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0775435037
-
2 # 單純的兔子
反正我暫時是看不太出來,偶爾能看出來鯽魚口,鯉魚口,估計也是歪打正著,大師們說看得出來可能是他們功力深厚,我們暫時還達不到那個高度吧!野外魚種太多太複雜了,太難把握!要是黑坑的話,一共就那幾種魚,估計更好區分一點!
-
3 # 許我一路天涯
常年外出釣魚的人都知道,這幾種魚口是有區別的,有經驗的釣魚人基本上看得出來。
鯉魚吃口是比較謹小慎微的,在鉤餌附近轉悠之後,輕觸幾次,發現沒有危險的話,會一口吞下,擺頭就走。漂相表現為緩緩上升下降,然後輕點幾次,最後黑漂。
鯽魚又叫鯽姑娘,生來膽小,往往成群結隊在水底攝食。如果發現適口餌料,會爭相搶食,低頭吸入,抬頭就走。此時漂相表現為有力的下頓,或者送漂。
青魚個體一般偏大,即使稍大的餌塊也能整塊吸食,從容離開,漂相表現為浮漂輕點後斜向入水黑漂。
鰱魚是濾食性魚類,釣底釣浮都時有釣獲。鰱魚喜成群覓食,一旦進窩,浮漂會連續上上下下,下頓或橫向快速黑漂是鰱魚就鉤後的典型漂相。
-
4 # 行營老狼
經驗豐富的釣魚人是可以透過一些漂象的不同分辨出是什麼魚的口,下面簡單介紹幾種。
1、鯉魚經常拉黑漂
鯉魚咬鉤拉漂顯得穩重有力,大多數是拉黑漂。鯉魚由於個體大,有力量,咬鉤後在浮漂的反應上是先微微點動幾下,隨即就拉漂入水。有時由於前面的小點動看不清,就只看見浮漂被拉入水中,有時還會看到浮漂在水面橫向移動。在養殖場的鯉魚由於食物充足,拉漂略顯緩慢,而在食物稀少的大水面,鯉魚咬鉤拉漂動作粗野,其力量比養殖塘的鯉魚大得多。
2、鯽魚會託漂
鯽魚見到釣餌,先拱後嘬,先將釣餌吸人口中,隨即抬頭,水面浮漂的表現就是先點幾下,而後被托起來,這就是鯽魚咬鉤最典型的漂象。
3、草魚送漂變化多
草魚咬鉤的情況會隨著垂釣的方法、使用釣餌、以及水溫的不同等,其他外部條件的變化而有所不同。如在水溫適合、水中含氧充足時,草魚會拉漂會力道十足,不僅拉黑漂,而且動作突然,緊跟著就衝撞拽線;如果水溫稍低,又是釣底,表現為咬鉤輕,且不拉黑漂,而且只在一兩目間升降起伏;若在深秋,水溫進一步降低,草魚咬鉤時含餌不動,漂象不明顯。
4、鰱鱅拉漂狠與輕
釣鰱鱅時,如果用海竿配硬餌飛鉤,鰱鱅咬鉤後,顯得非常粗野,總是將特大的浮漂拉入水中;但是用手竿裝香甜軟餌垂釣時,基本上見不到黑漂。
這是由於飛鉤會伸出餌外,鉤子刺入魚嘴,將魚刺痛,魚會猛然逃躥,反映到浮漂上就出現拉黑漂;如果用手竿釣鰱鱅,由於配漂靈敏,鰱鱅過來攝食時,在吸吐釣餌的過程中,浮漂馬上反映出來,釣手見漂動就會提竿,所以見不到黑漂。
5、白鰷咬鉤的漂象
白鰷咬鉤,經常是“咣噹”一口,很少出現連續拉拽,反映到漂上就只見點動一下;如用海竿也只見竿尖閃動一下;如果遇上一群白鰷奪食,漂或竿尖會做不規則的顫動。
6、小雜魚鬧漂
小雜魚鬧漂最易於識別的漂象,浮漂會不停地顫跳橫移,或拉黑或送倒。調得越靈敏的漂,其跳動越激烈,釣友們形象地稱為“會跳舞的漂”。主要特徵是除浮漂作不規則的跳動外,就是浮漂輕浮,有一種飄動感。這是因為小魚成群奪食,你拉我拽,使浮漂飄忽不定的根本原因。
