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姜桐
-
2 # 有顏色的靈魂
我想到一個小故事:
有一隻老虎想學習捉獵物的本領,於是拜貓做老師,向貓學習。
日復一日,老虎把貓的本領都學會了。打算向貓告別的時候本性大發準備把貓作為獵物吃了。
這時候貓爬到樹上說道:為了防止你將來會叛變,我還留了一手,爬樹,沒有交與你。(故事的具體情節我不大記得了,依稀記得大致是這樣的。)
說這個故事,是我覺得,這個故事教會我們一個道理,本領要自己掌握,不能輕易的全部傳授他人。因為,當你所有的本領都交予他人的時候,你也就死到臨頭了。於是很多人,都喜歡緊緊地握著一些所謂的技能,生怕他人學去了,自己失去了絕對優勢。這種心理,用
到職場上,卻往往是一個發展的阻礙,我覺得我有時候就會犯這樣的毛病自己累的半死,下屬閒的要死,吃力不討好。
不但不能完成業績,還使得人際關係緊張。只有在你能將你的技能,交予他人,讓大家根據自己的優勢從而形成更大的團體優勢。
團隊的力量,遠遠大於個人力量,這本書,適合在管理崗位中進入瓶頸期思維人看,目的是學習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團隊,讓你的團隊在一個積極地環境下,發揮各自
的優勢,凝聚各自的力量,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發展。
其實管理就是讓人把事情做好的藝術。個人理解,管理除了“管”和“理”,重視“理”而非“管”之外,
最重要的是牽扯當中的兩隊人馬,管理者和非管理者。
無論是之前看的“海底撈你學不會”還是後期看的“稻田和夫經營十二條”說來說去,核心就是“人”。
人對了,人合適了,事情才會事半功倍。管理者和非管理者都對眼了,脾氣秉性思維方式對上眼了,符合公司的最大利益了,那麼何愁管不住溝通不了的問題呢。
-
3 # 薪酬績效那些事
小張:老闆,我要漲工資,不漲我就不幹了。
老闆:咱們有話好好說,不要動不動就說漲工資。要不我們倆各退一步好不好?
小張:什麼意思?
老闆:我不給你漲工資,你也不要辭職走,行不行?
小李和同事向老闆控訴:“這年頭什麼都漲價了,只有工資不漲啊。”
老闆:“呵呵,我可以給你們漲工資啊。”
小李高興道:“真的?”
老闆:“恩,不過你這工作時間的延長為16小時啊。”
沒有不想漲工資的員工,沒有不想多賺利潤的老闆
但是員工工資漲了不就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嗎?
企業老闆要利潤,員工要工資,如果員工加了工資,企業就減少了利潤,按照這種思維邏輯,沒有多少老闆願意主動為員工加工資,因為哪個老闆願意主動給自己增加成本。
老闆與員工常常是對立的、思維是相反的,問題的主要根源是利益的矛盾和衝突。
企業有員工就要發工資,薪酬方案是決定員工工作狀態最關鍵的因素,好的薪酬可以激勵員工自動自發,那麼公司的利潤也不用愁。不好的薪酬模式會讓員工越來越安逸。
所以有很多企業開始就做績效考核來調整這種分配不公狀態!事實上,現在很多企業在執行績效考核的企業大部分的考核都漸漸流於形式,僅僅是為了發工資的需要而不得不進行考核這一流程環節。
為什麼原本激勵企業前進的工具在企業員工心目中淪為了“雞肋”,如何讓“雞肋”真正發揮其“功效”?
某個真實案例剖析:
有家門店銷售型企業對其店經理的主要考核如下:底薪+提成+績效工資
其績效考核具體操作:
底薪較低,提成較高,每月將“底薪+提成”總工資的30%來做績效工資。
如:“底薪+提成”=1萬元,就會有3000元拿來做績效工資,然後按佔不同比例分解到8個指標上,企業每月對每個指標都會提出相對應的目標,
最後根據目標達成率用KPI評分方式進行打分,最高分得100分!但員工幾乎沒有拿到過100分,也就是說員工每個月都會被扣掉幾百元!
這種考核方式屬於傳統的考核方式,員工普遍反感,有多少中小企業都是在這樣考核員工的?答案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樣考核給企業和員工帶來了什麼?看起來是對的,其實掉入了考核的陷阱,這也是很多企業考核失敗的原因:企業和員工利益不能達成統一的共贏!太多單一傳統!
當然企業是希望做考核,員工卻反對考核,最後績效考核宣告失敗!
