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看到比自己小的就打,打其他孩子的頭。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辦?
15
回覆列表
  • 1 # 育兒專家wendy

    小孩子動手打人是怎麼回事

    小孩子好動手打人,這是兒童在自我意識和社會意識逐漸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有意的向別人攻擊的行為,併成為一種固定的反應模式。像這麼小的孩子打人,還不是什麼“異常行為“或“行為障礙”。

    一般情況是,孩子對他人有強烈的控制慾望,總想管住別人,讓別人服從自己的意志。這樣,就會有一種滿足感,認為別人都承認他,喜歡他。如果別人違背了他的意志,不服從他,由於他還不會使用語言說話表達,或說話不利索,於是,便用打人發洩自己的不滿,作為滿足控制慾望的手段。

    小孩子好動手打人毛病的形成和危害

    有時候,外界環境的消極強化,也會形成孩子的打人行為。比如,孩子受到別人的忽視或冷落,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才以這種行為方式引起別人的干預或注意。

    家長對孩子的管教方式也直接影響孩子。比如,家長好打孩子,孩子也會學著家長處理問題的方式去處理與別的孩子的關係。

    有的孩子打人跟家長教育有直接的關係。有的家長怕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欺負、吃虧,就鼓勵孩子在衝突時刻“先下手為強”,主張孩子有進攻意識。

    愛打人的孩子,一般不容易與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合作精神差,對個性發展也不利,家長應該注意糾正孩子的打人行為。

    如何解決小孩子好動手打人的問題

    分析了孩子好打人的原因,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發現孩子有這樣的問題,家長千萬不能採用“打”的方式方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你打孩子,孩子就會學著你的樣子去對待別的孩子,其結果肯定是事與願違。用“不文明”的方法,教育孩子“講究文明”,猶如緣木求魚。因為教育行為本身就是一種“形象生動”的教育。

    一個小孩子好動手打人,屢教不改。家長把孩子揪住痛打一頓,孩子一個勁地求饒說“我不打人了,我不打人了……”當家長住手以後,孩子說了一句讓人哭笑不得的話:“等當了爸爸再打。”

    面對好動手打人的孩子,要說服教育,循循善誘,引導孩子團結友愛,體驗助人為樂。引導孩子關愛、幫助弱者,為別人做好事,如拿自己的玩具給別的孩子玩,陪伴更小的孩子玩耍,或是小朋友有困難伸出援助之手,幫助解決困難等,使之獲得被感激和被表揚的愉悅體驗,就是正面的情緒體驗。

    家長要創造條件,讓孩子多獲得這種正面的情緒體驗,與因無故打人經常得到的負面情緒體驗形成鮮明的對比,有利於處理好喜歡打人孩子的自我約束力,逐步改正不良行為。

    小孩子動手打人,一般還不是倚強凌弱,不是品德問題,不要上綱上線。跟一兩歲的孩子講大道理,也是“對牛彈琴”,起不了什麼作用。還是儘量從積極的方向加以引導,促使孩子內心產生一種“內驅力”,自覺地“棄舊圖新”,自我克服而不是被迫克服不良傾向和行為。這有點兒“工夫在詩外”的意思,要比“就事論事”效果好得多。

