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軍武資料庫
-
2 # 魑魅涅磐
首先從雙座戰機的需求因素來說,早前時候戰機只用於制空作戰,所以那個時候戰機基本都是單座設計,但是後面隨著戰機作戰任務的擴充套件,戰機除了要應對制空格鬥作戰任務外,還要承擔包括對地對海攻擊任務,特別是在對地攻擊作戰中,如果還是延續之前單座設計的話,飛行員很難很好的同時完成飛行機動駕駛和對地瞄準投彈任務,所以這個時候雙座戰機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雙座戰機中的前座飛行員依然專注於駕駛戰機各種機動飛行作戰,後座的飛行員則專注於對地對海瞄準攻擊任務。
其次早前戰機在執行突襲等作戰任務時,受限於當時航空電子技術的落後,雖然戰機裝備的雷達探測距離越來越遠,而且功能越來越多,但是仍然需要一個飛行員來操作這些雷達/電子吊艙等探測裝置完成包括雷達搜尋/電子對抗/火控制導等作戰輔助任務。比如很多人心中喜愛的F-14可變後掠翼戰機雖然搭載有“不死鳥”這種射程超遠的空空導彈,但是受限於F-14載機雷達的雖然探測距離上百公里,但是在自動化上表現上並不是很好,所以F-14後座飛行員的主要職責就是在F-14戰機發射不死鳥遠端制空導彈的時候,操作機載雷達為不死鳥導彈提供目標搜尋/指引任務。
再到現在包括F-18G和中國自主研發專職於電子對抗/電子壓制等作戰任務的電子戰戰機出現後,後座的飛行員的職責依然是執行電子對抗這些電子作戰任務。
最後就是雙座戰機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可以兼職教練機功能,畢竟從一個飛行員的培養過程來說,都是從低端航空器一步步上升到最尖端的超音速戰機上的,而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地面飛行模擬器的模擬飛行訓練外,更離不開駕駛真正的戰機飛行訓練的需求,但是在一開始飛行學員並不具備單獨駕駛超音速戰機完成起降飛行能力,所以這個時候由後座的教練員駕駛戰機完成起降過程,等到預定訓練飛行高度後,再將戰機駕駛權轉交給前座的飛行學員,完成空中各種機動飛行和獨立駕駛戰機完成起降訓練,直到飛行學員真正駕駛戰機完成整個飛行過程完成放單飛。
到了五代隱身戰機後,基本上所有的五代隱身戰機都是單座設計,這背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點: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和升級更新,很多新型戰機裝備的新型雷達等航電裝置自動化程度越來越先進,原來需要後座飛行員操作的搜尋/瞄準/持續火控制導等任務都交由計算機完成,前座飛行員只需要等待計算機自動完成搜尋/鎖定/下載資訊後,是否選擇發射導彈即可。
第二點是對於五代隱身戰機來說,相比前代戰機最大的改變就是隱身氣動佈局設計,如果還是給五代戰機設定雙座設計,首先對於五代戰機而言,額外增加的後座會增加戰機的空氣阻力,降低戰機的超機動飛行優勢,而且額外增加的後座增加了戰機的表面積,這對於戰機雷達隱身來說完全是多此一舉。
至於單座設計是不是未來趨勢,這個是肯定的了。畢竟後座飛行員操作速度再快/反應能力再迅速,也不及運算速度越來越快的計算機快和同時具備多工擴充套件能力,而且額外增加的後座飛行員除了會增加氣動阻力和雷達反射面積外,還需要為後座飛行員額外設計駕駛艙/彈射座椅和生命保障裝置,這些額外增加的裝置不光會佔據戰機寶貴的內部空間,同時還至少增加了400千克左右的戰機空重重量,等於是戰機在最大起飛重量不變的前提下,少掛載了兩枚中程制空彈或者一枚對陸精確制導炸彈。
