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州鬥文

    1.低起點

    由於“學困生”基礎較差,因此教師教學的起點必須低,整體上以加強數的計算為起點,教學中將教材原有的內容降低到“學困生”的起點上,然後進行正常的教學。在教學中,教師主要應採用“低起點、引入法”,以課本教材中的較容易接受的知識引入作為起點,如“正數與負數”、“直角三角形”、“因式分解”等內容。 教師應以所教學內容的最基本、最本質的東西作為教學的起點。如在“同類項”教學中,我將原教材中的同類項概念分成兩個步驟進行教學:先討論“所含的字母”完全相同,再研究相同的字母的指數相同,從而降低了起點,便於學生理解掌握這一知識。

    教師應以所學內容的解題方法為教學起點。例如:在“分式方程”教學中,我先由4/x=1的解法,引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再由2/x-3-4/x=1的過程歸納解題步驟和基本思想。 教師應以所教的新內容的特殊基本原型作為教學的起點。如在“三角形的內角和”、“中位線定理”、“三線八角平行線的性質”等內容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量一量,從中對有關的幾何定理有一個直觀的瞭解,再引入新課。 教師應從學生已學過所掌握、所瞭解的知識、例子作為起點,透過新舊知識的異同點類比進行教學。如“解不等式”可以與“解方程”進行類比,“分式”可以透過“分數”、“相似形”可透過“全等形”進行類比引入教學。

    2.多歸納

    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要給予學生多歸納、總結的機會,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條理性和規律性。如:在“分式方程”的教學中,我歸納出解法:①去分母法;②換元法。對於換元法給予歸納出兩種常見的題型:A.平方型;B.倒數型。又如在“三線八角”教學中,由於圖形較於複雜,學生不易找出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可以總結出同位角找字母“F”,內錯角找字母“N”,同旁內角找字母“I”。只有不斷總結,才能有創新和發展。

    3.勤練習

    由於“學困生”在課堂教學中有意注意時間較短,因此單調不變的教學模式易引起原本有意注意時間就短的學生學習注意的分散。在教學中,我將每節課分成若干個階段,每個階段都讓自學、講解、提問、練習、學生小結、教師歸納等形式交替出現,這樣調節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大量參與課堂學習活動。事實表明:課堂活動形式多了,學生中思想開小差、做小動作、講閒話等現象大大減少了。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情感無時無刻不強烈地感染著學生。因此,教師應懷著極大的熱情進行教學活動。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師生之間情感交流,要努力使教態親切,教學情緒飽滿,教學語言生動形象,教學方法靈活。此外,還應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每個學生,真誠地給學生以信任和鼓勵。欲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必須對學生傾注愛心。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熱愛是一種偉大的情感。得到教師的愛是每一個學生普遍的心理需要。學生把對教師的愛遷移到教師所教的學科,達到“愛屋及烏”的效果。師生之間形成了良好的情感交流,就會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說,興趣是成功的保證,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開始,是求知慾望的基礎。

    古語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感情的交流,增進與學生的友誼,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積極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師生之間的感情特別能在課堂上得到驗證,如果師生感情特別好,學生就會更好地投入學習,效果也特別好。另外,教師要恰當地評價學生學習的情況,讓學生能認同接受。當學生懷著一種對教師敬佩和認同的感情的時候,教師的教學目標就已經達到了。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特別忌諱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說傷害學生尊嚴的話,教師的行為舉動一定在課堂上要保持溫情,要讓學生從內心接受。難題和怪題.在試題的編排上做到先易後難,梯度明顯.使後進生有及格的可能性或稍加努力就可及格,從而增加他們的學習的信心.

    樹立差生在全體同學中的威信,引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在學生對老師產生好感的同時,我又在課堂上給差生創造消除自卑,重樹信心的機會。有些老師在課堂上一般很少提問差生,認為他們回答不出會影響課堂氣氛和教學進度,而我卻是每節課必提問差生,儘量讓他們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或者重複別人的回答,然後肯定他們的進步,甚至在學校領導來聽課的時候,也儘量把回答問題的機會讓給差生,使他們感到自己也不差,也能為班集體爭光,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不斷增大。