我認為員工要的不是考核、員工需要的是激勵。原因有三:
第一、我反對為了考核而考核。
經常聽到老闆說,這樣要考核、那樣要列入考核。凡是公司看到有問題的、不順眼的、沒人願意做的,一律都說要考核,結果每月指標多達數十項。還有各種機械化的考核,我看到有一家企業員工流失率為0,在考核指標中也列了進去,一問為什麼,他們說主要是因為必須湊齊四個考核維度(BSC,即財務、內控、客戶、員工)。
第二、我反對只為了給員工壓力而考核。
當前非常流行的考核模式KPI,把目標訂的高高的,員工一般努力都達不到,必須拼了命的往上蹦。我看到有一家企業,這三年的走勢都是往下的,但是訂的考核指標,每年都是遠遠高於上期,員工疲於奔命,也是怨聲載道。
第三、我更反對為了扣員工工資的考核。
有一家制造業做KPI考核,8項指標中有五項是負指標(只扣分不加分),管理層說全年下來,只有1個月得了獎金,另外11個月都在扣錢。
員工為什麼反感、牴觸績效考核?其實,員工反感的不是考核本身,而是隻給壓力、不給動力,獎勵少扣罰多,只為公司著想不為員工謀利。
企業在推行績效考核前,必須要充分了解、遵循人性,很多員工不怕壓力、不怕高要求嚴標準,怕的是努力之後還是一地雞毛。
績效激勵最前沿增量分配法:KSF薪酬全績效模式,適用於管理層和一線崗位。
這是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KSF的設計原理是:
員工的核心價值不在於將所有的事情都做好,而是將重要的事情做好!
這些重要的事情並非完全是員工自己認為的,而是職責定位或由上級決定的!
將崗位重要的職責及公司所需要的結果進行歸納梳理, 並形成目標或標準, 就是決定崗位價值的關鍵因子!價值分割,薪酬分塊。
當下薪酬發展方向
高層:KSF+年薪制+股權(合夥人)激勵(送案例介紹什麼叫KSF績效模式)
許老師個人號(HC-SH003)
2.中層:KSF+產值+超價值、剩餘價值再分配。
3.基層:一線崗位,產值+計件/提成+內包+KSF.二線崗位:量化薪酬+寬度薪酬KSF.(價值管理指標為主)
在薪酬之外,增加多元化的雙向驅動的激勵模型,豐富員工價值與收入系統,實現員工收入由自己決定。自我計薪。
為了更好的支援大家清楚KSF設計模式,我將分享一份從未對外公開的KSF設計模版。
舉例:
企業型別:生產製造業
崗位職務:生產部經理
原方案(傳統模式):
1. 薪酬構成:月基本工資1800元/每月+月績效工資800元/每月+年度業績獎金5000元/每年
2. 月基本工資計算方法:按:月基本工資(基準)÷規定月出勤天數×實際出勤天數計算;
3. 績效考核標準:
容易遇到的問題:
1、生產部門只幹分內事,完全不顧公司目標、客戶需求,與銷售部、設計部常有爭執。
2、生產經理只在工作時間內做事,想各種辦法拒絕更多的工作。
3、生產經理忙於做事,但不願對結果負責。
為什麼會這樣呢,是這個生產經理自己想要這樣嗎??他態度有問題嗎?
1、傳統薪酬結構設計:
基本工資+崗位工資+加班工資+技術工資+績效工資+提成(分紅)獎勵…
2、這種設計最大的缺點是:
1)彈性小:固定的部分比重大,例如非業務崗位的固定部分可達80%以上。
2)無法衡量:員工收入與其價值不能相對有效地衡量出來。
3)薪酬與員工價值失衡:價值應等於價格,員工付出、創造的結果與其收入沒有直接對等關係。工作量=產值+價值
(為保證客戶真實資料保密,此方案資料有部分做了適當隱藏,它是某企業的實操方案)
那麼設計KSF,到底要從何下手?以下六個步驟:
第一步:崗位價值分析
這個崗位有哪些工作是最重要的,直接為企業帶來效益的?
第二步:提取指標(中層管理人員6-8個)
有哪些可量化的資料是企業所需要的,急需改善的?比如營業額、毛利率、員工流失率、主推產品銷量、員工培訓時間等。
第三步:指標與薪酬融合(設定好權重與激勵方式)
每一個指標,都配置對應的績效工資。需要注意,不高把所有的指標平均分配工資,要挑重點。
第四步:分析歷史資料
過去一年裡,營業額是多少?每月營業額?平均營業額,利潤額?毛利率多少?成本費用率?轉化率?員工流失率?
