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祖顯忠
-
2 # 皓宇閱讀
傳統傣族節日服飾孕育著傣族人民對美好的嚮往,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傣族節日服飾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正悄然的發生著改變,變得更加豔麗多姿,但傳統的傣族節日服飾依然是那最美的一道風景。
非正宗傣族節日服飾一覽
1、本圖根據西洋晚禮服隨便設計,披肩是傣族在去寺廟賧佛時候身上的飾品。
2、本圖服飾根據傣訥服飾修改,把筒裙改為模仿中國旗袍的feel,和傳統的傣族服飾離得很遠!
3、本圖服飾代表的是傣坎提(Tai Kham Ti),指居住在印度阿薩姆邦的傣族,語言文字與緬甸撣邦,德宏傣族接近,不過這套衣服並不正宗。
4、本圖服飾設計者自己隨意用布料根據西洋晚禮服設計,因為消費者都喜歡孔雀,所以在上面刺繡一隻孔雀,但服裝跟傣族無關聯,披肩是模仿泰國中部暹羅人的,但如果讓暹羅人看到有可能會被取笑。
評語:本圖服飾混合多種元素與傣族服飾無關,不算傣族服裝。
5、本圖服飾是傣雅服飾,是在玉溪的傣族,被誤成為花腰傣。
評語:本圖服飾並非正宗的傣雅服飾。
6、本圖服飾是德昂族模仿的傣族服飾,德昂族,在撣邦叫傣loi 。在撣邦,撣邦傣族也把他們當作是傣族的一個支系,但和傣族不是一個民族。
評語:本圖服飾是德昂族模仿的傣族服飾,非傣族服飾。
7、本圖是舞蹈院校所設計的表演服飾,現被用於了許多村裡參加活動隊伍的統一服飾。
評語:本圖服飾並非傣族服飾,而是一般的表演服。
8、本圖是根據傣訥服飾修改的,融入中國旗袍的風格,側邊就模仿旗袍的開衩。
評語:本圖服飾並非正宗傣族節日服飾。
9、本圖服飾是塑膠化纖布料做的,褲子是傳統的,衣服是現代西洋上衣,帽子是服裝店自行設計的,古代是用純色布頭巾包頭,一半白色,粉紅,淡黃,因為現在很多人不會包,就被這種現成的帽子替代!
評語:本圖是現代與傳統相結合的傣族服飾,非正宗傣族節日服飾。
10、本圖還是用塑膠化纖布做的服飾,帽子卻很另類,正確的是純色布頭巾包頭,褲子樣式是對的,可以看出是大褲管。
評語:本圖服飾只有褲子樣式有傣族服飾特種,非正宗傣族節日服飾。
11、本圖服飾還是用塑膠化纖布做的服飾,帽子卻很另類,正確的是純色布頭巾包頭,褲子樣式是對的,可以看出是大褲管。
評語:本圖服飾只有褲子樣式有傣族服飾特種,非正宗傣族節日服飾。
12、本圖是現代版傣龍服飾,褲子和衣服是從撣邦進口的,可惜帽子卻很不正宗。
評語:本圖服飾是現代版傣龍服飾與其他的混搭,非正宗傣族節日服飾。
13、本圖是一些服裝店為了吸引人,丟棄傳統服飾的特點,自發設計的非傣族服飾,服飾被誤用在舞臺上表演。給外人造成了錯誤的印象,跟傣族服飾沒有關係。
評語:本圖服飾自發設計的非傣族服飾。
14、本圖是從泰國進口的現代版傣龍服飾,泰國北部傣龍人都會這樣穿,帽子是本地自行設計的帽子。
評語:本圖非正宗傣族節日服飾。
15、本圖是勐煥風格的傳統服飾,傳統上衣搭配現代休閒褲子。帽子是西洋帽子,保山傣訥男子很流行用以前的西洋帽子搭配這樣風格的傳統服飾。不過更多還是用布包頭。
評語:本圖非本圖非正宗傣族節日服飾。
正宗傣族節日服飾一覽
1、本圖服飾是居住在德宏和保山一帶的傣訥服飾。撣邦和克欽邦有大量德宏傣族後裔,這套上衣布料用的是現在工廠生產的布,筒裙叫Sin Far。
評語:本圖服飾是現代版傣訥服裝,算是傣族節日服飾。
2、本圖服飾是居住在撣邦北部,南坎一帶的傣族經常穿的服飾。
評語:本圖服飾是現代版的傣卯服飾。
3、本圖是現代傣訥婦女裝扮。上衣也是中國江浙一帶產的布料,傳統古代傣訥普通人家一般都是自家紡織,貴族除了用自家紡織的還會用絲綢,19世紀20世紀還會用英中國產的布。古代的比較精緻好看,現在相對來說粗糙得多。
評語:本圖服飾是現代傣訥婦女節日服飾,但沒有古代傳統傣族節日服飾好看。
4、本圖是傣訥少女打扮,上衣是傳統傣訥上衣,自己紡織的布,樣式是勐煥傣訥風格的。古代這個年齡其實已經著筒裙不會穿褲子了,褲子一般是小女孩的時候才穿。
評語:雖然是傣族節日服飾,但是搭配卻與年齡不符。
5、本圖是正宗的傳統的傣龍服飾。
評語:本圖服飾是傳統的傣龍服飾。
6、本圖是瑞麗地區傣族平常的裝扮,褲子是傳統的大褲管。
評語:本圖是傣族服飾,只是穿法不是傳統,用了現代的腰帶,可能平常這樣穿比較方便的原故。
