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小卡妹

    司馬昭,字子上(小說《三國演義》為子尚),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為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次子、晉景帝司馬師之弟、晉武帝司馬炎之父。

    可以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婦孺皆知的成語。即使是不熟悉三國曆史的人,對司馬昭的野心也是非常瞭解的。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野心勃勃的司馬昭至死都沒有篡魏稱帝。他的晉文帝之名,還是他兒子建立晉朝之後,給他追封的。

    話說,在甘露五年(260年),司馬昭再次拒絕了朝廷對他的封賞。但是,朝野上下都知道,天下大事實際上都是他說了算,皇帝曹髦並沒有什麼實權。

    看著曹氏族人被司馬氏排擠地已無立足之地,皇帝曹髦實在是忍無可忍。當年五月,曹髦懷著一股悲憤之情,不顧大臣們的阻攔,堅持要去殺司馬昭。在東止門外,視死如歸的曹髦,被司馬昭的弟弟司馬伷攔住了。

    司馬伷命自己的護衛擋住曹髦,但衛士們卻被曹髦的皇帝名頭嚇到了,都不敢擅自動手。就這樣,曹髦手持寶劍,如入無人之境,離司馬昭越來越近。

    此時,中軍護衛賈充聞訊趕來,領著士兵強行擋住了殺氣騰騰的曹髦,並將曹髦裡三層外三層地包圍了起來。當時,曹髦仗著自己是皇帝,絲毫不把兵士們放在眼裡,他繼續拿著劍衝殺,並不斷地用自己的皇帝之名呵斥兵士。

    眾兵士擔心傷到皇帝,於是,紛紛退讓,眼看包圍圈就要被曹髦突破了。賈充見事情不妙,趕快喚來心腹成濟,並唆使成濟進行正面抵抗。成濟頭腦簡單,接到賈充的命令後,根本不想別的,直接殺死了曹髦。司馬昭聽說之後,雖然感到震驚,但憑藉自己強硬的手腕,很快擺平了此事。

    他先逼迫太后下詔,將曹髦的皇帝之名剝奪,然後,殺掉了成濟。朝野上下雖然對皇帝被殺頗有微詞,但面對獨斷專行的司馬家族,也只能默不作聲。試想一下,司馬昭能憑藉一人之力強行壓下弒君一事,可見,他的權力有多大。

    其實,在封建社會,任何一個對皇權有覬覦之心的人,都不會停止自己的稱帝之路,更不要說像司馬昭這樣權傾朝野的“二皇帝”了。

    那麼,司馬昭為何遲遲不肯稱帝呢,難道是他的實力還不夠嗎?

    實際上,當時的司馬昭已經完全有能力去改朝換代,經過司馬懿和司馬師兩代人的苦心經營,曹家江山已經搖搖欲墜,千瘡百孔。所以,司馬昭想要廢掉皇帝曹奐,只需下一道命令就夠了,根本沒有任何後顧之憂。此外,所有的曹氏皇族,都早早地被司馬家族集中到了鄴城。

    此時,如果有人膽敢發出異議,那麼,司馬氏將可以實行殺雞儆猴之舉。至於魏國的軍權,曹氏族人更是無法染指。尤其是在司馬師平定史文欽叛亂之後,魏國的所有軍隊幾乎都被司馬師掌握了。在司馬師去世前,又將所有部署都交代給了司馬昭,這就實現了軍權的無縫轉移。

    除此之外,司馬家族還掌握了全國的輿論。

    眾所周知,改朝換代一事關係重大,稍有不慎就會引起眾怒,落個亂臣賊子的千古罵名。之前,董卓可以隨手廢立皇帝,但始終無法服眾。後來,甚至被幾路諸侯群起而攻之。而曹操雖然堂而皇之地代天子下詔,但終其一生也只能自稱“魏王”。

    因此,倘若某個人膽敢弒君或者逼皇帝退位的話,必須事先處理好輿論問題。對於這個問題,司馬昭並不需要過分擔憂。因為,魏國成立不足百年,成立的時候,天下尚未一統,恩澤並未廣播。況且,魏國也是曹丕篡漢而成的。如果,司馬昭建立新朝,那麼,頂多是把曹丕的劇本拿出來再演了一次,根本不會像東漢末年那樣引起全天下的震動。要知道,大漢可是將近四百年的天下。

