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爾雅休養札記

    我家的小毛絨今年要“幼升小”了,由於疫情原因,幼兒園剛開學,家長們都表現得很焦慮,便有家長張羅著團購“幼小銜接班”,應者眾多。

    我認真考慮了很久,又和毛絨爸商量了一下,決定順其自然,把小毛絨留在家裡,享受入學前“最美好的時光”。

    “幼升小”真值得焦慮嗎?家長們都在焦慮些什麼?

    ➊ 小學拼音講得很快,孩子跟不上

    由於口耳相傳,很多家長都認為小學老師只用一個月左右教拼音,孩子基礎不好,很難跟得上,然後就會影響語文閱讀能力和考試讀題能力。

    聽起來沒毛病,但是既然國家教育部這麼安排教學,肯定是絕大部分孩子都能跟上趟,除非你的孩子實在不用心。至於漢語拼讀,多讀幾遍字,自然就能熟悉並形成習慣。

    小毛絨中班時有位同學年齡比較大,沒有上大班就直讀小學,那時候可是連拼音都不知道是什麼。

    這孩子上了一年小學,雖然前期有些不適應,感覺學習很吃力,比不上同班的“雞娃”,但很快便趕了上去,這學期還獲得了“最快進步獎”。當然,這背後也離不開辛苦的老母親。

    小毛絨在大班裡有了些拼音基礎,雖然拼音表背起來很順溜,但單獨挑出來就認不清了,經常把複韻母搞混。

    我就把以前給小毛絨買的帶拼音的繪本翻出來,規定她每天獨立讀一本書(一本只有7、8頁而已,而且字很少),讓她形成拼讀習慣,還能順帶多識字。

    ➋ 數學很重要,打不好基礎很麻煩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家長們肯定感覺很熟悉,毛絨媽也是在這句語錄的號召下,一路奔向了理科。

    “一年級要學20以內的加減法,不會怎麼辦?”其實僅就數學這一科而言,幼兒園的先發優勢,最多持續一年就消失殆盡了(當然不包括個別牛娃)。

    剛開始孩子的數學差也不用焦慮,誰讓我們的孩子不是天才,況且還有個“開竅期”,只要家長耐心陪伴引導,說不定孩子某天就小宇宙大爆發了。

    數學最重要的不是數字計算能力,而是數學思維能力,越是到了高年級,這種能力越重要。

    從長遠來看,不要過分糾結加減法,更應該注重孩子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孩子理解數學是幹什麼的。其實,最基礎的加減法計算中也蘊含著思維技巧。

    小毛絨在數字計算方面還可以,就是太大意,經常把加減號看錯。我每天給她佈置幾道加減法題,培養她的細緻和耐心,能保持不忘記就行。

    在計算時,引導她思考有幾種方法可以得出結果,哪一種方法最便捷?在實際生活中又有哪些應用?同時還鼓勵她給我出數學題,小毛絨每次學得都很開心,簡直停不下來。

    ➌ 識字量不夠,語文學不好

    很多家長都以自家娃識字多為榮,感覺會識字便什麼都不是問題,而且帶出去曬娃也有面子。其實,超前識字可能會毀了孩子。

    我有一個遠方表妹,爸媽都是80年代的研究生,她從一歲就開始學認字,三歲多的時候據說便認識了3000多字,被鄰里親朋稱為“神童”。

    對於兒時的我來說,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但是隨著她慢慢長大,這種先發優勢便逐漸消逝,如今早已泯然眾人矣。

    爸爸媽媽可以用孩子感興趣的方式教孩子認字,在玩樂中學習。小毛絨很喜歡畫畫,我就在她畫的人物、動物或物品旁邊寫上名稱;小毛絨喜歡迪士尼動畫片,我就陪她讀迪士尼繪本。

    當孩子的接受能力足夠了,並對學習保持興趣,趕超上來就是輕而易舉的事。否則,花費大量時間,弄得人困馬乏,反倒事倍功半。

    在幼小銜接的節點上,大家其實不必過分焦慮,既不要“超前教育”,也不能“坐以待斃”。

    教育界有個 “三年級效應”的說法,就是孩子學前基礎打得好,一二年級覺得什麼都會,上課容易不專心聽講,到三年級以後成績就下滑得厲害。

    如今,學校承擔教育主責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所以,家長們從幼小銜接開始,就得承擔起自己的教育責任,畢竟娃是自己親生的。