    家長們不妨可以試一試我的建議。

  • 2 # 點燈人經典童書

    這個事情,我覺得先不用看太多那些,什麼小孩子為啥會打人的理論。

    這種理論,看到了,反而有可能會產生自己給自己找理由和藉口的問題。或者說自己懂,但是沒法要求其他家長去配合。

    首先,打人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

    而且打人這種事情,現在的家長會非常敏感,也會非常反感。

    情況好的,別人最有可能的是,不讓自己孩子和你家孩子玩了。

    情況不好的,有可能還會翻臉或者吵架。

    自己孩子打人,肯定是首先要制止。孩子不懂事,大人要明事理。先制止,然後再在家裡好好跟孩子講道理。

    其實,我們得搞明白。碰到孩子打人的事情,很多家長往往介意的不是孩子打人這件事情本身,而是介意對方家長的態度。會覺得,孩子沒教養,都是因為家長的問題。

    我們小區也有一個小孩就是這種情況。每次小朋友們都玩的好好的,他會突然打一下,或者把其他小朋友推倒。小朋友哇哇大哭,說是你再道歉也不原諒了。

    孩子打人,肯定有內在的原因。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都沒法要求其他家長去理解。

    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孩子打人這件事,當成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跟孩子講清楚。自己要拿出態度來。

    這個態度,一是對孩子,讓孩子明確瞭解到,這是一件很嚴肅很嚴重的事情,媽媽非常介意。

    第二,就是對別人的態度。要誠懇的道歉,尋求對方小朋友的原諒。

    我覺得,只要做到這兩點,孩子打人所造成的困擾,可以慢慢解決的。

  • 3 # 夢想起航1688

    孩子如果在家庭比較受到溺愛、在家裡喜歡自做主張,父母和家長又不及時管教,就容易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也有的孩子發育較好,喜歡和別人打鬧,久而久之就容易開成有主動攻擊傾向的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一、. 環境因素

    電視武俠片、有暴力的動漫片和遊戲所帶來的不良影響是產生孩 子攻擊性行為的一個重要的因素。比方說孩子看暴力片、武打片,或者玩一些暴力遊戲,這樣都會讓孩子的攻擊性心理大大加強。

    二、家庭因素

    如果家長和父母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事,就不分青紅皂白地打他一頓,孩子捱打以後,容易產生牴觸情緒。 這種情緒“轉嫁”到別人的身上,孩子就容易找別人出氣,形成主動攻擊行為。

    三、遺傳因素

    有些攻擊性強的兒童可能存在某些的基因缺陷或遺傳。

    如何糾正孩子的主動攻擊性行為和傾向呢?

    首先應該教育孩子懂得宣洩自己的感情,對於自控力弱的孩子來說,煩惱、挫折、憤怒是容易引起攻擊行為的情感,同時也是主動攻擊行為的導火線。因此父母和家長要教會孩子懂得宣洩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煩惱、憤怒宣洩出來,儘可能使孩子的攻擊行為減少到最低的限度。

    其實是要 培養孩子豐富深厚的思想情感,可以讓孩子透過飼養小動物來養成孩子的仁愛之心和愛憐之情。這種鼓勵親善行為的方法可以培養孩子豐富、深厚的思想感情,是糾正孩子攻擊行為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再次則是 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進行冷處理,就是暫時對孩子的主動攻擊行為不理睬。當孩子在外面主動攻擊別人後,家長應對其表示冷漠,並讓其在房間裡思過,自己反省,而不要對他呵斥、打罵。如能與鼓勵親善行為方法相配合,效果則會更好。

    最後要創造一個不利於攻擊行為的環境。與成人相比,孩子的行為更易受環境的影響,生活在一個有多種多樣玩具、有充裕玩耍時間以及有良好家庭氣氛環境中的孩子,攻擊行為會大大地減少。因此,家長應為孩子提供足夠的玩具和足夠玩的時間。不打罵孩子,避免讓孩子看有暴力鏡頭的電影、電視,不讓孩子玩有攻擊性傾向的玩具,不在孩子面前講有攻擊色彩的語言。

