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觀古鑑今讀書君

    水滴劉慈欣創作的小說《三體》中由三體人制造的由強相互作用力材料(SIM)所製成的宇宙探測器。因為其形狀與水滴相似所以被人類稱之為水滴,會反射幾乎全部的電磁波,表面絕對光滑,溫度處於絕對零度,全部由被強互作用力緊密鎖死的質子與中子構成,無堅不摧。在末日之戰中,僅一個水滴就摧毀了人類太空武裝力量1998艘戰艦,並且封鎖了太陽的電波放大功能。人類的自信被瞬間擊毀,就像一隻被獵人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動物,毫無抵抗力,也失去了希望。

  • 2 # 海闊天空詩酒花

    《三體》第二部中讓人類絕望的有兩場戰役,一是末日戰役,二是黑暗戰役。末日之戰是被誤認為“和平使者”的三體人的大殺器“水滴”以摧枯拉朽之勢全殲人類太空艦隊的過程,黑暗戰役則是幾艘逃離到外太空的人類戰艦為了爭奪資源互相之間慘烈火拼的過程。

    對普通的地球人類來說,兩場戰役他們都只是觀眾,但是這兩場匪夷所思的戰役讓人類體會到前所未有的絕望。末日之戰讓人類知道了三體人的真正實力,遠不是地球人能想象的;黑暗戰役讓人類知道當人類被迫流浪星空時,會異化成怎樣的“非人”或者說魔鬼,這也是讓人類的精神無法承受的。

    而這兩場戰役發生的時間幾乎是連續的一前一後,也就是說人類在短時間內就接連目睹兩場令人瞠目結舌的殘酷戰役,心理上遭受的打擊自然是無比巨大的。

    巨大到什麼程度呢?先說說末日之戰的影響。

    末日之戰以後人類是如何絕望的,其實書裡著墨不多。因為馬上就又爆發黑暗戰役了,從故事發展的角度來說,還是等黑暗戰役結束之後再對人類的徹底絕望進行深刻描摹,更合適一些。

    但在末日之戰以後、黑暗戰役之前,人類的惶恐不安,書裡也還是簡單地敘述了一下,相關文字散落在持續進行的故事情節之中,我大概總結了一下,有這麼幾點:

    1.群體精神崩潰,一切無所依從。

    當艦隊毀滅的影像從二十個天文單位外經過三小時傳回地球時,公眾的表現就像一群絕望的孩子,世界變成了被噩夢纏繞的幼兒園,群體的精神崩潰現象迅速蔓延,一切都失去了控制。

    2.城市發生混亂,現代化的地下城被拋棄。

    末日戰役發生在人類盲目自信的太空艦隊時代,那時地球上的人類大概分成兩派。

    一派以冬眠醒來的人為代表,住在地面上那些從公元世代延續過來的“老式”小區裡,過的是公元世代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沒有那麼多現代化的電子設施。

    另一派則是完全沒有經歷過冬眠的新新新……人類,他們住在人類在地下建造的龐大華麗的森林一般的地下城中,城中一切都是純電腦控制,智慧又高階,從地下城利用全息投影製造的比真正的地面天空還要美麗並且可以人為切換的“天空”圖景,再到無處不在隨手就能點出來的全息影像介面,可以說地下城基本上就是我們現在能夠設想的最完整的人工智慧、萬物互聯的未來城市了。

    可以想象,從公元世代過來的冬眠者或者說“公元人”,和這些時刻浸泡在全息虛擬影像世界中的新新新人類,肯定是如果古代人和現代人一樣互相看不對眼的。現代人看不慣古代人的生活設施落後,而“古代人”則不無嘲諷地把地下城的居民稱為“點牆的”——如果不能隨時憑空點出一個螢幕來,估計這幫新人類都沒法活了,連每天的日常都過不了。

    末日戰役發生後,曾經被視為人類科技美好體現的地下城一夜間被棄之如敝履。這也很好理解,連人類引以為傲的兩千艘恆星型太空戰艦都在半小時內給人家一枚不過卡車大小的“水滴”秒得渣都不剩,可見人類的科技實力小兒科之極,太貽笑大方了。代表著人類科技最高巔峰的太空艦隊都已經灰飛煙滅了,區區地下城也好意思顯擺得意?