  • 2 # 張志峰頻道

    對於幼小銜接,很多人有一個誤區,就是給孩子各種補課。其實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教育和心理學的學者透過研究早就證明了,這種所謂的幼小銜接文化補課,對孩子來說弊大於利。

    如果給孩子安排各種文化補課,可能會使孩子多認識幾個字。看起來在一、二年級的學習中,可能成績要領先於其他的孩子。有些人會錯誤的認為,這樣會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其實,這會打亂教師的教學安排。同時,孩子會覺得自己已經學過了,會自以為是。這樣孩子在上課的時候就不會認真聽講了。參加過幼小銜接補課的孩子,很多沒有辦法在小學階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的孩子通常專注力不夠,到了四、五年級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他的學習習慣越來越差、學習成績也會開始落後。你還會發現孩子越來越難管。

    其實,。對於小學生而言,最重要的並不是學習成績,而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小學時候成績差一點,並沒有什麼大的影響。相反,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有很多小學成績很好的學生,尤其是那些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很好的學生,到了中學成績會變得很差。當然,這些學生並不全部是參加了幼小銜接課程的學生,主要是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那麼幼小銜接階段,家長最應該做什麼事情呢?

    家長最需要做的事,教會孩子各種各樣的規則。因為幼兒園和小學有很大的區別,就是幼兒園的小朋友們更加散漫,有很多幼兒園並沒有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這樣孩子在上課的時候,可能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聽講(一會兒問問題,一會兒拉屎,一會兒撒尿),這對孩子的影響是致命的。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話,利用這段時間培養出孩子的規則意識,讓他懂得遵守課堂的紀律,讓他懂得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實踐證明,如果在三年級之前(含三年級,此外心理學上有一個四年級現象,具體內容請自己搜尋)孩子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要不出什麼大的意外,即使孩子在三年級以前的學習成績不怎麼樣,以後孩子的成績通常也不會太差(大多數還是很出色的,除非那些智商特低的)。更重要的是,以後孩子教起來會比較的容易,很少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不良行為,孩子的心理也更加健康,不容易出現各種極端事件。

    教育是一門科學,不能夠人云亦云。

    本人略通心理學和教育學,信不信由你。

  • 3 # 工具哥

    幼小銜接家長需要做什麼?

    1,家長首先要擺正心態,幼小銜接教育是為了孩子更好的適應小學生活,而不是為了和其他小朋友做比較。幼兒銜接教育最好是從幼兒園中班開始,並不是說只有幼兒園畢業了才開始,這樣會顯得措手不及。

    2,幼小銜接數學教育,要以思維訓練為主,不要只讓孩子看幾個數,寫幾個數,會做幾個數學題。幼小銜接不只是純粹的知識性的銜接,還有生活自理的能力,學習的獨立自主能力。

    3,最重要的一點就要從孩子的興趣著手,激發孩子對學習的嚮往,比如我小孩對數學很感興趣,所以我們會經常買一些跟數學相關的一些方法知識書,慢慢的提高他的興趣。

    4,並不是說上了小學以後幼小銜接就算完成了,整個一年級階段甚至二年級,都要觀察孩子的轉變是否順利。比如學習方面的接受能力怎麼樣?對新的作息時間是否適應?和同學交往是否順利?有沒有交到一些比較好的同學朋友。

    5,面臨上學的日子,幼兒園的家長們經常感慨孩子們即將面臨學習的壓力,我們都希望孩子有個健康快樂的童年,可是面對現實的競爭壓力,難免會常常焦慮自己的選擇,是否真的能幫助到孩子。