傳統的傣族服飾女子一般上身穿緊身短衣,圓領窄袖,有大襟,也有對襟,布料多是自己紡織的棉布為主。
前後衣襟剛好齊腰,緊緊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銀腰帶繫著裙頭,下著長至腳裸的筒裙,腰身纖巧細小,下襬寬大。這種裝束,充分展示了女性胸、腰、臀“三圍”之美。
現在的傣裝款式在繼承傳統服飾的基礎上,從細節上改進,從面料、顏色上豐富。
面料上,不僅有村民手工紡織的棉布,還有從泰國、寮國等東南亞國家進口的棉麻、絲綢等布料,不僅漂亮而且舒適。面料的圖案也一改過去單一的橫條紋,圖案更豐富更細密有致,既保留了傣族民族傳統特色的花紋,又更加精緻美麗,因而深受人們的喜愛。
顏色上也更加豐富,有淡藍、玫紅、淡黃等多種不同顏色。
款式上,上衣仍然保留緊身、短衣、窄袖的式樣,既有圓領也有V領,有盤扣、有細帶,有短袖和長袖。
筒裙,去掉了傳統傣裝中裙頭的部分,打折改用暗釦或繫腰帶固定。
上衣和筒裙都增加花邊的運用,上衣的袖口、衣領、衣襟,筒裙的裙角、裙子中段等處適當新增各色花邊,增加了衣服和筒裙的層次感,更加美觀大方。
整體上,該顯則顯,當斂則斂,使女性曲線分明,下肢修長,顯出亭亭玉立的苗條身姿。
-
3 # 黃強黃不息
毫無懸念的是中國傳統服飾最好看。這個好看不僅僅體現在款式與色彩,還表現在凝聚在服飾上的歷史與文化。
先說最為人們熟知,最奪人眼球的服飾的顏色。中國服飾體現五行學說,與時代的顏色崇尚有很多關聯。五行相生相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學說用於解釋朝代的發展,“遞興廢,勝者用事。”因此“虞以土德王,夏以木德代之;夏以木德王,殷以金德代之;殷以金德王,周以火德代之。”因此,周以火德,崇尚紅色,赤色為周之祥瑞色。《詩經》中的詩句可以印證這一崇尚,秦人尚黑,以黑色為貴,以玄冕為祭祀之服,常以三尺黑布包頭,秦代百姓又稱黔首。漢取秦而代之,崇尚紅色。五行與天地方向配合,中央屬土,崇尚黃色,黃色成為尊貴之色。上古至秦漢時期,華人的服飾已經很有特色,服色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崇尚。
到了隋唐時期,推行服飾的品色制度,即以服飾顏色來區別官員職位的高低,大抵上紅、紫、緋為高官服色,藍、青、綠為低品秩官員的服色,白居易有“座中想哭泣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的詩句,這青衫就是唐代八品官員的服色。透過服飾的顏色,一下子就黃官員的職位高低分的清楚。這中國傳統服飾不僅色彩豔麗,而且有識別的功能。
中國傳統服飾最好看,更重要的在於它的內涵,在服飾上保護了政治、經濟、文化的內涵。周公姬旦,為了鞏固西周政權,規定了一套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宗法制度,他制訂了“衣冕九章”(明紋)之制,以明示官職上朝、公卿外出、后妃燕居的上衣下裳各有差等,對衣冕的形式、質地、色彩、紋樣、佩飾等都有明文規定。這樣,衣裳制度就納入了周朝“禮治”的範圍,成為周代“禮儀”的主要表現形式。
以帝王服飾為例,周代冕服多為玄衣、纁裳,上衣顏色象徵未明之衣,下裳表示黃昏之地。集天地之一統,有提醒君王勤政的用意。
衣服上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紋。十二章紋並不是任意為之的,而是具有象徵意義。十二章紋的形成,不僅表明服飾等差制度的形成,而且賦予了等差服飾的象徵意義。中國古代的服飾,不只是具有穿戴禦寒保護身體的功能,也不侷限於“別等級,明貴賤”的作用,而具有了代表政體,代表國威,表現社會價值取向的意義。
隋唐官員服飾除了品色區別,還有魚帶等佩飾區別。到了明清時期,出現補服制度,以胸前的補子圖案來區別官員品秩高低,文官繡禽,武官繡獸。清代官員又有冠帽頂戴的區別。
官服如此,平民服飾則在服色、面料、款式等方面有區別。
這樣含義深遠、款式眾多,服色多變,色澤豔麗的服飾,那個國家的服飾可以與中華服飾媲美?可惜的是傳統服飾的特點、含義,並沒有儲存下來,被今天的華人繼承,而只是保留在文獻中。
回覆列表
還是中國傳統服飾好看耐欣賞。因為中國傳統服飾深具傳統文化底蘊和民族氣節,彰顯龍的傳人風骨,飽涵炎黃子孫的神韻!拙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