    所以地下城的人都往地面上湧,這一來地面上的古老小區也承載不了,可以想象很容易會發生騷亂。

    書中對此沒有具體描寫,但是透過史強之口點出了這個趨勢:

    “我請大家注意現在的形勢,”史強說,“地下城的人工生態系統一旦發生了問題,那兒就成了地獄,裡面的人都會擁到地面上來,那樣的話這裡就不適合生存了。……”

    3.公眾對逃亡主義的態度反轉再反轉,表現出極度恐慌支配下的無理性。

    在末日戰役前,人類出於對自身實力的錯誤自信,認為地球必將戰勝三體,因而全面禁止給人類丟臉的逃亡主義。但水滴的實力瞬間打破大部分人的幻想,逃亡主義馬上死灰復燃,而且人類還超級高效地制定了一個逃亡方案。但因為方案不能滿足所有人,於是又觸發了公眾再度聯合抵制逃亡主義,超級高效又變成超級搞笑。

    在聯合艦隊全軍覆沒後,沉寂了兩個世紀的逃亡主義迅速復活。歐洲聯合體甚至制定了一個初步的逃亡方案,用全民抽籤方式決定首批十萬名逃亡人選,這個方案居然在全民投票中被通過了。但在抽籤結果出來後,大多數沒有抽中的人都反悔了,由此發生了大規模的騷亂,公眾轉而一致認為逃亡主義是反人類的罪惡。

    究其原因,人類就是被水滴和三體的強大嚇怕了,第一時間想著逃離地球,在發現自己逃離無望後心態又轉為“我走不了誰也別想走”,如此的反覆和不理性,都是基於典型的末日心態。

    但比起黑暗戰役後人類的表現,以上的種種簡直是相當溫和。如果說絕望,黑暗戰役後的人類才是真的絕望,畢竟這種慘痛的打擊一再發生,而且這次直接打擊到人類的精神信仰,簡直令人崩潰到發瘋,人們都要懷疑生而為人的意義了。

    逃亡主義不但進一步被遏止,而且被賦予新的罪惡指控:

    當外太空中倖存的戰艦之間的黑暗戰役發生後,對逃亡主義的指控又有了新的內容:事實證明,當與地球世界的精神紐帶中斷後,太空中的人在精神上將會發生徹底的異化,即使逃亡成功,那麼倖存下來的也不再是人類文明,而是另一種黑暗邪惡的東西,和三體世界一樣,這東西是人類文明的對立面和敵人,它還得到了一個名稱——負文明。

    可禁止逃亡歸禁止逃亡,留在地球上的人心混亂可一點沒解決,反而愈演愈烈。地下城已經混亂不堪,大部分的人都帶著家當逃離地下城。這時人們也是大體上分為兩類,一類像羅輯和史強在電梯裡碰到的那位年輕人,“處於一種瘋狂的亢奮狀態,用放蕩不羈來麻醉自己。”

    這位年輕人曾經這樣點評電梯裡另一個人:

    “他這樣的人很多。”年輕人不屑地指指哭泣者說,“心智不健全。”他的雙眼亮了起來,“其實,末日是一段很美的時光,甚至可以說是最美的時光。這是歷史上唯一一次的機會,人們可以拋棄一切憂慮和負擔,完全屬於自己。像他這樣子真是愚蠢,這時最負責任的生活方式就是及時行樂。”

    被他點評的那位中年人,那時正縮在一角哭泣。他代表的就是另外一類人——“情緒低落,目光呆滯地走過或一動不動地坐在草坪上,忍受著絕望的煎熬,現在,絕望的原因已經從人類的失敗轉移到目前面臨的生活困境”。

