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何為野蠻?何為入侵?
15
回覆列表
  • 1 # 瞬哥看電影

    電影《野蠻入侵》,看點極高。法國戛納電影節獲得了最佳劇本,並獲金棕櫚大獎提名;法國愷撒獎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劇本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以及最佳原創劇本提名。  影片中,風流老頭兒雷米患病重,躺在人滿為患、無處下腳的醫院走廊裡,卻仍不改其風流本性,居然如同過生日派對,日日沉陷在情人們嘻樂之中。老頭兒驕傲地說,人老了還熱愛生命,是因為依戀曾經擁有的過去! 病人最後是安樂死,走時非常安詳,笑容永遠凝固在臉上,嘴角上翹,周圍環繞著他所愛的及愛他的親人朋友們。 雷米雖然走了,但他用不屈不撓地靈魂拯救了一個吸毒女孩子。一命換一命,堪稱神聖與偉大! 觀看這部電影讓我不禁擔心起自己獨生子女的家長身分,若病重臨危時,床前只有一子,那如何招架得過來,病人又如何煎熬得起呢?看來世俗的多子多福觀念還是對的。只可憐我們這些特殊時代的犧牲品了,未來渺茫不知所措。 影片名為何稱“野蠻入侵”?根據影片來推測,應該是指政治、邪惡、絕症、吸毒、官僚、腐敗等等損壞人類精神及肉體的種種惡魔。如何抵擋甚至消滅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惡魔之野蠻入侵呢?我想,在精神靈魂上只有依靠“愛”,象雷米一樣去熱愛生命,熱愛純真,熱愛友情,熱愛自然,總之去熱愛一切美好與善良! 我心底叫著:人艱不拆,路途遙遠,還要做“情情”之人,這太難了吧?! 努力吧,也許會有希望的;不是常常說,雖然黑夜降臨了,但是太陽會繼續照樣東昇起來,依然光芒萬丈,溫暖大地人間!

  • 2 # 歪先生看電影

    《野蠻入侵》,聽名字就象一部科幻片,類似《火星入侵者》。或是一部戰爭片,類似《匈奴王阿提拉》。但其實,這只是一部講述臨終關懷的溫情片,感覺很象一篇有關文化和人性的寓言。

    原片名《Les invasions barbares》,翻譯過來,其實應該叫《野蠻人入侵》更準確。

    關於“野蠻入侵”這個詞,財經新聞上也有用過,最有名的新聞就是大名鼎鼎的萬科被野蠻入侵。

    影片大致劇情是:歷史學教授雷米因身患癌症住進了醫院,為了讓他能夠在死亡的陰影下,安詳地走過人生的最後一段路程,前妻找來兒子賽巴到醫院去陪伴他。

    賽巴是名有錢富商,他認為這世界上沒有用錢擺不平的事情,所以他用錢給雷米買來很好的醫療待遇,可以不受打擾的高階病房,可以止痛的海洛因。而且同時,他還用錢找來雷米曾經的老朋友、學生和舊情人,給他買來各種虛假的溫情,雖然最後有些假情也慢慢變成了真情流露。

    因為價值觀不同,雷米和賽巴這對父子倆一直形同陌路,賽巴原本只是抱著應付一下責任的心態來到醫院,最後在兩個人相處的過程中,慢慢加深了彼此的理解,讓多年的隔閡終於得已消除,心結得已開啟。

    情片沒有大起大闔,都在平淡中敘事,裡面掉書袋的地方很多,但掉得並不牽強。

    片名為什麼叫《野蠻入侵》呢?其實雷米作為歷史學教授已經在片中給出了我們的答案,野蠻入侵指的是公元五世紀四十年代的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與日爾曼蠻子,以推枯拉朽之勢,結束了羅馬人的時代。所到之處,白骨累累,屍臭熏天,將羅馬文明幾乎催毀殆盡。這是一個很標準的點題隱喻。

    故事的背景,是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一個因為要公投鬧獨立而很有知名度的地方,在北美唯一一小塊仍堅持說法語的地方。在魁北克省,正存在著很多電影裡所謂“野蠻入侵”的情況,那就是從九十年代開始的外來大移民,特別是華人,在電影裡則反映出來的還有販毒的中東人。

    父親是名文化人,兒子是名商人,父子的矛盾其實可以看成是文化與資本、信仰與拜金的衝突。

    父親是法式傳統,而兒子是美式作派,這也是法語文化與英語文化的碰撞。

    在影片裡,野蠻入侵是全方位的,從身體到精神,癌症的變異細胞在野蠻入侵,外來種族在野蠻入侵,外來文化在野蠻入侵,不良社會風氣在野蠻入侵,不好的價值觀在野蠻入侵等等。影片所反映出來的這些焦慮,其實在港片中也很常見,特別是97前後的影片。如陳可辛的《甜蜜蜜》、陳果的《去年煙花特別多》,以及內地被禁的《樹大招風》等,都帶有這種焦慮和思考。

    結尾父子達成了諒解,因為只有這樣,魁北克才能走得更遠,整個社會才能往上遞進。 畢竟很多事物都已經更改,不可能再回頭去選擇,可以理解,但是無法改變,就象賽巴對吸毒女雖然動了心,卻還是最終離她而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龍珠超122集,貝吉塔捶打吉連,難道不應該是吉連吊打貝吉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