  • 4 # 山鄉教書匠

    我是一個鄉村學校的老師,我們這裡幼兒園和小學就在一個校園內,關於幼小銜接我有一些看法可供參考。

    其實,很多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度過了幼小銜接階段,在我們農村學校,基本家長是沒有精力操心這件事的,幼小銜接只是孩子人生旅途中非常小的一個細節,再特殊的孩子,時間到了自然而然也就度過了,家長也沒這意識要格外做點什麼。反而,個別家長如果過分關心孩子的反而不行,比如擔心孩子吃不慣學校的飯菜(我們這小學供餐)要自己做給孩子吃,這孩子往往因為特殊而傲嬌,與其他孩子不合群,老師也感覺難搞!城區孩子的情況可能稍會有不同,但是基本情況差不多。說這些是為了闡述一個觀點:如果家長在幼小銜接方面沒什麼特殊的作為方法,不作為就是最好的作為。有人可能不同意我的觀點:你這不是不負責任嗎?讓我們甩手不管,放任自流,萬一孩子不適應小學的生活怎麼辦?我當然不是這個意思,我只是想跟家長們說個道理:請你們不要緊張兮兮的,雖然你不一定說,但是你對這件事情的情緒會被孩子感知到,給孩子施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壓力,你按照正常的程式給孩子報好學校,自然地告訴孩子要上一年級了,風輕雲淡,理所當然就好。

    當然,幼兒園和小學的培養重點是不同的,幼兒園基本沒什麼學業壓力,到小學要為學習操心了,你們擔心孩子不能適應過來,這有道理,但是絕對不能提前對幼兒進行小學才開始的文化教育。首先,小學的文化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前後連貫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只是學習知識那麼簡單,還牽扯到習慣培養、能力訓練、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等方面的內容,小學老師喜歡自己按照自己的風格慢慢進行,提前的、不純粹的、片面重視知識的教育只是雜質,起的是反作用。第二、孩子的智慧發育並不是只靠文化知識學習才能達成,根據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 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慧理論指出人類的智慧至少可以分成七個範疇(後來增加至八個):

    1.語言 (Verbal/Linguistic)

    2.數理邏輯 (Logical/Mathematical)

    3.空間 (Visual/Spatial)

    4.身體-運動 (Bodily/Kinesthetic)

    5.音樂 (Musical/Rhythmic)

    6.人際 (Inter-personal/Social)

    7.內省 (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

    8.自然探索 (Naturalist,加德納在1995年補充)

    9.存在(Existentialist Intelligence,加德納後來又補充)

    另外,有其它學者從內省智慧分拆出"靈性智慧"(spiritual i)

    這些智慧在幼兒園階段就要培養,而且其中幾項智慧比如空間、音樂、人際、自然探索、語言等都是幼兒園重點需要貫徹的。2012 年10 月9 日由教育部正式頒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防止和克服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提供了具體方法和建議,感興趣的家長應該去看看。

    家長該做的準備是什麼?首先,心態的調整,前面已有論述。其次,對孩子與老師和同學的人際關係要充分了解,鄉村的孩子容易度過幼小銜接,天然的優勢就是同學都是自小一起長大的同伴,環境潤澤,環境潤澤了,幼小銜接就簡單了。第三、學習的適應情況,雖然我不同意拔苗助長的方式來幫助孩子適應小學的文化學習,但是不表示學習不重要,家長要關心的是跟進的過程中,孩子對學習的適應情況,如果發現困難要及時與班主任老師溝通解決,防微杜漸,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最後,我想說的是不管哪個教育階段,家長能夠做的最好的事就是“陪伴”,這個時代的教育裡家教佔的分量越來越重,而陪伴是最好的家教,在幼小銜接這個階段,家長無需刻意做什麼,但是你得陪著孩子,陪他玩、陪她說、陪她學、陪她笑、陪他做·····有你溫馨的陪伴,有什麼困難度不過?

  • 5 # 有一爿倪奶奶快樂作文

    幼小銜接我覺得家長需要先了解孩子在幼兒園期間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在暑假裡要著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接著,家長可以利用合適的時間和孩子一起樹立各自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讓孩子樹立學習是自己的事,學習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是每天都要做的事,就想洗臉刷牙一樣。學習又和其他技能一樣,需要自己每天練習才能進步,而父母和老師都是他最好的學習夥伴,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可以請教,讓孩子樹立自己是學習的主人的觀念,只有正確的認知才有正確的態度。

    最後,我們家長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對一年級的學習進行必要的準備。

    我個人覺得在識字,拼音和閱讀方面讓孩子有起步和積累,但以孩子的主動挑戰學習和家長適當引導為主,而不是把孩子一送相關銜接班就放任不管,因為孩子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是關鍵!學習成長型的家長是孩子學習最好的夥伴和榜樣!