而且從當下各國六代機研發趨勢來看,別說雙座戰機已經成為歷史了,就是現有五代戰機的單座設計,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也會徹底被無人戰機所取代。
-
3 # 五嶽掩赤城
因為自動化水平的提高,一個飛行員可以勝任多種複雜的任務能力越來越強。
雙座戰鬥機最大作用就是,可以一個專注於開飛機,另一個去做其他活,從而分攤飛行員工作壓力,提升作戰效率,比如坦克都還要三個乘員呢。而雙座戰鬥機越來越少的主要原因在於,計算機輔助和自動化水平的提升,一個飛行員可以勝任的作戰任務能力越來越強,這是個必然趨勢。
比如一個冷知識,二戰時期飛行員進行空戰前,還要自己手動去調整修正機炮瞄準具,戰鬥空域的高度、溼度和溫度不同,都會造成彈道誤差。現在誰還管這些,從七十年代開始計算機自動給出彈著點軌跡線,飛行員只需要軌跡線與目標重合時按下開炮按鈕就可以了。到了現在不僅各種電子裝置開始更加簡單化智慧化,人工智慧輔助技術都已經開始在蘇-57和F-35上運用。在未來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的話,等於有好幾個人幫你處理,甚至戰機駕駛和操作都可以讓人工智慧幫你,自然對於飛行員要求越來越少。
從二戰後雙座戰鬥機發展來看,雙座型戰鬥機另一個乘員主要功能職責有教練員、對地攻擊武器操作員、雷達操作員、電子戰操作員這幾種。目前來看雷達操作員這一崗位設定已經被取消,教練員的崗位正在被取消。
教練員,一系列戰鬥教練機型。在F-22之前,絕大多數單座戰鬥機都有其雙座戰鬥教練型的,這種機型跟單座型飛行效能相近。菜鳥飛行員從航校畢業後,分配到部隊,在老鳥帶領下駕駛該部隊裝備機型的戰鬥教練型,熟悉和適應該機型後,再被允許放單飛。從F-22開始,美國取消了這一機型設定,F-22和F-35都只有單座型號。一是為了省錢,雙座戰鬥教練型跟單座型價格差不多,還要多開條生產線,二是虛擬現實技術發展,模擬器功能越來越強大,認為透過模擬器可以滿足飛行員的機型適應需求。
雷達操作員,F-14和米格-31。F-14和米格-31的後座飛行員就是雷達和武器管制員的角色,其主要操作遠端雷達和使用遠端空空導彈,進行更好的遠距離攔截。他們在其所處的年代都擁有超同級別的遠端高效能雷達系統,但當時計算機自動化水平低,這些雷達操作比較麻煩,飛行員難以進行有效的操作和引導,所以設定了這一崗位。隨著雷達和計算機自動控制的發展,高效能雷達操作簡便程度大大降低,飛行員可以透過傻瓜式操作就可以進行駕馭。因而這一崗位正在退出歷史舞臺,實際上美國90年代初的F-14D“炸彈貓”,後座雷達管制員實質上已經變成對地武器操作員。
對地武器操作員,F-15E、蘇-30和殲-15等戰鬥轟炸機。因為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很多時候需要低空甚至超低空飛行去突破敵方防禦系統,這種情況下,飛行員壓力很大,需要保持高度的專注度,所以需要一個副手去幫忙操作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同時後座操作員可以更好的操作觀瞄裝置,去偵察目標,判斷目標真偽,並且評估打擊效果,還可以操作電視制導武器這種需要高度人為干預,但抗干擾能力極強的武器。雙座戰鬥轟炸機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的打擊效率要遠遠強於單座多用途戰鬥機,所以這一崗位短時間內也很難被取消。
電子戰管理員,EA-18G。主要負責操作各種電子戰裝置,對敵方雷達、通訊等電子系統進行干擾。這一崗位更難以被取消,原因很簡單,難道你要讓飛行員在學會開飛機之餘,再去大學進修無線電相關知識,順便考一本電氣工程師的執照?
