轄巴、蜀、漢中三郡,管四十一縣,建都於南鄭(今陝西漢中市)。

    唉,本以為項羽糊塗,沒想到號稱善謀的范增也沒比他強多少,劉邦軍中多為山東之人,滅秦之後,他們也是很想衣錦還鄉的,可如今卻被項羽發配到那遠離家鄉的漢中,他們能不日夜思歸麼?對華人而言,世上最折磨人之物,便是思鄉,思鄉到了極點,不想造反也要造反了,更何況劉邦本來就志在天下,一遇風雲豈能不化為龍?依我看,項羽還不如把碭郡與陳郡分給劉邦,這樣就近還好控制些。當然,歷史不能假設,我們在這兒瞎想,都是事後諸葛亮,一點用沒有。

    再下來,就是關中之地該怎麼辦了。這個項羽早有打算,就封給章邯、司馬欣、董翳三個秦國降將吧,以秦治秦,既可防秦人作亂,又可防備劉邦之漢軍東進,此真一舉兩得之妙計也。

    於是,項羽將關中秦地一分為三:

    秦將章邯,棄暗投明,滅秦有功,封為雍王,建都於廢丘(今陝西興平),管上秦三十八具,轄咸陽以西的地區,大致包括秦的內史西部、隴西郡和北地郡。

    秦將司馬欣,多年前曾對項梁有恩,封為塞王,建都於櫟陽(今陝西臨潼),管下秦一十八具,轄咸陽以東的地區,大致擁有秦的內史東部。

    秦將董翳,勸章邯投降有功,封為翟王,建都於高奴(今陝西延安北),管中秦三十具,轄有秦的上郡。

    秦地三分,從此,關中又稱三秦之地。

    幾個大難題解決後,剩下的地就好分了。

    項羽的頭號大將英布,戰功赫赫,封為九江王,建都於六縣(今安徽六安),統治楚國南部的九江郡四十五縣。

    楚將吳芮,英布的岳父,率領百越各部落協同諸侯作戰,又從入關,頗有戰功,封為衡山王,建都於邾縣(今湖北黃岡北),大致領有楚國南部的衡山郡地區。

    義帝的柱國共敖,率軍擊南郡有功,封為臨江王,建都於江陵(今湖北黃岡),大致統治楚國南部的南郡等地。

    由於項羽本人統有以前魏國大部分精華地區,乃將魏王魏豹改封為西魏王,建都於平陽(今山西臨汾),管轄河東、太原、上黨三郡。

    趙將司馬卯,平定河內有功,封為殷王,建都於朝歌(今河南淇縣),管轄黃河北部的河內郡三十二縣。

    趙將申陽,本為趙相張耳的心腹大將,因平定河南有功,封為河南王,建都於洛陽,領有三川郡二十縣。

    趙王歇,沒有隨項羽入關,功勞算小,但因為他是趙國王室之後,故將其遷徙於代地,仍號為趙王,統治趙國的北部地區(代郡、雁門郡、雲中郡)。

    趙相張耳,聲望高且富於智謀,又隨項羽入關,提供不少佳策,故封為常山王,將趙都信都(邯鄲城已為章邯所毀)改名為襄國(今河北邢臺),作為常山國的首都,統治趙國的東部地區(邯鄲郡、鉅鹿郡、恆山郡)。

    韓王成,沒有隨項羽入關,功勞算小,故仍稱韓王,但不能去到他的封地潁川郡去,實際上項羽變相吞併了南韓。(張良氣死了)

    燕將臧荼,隨從楚軍解除鉅鹿之圍,功勞頗大,封為燕王,建都於薊(今北京),統治原燕國的西部地區(漁陽郡、上谷郡、廣陽郡)。

    原燕王韓廣,沒有隨項羽入關,功勞算小,故將其遷徙於遼東,改稱遼東王,建都於無終(今天津薊縣),統治原燕國的東部地區(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但韓廣不願東遷就國,臧荼只好把他給砍了。

    齊將田都,當年主動叛齊救趙,隨同聯軍入關,功勞頗大,封為齊王,建都於臨淄,統治齊國的中部地區(臨淄郡和琅玡郡)。

    齊將田安,齊國王族嫡系後人,鉅鹿之戰前攻擊濟北數城,並引軍投降項羽,故封為濟北王,建都於都博陽(今山東泰安東南),統治原齊國的北部地區(濟北郡)。

    齊王田市,原本就是田榮的傀儡,存在感極差,意思一下封他個膠東王吧,以即墨(今山東平度東)為首都,統治齊國的東部地區(膠東郡)。

    齊國被分成了三塊,卻沒有齊地首席軍事強人田榮的份兒,因為他先不助項梁攻秦,後不助項羽救趙,之前還與宋義打的火熱,項羽最討厭這個人了,所以什麼爵位沒有,哪兒涼快哪去。

