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說寶寶犯錯了,不聽話的時候,怎樣懲罰他是比較好的?
9
回覆列表
  • 1 # 積木育兒

    懲罰孩子,這是父母們最常乾的事,當然也最常幹砸。幹砸了的懲罰不叫懲罰,叫傷害。

    下面,我們來聊聊懲罰這個事兒,尤其要探討下父母們在“懲罰”孩子之時最常犯的那些錯誤。

    如果對號入座後,發現下面方法恰是你在用的,那麼還是扔掉吧,越早越好。

    父母們常用的懲罰有兩種,一種是肉體的,如父親因孩子與同學打架而揍他一頓;一種是心理的,如愛的收回。

    前者(棍棒教育)可讓孩子短時間內停止錯誤行為,並可能由於害怕懲罰而不敢再犯,但同時可能會讓孩子產生害怕、生氣,甚至怨恨的不良情緒,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同時不利於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孩子可能會變得逆反、抗拒,而且不懂得關心他人。

    至於後者(撤離關愛),又有兩種常見情況:對大孩子來說,父母常用的關愛撤離就是“冷處理”,不同孩子說話,不對孩子的任何行為和情緒做迴應。對於小孩子來說,大人最常用的關愛撤離就是“嚇唬”: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具體方法不同,後果卻是一樣的。總是被這樣對待的孩子,很容易產生關愛缺失的焦慮,不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將來可能進一步影響孩子自尊自信的建立。因為孩子會在憂慮中變得過於依賴外界,缺少豐盈而踏實的從容內在。

    上述兩種懲罰,可算是有來由的,一般孩子犯下某個錯誤的時候,父母們很常用到。還有第三種懲罰,則完全是隨性的、沒道理的。

    比如,在公共場合,一個孩子總試圖光著腳行走,媽媽不允許,但是叫不停,於是媽媽覺得面子上掛不住,最後狠狠地往孩子屁股上擰了一把。

    比如一位爸爸炒股賠了錢,回到家後,孩子纏著爸爸,希望他能陪自己玩。結果好似撞到了火藥桶上,換回爸爸的一頓怒喝。

    一個朋友告訴我說,她每天早晨醒來,都是被鄰居家一位媽媽訓斥孩子的聲音吵醒的。孩子讀小學,一個男孩。我在想,這個孩子每一天的開端,應該都是噩夢式的。

    這種沒來由的懲罰最會傷害親子依戀關係。在孩子眼中,父母是沒譜的,不知道什麼情況下可以親近。父母對待孩子態度的不穩定,自然會對孩子的安全感建構造成極大損傷。

    除了懲罰方式選擇有誤,懲罰孩子的環境也是有講究的。很多父母喜歡當著人的面批評孩子,完全忽略孩子其實也是有自尊的。

    上述所有懲罰方式,不僅無效,而且有害。所以,我的建議一定是:如果你在用,那越早扔掉越好。

    到底如何懲罰孩子才是好的?打不得、罵不得了嗎?

    當然有正確的方法,而且很簡單。

    對於小一些的孩子來說,當他們做錯了,大人應該進行口頭解釋並引導。

    所謂口頭解釋,即向孩子指出他做錯事情造成的危害。所謂引導,即和孩子一起去彌補錯誤。

    比如,當孩子打翻了垃圾桶,父母應該冷靜地告訴孩子:你剛才跑得太快,把垃圾桶打翻了。太髒太亂,會滑倒人的,我們一起收拾好它吧。

    這種方式為孩子提供了評價自我行為的認知標準,讓孩子知道什麼樣的行為是正確的以及為什麼是正確的,利於孩子對他人產生同情心。同時,利於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

    對於大一些的孩子來說,當他們做錯了,大人除了要同樣進行口頭解釋,剩下的最好由孩子自己進行。

    即孩子犯下了錯,需要孩子自己進行錯誤的彌補。讓自己去承擔所犯下的錯誤的後果。這種承擔,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懲罰。

    想要避免被情緒帶走、減少無效的懲罰,我們還要始終記得一個原則:懲罰不是目的,我們的初衷是為了教會孩子規矩,而不是讓他們難受。

    具體尺度如何拿捏呢?這裡有一個案例,來自我的一個朋友。她在育兒上很愛學習和思考。案例也是她自己講述與我的:

    有一天,我和女兒走在人行道上散步。突然孩子發現了什麼好玩的,一下子掙脫了我的手,跑到了馬路邊上。我慌忙追上去制止了她。當時,她手裡正抱著她自己特別喜歡的一個塑膠瓶子。

    我心裡又是驚嚇又是生氣的,於是告訴女兒說:你既然違反了“不要亂跑”的規則,那麼,你的瓶子就不能要了。於是我就把她的瓶子扔到了垃圾桶裡。女兒當時就一臉的傷心。

    冷靜下來一想,我的朋友就意識到:瓶子和在馬路上亂跑是沒有因果關係的。想讓孩子有安全意識,更多需要平日裡循序漸進的安全教育。粗暴的訓斥,以及剝奪孩子所喜歡的東西,不過是在宣洩大人內心的不安、後怕等情緒。

