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果子日跡
-
2 # 小陽的漂流記
被調劑到不喜歡的專業的時候,先不要想著放棄,深入瞭解這個專業再做決定,可能自己就愛上這個專業了,當自己瞭解之後還是不喜歡,就儘自己的可能轉專業吧,去學自己喜歡的專業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
被調劑到不喜歡的專業,我深有體會,給填報志願的學弟學妹們一個建議,如果對所填的學校有把握,就不要服從專業調劑了,不然就算比所報專業的分數高些,很可能也會把你調劑到其他的專業去。記得我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老師和我們說,為了以防掉檔,希望我們填學校的時候都選擇服從專業調劑。然後我真的把五個志願填了服從專業調劑,最後我真的被調劑了,我以為我會學財經,結果學了以為永遠都不會沾邊的新聞學。
當暑假我知道自己是這個專業的時候,心裡是後怕的,我不具有一個新聞人所應該具備的能力,語文差得要死,文筆不好,又不善於與人溝通,那時覺得對於半天憋不出一個字的我是一種莫大的折磨。家裡人也覺得我不適合,要我去復讀。那個時候自己都不知道怎麼去面對,感覺對大學的幻想都沒有了。
最初的最初,從來就沒想過安安穩穩的讀這個專業,大一第一學期,總想著要轉專業,至少想離我摯愛的數學近一點,寫了好幾份轉專業申請書,也是漫無目的,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第一學期的專業課是金石老師的《新聞學概論》,對於他的課喜歡又害怕,那時最怕的就是被點名回答問題,她的大都是些比較犀利新穎的問題,而對於我而言,望塵莫及。對這門專業懷著深深的恐懼感,當初那麼強烈的想轉專業也是覺得自己學不好,由於院長外出,我們都沒能得到院長的簽字,等院長回來時,已經錯過了轉專業的時間,我們班的人都沒有人轉專業成功,只好硬著頭皮學下去。
現在再來看看自己,已經有了很多改變,很多看問題的方式和思維都受所學專業的影響,喜歡它帶給自己的情懷,雖然情懷很可能一毛不值。“新聞是世界上最好的職業”,自己能為這個世界能做點什麼,哪怕是一點點。雖然現在我還是不善於人際交往,現在文筆也還是不怎麼樣,沒關係,我在路上呀。因為這個專業,在自己最弱的地方提高了,看到的世界也更大。每當自己的能力達不到自己想去做的事的時候,就會特別惶恐不安,覺得自己不適合。太多的不適合,是因為自己沒有能力。
學新聞的同學都知道一句話“新聞無學”,很多媒體從業者都不是科班出身,市場競爭力可能會比科班的還要好。新聞專業在學校若只是學本專業的知識,很容易被淘汰。新聞人的知識面需要很廣的,理論知識很多時候都很無力。汕頭大學新聞學研究生主要招有其他學科背景的人,現在很多都需要文理兼通的人。
不同的專業有不同思考問題的方式,沒有最好的專業,也沒有最差的專業。在大學,如果所學專業不是自己喜歡的,可以去輔修或旁聽其他專業。路主要是自己走出來的,如果真想去做一件事,一定會有辦法。
-
3 # 影零亂
我不是被調劑到不喜歡的專業,而且在家人的建議下報了不喜歡的專業。其實兩者差不多,都是興趣不在此。
如果被調劑到不喜歡的專業也沒關係,不妨去試試,說不定這為你開啟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因為,高考的奇妙之處不在於如願以償,而是陰差陽錯。
如果實在不喜歡,還可以考慮轉專業呀。
路有很多,選擇全靠自己。
-
4 # 藍色流光
首先,能調專業的話就儘量調,雖說學什麼出來不一定做什麼,但是如果根本不喜歡這個專業那肯定沒有動力去學習,這樣白白浪費很多時間,畢業以後就業面就比較窄。其次,人還是要有理想和目標,實現理想和目標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樂趣,要儘量避免是什麼就是什麼這種思想,否則將來一定會對這樣的經歷有所後悔。
-
5 # 晚安清單
我當初被調劑的專業就是我選專業時劃掉的一個,我沒有選擇復讀或者轉專業,如今讓我來說,我不覺得後悔。
首先,不說全部至少大部分高中畢業生在填高考志願時是並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專業的。
所以你能百分之一百的肯定,你不喜歡這個專業嗎?
大多數人對於選擇的專業的認知停留在百度上的一點資料,當初的我就是這樣,真正讀了這個專業可能又是完全不一樣的認知。
所以,被調劑的你,不要輕易下決定。特別是復讀的決定,與其浪費一年回去復讀,不如把高三的拼勁放在大學,你的收穫將比高中多太多。
除非你有非常向往並且瞭解的專業,或者你被調劑的類別完全顛覆了你的興趣,比如你喜歡的是工科卻調劑到了文科(這種情況我覺得應該不太常有)。
據我所知,大學在大一期末都有一次轉專業的機會,建議在這一年裡多瞭解瞭解自己的專業和你嚮往的那個專業,確定喜歡或者討厭的程度再做決定。如果沒有特別喜歡的其他專業,不要盲目轉,我們班有一個轉過來的人就特別後悔,但沒有回頭路。
與其恨天恨地,不如樂在其中。
回覆列表
說實話,很感謝自己的專業是被調劑的,不是因為喜愛是因為選擇。高考的陰差陽錯讓我成為高出一本線70多分卻壓線進入大學的學生,從高中班級的第一名一下子變到了大學高考成績的最後一名(我省),想過復讀,但是還是堅持了下來,拿著錄取通知書搭乘飛往學校的航班。
很顯然,我是被調劑的,被調劑到財經大學的人文學院,很多人說你在財經大學學對外漢語你能學到什麼?一開始,我不甘心,不甘心自己的報考與所學的專業,特別注重其他人對我的看法。經過一年的探索和發現,我開始感謝這次調劑,這次被動的調劑使我更加自由。我能夠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透過加入學校的菁英領袖培育專案,我也在成長,加權平均分也達到了91.69,加速過著自己的大學生活。當別人知道我是人文學院的,都會覺得驚訝,似乎我們小學院就不能過得優秀一樣。因為調劑,我懂得了認同感與責任感,學院與自己榮辱同在。
如果來講述我和我的調劑專業的故事,恐怕今晚我都講不完。總之,被調劑的人也有明天。
如果你的專業是被調劑的,不要悲傷,不要哭泣,請記住要有自己的節奏,一定要有自己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