  • 4 # 水姻緣7

    首先我覺得不要著急給孩子下任何定義,比如說“就是愛打人啊、愛欺負別人、不聽話”等等冠名。有些孩子確實是淘氣,喜歡動手動腳滴,但我覺得誰都不是天生就這樣吧,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動,只不過每個人的表現形式不同,再加上性格方面,有些比較外露,有些比較內斂。如果不是受到某些外界影響的話,誰都不會是有惡意而為之吧。比如有的孩子就是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所以才會嘗試各種方式,當他發現只有自己做一些大人認為是壞事的時候才會有更多的人去關注自己,那麼時間長了他就會用這種自認為有效的方法是對事對人,往往這樣就成了別人嘴裡說的愛打人的壞孩子。還是正確引導吧,看看孩子是出於什麼原因有這種跡象的,另外要讓孩子知道這種做法的危險性和反作用,然後給孩子一些選擇,讓孩子試著透過其他的方法也能交到朋友和得到別人的關注與關心。短期內也許不是問題,但是長久不管的話,真的就得成為有暴力傾向的孩子了。個人看法僅供參考哦!

  • 5 # 高處飛翔的無足鳥

    如果你的孩子喜歡攻擊別人,記住,千萬不要一味地靠體罰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那樣雖然能夠暫時“管”住孩子,但是由於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他以後還會表現出更嚴重的報復性攻擊行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及時制止孩子的攻擊行為,正面引導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讓他明白寬容待人才能贏得更多的朋友。這樣一來,孩子的是非觀念增強了,那麼他就會逐步減少主動攻擊別人的行為,從而學會“以和為貴”,贏得更多人的喜歡和擁護,增強團結力。 別讓你的家裡整天“戰火紛飛”。這其中包括三點:一是家人之間要學會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吵架打架;二是家長儘量不要打孩子,因為這本身就是一種倚強凌弱的錯誤行為示範;三是儘量讓孩子少看那些有暴力傾向的電視,使其遠離模仿物件。只要我們能夠做到這三點,那麼孩子在與同伴的交往中遇到衝突時,首先想到的不是用打架來解決,而是變通方式,巧妙協商解決問題。這樣,孩子就能給人一種既有智慧,同時又具有小紳士風度的魅力氣場,讓人喜愛不已。

  • 6 # 愛吃糖果的小公主

    我覺得這個問題首先家長要看過觀察孩子的脾氣是不是特別暴躁啊,平時家裡面有人動粗麼。孩子一般都是模仿大人的,家長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還有當孩子去攻擊別人的時候請一定製止孩子,等孩子的情緒平靜下來,問問孩子,為什麼要去欺負小朋友,而且是打頭呢?要跟孩子講,頭腦是身體最重的部位,也是身體最脆弱的部位,不但自己不允許打,也不允許其他的人打,更不許打別人的頭。還有本身打人的這個行為就不好,如果比自己打的人打自己,怎麼辦。所以我們不希望別人打我們,首先就要做到不去打別人,要友好帶人,才收人家歡迎,我們都願意做一個別人喜歡的孩子,對不對。所以不可以打人。

  • 7 # 圓圓滿滿20112014

    首先要反思自己的家庭環境,有沒有家人對孩子的教育過於嚴格,習慣動手打孩子來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如果有,孩子就會用同樣的方法去跟身邊的小夥伴來這樣解決問題,只要遇到小夥伴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或者不喜歡身邊的小夥伴,就會也用暴力來解決,身教勝於言教,如果有這樣的現象,一定要從家長自身改變,學會用協商來解決問題。如果孩子身邊沒有這樣有暴力傾向的家長,就要找到孩子有這樣表現的原因,是身邊有這樣的小夥伴,還是給孩子看的書籍或者電視有此類問題?總之,孩子出現任何問題都是有原因的,一定要找到背後的原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8 # 花好月圓134398451

    孩子有主動攻擊別人的傾向,家長要好好考慮一下原因,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是因為寶寶在家就受到這樣不公平的待遇,家長愛朝他發火嗎?出來就拿小朋友這樣出氣!如果家長這方面做得很好,就再問問寶寶,到底是怎麼想的?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可以跟寶寶談論一下這樣做得後果,小朋友以後就不愛跟他玩了,也可以這樣對待他,讓他體會一下這樣的情況,然後問問寶寶心裡的感受以及以後的做法。告訴寶寶:“有錯誤不要緊,改了就是好孩子!”

