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草根譚一號

    最近閒暇,看了很多文章,順帶看了看各路牛鬼蛇神仙的評論,不乏有建樹的觀點,更令人眼花繚亂的那是各種噴,還有各種裝。呵呵,幾乎能想象出對面螢幕前,那張自以為很深刻、很高屋建瓴的執拗的臉。這樣的留言不是一個兩個,而是扎堆出現,喪屍般一串連著一串,一會兒排成s形一會兒排成b形。也不知道從哪裡呼嘯而來的。為了想說點想法,就自己提出這個問題自己回答。

    先來說說什麼叫做智商固化。

    一個人,十五歲的時候這麼看問題,也還可以理解,因為教材多半就是這麼教的。但在成年以後,三十五歲、四十五歲了還這麼看問題,那就是智商已經固化了。按照常理,人類都應該越大越聰明。五歲比三歲聰明,十歲比五歲聰明,這是自然規律。四十既然叫做“不惑”,那總得比二十歲聰明。但現實不是這樣。有些人明明歲數長大了,但思維能力並不隨之增加。

    大家有沒發現一個現象:有的人一發表觀點,他們所用到的那些論據、材料,他們的理念和思維方式,都是人生前十五年在初中、小學裡學到的東西?

    比如前些年有一次網民“出征”,我旁觀了一下,發現一個現象:他們引用的詩文,罕有超出了初中課本範疇的。

    智商固化的人,除了論據永遠來自初中小學,還有一些他們很喜歡的“金句”,動輒就愛引用的,每在網上用一次都覺得自己很深刻,比如“國家之間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又比如“看問題要辯證,一分為二地來看!”這些代表了他們抽象思維的最高水平的話,也都是典型的初中小學裡的“知識”。

    也就是說,離開小學初中之後,他們再沒有系統地學習一點什麼了。也許在人生的摸爬滾打中,學了一點小圈子裡的為人處世之道,學了一點趨利避害的小法門,但是頭腦基本沒長進。不管年紀多大,他們的頭腦永遠停留在了十六歲花季的時候。就像十年前攢的一臺老機器,蓋上了機箱蓋,鉚上鉚釘,從此拒絕一切更新,要明的是,風扇還倍兒響。智商固化之後,會呈現出一個典型的特徵:拒絕一切稍微有獲取難度的知識,比如不願意看書。因為浮躁因為畏難。就這樣,越來越憎惡看書,拒絕更新知識,源源不斷地採天地之傻氣,好讓自己深陷智商窪地,無法自拔。說起來,我們每個人的成長其實都挺不容易的,都必須要翻過一道坎——忘掉小時候學的東西,把它們像出水痘一樣出掉,推倒重來。

    比如聽說歷史上一批人無辜地死去,作為人類,正常的反應是不忍、流淚,而你小時候學到的道理卻可能是他必須作為一種“進步”的代價被消滅掉。有成千上萬的人就倒在這倒坎上,一直沒翻過去。他們自己是察覺不了的,因為小時候學的那些理論很妙,自成體系,可以解釋一切現象。比如萬事萬物都可以“辯證”地看,而一切犧牲,都可以作為“進步”的代價。

    更可怕的是這些年由於西方對中國媒體的侵蝕,對中小學課本的侵蝕,潛移默化的對華人洗腦,漸漸滋生出一批批鼠目寸光的偽智者,各種磚家,各種慕洋犬,沒有去國外看過月亮偏要說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沒有嘗試過外國的生活偏偏言之鑿鑿的說外國的制度優越外國的生活就是好,中國的就差,凡是外國的,哪怕是個屁都是香的……

    ……太多,抽時間完善補充。

    這一切幾乎都可以看作是智商固化的結果。

  • 2 # 雪地葬花被盜號了

    一幫子裝逼的說別人固化,我可以說每一個願意趴下來學習新知識的人都不會固化,給人蓋帽子,四人幫就是這麼顛倒黑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蝙蝠俠把自己偽裝成布魯斯韋恩,克拉克把自己偽裝成超人”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