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利刃號
-
2 # 一坑四彈
這叫進氣道
進氣道不僅供給發動機一定流量的空氣,而且進氣流場要保證壓氣機和燃燒室正常工作。渦輪噴氣發動機壓氣機進口流速的馬赫數約為0.4,對流場的不均勻性有嚴格限制。在飛行中,進氣道要實現高速氣流的減速增壓,將氣流的動能轉變為壓力能。隨著飛行速度的增加,進氣道的增壓作用越來越大,在超音速飛行時的增壓作用可大大超過壓氣機,所以超音速飛機進氣道對提高飛行效能有重要的作用。
空氣從這裡流進,供給飛機發動機燃燒用
進氣道里面就是發動機,這裡能看到發動機的低壓第一級葉片
當然要檢查發動機的第一級就得有人從這個地方鑽進去
部分飛機還有輔助進氣口 紅箭頭就是 這個輔助口在需要大流量空氣時開啟,不需要時關閉,是可以調節的
進氣道後面是發動機,這可以觀察到整個的氣流通道。
-
3 # 區域拒止
其實戰鬥機兩側或下部的洞就是進氣道,進氣道是所有戰鬥機不可缺少的部件。因為戰鬥機的動力來源是發動機,而發動機工作就需要氧氣為氧化劑使燃料燃燒產生動力,進氣道就是讓空氣進入發動機的部件。可以看到進氣道的設計也多種多樣,有的在機身兩側;有的在機身背部;有的在機身下部,還有的在機頭。
圖為米格-29飛機
如今進氣道也有好幾種,如F35、殲20、殲10B/C、梟龍所使用的DSI進氣道;F22、F-18E/F使用的卡爾特進氣道;蘇-27、米格-29使用的楔形進氣道。如今進氣道的作用不僅僅是讓空氣順利的流進發動機中,還考慮了隱身功能。對當今的隱身飛機來說進氣道是必須解決的一道坎,如果像蘇-27、F-15那樣筆直的進氣道戰鬥機是根本不可能達到隱身功能的。
圖為殲20飛機
因為敵方的雷達波可以透過進氣道直接射在發動機葉片上,形成有效的反射增大戰機的雷達反射面。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隱身戰機的進氣道都設計成“S”形,不讓敵方的雷達波照射到發動機的葉片上,此外還在進氣道內壁噴塗隱身塗料,兩種措施徹底解決了進氣道破壞戰機隱身性的難題。
圖為F16戰機
一般來說進氣道的數量和發動機是單是雙沒關係,有的單發飛機是兩個進氣道,如F35、Phantom2000、鷹獅;也有單發戰機是一個進氣道的,如殲10系列、F16系列。美系戰機一般將進氣道設計在機身兩側,如F22、F35、F15、F18;蘇系戰機的進氣道一般在機身下部,如蘇27、蘇30、蘇34、蘇35、米格29;中國戰機的進氣道多種多樣,有機身兩側的、有機腹的、有機頭的。如果一直使用噴氣發動機,進氣道個部件是永遠都不會消失的。
-
4 # 飛行堡壘
謝謝。那是戰鬥機進氣道,各個國家給自己的設計方案不同,所以形狀也各不相同,但是在本質上是一樣的。戰鬥機進氣道現在主要作用有兩點,第一:供給飛機一定流量的空氣以保證飛機發動機正常執行,現在的戰鬥機都是噴氣發動機,需要的空氣量大的出奇,動輒每秒上百千克,所以進氣道也比較大。第二:要保證進氣流場滿足壓氣機和燃燒室正常工作要求,壓氣機進口流速對流場有嚴格限制,在戰機高速飛行時,進氣口要對高速氣流進行減速加壓處理,將氣流動能轉換為壓力能。 現在的戰鬥機進氣道分為可調式進氣道 不可調式進氣道 亞音速進氣道 超音速進氣道 具體在這我就不多說了 謝謝!