    為了樹立差生在好生中的進步形象,在教新知識之前,我都抽空給他們預習,使他們預先掌握一定的解題方法,在上新課時更有信心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力求達到與好生"平起平坐",到了上新課時,這些差生算得又快又準,使在場的好生報以熱烈的掌聲,並紛紛向差生們打聽算得快的竅門,這一下,差生們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學困生”在心理上,其實也迫切希望自己能成為學習上的佼佼者,但由於知識缺陷多,容易產生厭學心理,為解決這一矛盾,作為老師要注意瞭解:“學困生”對在學習新知識上可能存在哪些障礙,在學習的過程中怎樣能較好地獲取知識。在實際教學時,教師更應力求靈活的教學方式,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這也是學生能否學好數學的關鍵。教師要儘可能地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收集、設計一些有趣的數學遊戲,開展一些有趣的數學活動。“學困生”在遊戲中自然會產生強烈的和數學學習有關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教師再不失時機地將新課內容推出,使“學困生”的興趣和精力集中在知識的獲取過程中。

    如教學“統計”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在遊戲的情境中學習新知識,這樣一來,對於接受知識比較慢的學生來講,邊玩邊學,沒有壓力,並且能在全班同學的共同活動中進步。課始,讓學生戴著小動物的頭飾參加大象的生日宴會,使學生一開始就進入遊戲的氛圍,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統計生日參加者的活動悄然展開。隨後,教師親切地問同學們:“你們為大象準備了什麼禮物呀!”有的說想唱一首歌,有的說要送一張賀卡,有的說要為大象跳舞……這時候教師可以關注一下“學困生”的情緒和反應,關注一下“學困生”是否在遊戲中有所獲取。最後,教師又提出:“你覺得送大象什麼禮物比較好呢?”不知不覺地讓學生在輕鬆和快樂中進行統計的實際應用。一堂數學課,有說有笑、有玩有學,用“遊戲化”的形式呈現出來,“學困生”真切地感到數學並非枯燥乏味,數學學習的過程是如此生動活潑,獲取知識技能是如此快樂有趣。這種學習數學的愉悅,正是我們在數學課堂中必須為學困生培養的、不可或缺的情感。再如:一年級數的認識教學中,數的組成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枯燥的記憶數的組成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特別是基礎知識欠佳的學生更是感到困難和無聊。所以在這方面的教學中也可以設計數學遊戲,幫助學生獲取知識。

    要耐心細緻地疏導,增強學生的信心。

    “學困生”在數學學習上既有困難又有潛能。因此教師教學的首要工作是轉變觀念,正確地對待“學困生”,認真分析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有意識地偏愛“學困生”,允許數學學習上的反覆,從中來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並創造條件,讓“學困生”體驗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的情感。

    “學困生”在過去數學中受到的肯定、鼓勵相當少。因此教師要充分地鼓勵、肯定他們,促使他們對數學產生興趣,讓他們在數學學習上取得成功,使他們感到自己能學好數學。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降低和調整某些教學要求,以滿足某一層次學生的需要,促使教與學的適應,教與學的促進,教與學的統一。教師要克服“用自己的思維和認知來代替學生的思維和認知”的傾向,樹立起“要教就要使學生掌握”的觀點,糾正過去“教得好不好不是教師的責任,至於學得好不好不是學生的責任”的觀點,多從自己教學方面尋找提高教學質量的因素。

    4

    如何幫助學生提高數學學習成績

    瞭解差生家庭情況,取得家長積極主動的配合,學校與家庭共同幫助差生學習

    差生在學校受到個別好生的歧視,在家庭中還要承受家長的責備,雙重的壓力使他們的學習情緒較為低落。為了引導差生們提高學習積極性,老師首先要減輕其學習壓力,多與差生的家長們聯絡,向他們反映差生的優點和長處,並適當指出其缺點,與家長共同商討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幫助差生脫"差"變"好"。切忌向家長們吐苦水、告大狀,歷數差生的不是,激發家長和子女間的矛盾,從而影響學校與家庭共同教育差生的效果。

    我班的某一同學數學成績過去一向很差,考試一般都是三、四十分,家長都認為無可救藥了,只好聽之任之,不加理會,其本人也因找不到學習差的原因而自暴自棄。對此,我並沒有撒手不理,放任自流,而是不厭其煩地打電話與其家長談心,指出孩子成績上不去的關鍵是計算不過關,並教會家長如何在家中訓練孩子的計算能力的方法。經過家長的配合,數學成績穩步上升。家長嚐到了與老師密切配合的甜頭,我也感受到爭取家長支援的成功喜悅。

    認真把好考試關,注意培養差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要有意識地出一些較易的題目,培養他們的信心,讓他們嚐到甜頭,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可以學好的。在考試前應對學生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對差生知識的薄弱點進行個別輔導,這樣還可使有些差生經過努力也有得較高分的機會,讓他們有成就感,逐步改變他們頭腦中在學習上總是比別人差一等的印象。從而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勵他們積極爭取,努力向上。從而達到轉化差生目的。

    實踐證明在教學中注意採用上述方法對提高差生的成績幫助極大,對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有極大的幫助。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兒童不僅僅知道而且體會到教師和集體對他們的優點既注意到了,又很讚賞的話,那麼,他就會盡一切努力變得更好”。在實施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我注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並採用正面激勵的方法,讓學生在自己的作業本上看到大大的“優”,或得到簡短的批註“方法好”、“計算巧妙”等,品嚐到自己的學習成果,體會到成功的歡樂,喜悅的心情溢表!