    於是,她跟孩子道歉。孩子當下就表示原諒媽媽。談到這裡,她告訴我說,其實孩子有時候比大人更通情達理。

    值得表揚的是,後來為了彌補,媽媽沒有用再去給孩子買一個瓶子之類的物質補償,而是帶孩子去了家旁邊的一個小水池邊,玩打水仗的遊戲,直到玩了一身的泥水,渾身上下一團糟才作罷。那天傍晚母女倆像倆個大孩子一樣玩水的鏡頭和所有的開懷大笑,都將是孩子安全感的良好來源。

    而這種愛與安全的感覺,才是孩子心甘情願接納這個世界以及相關規則的基礎。

    所以,最後強調一句:愛是比懲罰更有力量的東西。

  • 2 # jollyswan

    懲罰寶寶,是每個父母培養孩子、糾正孩子錯誤的方式之一。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犯錯誤,自然需要父母的教育和懲罰。但懲罰寶寶也要講求科學方式,一旦懲罰不當,不但對寶寶的行為起不到規範作用,更可能使寶寶的行為逆向發展。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有效懲罰寶寶,下面十個方法科學又智慧。

    ❤1、規勸

    案例:與同伴吵架、搶奪玩具……

    建議:勿以很大聲音去壓住或威脅孩子;勿直接將孩子拉開,然後大聲訓斥孩子不是;言語間避免傷孩子的自尊心。

    ❤2、打手心

    案例:打架、亂丟東西……

    方式:用報紙製作一紙棒,外觀可包上一層裝紙;賦予它一個名稱,如警惕棒、陳家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為警惕。

    ❤3、罰坐

    案例:吵鬧不休、吵架……

    方式:在處罰區上擺上軟墊或一張椅子,可取個名字;準備鬧鐘或時鐘,計時處罰時間。

    建議:處罰地點不正對大門、不在太明顯地方;限制處罰時間,或讓孩子講處罰多久的時間;處罰完後,讓孩子說出今天被處罰的原因。

    ❤4、幫忙做家務

    案例:亂畫,亂丟東西、玩具……

    方式:準備一條抹布、掃把、盆子等清潔用具,讓孩子學習清理和養成整潔的習慣。

    建議:父母應隨時注意孩子的安全;較小的幼兒可由父母一起帶領做家事;訓練孩子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詢問孩子在幫忙家事時學習到什麼。

    ❤5、畫畫

    案例:喜歡罵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動作。

    方式:依家庭的情況,在固定處擺放一張小桌子(此處罰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書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後使用到這些桌子時,會產生害怕、恐懼的心理);準備一本畫冊及顏色不同的畫筆,讓孩子畫出、寫出心中的想法。

    建議:當孩子有受傷時,先處理受傷部位再處罰;讓孩子將發生的時間和做錯的事情畫下來;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可從孩子的畫中瞭解到,孩子犯錯的心理想法;此為藝術治療法,較不會傷害到孩子自尊心。

    ❤6、罰站

    案例:故意從高處往下跳,車上跑跑跳跳。

    方式:在家中規劃一個處罰區,可取個名字,地點以靠牆壁、不正對大門為主;地上鋪上軟墊;準備一個時鐘或鬧鐘,計時孩子處罰的時間。

    建議:處罰地點不宜太明顯或正對大門,以免傷及孩子自尊;與孩子講處罰時間不宜太久,否則會造成孩子更頑皮的反效果;視孩子的高度來決定墊子高度;處罰完後,詢問孩子被處罰原因,讓孩子自己知道做錯的原因。

    ❤7、看書、寫字

    案例:暴力傾向、說謊、順手牽羊……

    方式:選擇固定處罰區鋪上軟墊或擺放小桌子;在處罰區裡面放鉛筆、畫紙、彩色筆、故事書、色紙……;讓孩子自己先寫字或看書,化解孩子憤怒的情緒。

    建議:當不能馬上放下的工作時,可先叫孩子到處罰區去反省;別怒斥孩子的不是,與孩子先隔離,緩和彼此的情緒;等情緒平復後,詢問孩子犯錯的動機。

    ❤8、沒收心愛的東西

    案例:吵鬧不休、亂丟東西、不收玩具……

    方式:將孩子亂丟的物品予以沒收,作為懲罰。

    建議:先放下手邊的工作,並走到孩子身旁,讓孩子知道媽媽正在注意和關注;告訴孩子將亂丟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鬧,否則將有所處罰;讓孩子說出為什麼犯錯,和媽媽生氣的原因。

    ❤9、排豆子

    案例:針對耐心不足,亂丟東西等情況。

    方式:準備一個盒子、盤子,裡面有紅色、綠色等彩色的珠,幾個塑膠罐子;讓孩子在處罰桌上,將各種顏色的珠,擺放在正確位置。

    建議:如果孩子本身很叛逆,視情況針對孩子修改來處理,可先罰站、罰坐再做處罰;此目的在訓練孩子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可訓練手眼協調、分辨能力;完成後,讓孩子知道被處罰的原因。

