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哈韓的小韓
-
2 # 急的掉頭髮
中國地大物博,從南到北,由東到西變化大了,難以滿足每個隊的要求,但是還要根據天氣條件,儘量避開嚴寒酷暑,至於風雨就無法預測了,達不到災害程度就不能改變賽程。再一個是合理安排各隊之間的賽程,儘量少跑冤枉路。
-
3 # 斑馬大佬
足球作為一種全天候的體育運動,天氣和地理因素對比賽的影響太大了,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因素!好像國際足聯有規定,溫度超過多少,海拔超過多少都不適宜進行足球比賽,這是對運動員的一種保護,也是對球迷的負責!但儘管如此,賽場上還是有太多因為氣候原因而影響比賽的情況出現!
作為世界上最高榮譽、最高規格、最高競技水平、最高知名度的足球比賽,世界盃與奧運會並稱為全球體育兩大最頂級賽事。不過歷年世界盃多在歐洲和北美舉行,在南美和非洲舉行的世界盃次數屈指可數。除了經濟發展水平外,申請國當地的氣候應該也是組委會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
在溫帶或者亞熱帶舒適的氣溫和溼度之下踢球踢習慣的歐洲球隊,如果前往高溫高溼的地區踢球,對於體力考驗極大,當然也會影響技術發揮。2014巴西世界盃,有兩個被稱作“地獄”的球場,一個是位於瑪瑙斯的亞馬遜體育場,另一個是位於納塔爾的沙丘體育場,兩地白天的氣溫都超過30攝氏度,相對溼度都接近90%,簡直可被稱作人間蒸籠,而在這裡踢得幾場比賽,中途裁判都暫停並給了場上球員補水時間。但即使如此,在這兩片場地上來自溫帶或亞熱帶的歐洲球隊仍因不適應氣候而沒有好的發揮。如義大利連續兩場先後在這兩片場地迎戰哥斯大黎加和烏拉圭都0-1失利。
當然跨越氣候去踢球有時候也會帶來驚喜。1994美國世界盃上,沙特隊歷史性地闖入16強,就託了美國的夏季高溫的福。那屆世界盃的很多場比賽安排在中午舉行,賽場溫度高達40℃,沙特地處熱帶沙漠,球員自然比歐洲球隊更能適應比賽時的高溫。
非洲國家多處熱帶,也很自然地能適應高溫下的比賽。第十三屆世界盃賽上,摩洛哥隊在32℃的高溫比賽中逼和了上屆世界盃賽季軍波蘭隊;喀麥隆隊也是在下午冒著高溫,以2:1擊敗羅馬尼亞隊。
場地的氣壓同樣對足球比賽有直接影響。氣壓下運動員的奔跑能力和射門力量明顯減弱,低壓還會導致人體內氧分降低,球員容易出現缺氧、胸悶、頭暈等症狀[3]。第十三屆世界盃在地處高原的墨西哥舉辦,全部52場比賽只射進132個球,平均每場2.54個球,是歷屆世界盃賽最低的。這與高原氣壓低不無關係。2007年5月,國際足聯考慮到球員的健康和比賽場地對來自高海拔地區球隊有利的不公平性,宣佈禁止國際足球比賽和世界盃足球外圍賽在海拔高於3000m的舉行。當高度向上升高時,由於空氣逐漸稀薄,氣壓呈規律性的降低。一般每升高1000m,空氣中氧含量約降低10%,在這樣的環境下比賽,會影響運動員的跑動能力。
不過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很多國家會選擇到高原低氧的地方訓練,而西方科學家還創立了HiLo高原模擬訓練法,即低壓氧艙訓練,用這種方式增強骨骼肌抗氧化能力,這種訓練在歐洲足壇已經非常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