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iar39334409
-
2 # 愛琴海沁心
感覺這標題有點問題,叔本華要不孤獨,要不庸俗。它沒有說庸俗的孤獨,百年孤獨他是客體,叔本華的是主體,他主張人要以孤獨去主宰人思想,他認為人只有孤獨才是真正的自由,他反對人的意志,意志的形成是因為知識,知識的產生是社會,我想人的意志是人的苦難,它阻礙人的行為,綁架了別人的道德,意志是為了生存,就會形成領地,形成了一個圈,朋友圈也是知識所形成的吧,這個可以解釋庸俗吧,人生最大智慧就是選擇了孤獨,我想叔本華是天才,有些路必須一個人走,走通了就產生智慧,孤獨就是跟自己對話,跟宇宙對話,跟自然對話,從而讓自己達到自由體,聰明的人他會選擇古人足跡,尋找智慧根源,百年孤獨是客觀存在的,它被埋藏在那裡,等著去發現,它本身已經無法再發展下去了。
-
3 # 手機使用者不速之客
不太瞭解叔本華。對他的觀點大致同感。據我看來,人的孤獨,還是建立在對事物的看待方式大有不同方面。庸俗之人,大都相同在大家都這樣的層面上,不願改變或懶的改變身己意志上,如果改變,好像要得罪好多人而不划算。所以,也就不負責任的停留在道聽途說當中。孤獨之人,當然明白事物的發展規律,並且,可以全方位想像到防患與末然的能力,得出付合常理而又與時的推斷。這些均來自於經歷和常人不曾注意的常識,並且懂得人與自然的關係和規律。特別重視自己的觀點,通常不善細解而被人誤解,導致於唐寅的話:你看我太症巔,我笑你看不穿而居,內心稍狂不言而喻,但不出格。常因無同類而寒,故不常尋,願與古典名著相隨。因看破紅塵不能自拔,並另類獨立,追真於本質,思考於發展規律,評判於結果與後患,使人不及而不解。苦惱於不該與應該之間,願授於同道相尋之人,使其破疑,解其之惑,受益於道。不需誰助,只求能懂,謹遵天道,慎於自行。知天命而明大同,孤寄其中。
-
4 # 老老宋6
主體孤獨,特立獨行。客體孤獨,不由自主。孤獨有時是一種悲壯有時是一種蒼涼有時是一種壯志凌雲。孤獨,也有時就是一種不可以重新再來的無奈一種不可以重新彌補的衰敗一種絕望沒落的哀鳴……人本孤獨!
回覆列表
我個人理解:
叔本華強調的孤獨是一種生活,處事方式,保持人格和思想的獨立性,避免落入庸俗,他對孤獨的態度是欣賞和讚美的,並且表示應該享受孤獨。
《百年孤獨》中的孤獨更有一種宿命感。家族的每一代人都在和與生俱來的孤獨做對抗,他們用追求科學,發明,愛情,用性,用革命,用他們能做的一切與孤獨對抗,可又因為自身對現實和社會的不滿而選擇孤獨,孤獨即是他們的護身符,又是毀滅他們不可抗拒的力量。他們每一個人,和那個孤獨的小鎮馬貢多,都是這個世界的縮影,一邊接受著文明的洗禮,一邊又被文明所摧殘。作者既沒有讚美孤獨,也沒有貶低孤獨,只是為我們大家描繪一種事實,就是在南美這片土地,本恩迪亞家族這6代人和小鎮馬貢多如何孤獨得生存著,如何孤獨得繁榮著,又如何被孤獨毀滅。這一切都是不可逃脫的宿命。就像是被提前預言了,一切都不可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