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imi哼哈
-
2 # 公道在心中
我們老家年30下午要祖墳上把已故去的祖先請到家裡來過年。曰請祖宗。過了正月十六要送回祖宗上天,其間要給祖先上飯上香燒紙錢,跟我們同吃同住。以示紀念
-
3 # 研究文化歷史作者
是呀!每年過年都得去老墳地上墳,在家裡還要上供燒香放炮。這都是上輩傳下來風俗,供豬頭豬尾巴,供過後一家大小才能吃飯過年的。
-
4 # 糧價通
有啊,今天下午基本上都去山上老家祖墳上請老人了,在我們魯西南地區,現在燒紙祭主,上供還是都有保留的,這也是尊老敬老的象徵,一般是臘月二十九或者除夕夜下午,族長領著族中的小輩(僅限男生),去家裡老墳,燒香上墳,再請祖先,在晚上團圓飯之前,由年長的爺爺代領大家一起祭拜祖先。
-
5 # 如日中天AAA
這個必須有,過年掛宗譜,燒紙祭祖,一是敬奉祖先,2是對失去親人的一種想念,過年掛宗譜是讓他們一起回來過年!
-
6 # 每日三分鐘
#丁酉新春#祭祀先祖,是春節期間一項隆重的民俗活動。除夕到來之前,家家戶戶都要把家譜、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還有的地方還叩拜玉皇大帝(中國民間信仰中的最高之神)、王母娘娘(玉皇大帝的妻子)。供品有羊、五碗菜、五色點心、五碗飯、一對棗糕、一個大饃饃,俗稱"天地供"。由家長主祭,燒三炷香,叩拜後,祈求豐收,最後燒紙,俗稱"送錢糧"。人們在春節期間祭祀祖先、叩拜神靈,其實就是給祖先、諸神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漢人祭祖,多半做魚肉碗菜,盛以高碗,頗有鐘鳴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設火鍋,按靈位設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將火
祭祀分成祭拜祖先和祭拜各種鬼神二類。祭祀乃起源於商朝,商人認為鬼神有很大的權威,能夠決定人們的命運,所以他們十分崇敬鬼神。他們把鬼神分為天神、地只、人鬼三類,且以人鬼-祖先為祭拜的主要物件。他們認為祖先雖然死了,靈魂仍然存在,可以降禍、賜福與子孫,因此他們每天都排定日程,虔誠祭祀。這種崇拜祖先的觀念一直延續到現今,形成中國文化的特色。再者,東漢時的丁蘭(二十四孝之一)以砍柴為生,常因母親未能按時送飯,而怨怒再三。一日因見烏鴉反哺恩情受感,見母前來便迎向前去,母不解其舉,於驚慌之餘,竟投河自盡。丁蘭救援不及,只得一木,於是以之為母日夜祭拜,此一孝舉流傳民間,亦形成日後人們祭祖之習俗的由來。
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節日。據史書記載,秦漢時期,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漢書.嚴延年傳》記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隨著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越來越強固,遠古時代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了"五禮"中,之後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動更為盛行。
摺疊
鍋扇開,隨時換菜。旗族人祭祖,滿蒙不蒙古旗人供以黃油炒黃米麵,撤供時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風味。滿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蘋果、素蠟檀香,靜肅異常。除夕和元旦供素煮餑餑,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頭,獻供新茶。祭祖形式雖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懸影,上元夜撤供,親朋之至近的,拜年時也必須叩謁祖先堂。不獨慎終追遠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藉此儲存了。虞舜時期,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拜年。
-
7 # 手機使用者51079566929
你那還有燒紙祭祖,上供的習俗嗎?當然有,我們老家每年大年三十日,每家都會把老祖宗家普請回家,上供品,有大棗餑餑共10個,每一組是5個,分成兩組,還有糖果,點心,大肉,大魚,家裡人吃什麼飯就供上什麼飯。點上香,燒上紙。擺一大卓子。
-
8 # 大帥41552594
謝謝邀請,儒家思想貫穿了中華幾千年的文化,對於大部分地區和漢族以及部分少數民族的來說埋葬文化和祭祀都是不可分割的就像臺灣和祖國的關係,我們家是河北的,河北的民族也是很多的,經過多年的沉澱,清明寒食,重陽,七月十五鬼節等等都是祭祖的時節其中清明節最大最隆重,祭祀離不開上供,當然祭神明也離不開上供,上供的東西種類很多主食副食甜品等都是主力軍,其中魚只供神明鬼食萬畜,當然現在都不說那麼多了,先人喜歡什麼就供什麼,因為各地風俗不一樣可能說的東西有出入,謝謝邀請謝謝
-
9 # 易知命數6595904069
在湖南燒紙祭祖很普遍,臘月廿四、三十上墳送亮(香、燭、放鞭炮);初一拜年。清明、中元……以表對先祖的懷念與哀思。
回覆列表
我們來家還有這種習俗。除夕這天,我們會在廳堂掛財神,然後在財神面前擺一些水果,插著大棗的米飯,筷子,燒上香。燒紙我們老家是在正月初三早上,一般子女會去墳上放鞭,燒紙,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