-
4 # 王司徒軍武百科
現在是智慧化時代了嘛,機載系統越來越先進,戰機操控也越來越“傻瓜”,空戰距離亦越拉越遠,一個人能幹完的事兒,也就不需要費兩個人的勁了。
歷史上別說雙座戰機,連三座、四座都出現過,原因很簡單——勞動力緊缺,作戰環境制約,必須得分工合作。
比如伊爾-2攻擊機,眾所周知它的後座機槍手一星期換八個算平均值,實際上早期的伊爾-2沒有後座機槍,這個位置是臨時加上去的。因為速度緩慢,伊爾-2經常被德機圍追堵截的咬尾狂毆,這讓單座機型損失慘重,在飛行員的一致疾呼下才進行了後座改造。
雙座型伊爾-2這才發揮出強大的戰力,後座機槍有效的遏制了德機以前那種不慌不忙捏著屁股追打的局面,甚至還建立了不少反殺戰績,讓戰機生存率飆升了一大截。
二戰時這種職能分工的雙座\三座設計相當多,除了機槍手,後座往往還是無線電員、雷達導航員、投彈手等職務,或者乾脆身兼數職,把這些職務全兼了。
比如德華人的He-219夜間戰機,它就有雙座、三座、四座等多重設計,為了照顧電子系統和操控機載火力,He-219不得不多搭載點成員。
美軍的TBD魚雷機、日軍的九七艦攻等等也都是3座機型,以提供更多的人手完成作戰,誰叫那會兒發電報都算大工作呢。
比如F-15戰機,它曾是美軍最著名的空優戰機,技術性能先進,所以F15的A\C\J\F型都是單座,但因為存在著教練和對地攻擊需求,B\D\E\DJ\E\SE都是雙座。
其中F-15B是F-15A的教練型;F-15J是A型的日本版,DJ是J型的教練型,D是F-15C的教練型;E是對地版,F則是E型的單座版;SE也是多用途攻擊機。
也就是說,F-15的常態其實就是單座,雙座要麼是給多用途對地攻擊設計的,要麼是給專用的教練型設計的,後來的F22也體現了這一點,現代單純的空優戰機根本不需要雙座,先進的電子系統已經能滿足需求了,甚至F35這種多功能戰機也取消了雙座,它們的電子系統更加先進。
不過,美軍自己也承認了,也許未來的某一天F35會出現雙座版本,這需要未來戰爭中“F35成為操控AI的電子戰平臺”,靠單人很難完成資訊指令工作。
要知道,美軍的EA-6B“徘徊者”電子戰機在駕駛艙內可是提供了4個座位,電子戰有時候類似駭客攻擊,多幾個“機位”等於增添了戰鬥力。除飛行員外,其餘1人任導航員和投彈手,1人負責通訊導航、雷達干擾箔條作戰、電子干擾,1人負責操作AN/ALQ-99戰術干擾系統,分工非常明晰。
實際上現在的雙座機型並不少,它們的曝光率有時候還挺高的,大部分戰鬥機都必然擁有一定數量的雙座機型,它們負擔著教練任務,確保快速提升戰鬥力,是一種高效的作戰培訓方式,打起仗來與單座機型差異也不大。
在對地、對海方面,因為存在繁瑣細緻的地形比對工作和火力配置工作,即便以現代的科技,讓飛行員1人去操作的話也會手忙腳亂,所以雙座機型仍然是當前裝備主流,我們不能說雙座—單座的變化是“必然趨勢”。
關於戰機座數的未來發展現在也在爭論中,一般認為戰爭模式沒有太大變化的話,現有的單\雙座比例將維持很長時間。反對者則認為空戰必然進入無人化的AI時代,有人戰機會由目前的“作戰武器”轉變為“控制終端”,如此別說單雙座了,要麼戰機全變成無人機,要麼變成多人操作的電子戰機、預警機。
-
5 # 九品侍衛
首先我們要明白為什麼會有雙座戰鬥機,當時代進入到噴氣式戰鬥機時,戰鬥機單架造價可謂是水漲船高,所以各個飛機大國都開始有點玩不起一機專用了,說白了就是空戰的只能空戰,對地的只能對地。所以飛機場上門都希望研發一種既能空戰又能對地的多用途戰機,所以很多第三代戰鬥機基本上都是多用途戰鬥機。