  • 2 # 小智教育

    一。做清楚課本後面所有的題這是數學老師的要求,一開始可能會覺得即便基礎差,課後練習未免也太low,不願意做。教材畢竟是教材,看似和考試要求相差甚遠,實則是打基礎的最佳材料。二。研究透真題我對比了十套高考數學卷,發現幾乎都是一個套路,可以集中進行練習。可以這樣做的,比如大題第一道總是三角函式,就可以把所有三角函式一起做,不會就看答案,再做,迴圈往復,十套卷子的三角函式都會了,這時再做新的卷子上的三角函式題時,就覺得完全沒難度了。三。選擇適合自己的輔導書自己數學基礎差,可以選擇一本比較基礎的複習資料,當然也有錯漏,不過可以看答案的詳細講解。配套平時發的練習試卷和考試試卷。四。瞭解試卷,有所取捨在無數次練習之後就會發現自己各部分的做題速度有了認識,如果做題慢,往往客觀題就要一個小時,大題只有一個小時就很倉促。於是客觀題方面主要練速度,正確率控制在選擇題和填空題都只允許錯最後一道,因為客觀題的難度有時也會超過大題。大題通常分好幾問,前面幾題都較簡單,要求全部完成,最後兩道大題的最後一問可以暫時放棄,留出時間慢慢想,能做多少是多少。如果在做題時對考點不是很清晰,做題遇到瓶頸,推薦點知教育線上輔導,老師可以即時解答難題還可以提供學習方法。

  • 3 # 來一瓶82年的哇哈哈

    建議你先把書多看幾遍,然後把習題吃透,萬變不離其宗,所有題都是根據最基礎的知識點整合變化而來,多做題,不會的去書中找答案

  • 4 # 高中數學伍老師

    提起數學,就一個感覺,煩。很多時候可能其他成績都還不錯,但就是數學,明明有很努力的在學但每次考試,空的往往比寫的還多;有的同學稍微好點遇到題感覺倒是在哪見過,但…還是不會寫。好不容易遇見題全都會做,結果每每看著鮮紅的成績單,像被潑了一盆冷水整個人就不好了。

    基礎薄弱的同學不要太擔心,無非就是兩點:理解和記憶。

    第一,就是看課本。所有的基礎知識,公式,概念都來自課本。首先要準確理解和牢固掌握好各種概念、性質和公式等基本知識。另外,還要認真的做課本上的例題,課本上的例題思路比較簡單,知識點也比較簡單,如果能做好、做透課本上的例題,就說明對數學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

    第二,多做題。做題是對知識點檢驗的最好方法。僅剩100天,如果你不是特別頂尖的學生,就不要去做那些難度高的題。反覆做那些基礎題,把基礎分都拿到,做題也要懂得取捨。做題要講究方式方法,先弄明白題型和考點,再去研究解題思路。做多了就會發現,考點幾本不會變。

    第三,注重效率。比如數學,一個小時內,選擇題填空題,大題的第一問一定要做好。剩下的時間用來做大題的第二問,第三問。收卷前預留十五分鐘用來檢查,時間一定要分配好。在這裡做大題有個技巧,因為大題是按點給分的,只要你把它要考的點做對,也是能得分的。當然這是對於這道題不會的同學。

    第四,弄懂做過的每一道題,尤其是錯題。做過的每一道題,錯多少無所謂,一定要知道錯在哪裡。把那些做錯的題,還沒弄懂的就標記好,多去複習它直到懂為止。

    我是一名重點高中數學老師,9年的高三教學經歷。多年的教學經驗,得出一套讀秒出答案的解題技巧。題目你懂就懂,不懂直接使用,正確率100%。幫助了很多自己的學生在考試中突破瓶頸,考出很好的成績。

    在最近幾次考試中,去年期末考試,有26名同學考到135+,4名同學考到140+。在一模中,有32名同學考到120+,8名同學考到135+.……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年人為何迷戀過去愛提當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