  • 9 # super歡歡

    孩子有主動攻擊別人的傾向,首先和家長的教育有關係,家長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年紀小的孩子沒有強烈的是非觀念,他們的語言行為往往可能是一種情緒的宣洩。有的孩子說:打死媽媽。可能是反映自己對媽媽的不滿意,也有一種可能,孩子本來喜歡媽媽,可媽媽對孩子的管教粗暴嚴厲,與孩子的期待有落差。那麼家長要對自身的管教方式自省。其次,不要用暴力手段制止孩子的攻擊性行為。不要以暴制暴。暴力的家長就會出現暴力的孩子,暴力有傳遞性。打,肯定是成人給孩子樹立了不好的榜樣,而且也容易使孩子產生懦弱的性格,很害怕父母,不願意與父母接觸。長大後易產生扭曲的性格。最後要獎罰分明。要科學教養孩子。不可溺愛,讓孩子任性而為。孩子好的行為,要鼓勵。若出現差的行為,要有一些懲罰的措施。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 10 # 積極家庭教育

    孩子這麼小,為什麼會攻擊?

    原因一:攻擊是人類的本能之一。很多心理學的流派,都傾向於從本能的角度解釋人類的攻擊行為。比如,精神分析理論認為,人生來具有死本能,而死本能是一種破壞力,當這種力量向外釋放的時候,表現出的便是攻擊行為。

    原因二:先天氣質在發揮作用。前不久,在2018年3月23日釋出的(請點選:《探尋生命的最初(四):氣質修煉秘笈》)一文中,已經就兒童四種不同的氣質型別做了比較詳細的解讀。 從攻擊行為的易發程度來看,一些活動性氣質的嬰兒會顯得很霸道,經常與人爭執;另外,衝動性氣質的嬰兒因為缺少對自己行為的控制力,情緒一上來就不管不顧,所以也容易產生攻擊行為。

    原因三:分離焦慮導致情緒不佳。分離焦慮指的是孩子與某個人產生了親密情感聯結以後,又要與之分離,就會表現出傷心或痛苦,拒絕分離。

    原因四: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會以兩種方式來起作用。

    一是父母的放任不管。溺愛型的父母不約束兒童的攻擊行為,實際上是讓這種行為“合法化”,孩子得到了變相地鼓勵和支援,所以出現更多的攻擊行為。

    二是家庭中成年人的錯誤榜樣。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攻擊行為的家庭中,比如父親有家暴行為、或者母親經常語言攻擊其他家庭成員,那麼,這個孩子也會更早地、更偏好使用攻擊行為來面對他人。 也就是說,可能是小朋友在第一次做出攻擊行為的時候,嚐到了甜頭,被家人鼓勵和強化了;也可能是孩子看到了其他家人的攻擊行為,然後自己學會了。

    原因五:大眾傳播媒介中的暴力內容。社會學習理論把侵犯行為看作是透過直接強化或觀察學習習得的。 如何有效消除攻擊?

    一是消除對孩子攻擊行為的獎賞和關注。讓孩子(不管他多小)意識到,這種行為不被嘉許,以後最好不要再出現。

    二是樹立榜樣,做認知訓練。為小孩子樹立正面的榜樣,學會友善地對待他人,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教會TA正常的人際溝通和交流技能。

    三是移情訓練。對於那些先天氣質決定了很容易生氣、或者容易行為不受控的孩子,可以透過分散他的注意力來減少敵意性攻擊。及時、多次地進行移情訓練,會是一個效果不錯的辦法。

    四是創造減少衝突的環境。為孩子打造一個沒有語言暴力和行為攻擊的家庭環境,是每個父母不可推卸的職責。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較少看到攻擊現象的環境下,自然可以大大降低TA做出攻擊行為的可能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年花父母的錢應該感到愧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