    另外還有個趙國大將軍陳餘,本與張耳為刎頸之交,後因救援鉅鹿問題關係破裂,故棄將印離去,隱居在南皮,未曾從聯軍入關,故啥爵位沒有,也一邊兒涼快去。

    然而,在入關趙軍將領中有不少是陳餘舊部,他們同情老上司,因而遊說項羽道:“張耳、陳餘,一體有功於趙,今耳為王,餘不可以不封。”項羽乃將陳餘隱居所在地南皮(今天河北滄州一帶)附近的三個縣封給他去養老。

    另外,衡山王吳芮手下大將梅鋗,也曾率領一支獨立的部隊建立軍功,故封為十萬戶侯,轄地在嶺南一帶。

    至此,蛋糕分配完畢。

    貌似很公平,其實不然。

    此次分封,項羽乘百戰百勝之威,而執諸侯之柄,手襲天下以王豪傑而宰制之,看起來豪情萬丈,風光無限,實際上暗藏了很多不得已的苦衷,莫為人知。

    事實上,分配秦亡之後的大蛋糕,並維持分完後的新秩序,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問題是:如何將分配蛋糕儘量做到公平,這太難了。諸侯諸王與隨同項羽入關的諸侯諸將,在面對誅滅暴秦的大原則問題上,可因仰仗項羽的威勢而團結在他身邊,但當大家共同的敵人暴秦已滅,內部的利益糾纏以及私人恩怨就會不失時機的浮上水面。即“人民內部矛盾”轉化為了“爭奪利益的矛盾”,在這樣的敏感問題上,項羽即便做的再公平,恐也無法滿足某些人的胃口。因為在那個私利膨脹的亂世,諸侯們的野心是無窮的,跟這些手握重兵的軍閥與地方豪強們講公平,無異對牛彈琴。

    基本來說,在處理公平這個問題上,項羽最終選擇了“戰功”作為分配原則,這實際上是在照顧那些手握重兵的實權派,而傷害了原諸侯諸王的既得利益,如此勢必引起原諸侯諸王的牴觸情緒,造成剛太平下來的天下再次陷入混亂,但項羽卻不得不這麼做,他這叫兩害相權取其輕,得罪實力較弱的諸侯諸王,總比得罪手握重兵立有戰功的諸侯諸將要好的多。

    由此可見,項羽雖然實施的是西周的封建制,但他所面對的問題明顯比八百年前的周公旦要複雜的多,周公旦可以依照嚴密的宗法制度和血濃於水的宗族情誼來分封天下,項羽卻只能靠自己的武力來懾服封在各地的驕王悍將,其中的難度,可向而知。

    事實上,如何處理異姓王,這是漢代、清代等強勢王朝都很難解決的問題。作為政治經驗匱乏的項羽,處理起來就更加捉襟見肘了。黑格爾曾說:“在世界史中凡是開創新世界的新英雄們的情況一般都是悲劇性的。”項羽毀滅了一箇舊時代,開創了一個新秩序,便註定要為那更完備的漢代新秩序去做一個悲劇的墊腳石,同時也註定他與虞姬“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理想終將只是一個夢想而已。

  • 6 # 天外村藥房

    關於項羽的仁義,張良早有評價:

    項羽的仁義,是婦人之仁。看見人生病,他會掉眼淚。可是真到了該獎賞功臣的時候,他小氣得很,把印綬在手裡摸了半天,稜角都摸沒了,還捨不得給人。

    所以,項羽的仁義,對天下諸侯來說沒什麼用。

    歷史上,項羽分封十八諸侯王,基本上除了楚系的諸侯分了些地盤,對其他地盤的分封,完全是按照他個人的好惡,既不考慮正統原則,也不考慮功績原則,甚至不考慮實力原則。

    比如說齊國的田榮、田市叔侄,當時基本已經佔領了齊國全境,就是一鎮諸侯。而項羽因為田榮不肯聽他的,不肯跟隨他入關,於是把齊國一分為三,而且只讓田市擔任其中的膠東王,田榮不曾為王。這就激怒了田榮,起兵造反,佔領三齊之地。雖然半年以後,田榮就被項羽攻殺,但正是這半年空隙,牽制項羽的精力,給了劉邦出陳倉、取三秦的機會。

