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帥過彭予晏
-
2 # 那一年那些人和事
不可否認,亞洲人種與歐美非人種在搏擊運動乃至其他所有以力量為主導的競技運動存在先天劣勢(我是說整體比較,個例或少數不能說明問題,不討論),主要表現在力量的爆發力這一方面。曾經風靡全球的日本Pride FC匯聚了世界各地的格鬥高手,賽事比賽中獲勝者以歐美選手為多,但並不意味著日本本土選手競爭力孱弱不堪,完全是沙包。pride如日中天之時,日本湧現了一大批格鬥好手,比如櫻庭和志、等知名選手,他們大有實力與其他歐美頂級選手較量一番,但他們一半都是技術流選手,拳擊力度與歐美選手差太多,日本人擊敗歐美選手的方式大多數是柔術技術降服。
這就說明一定程度上,在身體條件不佔優的情況下,可以透過其他技術方面進行彌補,最終亞洲人也可以打!
問主是想說中國MMA選手比較弱吧。確實現階段中國MMA選手整體水平較低,身體條件是一部分原因,另一部分原因就是中國MMA發展太落後,中國MMA發展起點晚也就十多年時間,且缺少官方支援,無法為MMA選手提供必要的客觀條件,這需要時間去發展。
因此,亞洲人在MMA運動中的表現並不是特別不堪,將來中國選手還是可以與歐美頂尖選手較量一番的,整體水平提升,取得好成績只是時間問題。
-
3 # 格鬥老兵
首先,其根本原因在於綜合格鬥運動在亞洲起步晚。就亞洲傳統格鬥強國:泰國、日本、南韓來說,泰拳、空手道、跆拳道分別從三國發源,都是站立技。儘管也有合氣道、柔道、摔跤、擒拿等摔柔類的武技,但總的來說,能在亞洲進行廣泛的商業化比賽的大都是站立式武技。
日本當年的老K1沒落後,能引起世界關注的亞洲賽事就幾乎沒有了。近兩年,中國的搏擊賽事隨著資本的狂熱而表現得一片繁榮,這繁榮的表象卻更像是泡沫。因為本土拳手總體實力不佳,賽事的發展就會根基不穩、後勁不足,而這些賽事下的綜合格鬥比賽水平相對更弱,比美國UFC差得遠。
其二,就歷史文化原因來說,東方人講究文雅含蓄,經常在地上滾來滾去的MMA,不太能入亞洲人的眼。亞洲人更喜歡漂亮瀟灑的動作,這一點從金庸武俠小說在亞洲文化圈的流行便可看出端倪。而西方人更看重實用主義,所以歐美更能接受綜合格鬥的形式。
其三,受經濟發展與人種差異的綜合影響。歐美經濟發達,人們在物質生活得到保障之後就想要尋找精神方面的享受或是刺激,那麼體育運動特別是綜合格鬥這種對抗性極強的運動,自然就很符合人們的需求。在強大的資本與規範高階的賽事組織下,綜合格鬥得到穩步發展。
而亞洲在二戰的重創後,直到進入到新世紀才漸漸趕上歐美,人們的生活水平才漸漸得到提高,綜合格鬥在亞洲也是近幾年才漸有發展,總體水平自然較低。另一方面,在人種差異上,亞洲人與歐美人相比總體上個子瘦小,雖然靈活,但力量較弱。很多現在正值當打之年的拳手,小時候還有捱餓的經歷,營養不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亞洲還是普遍存在的,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到今天成為拳手的人,其體格相對於歐美拳手也有差距。
綜上,亞洲人在綜合格鬥的差距,有歷史與現實的原因。但是隨著經濟的騰飛與賽事組織的發展,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亞洲人進入UFC,亞洲人也會有越來越好的綜合格鬥戰績,相信到那時UFC的冠軍也不再是遙遠的夢想。
-
4 # 好爺72282589
這幾年的歐美格鬥進步很快的,而且,亞洲人為了保面子,多多少少有些保守。可以說,“世外高人”並沒有出現。如果出現,很難說,是平手也說不定。再一個就是歐美人下功夫多,真正訓練,相反中國一類亞洲人吃苦方面存在問題,系統訓練少,對體育沒那麼重視,有關係。要當心,“東亞病夫”的帽子哦?!
回覆列表
糾正一下,綜合格鬥的輕量級裡,亞洲人還是相當強,只是在重量級裡差,這是基因和飲食習慣決定的。亞洲人的肌肉是細長的,有耐力好而爆發力差,美洲人的肌肉是短粗的,耐力差而爆發力強。另外,亞洲人以吃白肉居多,美洲人以吃紅肉居多。這兩方面因素造成亞洲人的重量級選手肌肉組成低。而輕量級選手的肌肉組成都高,所以亞洲人在反而輕量級裡面有很明顯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