可是這樣一來就有一個問題,因為導彈和航電系統的來臨,單靠一名飛行員來操縱飛機則變得越來越吃力,畢竟又要控制飛行、又要盯著雷達、又要操控武器,一心多用必定會顧此失彼,所以慢慢的就衍生出了雙座戰機,前面的飛行員負責駕駛飛機,後面的飛行員負責操縱武器系統。
可隨著資訊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之前很複雜的儀器漸漸被精密航電器材所取代,甚至飛機上還裝上了許多先進電腦,這樣一來自動化水平可謂是越來越高,所以慢慢的作為後面的武器控制員的存在感則是越來越低,而隨著第五代隱身戰機的來臨,為了儘可能的減小機艙尺寸,乾脆就徹底取消了雙座設計,該用單座設計。
還有一點頗為重要,那就是目前第五代戰機的首要作戰任務依舊是奪取制空權,也就是專心打好空戰即可,還沒有要求頂尖戰機去執行很多的對地攻擊任務。可隨著未來第五代戰機逐漸取代老舊的第三代戰機,擁有雙座設計的隱身戰機同樣會再次復活。
-
6 # 森林狼6
可以減少負擔,一個人幹兩個人的活太累了,雙座戰鬥機可以保持良好的作戰狀態,雙座戰機主要任務是對地打擊、反艦、偵察和電子戰等,要是單純的空戰單座相比雙座戰機有優勢,雙座戰鬥機操控失誤率比較低,不容易在操作方面犯下錯誤。在全球三、四代雙座戰鬥機有F14、F15E、蘇30、蘇34等。(F14)(F15E)(蘇30)
如蘇34鴨嘴獸是並列座艙,飛行員和武器操作手,兩者在高強度的工作中,互相談話瞭解,讓工作效率更高,更是在遠端奔襲中體現出雙座戰鬥機的優勢,飛行員由於精神高度緊張,在駕駛中容易疲勞,中途可以作短暫休息,此時武器操手可以代替飛行員來駕駛戰機,“鴨嘴獸”雙座設計是可以雙重駕駛飛機的,下圖是左邊為飛行員座艙,右邊是武器操作員座艙,看儀表臺就知道他們是如何分工的。
咱們來看多一組雙座戰鬥機,蘇-30MK2戰鬥機,有標配的後座艙,前座艙是飛行員,後座艙是武器操作手,當時設計考慮到戰鬥機可以數個小時的持續飛行,考慮到機組人員的生理排洩問題,特意設計有微型廁所,前後兩者可以談些輕鬆的話題讓緊張狀態得到緩解,由此可見,在實戰當中兩者達成一定的默契,能夠出色的完成任務。
雙座戰鬥機為什麼越來越少了,是必然趨勢嗎?
是的,由於航電越來越先進,加上戰鬥機寸土是黃金,無人機是很好的證明,無人機能在遠端遙控操作下,證實沒有飛行員在現場的駕駛也可以出色的完成一系列任務,關鍵雙座戰機最致命的缺點,一旦被擊落,意味著雙座相比單座損失多一名飛行員,誰都知道飛行員的價值相比戰鬥機高出許多,可以說是無價的。
目前除了教練機是保持雙座的,全球有五代戰有三款,剛開始中、美、俄的五代戰機都沒有雙座設計的,但網傳殲20五代戰機有標配雙座的,有能力開發五代雙座戰機,證明一個國家有實力,無論財力和技術都體現出國家的強大,到目前還沒得官方的證實。
二戰時期,美國的TBD蹂躪者魚雷機,這款戰機需要三人同時操作,冷戰期間,蘇聯老大哥有一款圖128教練機也是三座的,三座相比兩座更為浪費人力。(TBD)(圖128)
認為雙座戰鬥機隨著科技越來越先進,減少或者取消雙座設計是必然的,原因全球製造五代戰機的一手資源緊缺和昂貴,一些國家望而生畏。
-
7 # 陶式防務評論
雙座型戰鬥機越來越少?這應該指的是F-22、F-35、殲20這些四代機沒有雙座型。