    再比如魏國的陳餘張耳兩人,本來名聲實力相當。僅僅因為張耳和項羽關係好,於是張耳被封為趙王,陳餘僅僅是三個縣的侯。這就讓陳餘很憤怒地起兵造項羽的反。

    還有彭越,本是一代梟雄,居然沒有爵號,也和田榮搞到了一塊。

    此外,項羽生性殘暴,殺害了當時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義帝熊心。這也讓他自己從道義上處於非常不利的狀態。

  • 7 # 漩渦鳴人yy

    項羽仁義嗎?

    有這麼兩件事情,大家估計可以注意一下第一是項羽下命令將20萬秦軍全部坑殺,第二,在楚漢戰爭期間,項羽曾經因為嗜殺成癮,下令將一個城池攻下來之後所有男女全部斬殺,這個時候是一個小孩子,勸了項羽幾句,才讓項羽停下了自己手裡屠刀。

    由此可見,項羽並不是仁義,我想問題主想說的是韓信曾經形容過項羽,說他是婦人之仁,為什麼?因為他每次士兵受了傷之後,親自調理藥品親自,幫士兵上藥,並且在《鴻門宴》上也是因為他動了惻隱之心,才沒有殺掉劉邦,但是說實話,他這些仁義只不過是一些小事情,或者是有的時候這種仁義反倒害了他,因此,韓信形容項羽是婦人之仁。

    所以第一個假設命題不存在了,我們回答第二個問題,為什麼天下諸侯都要反對他。項羽。項羽不是六國王族裡面其中一個嗎?為什麼他會遭到其他幾個國家的反對呢?

    首先第一條,項羽這個人當時天下之間實力太過於強大,搶的地盤兒也是最多的,當時天下諸侯也要有自己的地盤兒去穩固自己的國家,但是項羽如果不倒臺,誰都沒有機會,因為鉅鹿之戰,大家都在旁邊看到了項羽驚天的表現。項羽,這個人就是天下人所要共同對付的boss。

    第二,項羽做了一件蠢事兒,什麼蠢事兒,他把名義上的楚王直接給殺了,無論如何,當時西楚國的王是誰?是楚懷王。但是像與他見月了,他自封為西楚霸王,並且把曾經的楚懷王直接給殺了,這就有了天下諸侯一種心寒的表現,你什麼時候也貪戀上我的土地瞭然後你回過頭把我給宰了,我怎麼辦。

    第三,秦國當時大部分的主力是由項羽消滅的。因此當時封分天下的時候是項羽來主持整個土地的分割的,但是我們都知道這件事情,吃力不討好,六個國家之間原先在戰國時候都有各自的紛爭這個時候你再給他們分土地,總會有人自己心裡不平衡。但是事實上,項羽這個人分土地的時候看重的是什麼,看重的是你的血統看重的是你跟他之間的關係,這個時候由項羽支援上臺的那些人,反倒是沒有能力去管自己手裡的那寸土地,這個時候就造成了一種尷尬就是項羽支援的人都已離開了,最主要的權利中心,上臺的那些人都是反對項羽支援的那些人,也同時把仇恨的源頭指向了項羽。

    但是如果說項羽的實力還在,或者是他當時閒著沒事兒,沒有任何一個諸侯敢去惹他,偏偏這個時候,齊國的彭越站了出來。將項羽的大後方,鬧的是一團亂糟糟,彭越這個人可以說是天下所有游擊戰的祖先,項羽當時大部分的軍隊都在齊國以至於彭城就是一塊兒送到諸侯嘴邊的肥肉。此時此刻,劉邦才敢率領著天下諸侯聯軍一起去進攻彭城。

    在加上當時天下有人希望項羽倒臺,並且劉邦手裡面就有這樣的外交大師,誰?張良,有了這個前提與基礎,才會造成了彭城之戰,天下諸侯與項羽為敵,但是這一仗,也造就了項羽的軍事指揮史上的巔峰之作之一,在此以前,項羽率領兩萬楚軍擊潰了駐守在長城的30萬秦軍,並且降服了20萬有章邯率領的秦軍,在這以後,項羽又率領3萬楚軍將幾十萬諸侯聯軍給打的潰不成軍,自此以後誰敢懷疑項羽的軍事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零基礎學程式設計,哪種計算機語言更容易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