當然在垂釣時,所使用的的方法不同,魚咬鉤送漂的表現也不一樣。如釣鯽魚,如果使用長子線,由於子線長,鯽魚咬鉤上抬時,力量先傳到子線上,鉤雖然上提了,但子線不會及時向上升,長子線這時會拱成U字形,這樣託餌的力量就變為拉漂的力量,所以就會出現黑漂的現象。如果用的懸墜短子線,鯽魚咬鉤抬頭,又會出現送漂現象。
——上弦月
-
5 # 釣魚大事
不一樣的魚兒在吃餌的時候會有不一樣的魚訊。反應在漂子上面的狀態也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在進行垂釣活動的時候應該觀察得仔細一點點,這樣我麼才會更快的判斷出魚訊的情況,對於提高上魚率非常有好處。
1、鯽魚。這種魚兒在吃餌的時候一般非常斯文,一般是先吃餌然後再抬頭,這個過程我們一般稱之為“送漂”。也就是浮漂微微的顫動,然後緩緩的升高,這樣一來漂子能夠平臥在水中。我們在什麼時候才能提竿呢?有人認為可以在送漂的時候提竿,有人認為可以在送至倒漂瞬間進行提竿,還有人認為在平漂的時候提竿。我們在思考這樣的問題的過程中,應該首先看一下水的深度,溫度的高低,魚兒體型的大小。水比較深的話應該儘可能的快一點,水比較淺的話應該儘可能的慢一點,溫度低的時候,溫度比較高的時候應該慢一點提,溫度比較高的時候應該快一點提,魚兒體型非常小的時候,漂子上升的會比較快,魚兒比較大的時候漂子上升的會比較慢,但是應該會遲一點點。因此,我們在釣魚的時候,應該充分結合當地水域的具體情況,根據水域的具體情況來決定提竿的時機。
2、鯉魚。鯉魚為雜食性類,在自然條件下,主要吃搖蚊的幼蟲,蚌螺等底棲動物,也吃各種糧食類飼料、植物種子等。鯉魚是底層魚,它的口唇特別,能伸出成管狀,能用嘴在塘底耕泥攝食,鉤餌入口後,鯉魚身體會做出前進或後退的動作。鯉魚特別喜歡追吃活食,但又特別謹慎小心,正常情況下官總要圍著餌料檢視一翻,確認沒有問題才用嘴唇觸餌試餌,而且可能反覆多次碰餌。正是鯉魚這種獨特的吃食動作,因而構成沉墜釣先點漂後沉漂或先點漂後走漂的基本漂相特徵。發現有鯉魚咬鉤,要有特別的耐心,直到出現點漂之後接連出現沉漂才揚竿,這種點後沉漂,十有八九釣上魚來。
3、草魚。草魚以水草或陸草為食,,也喜歡禾本科植物;亦食油糠、麥麩灰面之類兼食動物性餌料,如青蟲。蚯蚓、活蛆等,草魚食量特別大,而且十分貪食,草魚可以底釣,也可以浮釣。底釣草魚咬鉤時的兩種基本漂相。一種是點跳漂相之後緊接著沉漂,一種是點跳之後的走漂漂相,這兩種浮漂動作都是鉤餌入口的漂相。但是,不論釣什麼餌,出現以上漂相也不要過急揚竿,草魚沒有吐餌悔鉤的習慣,如無特殊,滯後一定時間揚竿上魚都不是問題。
4、青魚。青魚雖是肉食性魚類,隨著飼料環境的變化,沉墜釣用糠餅粒、顆粒飼料等硬餌同樣可以釣上青魚。青魚咬鉤,常見的漂相有兩種。一種邊跳邊走,一種是搖漂之後浮漂慢慢下沉,這兩種漂相的出現,與青魚的習慣有關。點搖之後浮漂慢慢下沉的漂相,多數是鉤餌已含在青魚的口腔內,它還沒有啟動牙齒時的漂相。釣青魚同樣不要一見到漂相動作就急於揚竿,邊跳邊走漂相應在跳反跳動三到四次時揚竿,才萬無一失。
