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大哥
-
2 # 泛泛悠悠
哥哥出現這種行為,肯定是家人偏心小的,總要求大的讓著弟弟,所以哥哥才會對小的報復。
解決這個問題說來也簡單,就是要家長一碗水端平,不能因為弟弟小,就讓要讓著弟弟。
因為偏心已經造成了影響,這時家長要對大的進行愛的彌補。比如和大的約定特殊時光,只屬於你和他的時間,一起聊天,看書,做遊戲,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愛。
如果偏愛一方,對兩個孩子都不小。
對小的來說,會有依賴型人格。長大後,認為別人都要讓著他,照顧他。
而大的呢,往往又揹負太多壓力,什麼事情都往身上扛,這同樣也是不正常的。
如果兩人打架,可以任由他們打,小的知道打不過大的,以後也不會亂惹事端。大的一般也不會無故惹小的哭,只要大人的關愛給到位,一碗水端得平。
-
3 # 羊咩成長
如果兩個孩子都在學前階段,那麼,父母在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的時候,採取“鼓勵孩子換位思考”的方法,會有助於解決孩子間的矛盾。
心理學上專業有一個術語——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指個體能否具備意識到自我與他人在思維、情緒、需求等這些心理狀態上是有區別的。簡單點來說,就是我感受到,並不是他人感受到的。我的世界是與別人的世界是不同的。這便是心理智力。
(爸爸問孩子在幹什麼,孩子說,在玩“這個東西”。孩子以為爸爸看的的,與自己看到的是一樣的,所以孩子認為爸爸知道這個東西是什麼。這反應了孩子尚未成熟的心理智力發展——不能區分他人與自己的心理狀態。如何測量請看文章最後章節)
研究發現,心理智力和孩子的同情心、社會情緒的發展、學業成績、在學校的不良行為、在家裡與兄弟姐妹的爭執行為等很多方面都有關係。心理智力發展得越好,對孩子的成長越有幫助,能有效地降低孩子間的對抗行為。
那麼,怎麼提高孩子的心理智力呢?“從孩子出發”的教育方法,比用“從成人出發”的教育方法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心理智力的發展。
從成人出發的教育方法泛指苛責、講大道理“他比你小,你得讓著他”、朝孩子大吼“快停下來”、懲罰“再鬧兩個人都罰站去”等這些方法。
從孩子出發則指引導孩子去理解另外一個孩子的心理狀態,比如“你想想,你拿了A的玩具,A和你打架,A為什麼和你打架呀?因為玩具被搶了,如果是你玩具被搶了,你會不開心嗎?所以,我們要學會商量,不能直接拿。”
或者引導孩子去理解父母的心理狀態“爸爸媽媽看到你們打架,爸爸媽媽對你們都很愛,你覺得爸爸媽媽會有什麼感覺?”
另外,孩子打架可能是因為除了打架之外,不知道怎麼用別的方式處理矛盾。父母可以重現一下打架前的場景,引導孩子用別的方式處理矛盾。
最後,附上一個經典心理學實驗,怎麼測量孩子的心理智力:莎莉和小安在一起玩。莎莉有一個籃子,小安有一個盒子,莎莉把自己的一顆小珠子放進自己的籃子裡,然後被媽媽叫走了。莎莉走後,小安把莎莉的小珠子從籃子裡拿出來,放到自己的盒子裡,然後,小安也被媽媽叫走了。過了一會後,莎莉回來了,她會去哪裡找自己的小珠子呢?為什麼呢?
孩子的回答,決定了孩子是否發展到了擁有把主體與客體分離開來的能力,是否意識到了,別人的世界與自己的世界並不一樣。
-------------------------
如果孩子回答,莎莉會去小安的盒子裡找小珠子,表明孩子還未能分清自己與他人的區別。孩子以為莎莉知道的與自己知道的一樣,所以莎莉也知道小安把小珠子從籃子拿到盒子。
如果孩子回答,莎莉會去自己的籃子裡找小珠子,表明孩子能區分“主體”與“客體”的概念,意識到別人的世界與自己的世界並不一樣。所以,雖然自己知道小珠子現在在盒子裡,但是,莎莉並不知道小安把小珠子拿到盒子裡去了。正常發展的孩子在4歲左右一般能正確回答問題。
-----------------------------
這只是心智理論測試的一個簡單版,在測驗中的版本細緻到信仰、需求、情緒等代表不同心理狀態的方面。心智的發展與孩子的記憶能力、閱讀能力、學習成績、兄弟姐妹間的矛盾等很多方面都有關。
-
4 # 成長風景線
1.我家女兒比兒子大三歲,女兒從小脾氣不好,兒子在語言上冒犯她時,都要被她滿屋子追著打。這時,我一般都是觀戰的人,我希望看到的是他們唇槍舌劍的吵嘴,我感覺吵嘴其實也訓練一個人的臨場反應能力,但女兒往往在嘴上處於下風之後,就下手了。
2.女兒下手狠,往往會在兒子的身上留下掐痕,甚至有時會掐出血來,我會鼓勵兒子還手,當然這些都在我的視線範圍之內。我感覺在家中的爭鬥,是讓孩子在將來面對學校或外來侵害時的提前演習。
3.打過之後,再教育。這時候就是聽他們說原因,分析這樣做的後果。
4.平時有意識的把我小時候與哥哥姐姐相處的點滴講給他們,因為我從小是被家人呵護長大的,我的故事能讓他們理解手足情深,懂得這個世上,除了父母,他們就是最近的親人。
所以我感覺孩子打架,只要處理得當,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了。
-
5 # 冥想中的小魚
小的找事捱了打,就不用給她撐腰了,大人的基本態度就是“她活該”,來找也是被熊一頓。倒是可以引導大的如何管妹妹,會有不錯的效果哦!
-
6 # 愛小雞的小肥豬
小孩子打架也是增進感情的事情,打打鬧鬧正常的。只要彼此有分寸,不要下手太重就好。打完之後我們先要了解是怎樣的事情會讓他們之間大打出手,如果是一般的小事,就問他們打完之後有什麼想法嗎,是不是可以透過交流可以解決呢?這個階段我們沒有必要參與進去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如果是比較嚴重的問題,那我們家長參與進去可以告訴雙方我們該如何面對問題,如何處理問題。然後對於做錯的一方進行批評教育,主要是告訴他以後如何更好的處理問題,而不是批評他不該這麼做。
-
7 # 慧美媽
做為家長,需要觀察兩個孩子是真打還是假打。
其實一般情況下,兩個孩子不會真正的打一架,他們沒有想真的要把對方傷的怎樣。很多時候是打著玩的,或者說他們自己覺得是在打著玩沒有想要真的傷到對方。若是這種打架,家長其實不必太在意,孩子還小,打打鬧鬧肯定是在所難免的。我自己小時候和我的弟弟就經常打架,但我媽要教訓我們倆人時我倆立刻就變成了堅固盟友。反而兩個孩子小打鬧時做為家長還可以觀察兩人的性格和對事態度。但家長也要注意及時控制事情發展,不能讓孩子的小打鬧事態擴大變成真打。若是真打,要根據事實情況或是瞭解真的事情原委後對兩孩子進行正當教育,端莊孩子態度。
家長不必焦慮,教育孩子是一個長期過程。就讓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吧。
回覆列表
喜歡打架的孩子,很難管理的,我以前就是,父母說我,這邊聽,那個耳朵冒,所以盡力管教,主要還是要看好孩子,還有個說法就是樹大自然直,現在就不打架了,青春期是危險期,嘿嘿,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