    可見,這兩類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迴避人類必敗這個讓人頭疼的事實,把注意力轉到其他方面。

    絕望派還是正常的,及時行樂派的舉動才叫歎為觀止。書中就敘述了一場超級性派對,就發生在水滴正向地球飛來的時候,可以說是人類在心中的“末日”來臨前徹底放縱狂歡的真實展示。

    (電影《香水》中的場面)

    當時羅輯和史強正到底找人,期望能見到高層領導。當他們找到市長時,市長先是有言在先地拒絕他們提出任何“救世方案”,因為那時已經有幾十人排隊來貢獻這些又長又臭的無聊方案了——果然人性很有趣,直到末日來臨,依然少不了期待騙世立名的人。

    接著市長就讓他們看到監控畫面下城市中心廣場的一幕:

    羅輯知道,中心廣場就是大低谷紀念碑所在的地方,他和大史曾在躲避被KILLER病毒控制的飛車時去過那裡,現在俯視那裡,紀念碑和周圍的那一小片沙漠都看不見了,整個廣場上白花花的一片,那些白色的顆粒蠕動著,像一鍋煮著的大米粥。

    “那都是人嗎?”羅輯迷惑地問。

    “裸體的人,這是超級性派對,現在人數已過十萬,還在增加。

    那個年代本來是空前自由的年代,對性方面的限制可以說史無前例地寬鬆。羅輯冬眠醒來之後已經逐漸適應了這個年代的特點,但眼前這一幕還是令他和史強驚詫無比:

    這個時代兩性關係和同性關係的發展已遠遠超出羅輯的想象,對一些事現在也見怪不怪了,不過這個情景還是令他和大史極為震撼,羅輯不由得想起《聖經》中人類接受十誡前的墮落場面,典型的末日景象。

    “這種事,政府怎麼就不制止?”史強質問道。

    “怎麼制止,他們完全合法,如果採取行動,犯罪的是政府。”

    史強長嘆一聲:“是,我知道,這個時候警察和軍隊也幹不了什麼。”

    市長說:“我們翻遍了法律,也找不到能夠應付目前局勢的條文。”

    “城市變成這樣,真不如讓水滴把它撞掉算了。”

    ……

    這種壯觀的合法聚眾淫亂讓他們束手無策,只能轉而討論即將進入地球軌道的水滴。緊接著就是水滴來到地球了,水滴鎖死太陽了,人類在死裡逃生的喜悅中又發現羅輯的“咒語”生效了,於是瞬間又像抓到救命稻草,匍匐在羅輯腳下稱呼他為救世主,得到羅輯發出指令後才安心地回家,彷彿一群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子。

    (電影《香水》中迷失的人群)

    人類群體的懦弱和無助,在這裡表現得淋漓盡致。

    不過水滴證明不是來毀滅地球的,羅輯也在暗中開始黑暗森林威懾的部署了。故事進入新的篇章,末日戰役和黑暗戰役的影響,到這裡也就告一段落。

  • 3 # 快樂的遊俠

    將人類歷史和文明的發展以及演變放大到宇宙的大環境下對生命的拷問。這就是黑暗叢林相撕的過程,與其是說是集天文學、物理學、軍事學以及資訊科技科學等等為一體的科幻小說,更是一部關於人性的或者說生命性的哲學探究啊!

      相撕中,生存下來就是第一性原理,而物質是守恆的就是第二性基石。如何面對末日,以怎樣的態度面對殘酷的競爭就是一個更古不變的命題。

      對面壁者的設計讓一個看起來像是普通人作為最後人類文明的救世主還是表達了作者想傳導的基督普世價值:因為愛。因為自己追求的小愛,因為自己被指引並最終明白的的宇宙社會學基石,即使猜疑鏈仍然是存在的,但選擇了文明共存的大愛才是都能活下去的出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國是現代的哪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