-
5 # DS影片
這兩個洞是戰鬥機的發動機進氣口,根據設計的不同會呈圓形或方形。如果戰鬥機兩側都有這個洞,說明該機採用的是兩側進氣佈局。當然還會有單個進氣口設計,一般佈置在機頭或者機腹,那就只有一個洞了。
進氣口的作用是在各種飛行姿態下為發動機提供持續而穩定的氣流,並在超音速下對進氣進行減速,把氣流速度降低到亞音速後再提供給發動機。
戰鬥機的進氣口可被分為可調和不可調兩大類。
可調進氣口的典型代表是矩形二元四波系進氣口,被大量應用在美蘇二代和三代超音速戰鬥機上。可調進氣口內部有複雜的壓縮斜板,在超音速飛行中能在上唇和下唇間的壓縮斜板上產生4道激波對超音速進氣進行減速,同時進氣口內有複雜的調節裝置能根據速度調節進氣口截面積,具有很好的超音速效能。F-14、F-15、米格-25等著名戰鬥機就採用這種進氣口。
除了方形外,可調進氣口也可以被做成圓形。如殲-7機頭的進氣口內有一個能前後移動的激波錐,向前移動時進氣口截面積縮小,反之加大。這是一種兩激波系外衝壓式可調超音速進氣口,在超音速時中心錐體在恰當位置上產生的斜激波進行減速。把圓形激波錐進氣口一切兩半後,佈置在機身兩側就成為了法國Phantom戰鬥機系列慣用的半圓形可調進氣口。
不可調的代表作有F-16戰鬥機的皮託進氣口和殲-10C的DSI進氣口。F-16採用固定幾何形狀的腹部進氣口,被稱為正激波進氣口(NSI),上唇裝有附面層隔板,與機身連線處有固定的附面層排放坡道。從Block 30開始安裝F110發動機的F-16採用模組化通用進氣道(MCID),提高了空氣流量。F-16的進氣口和前起落架艙一起是模組式結構,便於以後的改進和升級。為了提高進氣道的剛性,進氣口內安裝了一根支撐柱。固定式進氣口為跨音速格鬥而最佳化,使F-16的最大速度被限制在了2馬赫之下。採用固定式進氣口比採用可調式進氣口節約重量180千克。
殲-10C的DSI進氣口使用鼓包與前掠式進氣口唇口配合工作,使有害的附面層氣流遠離進氣,是很先進的設計。F-22的加萊特是另一種經典的固定超音速進氣口,具有雙斜切菱形外形,超音速效能比DSI好,適應的速度範圍更大。
-
6 # 一葉楓流
那兩個叫進氣道,是給發動機喘氣用的。以前的飛機很多隻有一個洞,裝一臺發動機,後來裝兩臺發動機的,就有兩個洞。
也有個別飛機騙人的,明明只有一臺發動機也要開兩個洞,比如中國的梟龍戰鬥機、
美國的F-35戰鬥機、
法國的Phantom戰鬥機。
瑞典鷹獅戰鬥機
也有明明兩臺發動機,卻偏偏用一個洞,裝無辜,比如中國的殲八、
英國的閃電截擊機。
-
7 # 紫龍防務觀察
戰鬥機兩邊的兩個規則形狀的洞,其實是飛機的進氣道,其主要功能是給飛機的發動機提供用於壓縮的空氣。飛機的發動機工作週期有四個衝程,分別是:吸氣衝程,壓氣衝程,做工衝程,排氣衝程。飛機的進氣道就是為了做吸氣衝程,它可以讓空氣進入進氣道,然後讓發動機放出汽油並做壓氣衝程,再然後汽油再與剛進入的空氣混合在氣缸中燃燒並做功,給了飛機足夠的動力,最後順著飛機噴口將廢棄排出。但是三代戰鬥機的進氣道則放在了飛機底部,優點是在極端情況下也不會影響發動機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空氣,缺點是在簡易跑道或是野戰跑道難以起飛。
然而將進氣道裝在兩翼的製造方式優點在於氣動佈局較機腹進氣道簡單,工藝要求也比較低,同樣可以保證加大空氣流量,並且更適合在簡易跑道和野戰跑道起降。缺點是在極端情況下一側進氣道無法吸入足夠的空氣,使發動機正常工作需要的空氣流量銳減,容易造成空中停車。因此,不少戰鬥機使用了中和兩者優點的進氣方式,就是肋部進氣,肋部進氣方式彌補了二者的缺點,所以現在發動機的工作效率也已大幅度提高了。
進氣道是輔助發動機的關鍵部位,它對於飛機效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戰鬥機,影響更是顯而易見,毫不客氣的說,美國空軍F22戰鬥機為何號稱最強戰鬥機?其進氣專制功不可沒。
回覆列表
戰鬥機上邊的洞其實都是“進氣道”,存在的目的就是為發動機氣缸的燃燒提供足夠大空氣。其實不僅僅是噴氣式戰鬥機需要這種進氣道,就連二戰時期的螺旋槳戰鬥機也同樣需要進氣道。
以上兩款主流戰機都設計了進氣口,由於當時的活塞式戰機需求的空氣並不是很多,因此進氣道設計的並不像噴氣式戰機那樣誇張,他們存在的作用是一樣的就是為機艙提供空氣,滿足發動機運轉需要。另外發動機的冷卻工作也需要進氣道吹進去的氣流幫助實現。
進入噴氣時代以後進氣道就是戰機的標配了,由於噴氣式航空發動機的耗油量遠非活塞式發動機可以相比,相應的對空氣的需求量也是大幅度提高,這就需要更大的進氣道滿足需求。
其實對於飛機來說進氣道是雷達波反射的主要產生地,也是空氣阻力產生的主要部位,設計師當然希望去掉這個礙事的裝置。但是隻要是燒油的發動機就肯定離不了進氣道保證空氣供應,至少現在還沒有出現替代技術。
不過,設計時會盡可能的把進氣道設計的小一點,減輕對雷達波的反射作用並減小阻力。具體大小會經過精確計算,一般來說飛機在高速之下會造成進氣量下降,所以高速飛行的飛行器一般都不會有太小的進氣道。
F-35之所以被外界詬病就有進氣道的原因,閃電的進氣道的確很小很隱身,但是過小的進氣道似乎在高速我們它並不具備超音速飛行巡航能力。
中國的梟龍戰機也採用小巧的蚌式進氣道,估計高速效能也不是太好。
F-22碩大的進氣道可以保證各種速度之下的進氣量問題。大號進氣道也有助於方便地勤人員維護髮動機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