第五步:選定平衡點
企業和員工最能接受的平衡點,要以歷史資料作為參考。
第六步:測算、套算
依據歷史資料,選取好平衡點,講選取好的指標,各分配不同比例的工資額。
推薦一本工具書:
績效管理要不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
《績效核能》行動版¥46.8購買許老師個人號( HC-SH003 )
專注薪酬績效研究、實踐、落地執行。
-
4 # 竹葉青156954206
自己要有領導的魅力,信服你,敬佩你。真正的關心下屬,賞罰分明,激勵到位,推上進,看到蘿蔔,抓後位,可稍揮大棒。也讓下屬開心工作!
回覆列表
一個人的聰明才智是有限的,
但,一群人的智慧卻是無限的。
一個人可以跑得很快,
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
做公司,會帶人,會帶團隊,你的工作才輕鬆。
在組織或部門之中,團隊合作精神尤為重要。
作為一個領導者,需要具備很好的凝聚能力,把大多陣列員各方面的特性調動起來,同時也需要具備很好的與不同的人相處與溝通的能力。
帶人,是一門藝術。
1個理念:
培養一群善於解決問題的人,而不是自己去解決所有問題!
4個原則:
員工的方法可以解決問題,哪怕是很笨的方法,也不要干預!
不為問題找責任,鼓勵員工多談哪個方法更有效!
一個方法走不通,引導員工找其他方法!
發現一個方法有效,那就把它教給你的下屬;下屬有好的方法,記得要學習!
7個步驟:
建立舒服的工作環境,讓員工有更好的積極性、創造性去解決問題。
調節員工的情緒,讓員工從積極的角度看問題,找到合理的解決辦法。
幫員工把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動作,讓目標清晰有效。
呼叫你的資源,幫員工解決問題,達到目標。
讚美員工的某個行為,而不是泛泛讚美。
讓員工對工作進度做自我評估,讓員工找到完成剩餘工作的辦法。
引導員工“向前看”,少問“為什麼”,多問“怎麼辦”。
強大的工作關係是合作與變革的發動機。
建立強大的工作關係的良方是什麼呢?
1、確保你建立了一個積極且相互尊重的工作關係。
在理想的狀況下,這可以確保你的同事有著積極合作的良好心態。
2、關注他們思考和講話的方式,適應他們的語言。
如果想要和某個人溝通,最好說對方的語言——包括措辭語句,也包括其他非語言的層面。
3、在分析情況的時候,快速、清晰、簡明。
要讓對方認可你作為管理者和領導的位置,你需要展現出關注和正確處理事情的能力。不表態的陳述、玄妙的術語、複雜的專業詞彙只會讓問題更復雜。
與現實脫節的理論上的“傑作”,還有展現自己的智慧,這可能在很多公司都很常見,但是這不會幫助你建立堅實的工作關係。這麼做你可能會讓他們印象深刻,滿足虛榮心,但是不會對工作推進有什麼幫助。
4、簡單
現實情況已經足夠複雜了,沒必要讓問題更復雜。
5、以對員工有效的方法為基礎。
雖然員工可能會詢問你對各種問題的看法,但是總有一些事情是他們能夠做得很好的。所有問題的情況都包含這樣的要素,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以積極的方式構建解決方案。
6、承諾很關鍵。
如果你擺出不做承諾的技術專家的姿態,你很快就會出局。誠實地向同事和員工做出承諾。
7、遠離做他們的救世主的幻想。
這些想法不要有:
“沒有我你們什麼也做不了。”“我是不可或缺的,因為我對你們解決這個問題至關重要。”
提醒自己不要扮演傳道者的角色:
“我看到光了!如果你們按照我說的做,我保證你們會在公司很成功。”
記住卡爾·惠特克的話:
“管好你傳教士般的使命感,否則你會被食人族吃掉。”
8、合作。
你無法在真空中工作,而在公司中工作意味著要與人一起工作。從這本書中你會學到,團隊(Team)代表一起工作的每個人可以做得更好(Together Everybody Achieves More.)
9、慢一些,順其自然。
在商業環境中,很少有“一見鍾情”的事情,所以要花時間慢慢培養,從第一次接觸慢慢發展到合作關係。
10、黃金法則:演變優於劇變。
能瞭解團隊成員的優、略勢的能力,從實際出發,見微知著,調動團隊每個成員的積極自我表現力,靈活機智,不拘一格,發揮個人專長。集思廣益 ,凝團隊的智慧,使每個成員輕裝上陣(沒有思想包袱),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事往一處幹,這樣一個團隊就會如出閘猛虎,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