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建學心理諮詢
-
2 # 我自把酒言歡笑紅塵
在非常生氣的時候,超級生氣的時候才會暴力,有人傷害自己傷害自己最愛的人,去打自己最愛的人才會暴力,心理是非常不理智的
-
3 # 弗洛伊德的菸斗
人在進行相互溝通時,一般來說,都是希望使用自己最熟悉最擅長的溝通方式。
暴力溝通如果能夠以最快時間解決問題,而又沒有後遺症,那麼,暴力溝通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溝通方式。
有很多講座或者書籍不厭其煩地浮誇語言溝通的重要性,幻想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蒙汗藥麻翻別人。
豈不知,語言這個東西,掩飾的用途往往大過表達的用途。語言這個東西,也太麻煩。
所以,如果條件允許使用暴力溝通,那就首選暴力溝通,畢竟,暴力溝通方便、快捷、效果顯著。
當然,使用暴力溝通有個前提,那就是你得要打得過人家,打不過人家你還跟人家溝通?
溝通個屁!
這是找抽!
從心理學的角度,解析一般我們會在怎樣的情況下,使用暴力溝通方式?
01 道德評價
道德評價是用道德標準來評判人,如果一個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那容易被我們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惡的。
例如,媽媽看到兒子不收拾房間——“你就是一個懶惰的人!”;男友沒有及時回覆訊息——“他就是一個冷漠得像石頭的人”等。
這樣的評價暗含著我們的價值觀和需要,但以這種方式表達卻會招來對方的敵意,我們的願望更難以實現。即使對方接受批評,做出讓步,也不是心甘情願的。
02 比較
比較也是一種評判的形式。《讓自己過上悲慘生活》的作者丹▪格林伯格詼諧地揭示了比較對人們的影響:如果真的想過上悲慘生活,就與他人做比較吧。與他人比較的時候,我們開始會覺得自己活得不夠好,心中產生負面情緒,矇蔽了我們對人、對己的愛意。
03 迴避責任
事實上,我們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動負有責任。可是在生活中,我們往往用“不得不……”的短語,例如:不管我累不累、忙不忙,我都不得不做飯;不管是否喜歡,有些事情我不得不做。這樣的表達方式會淡化個人的責任。
而“你讓我……”則是人們常用的另一短語,例如:你讓我傷透了心;你讓我很失望等等。這樣的表達方式忽略了我們情感的內在根源是我們自己的認識和信念。
04 強人所難
有時候,我們對別人的要求往往暗含著威脅——如果不配合,就會受到到懲罰。這是社會中,強者(父母、師長、上司等)常用的手段,在親子關係中尤為凸顯。
但事實上,父母可以提出要求,但無法強迫孩子按照我們的期待去生活和成長。盛氣凌人、懲罰教訓也沒有用,因為他們遲早會想到辦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