    ❤10、禁止某些權利、要求

    案例:不愛刷牙、挑食、亂丟東西……

    方式:將孩子愛吃、愛玩的東西暫時禁止碰觸,作為懲罰。

    建議:不以威脅、憤怒的態度大聲對孩子說;讓孩子知道禁止這些權利的原因,當孩子日後表現佳時,恢復其權利。

    實施懲罰時的注意事項:

    關鍵:把握原則 控制情緒

    此外,專家也表示,孩子成長過程當中,難免都會犯錯,無論是無心的或是故意的,當父母在處罰孩子時,還需注意一些事情,以免造成不良的後遺症。

    1、安全問題,處罰物品的材質避免過於堅硬;

    2、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

    3、處罰的地點應選擇不明顯、不正對大門地方,以免傷到孩子自尊心;

    4、注意措詞、語氣,勿以威脅、恐嚇的話語對孩子說;

    5、處罰內容需徹底執行,不寬容、妥協;

    6、處罰後,安撫孩子,讓他知道父母對他的關心和關愛

  • 3 # 圓圓滿滿20112014

    我從來不覺得懲罰具有什麼大的教育作用,只會更多的讓孩子破罐子破摔或者早一點兒叛逆起來。但是孩子犯了錯誤就不管嗎?當然不是,一定要讓孩子承擔他所犯的錯誤的後果,比如,孩子把飯碗打翻了,很多家長都會大力指責孩子埋怨孩子,然後自己把摔掉的飯菜和碗收拾乾淨,這樣下去,孩子學會的只是埋怨。想想我們是否可以換個方式,把埋怨指責變成讓孩子自己承擔責任,把家長手裡的掃把和拖布遞到孩子手裡,讓孩子自己收拾打翻的飯菜,在收拾的過程中孩子就會體會到收拾的不容易,從而下次再吃飯的時候,就會小心翼翼,不會輕易打翻飯碗。我舉著個例子就是告訴您,讓孩子承擔責任即可,而不是打翻飯碗卻罰他站一個小時,因為打翻飯碗跟站著沒有絲毫關係,讓孩子承擔他的行為所導致的後果才是教育之道。

  • 4 # 汐汐媽咪的心理課堂

    我一向都不太贊成懲罰的方法來糾正孩子的行為。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並沒有意識到或預見到事情的結果的能力,他們做很多事情完全是出自本心的。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我們都更加喜歡得到別人的表揚,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一個習得行為或情緒得以建立和存在,一定是被它的結果所強化,所以,心理學臨床上更加建議用獎勵即正強化的方式來調整,建立和維持某個行為或情緒。具體到實際應用上,就是對於孩子不適當的行為採取漠視或淡化的措施,對正確的行為及時給予表揚,並以此為主,幾次下來孩子的正確的行為和情緒就能夠正常建立了。這個方法對調節孩子的行為和情緒的方面有非常顯著的臨床效果。有一點特別需要強調的就是,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都錯成這樣了還要表揚他,不如打一頓來的快來的有效果。但其實並非如此,每次的呵斥打罵看起來短期是有效果的,但其實這個效果僅在表面,孩子的錯誤行為和情緒反而被懲罰以強化了,下次在遇到同樣類似的問題他會出現焦慮,一方面想遵從本心,一方面又怕會捱打,久而久之,強迫人格會逐漸形成。另一方面,對孩子的懲罰,孩子的心中並非認可了,只是以另一種形式壓抑在心中,等到青春期的時候會以另一種叛逆的形式爆發出來,這就是很多父母會抱怨孩子從小很聽話,怎麼現在會變成這樣,就是這樣的原因。孩子的心裡是不斷髮展的,採取不適當的方式近期看起來會有效果,但其實從整體發展觀看來是不利於孩子身心發展的,希望以上心得對您有幫助。

  • 5 # 蝸牛博士

    我們從小看那本那大衛不可以,有一篇是講大衛在屋裡打棒球了後打碎了一個花瓶,他媽媽罰他去牆角坐著,我就跟他講,你看大衛這是在幹嘛呢?他說坐著,我又問,這是坐在哪裡呀?他不知道我就告訴他這是坐在牆角,然後大家都不理他,為什麼呢?因為他做錯事了,把花瓶打壞了。我說以後你要是做錯了事也要去角落裡,然後大家都不理你。以後他做錯的事的時候我就會說那你要去哪裡呀?他說去角角那。有時候也會耍賴,堅決不過去我就會跟他說,如果你在做錯事的話,就要飛去角落裡不可了,大家都不會理你的。他就會以後注意一點,但有時候守著他爺爺奶奶的話,也會故意的氣我們,小一點的孩子,我覺得就是打也沒什麼用,還是講道理或者是冷處理比較好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配置一臺高效能玩很多單機遊戲都不卡的電腦,要花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