    實際上,司馬昭做夢都想稱帝。

    他之所以壓抑住自己的這份渴望,只是因為蜀國還沒有滅亡。在司馬昭看來,自己雖然降服了魏國,但若想改朝換代,還是要取得滅蜀之戰的勝利。因為,只有這樣,自己登基稱帝才有壓倒性的說服力。

    於是,司馬昭不顧鄧艾等人的反對,堅持要出兵滅蜀。

    景元四年(263年)八月,十八萬魏軍兵分三路,氣勢洶洶地向蜀國發動了進攻。在魏軍猛烈的攻勢下,蜀軍連四個月都沒有堅持到,便決定投降。當年的十一月,蜀國後主劉禪開啟城門投降魏國。

    至此,蜀國滅亡。

    司馬昭見蜀國已滅,便高興地準備起登基事宜來。但可惜的是,他命不長久,沒有熬到登基的那一天。由於身患重病,他只能延遲登基。可不料,滅蜀之後的第二年,他便在病床上撒手人寰了。所以,改朝換代這件事,只能讓他的兒子司馬炎來做了。

    於是,266年司馬炎篡魏,建立政權,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隨後,追尊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到了280年,西晉滅吳,完成了統一。

    至此,整過國家真正成了司馬氏家族的天下。

    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四·魏書四·三少帝紀》、《晉書·卷四十九·列傳第十九》、《資治通鑑·卷七十九》】

  • 2 # 路衛兵

    司馬昭有稱帝的本領卻沒那命。他繼承父兄遺志做好了司馬代魏的一切準備,然而生命也走到了終點,只能遺憾地將這一重任留給司馬家的第三代。

    自司馬懿誅殺曹爽控制曹魏之後,政局其實一直都不太穩定。先是王凌反司馬懿,接著毌丘儉和文欽反司馬師,而後諸葛誕又反司馬昭。朝堂中也是暗潮湧動,李豐、張緝謀誅司馬師,曹芳不好駕馭換成了曹髦,而曹髦又是個憤青,帶著幾百個太監侍從去殺司馬昭,在混亂中丟了性命。司馬昭對曹髦也一直不太放心,征討諸葛誕是拉著他和太后一起去的,生怕後院起火。

    曹髦的死對司馬昭來說是好事,因為可以換成更聽話的曹奐,但對他稱帝的程序卻是有妨礙的。這個在當時絕對問鼎熱搜的大事件經久持續,將司馬昭捲進了輿論旋渦。雖然他迅速做了技術處理和輿論引導——逼迫太后出面平息,並把曹髦包裝成圖謀不軌的逆子,但負面影響在短時間內仍難消除,莫說嵇康之流嗤之以鼻,就連他叔叔司馬孚都難以釋懷。司馬昭貿然稱帝顯然是有危險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時間的淡化和更加勁爆的訊息覆蓋。

    除了屠戮、淫威和控權,司馬昭稱帝還需積累人氣和聲譽。司馬昭不怕沒戲演,他不斷讓皇帝給自己加封頭銜——比如晉封他為相國、加九錫、晉公,以及不斷擴大增加食邑和待遇,然後再三番五次地謙讓推辭。最多的一回連著讓了九次,簡直不要入戲太深。推讓的間隔還不能太短,那樣顯得不夠誠意也不夠矜持,時間累積也會放緩代魏的節奏。在自導自演過足戲癮的同時,司馬昭還將軍事打擊目標鎖定蜀漢,以轉移視線和撈取資本。

    滅蜀後司馬昭的權勢、威望達到閾值,也終於走出了弒君陰影。在生命的最後一年多里,司馬昭高歌猛進,毫不掩飾自己稱帝的野心。包括對司馬家權力的加強——任命司馬望為驃騎將軍、司馬炎為撫軍大將軍,以及一次性封爵600多人的人心籠絡。之後司馬昭讓曹奐封他為晉王,“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其他如冠冕、車馬、儀仗、樂舞等等也全都跟皇帝一樣。

    這次司馬昭不再謙讓照單全收,因為沒必要再走形式耽擱時間了。一些支持者和見風使舵的人甚至比他還著急,司空荀顗忙不迭地行跪拜禮,朐腮縣也將一隻寓意吉祥的靈龜送來府上。然而萬事俱備就差讓曹奐滾蛋時,司馬昭卻突然死了——一種說法是他興奮過度引發了腦溢血——說到底還是沒那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鈴木維特拉和長城VV5選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