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太陽sSunny

    仁義實際上就是軟弱而且懦弱的普通民眾祈求強權帝王寬慰與原諒,本質上是這樣的,同時教導帝王仁愛民眾不濫殺無辜,它的背景是封建奴隸社會,以保護統治階級利益為基礎的。超越真實基礎和認知基礎的仁義即偽善。

  • 2 # 澄思心理

    仁是儒家的智慧,也是與人相處的智慧。但現在很多的解說,都把人置於一個道德的高地,完全曲解了仁而為人、仁者愛人的本意。

    德的本意是為人處事的原則、恩惠、誠信。其實質就是讓人學會適應,告訴人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仁的思想核心,並不是吃虧或者一味付出就高尚了。只是在將心比心的基礎上,與人和睦的相處。

    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充分的說明:自己想要達成某件事,先就得要幫助別人,前提還是為了自己呀。愛人的人,別人才能愛自己。

    一樣東西,你想得到別人也想得到,有兩個可能:第一別人忍讓,但他心裡會好受嗎?不會記仇嗎?第二就是相互爭鬥,勢成水火,誰都要付出代價!

    別人和你爭,如果你先幫助了別人,別人還會跟你爭嗎?所以這是一個和諧的辦法呀!

    再說比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都不想要的,強加於別人__明顯的就是鬧對立嘛。但是很多人不明白,一天到晚心裡都是裝的我一個人,所以經常打架,吵鬧。

    那勿施於人,就是讓我們不要去做這樣的蠢事,目的還是為自己好啊。和道德高尚又有什麼關係呢?

    孔子強調的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教我們去善待周圍人,這樣才能夠自己過得舒服,社會才能夠和睦,人人才能夠安心。這才是真正的智慧啊!

  • 3 # 長在深山無人識

    仁義,就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平等,人和人之間有同情憐憫之心。不能以強凌弱,以大欺小,有濟危扶貧,救死扶傷,匡扶正義,尊老愛幼之品德,總之仁義是彙集了人性真,美,美集一身。人人都應嚮往追求仁義,做一個仁義之人,

  • 4 # 青年史學家

    謝謝邀請,很榮幸。人類在認識問題的時候往往帶著多向度性,我們後世對孔子“仁”說的認識也莫能外。我們可以將這種情況看為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認識孔子“仁”說這個問題上,可以認為它涉及到了三重理解視角。第一重理解視角是道德修養,它開顯出來的是“君子之道”; 第二重理解視角是社會事功,它開顯出來的是“為政之道”,第三重理解視角是華夏文化,它彰顯出來的是“文化之道”。在孔子“仁”說論中,“君子之道”包含著“修己”、“成人”、“成人之美”的“尊德性而道問學”的問題,“為政之道”內含著家國民生、君臣上下的問題,“文化之道”暗含著文物制度、禮樂精神和夷夏之別的問題。這三重視角既有區別,又環環緊扣、互相闡發,它們和諧穩定地統一於孔子“仁”說體系當中。“君子之道”透過“修己”、“成人”和“愛人”幾個環節來實現,事實上,這幾個環節也是“成仁”的關鍵。概括言之,“為政之道”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其一,統治階層要樹立起崇高的為政理念—“正”。其二,處理好君臣關係。孔子以為,國君要有國君的樣子,臣子要有臣子的樣子; 君臣要以“禮”相待; 此外,臣工要“忠”於君主,其三,“牧民”、“安民”和“養民”。首先,統治階層實施的制度應該合乎“德”和“禮”。這是從國家的頂層設計出發所涉及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豆杉幾齡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