此前的各種三代機,包括三代半的“颱風”、“陣風”和“鷹獅”全都有雙座型號。蘇-35雖然暫時沒有雙座型,但它不過是蘇-27的一個發展型,而且俄羅斯也有研發雙座型蘇-35的計劃。
由此可見,雙座型號越來越少僅僅是四代戰機或者說隱身戰機的一個特別現象。這個可能主要是兩個原因。
第一,四代戰機的機載電腦和感測器更加強大,能夠讓單個駕駛員掌控更復雜的戰場態勢,並進行更復雜的操作。不過個人認為,這個原因並不重要。
第二,可能才是關鍵原因。那就是四代機太貴了,尤其是開發費用貴,而且裝備數量少,不值得再多花錢開發一款雙座型。此外,四代機每一架都很寶貴,也不值得用於教練用途。所以,四代機的訓練任務往往交給三代機或新一代高階教練機。
不過,四代機不研發雙座型,未必是長遠現象,也許很快就會被打破。雙座型戰鬥機的作用主要是多用途作戰,而且在未來,多用途作戰不僅僅是空戰+對地攻擊的意思,也可能包含更廣泛的概念。
現階段,“忠誠僚機”概念已經開始出現。四代隱身戰機在未來將成為指揮無人戰機的核心,因此單座戰機很難在執行空戰任務時再負擔無人機的指揮,這就給雙座戰機提供了研發的需要。(陶慕劍)
-
8 # 漂亮小黑
隨著科技的發展,完全沒有必要研製雙座戰鬥力,一個駕駛員就可以搞定一切。隨著AI的發展,教練機都不需要雙座的,AI直接根據現場資料指導駕駛員如何操作飛機。還研製雙座飛機有些浪費了。
回覆列表
不僅僅有雙座位戰鬥機,二戰的時候還有三座或者四座的戰鬥機呢!
例如這架:
上面就得坐上一溜的德國飛行員。分別是駕駛員,Navigator,雷達操作員,甚至還有後面的機槍手。
但是戰鬥機其實是一個人操作最為便利,在多人操作的時候往往會由於配合問題導致作戰效能降低。
我們來看一下現在的雙座戰機:
首當其衝的是F-14,這款戰機前座是駕駛員,後座是武器官。駕駛員操控飛機飛行,同時控制AIM-7和AIM-9導彈的發射。而後座的武器官則專注的使用遠端雷達來搜尋遠距離空中目標,並利用AIM-54導彈對遠距離目標進行打擊。
這個原因主要在於當時的航電設計問題,後座這麼一大堆的裝置無法小型化,也無法讓駕駛員在駕駛飛機和戰鬥的時候繼續使用這些裝置。因此為了降低駕駛員的負擔,就專門額外加了一個人來負責遠距離目標搜尋和AIM-54導彈的發射。
這點和二戰那架德國戰機一樣,都是出於一個人忙不過來的問題而做出的妥協。
同樣:
F-15E後座的武器員也是以相同的原因存在的。主要這個人會負責對地攻擊裝置的操作。
在現在類似於F-22和F-35以及我們的殲-20上面,很多的計算機裝置已經完全可以替代後座武器官的角色了。所以雙駕駛員的戰鬥機目前就是相對減少了。
但是要注意一點的是——SU-34,雖然這是一架戰鬥轟炸機。但得拿出來說說。
這是安裝俄式轟炸機標準進行設計的雙座戰鬥轟炸機。看下駕駛艙:
飛行員採取並列飛行的狀態進行佈置。同時兩個成員都有飛機的駕駛杆。這是為了在遠距離飛行的過程中,飛行員可以做短暫休息所做出的設計。飛行員休息的時候武器官(右側)可以協助駕駛。
但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武器官面前的螢幕要多於飛行員的螢幕。這也就體現了兩者的分工不同了。
對於題主最後的問題,雙座機會不會消失,其實並不太會。主要還得看工作負荷,如果出現了飛行員一個人忙乎不過來 的事情,其實還會繼續生產和設計雙座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