5、鯿魚。鯿魚可能會和鯽魚產生一模一樣的魚訊。但是仍然有些許的不同,就是鯽魚試咬的次數會非常多,非常快,送平漂子也會非常快,可能在中途還會出現接漂或者拖漂的情況,這幾種情況我們也應當充分的考慮到。
6、鯰魚。因生性兇猛,見到食物不商量,不計後果,吞下就走,水面浮漂的反應絕大多數為黑漂。
7、鰱鱅魚。鰱鱅魚是濾食性魚,吃食不靠咬和吞,而是張大嘴吸吮,連水帶食一起喝入口中,水面浮漂反應是迅速下沉。
8、白鰷魚。釣鰷魚的的方法很多,用立漂釣鰷魚可以釣底,也可以釣浮。由於鰷魚可以不同的方向快速搶餌,咬鉤出現的漂相五花八門:先跳後沉、先跳後飛、先平後跑、放下便飛、一沉即飛等等,鰷魚鬧窩是很讓人頭痛的,特別是水體中鰷魚很多,成群結隊地出現在窩子上時,會釣不下去的,如不棄釣,唯一的辦法就是改釣鰷魚。沉墜釣釣鰷魚應選擇丸せ世6號以下小鉤,墜外鉤可用單鉤或雙鉤,墜內鉤可用串鉤,一般為三鉤,懸墜釣多數為雙鉤。不論沉墜釣還是懸墜釣,釣鰷魚都應搶時揚竿,即浮漂即將下沉或即將飛跑時揚竿,也就是抓住鉤餌正好含在鰷魚口內揚竿,掛魚的機率會增大。
我們在進行垂釣活動的時候,應該儘量的多看一下漂子,這樣才能有效的掌握魚訊,獲得更好的上魚率。
-
6 # 阿果愛釣魚
“心隨漂動”是釣魚人夢寐以求的快感,追求這種快感的前提是要準確判讀浮漂所反映出的魚訊語言。
一,鯽魚就餌的浮漂語言
鯽魚吃食的特點是“先探餌再就餌”,先以唇部碰觸釣餌或把餌料吸至唇邊,進行探啄,再將餌料吸入口中隨即吐出,做一次或多次的涮餌,吸餌閉嘴後發現異常,馬上張嘴吐餌,若無異常後再吞餌。
1,浮漂輕輕點動;
2,浮漂微微上升半目左右後又徐徐下沉一目或半目;
3,浮漂被緩緩頂起半目或一目左右後靜止不動;
4,浮漂緩慢有力下沉;
5,浮漂微微顫動後下沉半目或一目左右靜止不動;
6,浮漂連續細微點動;
7,浮漂點動後緩慢上送;
8,浮漂點動後緩慢下沉;
9,浮漂輕輕斜向移位或橫向移動;
10,浮漂有力點動;
11,浮漂平行橫向移動;
12,送漂;
13,浮漂連續微微顫動。
二,鯉魚就餌的浮漂語言
鯉魚生性膽小謹慎,它的最大吃食特點是“拱食”。
1,浮漂微微點動後快速沉入水中(亦稱黑漂);
2,浮漂輕微顫動後徐徐上升,再有力下頓沉入水中;
3,浮漂急速抖動或走漂;
4,黑漂;
5,斜拉漂。
三,草魚就餌的浮漂語言
“大膽、有力”是草魚就餌的特點。
1,浮漂點動後有力下頓;
2,浮漂先升後沉;
3,浮漂連續出現緩慢上升和下沉;
4,浮漂徐徐斜向移位。
回覆列表
根據調漂和漂身等其他綜合因素不同,漂相也略有不同,一般來說鯽魚口要麼輕輕上頂,要麼緩緩下目,直接黑漂的情況有但相對來說較少;鯉魚口訊號明顯,要麼突然上頂,要麼突然黑漂,明顯比鯽魚口更誇張,當然也不排除有吃餌比較優雅的鯉魚類似鯽魚口。所以說漂相看出是什麼魚口可以大概估計,並不能完全準確的確定是什麼魚口。青魚和鰱魚沒釣過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