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上杉奶爸
-
2 # 成都新東方烹飪
吃烹調手法啊!
川菜擅長炒、滑、熘、爆、煸、炸、煮、煨等。
尤為小煎、小炒、乾煸和乾燒有其獨道之處。
從高階筵席“三蒸九扣”到大眾便餐、民間小吃、家常風味等,菜品繁多,花式新穎,做工精細。
川菜烹調講究品種豐富、味多味美的川菜,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和推崇,是與其講究烹飪技術、製作工藝精細、操作要求嚴格分不開的。
川菜烹調有四個特點:一是選料認真、二是刀工精細、三是合理搭配、四是精心烹調。
在“炒”的方面有其獨到之處。它的很多菜式都採用“小炒”的方法,特點是時間短,火候急,汁水少,口味鮮嫩,合乎營養衛生要求。
菜餚烹飪看似簡單,實際上包含著高度的科學性、技術性和藝術性,顯示出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創造能力。
說起川菜除了有名的冷盤,火鍋之外,小炒也是非常有名的。
比如說宇宙名菜宮保雞丁
乾煸四季豆,就是很有名的乾煸菜品。
除了這些之外,走在四川的街頭,除了火鍋店,看到最多的就是乾鍋店了。
到處都是乾鍋雞,乾鍋兔,乾鍋牛等等,只要是好吃的,就沒幹鍋做不出來的。
其實川菜不僅僅只是調味特別或者是隻有辣椒,每一個菜系能夠流傳至今,受眾廣泛是有原因的,都是有很深的文化根基和歷史傳統的。
學習更多更全更精彩的美食影片盡在
小成妹風裡雨裡也等你們來~(ღˇ◡ˇღ)
-
3 # 吃貨編號9527
川菜比較重口味,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聲譽,大體分為三個派系,三大派系中,以成都樂山為代表的上河幫菜最精緻,突出的是口味和諧,層次感強。小河幫自貢鹽幫菜最鮮香,突出味厚,味豐。下河幫重慶渝菜最糙,突出麻辣,勁爆,很重口味。
傳統的川菜太重口味、重油、高鹽、偏麻辣,四川因為地域原因,溼氣重,多吃一些花椒和辣椒除溼對身體很好,但是北方的氣候偏乾燥,多吃麻辣對身體也不利。
-
4 # 大鬍子說史
文化,絕對是文化!川菜除了辣以外,它的歷史是非常悠久的,文化氣息很濃!
從戰國末到南宋末,四川共經歷了三次大規模移民。第一次移民是秦滅蜀以後對巴蜀地區的秦國移民以及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遷六國貴族到四川定居;第二次移民是東漢末動亂裡,先是劉焉,後是劉備帶領的中原世族進入四川;第三次移民是唐末動亂中,四川接受了大批避難的中原世族。三次移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移民的高文化水準並把中原地區先進的文化帶進四川,因而促進了四川文化的進步和繁榮,而飲食作為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也得到了體現。
其發源地是古代的巴國和蜀國。據《華陽國志》記載,巴國“土植五穀,牲具六畜”,並出產魚鹽和茶蜜;蜀國則“山林澤魚,園囿瓜果,四代節熟,靡不有焉”。當時巴國和蜀國的調味品已有滷水、岩鹽、川椒、“陽樸之姜”。在戰國時期墓地出土文物中,已有各種青銅器和陶器食具,川菜的萌芽可見一斑。川菜系的形成,大致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到三國鼎立之間。當時四川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逐漸移向成都。
秦滅蜀到西漢末年的三百餘年間,由於第一次移民以後巴蜀經濟的發展,成都的繁榮導致了物產的豐富與飲食業的興旺,這就是揚雄《蜀都賦》裡說的:“調夫五味,甘甜之和,芍藥之羹,江東鮐鮑,隴西牛羊”及引具有珍稀野禽野獸“五肉七菜”的宴菜。從這幾句簡短的話,我們可以推斷,古典四川菜在西漢晚期時已經初具規模,而且中原烹飪文化的精神-“五味調和”已經成為四川至少上層人士飲食的基調;再就是“江東鮐鮑,隴西牛羊”說明了四川烹飪原料不是單純就地選取,而是透過水陸運輸從長江下游和秦嶺以西獲得。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上述描述暗示了這一時期至少上層飲食還未出現地區性的特徵,如果有,也是前一節裡談到的屬於下層人民繼承的戰國以前的“益州鹿(歹委)”這樣的不衛生,不文明陋習。在這以前,從《史記》裡記載的“文君當壚”可以推想到蜀地的餐飲業也已經出現。總的說來,和四川在秦漢以後,很少表現出巴蜀古文化遺留一樣,這一時期的四川飲食文化也基本上完全被秦漢先進文化所同化,尚未形成自己的地區特色。
-
5 # 七彩睫毛
我是重慶人,作為一個在外地混生活的重慶人來說,川菜除了吃味道還有的就是鄉音。對於我來說,從來不喜歡吃海鮮,要是吃火鍋或者是吃川菜看上去就已經色香味俱全了,好吃得不要不要的。
回覆列表
我們定居深圳十年,感覺瞎忙碌了十年,在深圳高樓大廈和忙碌擁擠的城市,西南一直是我和愛人比較嚮往的旅遊地點,16年當時老婆剛懷孕,為了滿足我們的願望及補上不完美的結婚蜜月旅行(公司有事,假很少),我和孕媽媽-我們破天荒的請了二週假期,因為是十一後,交通、住宿價格下來很多,根據機票的價格我們做了城市及攻略規劃:深圳飛-重慶-高鐵到成都-飛昆明-飛回深圳。
重慶和昆明帶過,後續會單獨發表。看到標題想到人文,我就先說說成都。
我們本次旅行住的都是家庭旅館吧!經濟實惠,家庭設施比較全,主要是可以洗衣服什麼的,可能旅遊的比較多,重慶、成都、昆明這種公寓旅館很多。成都我們住在春熙路附近,一是比較繁華、地鐵方便、最主要當時看攻略有個蒼蠅飯館(雨田)我和愛人都是吃貨,等我們一到,老城區拆遷..哭,一打聽,一跳路上西走大概1000米左右在那開呢,中午一去人火爆,我和愛人大概要了4菜一湯70多,味道不錯、經濟實惠、吃的好撐,推薦麻婆豆腐、回鍋肉。基本都是附近上班及老街坊,這可能就是人文吧。
第二天我們逛的春熙路商圈、太古、寬窄巷、人民公園,想說說人民公園-一看真是開眼界,全是打麻將喝著茶,那生活、那小資-這就是成都吧!剛好趕上當地旅遊局文化周,一個義大利的管絃樂隊表演,很接地氣。晚上回我們住的不遠叫什麼劇院看的變臉-這就是成都吧!夜宵也在住的附近吃的擼串和串串,重點說串串吧,店面在居民樓路口拐角住,叫三哥串串,屋子小,全在外面小桌吃,看樣子基本都是附近老客戶,食材新鮮、價格便宜、我是一頓亂抓,滿滿一盆串,都挺好吃,推薦毛肚、鴨腸、牛肉、羊肉、排骨串,小油碟,我是連續吃了三天他家的夜宵、喜歡麻麻辣辣的口感,喝著當地豆奶-這就是成都吧!
後面去了錦裡、武侯祠等等,說起成都有太多太多要寫。
現在有孩子不一樣了,孩子還小,等他大啦一定帶他來西南---父母喜愛的城市。
後續我會繼續寫成都、重慶、昆明遊記,可關注。
創建於2017.9.18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