    總之,幼小銜接不是簡單地去報班,需要家長要身體力行,落實到每一天。

  • 6 # 清清8317682

    幼小銜接是根據幼兒過渡期身心的特點,從體、智、德、美諸方面,為幼兒入學、也為其長遠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幼小銜接家長如何做吧

    1、幼小銜接的目的與意義

    培養幼兒對小學生活的熱愛和嚮往

    幼兒對小學生活的態度、看法、情緒狀態等,與其入學後的適應能力關係很大。因此,幼兒園階段應注意培養幼兒願意上學,對小學的生活懷著興趣和嚮往,為做一個小學生感到自豪的積極態度,並讓幼兒有機會獲得對小學生活的積極情感體驗。

    培養幼兒對小學生活的適應性

    幼兒入學後,是否適應小學的新環境,適應新的人際關係,對其身心健康影響很大。有一種認識是,幼兒只要提前認一些字,學一點拼音、算術等就沒有問題了,這是十分片面的。培養幼兒的社會適應性,特別是主動性、獨立性、人際交往能力等,不僅關係著幼兒入學後的生活質量,也關係著他們在小學的學習質量,是幼小銜接的重要內容。

    幫助幼兒做好入學前的學習準備

    學習準備是著眼幼兒終身學習的需要,發展他們基本的學習素質,並在此過程中,幫助他們打下今後學習的基礎。

    2、家長如何做好幼小銜接

    鼓勵孩子上小學,激發他們的嚮往之情

    其實一般來說6歲左右的孩子在身體和心理上都具備了上小學的條件,他們內心對於小學是非常向往的,他們會羨慕帶著紅領巾揹著書包上學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渴望新的書包,新的鉛筆盒,新的衣服,時時刻刻都流露出對小學的嚮往之情。

    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和自理能力

    我們都知道,在幼兒園裡面孩子過的是一種被照顧著的集體生活,幼兒園的老師整天都跟著,吃飯、穿衣服、繫鞋帶、上廁所,老師都會看護周到,及時給予幫助。但是進入小學後,則是相對獨立的生活,孩子必須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學會照顧自己,自己繫鞋帶、穿衣服、上廁所。這時候老師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小學也有很多學生守則,學校規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學會集中注意力,學會自控能力。

    培養孩子與人溝通的能力

    相對於幼兒園,小學生活更加獨立,自主和多變,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溝通能力,對於他順利、成功地展開新的校園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3、家長如何培養孩子幼小銜接的習慣

    養成課前準備的好習慣

    告訴孩子,上課之前要打兩次鈴,第一次是預備鈴,聽到預備鈴,要趕緊進教室,把上課用的書、本子、筆拿好,並擺放整齊,不用的東西,不要放在桌上,然後,安安靜靜的坐著等老師來上課。第二次是上課鈴,打了上課鈴,老師就要給小朋友們上課了。上學前,家長可在家進行模擬表演。

    養成正確的坐寫姿勢

    正確的坐姿應該是:身子上半部坐直、頭部端正,目視前方,兩手隨意放在身體兩側,兩腿平放,胸膛挺起。告訴他們,不要趴在桌上,或者翹腳架腿。因為良好的坐姿有利於骨骼生長,有利於身體健康。

    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要防止三種讀書現象。

    一是“唸經書”,就是眼睛看著別處,和尚唸經似的,有口無心;二是“看時書”,就是讀書時老是看時間,你讓我讀半小時,我就讀半小時,看看時間到了沒有;三是“數量書”,就是讀書的遍數為標準,你讓我讀三遍,我就讀三遍,讀一遍數一遍。這三種讀書都是沒有質量的讀書。

    養成良好的交際習慣

    要告誡兒童學會傾聽,別人說話時,不能心不在焉,要專心致志地聽,瞭解對方說話的主要內容和意思;學會講普通話,聲音適度,口齒清楚,語速適中,使對方能聽懂自己要表達的意思;與別人交談,態度要自然、大放、有禮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人家該喝多少濃度的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