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汶水田野
-
2 # 雙猴機杼
現在60多歲的老農民,還在為生存努力打拼。在農村仍然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幹活,而外出打工的當保安,做保潔,收入雖低也算輕鬆。建築工地搬磚挑土,哪裡苦和累就有他們的身影,一句話為了生存。他們沒有退休金,僅有近百元的生活補貼,保障不了自己生活需要,不象城市退休老人每月拿著幾千元退休金瀟灑過日子。
-
3 # 種田人ysh
六十歲的老農民還能做點什麼!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條件改變了,由過去吃不飽,穿不曖,過度到今天的幸福生活,雞鴨魚肉加海鮮,天然無公害的蔬菜,精細米麵伴野生,醫藥發達疾病除,健康長壽伴一生。
總之,隨富裕生活的陪伴,人的壽命巨科學鑑定,在原來的70多歲增到今天的90多歲,甚至更長。
由此說來,60歲的老農民,隨說沒有過去的身強力壯,但不得不拖著腰痠腿痛的身軀,堅守在田間地頭。
不是他們閒不住,而是坐不住,為了減輕兒女的負擔,只能如此,因為,全家靠每人3.5畝地根本不夠生活開銷,導致年青人背井離鄉,前往他鄉打工掙錢,補帖家用。
所以,為了生活,他們不得不咬牙,什麼農活都做。
-
4 # 大海16289
我是農村人,我親眼目睹我們農村的一切,做為六十多歲的老人,在城裡是退休年齡,每個月可以領到一份退休金,安度晚年。而農村六十多歲老人沒有那麼幸運,他們究竟如何?且聽以下分解。
一、幫助帶孫子,或者帶外甥,讓這類年紀的人,子女都在外地打工,把小孩留在農村,有的在呱呱學語,有的在讓幼兒園,有的在上小學及以上學校讀書,老人們負責孩子們平時的衣食住行,至於在校讀書的負責孩子們的按排他們的生活伙食。
二、沒有帶小孩的,平時種一點菜,養一點家禽,拿出市場賣,換一點生活費,改善一下伙食,補貼家用,減輕子女負擔。
三、還有的選擇搞一點養殖,養幾頭牛,或者養幾頭豬,雖然辛苦,但一年也可以賺好幾萬。
四、自己有手藝的,幫助人家建房子,有包工、也有論天算的,做一天工錢250~300元不等。
五、也有一部分人,子女條件好的,整天選擇打牌過日子,把時間用在娛樂上,每天大部分時間花在自己的牌桌上。
儘管農村老人各幹各的,但有一個共同特點,大家都離不開土地,每家每戶種1~2畝水稻,供一家人生活,除此之外,種一點蔬菜,養一點家禽,自產自食,也許這就是當今老農民最好的歸宿。
-
5 #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六十多歲的老農民還能做點什麼呢?
60歲的老農民,只要身體健康的,在農村現在看著還不算很老,超過75歲及80歲以上的就真的看起來老態了。就是說60歲的農村人除個別疾病的,多數還什麼農活都能幹的。
城市人60歲以後,退休了,一般不主動找事幹的,就是吃喝玩樂了,沒活可幹。農村人60歲的可沒有這個福分,這是天道不公的問題。農村60歲的人都幹什麼呢?
一、繼續幹本職工作,種地勞動。
這部分農民是土地沒有流轉的,兒女們都出去打工上班的。覺得把土地流轉了不划算,自己仍然耕種操持的。生貴熟賤,不如起火做飯。人家流轉方圖得什麼呢?現在機械化作業程度高,種地也不比過去了,不用辛苦勞累就可以經營土地。這部分老農民寧可自己種也捨不得流轉出去。。
二、已經把土地流轉的老農民。
這部分農民不用結記地裡的農活了,在家有孫男弟女的,接送孩子上下學,或帶帶孩子、摸摸些家務瑣事外,其它也沒有什麼事。好遛彎的沒事到處溜達遛達,好搓麻將的、下棋、打撲克的則玩會娛樂會。
三、部分60歲以上的人,上網。
我就屬於這類人,自小就對下棋、撲克、麻將、等這類玩意兒不感興趣,沒事看看天空或閉目養神,也決不捅那類玩意兒。不過喜歡欣賞豫劇唱段!
以上就是農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生活的情況,我所知道的就是這樣的,其它還有什麼,友友們補充吧!
-
6 # 都勻貓頭鷹
六十多歲的農民,倒底還能做些什麼?只要身體好,可做的事情多著哩!
打理土地
現在的農村,流行打工,男女青壯年大多外出掙錢,土地留給父輩打理。上了年紀的父母一輩子與泥土打交道,結下很深情緣,即使種地不賺錢,也要拼著老命去幹,一來自給自足,二可以賣些糧補貼家用,減輕年輕人負擔!
帶孫子順便搞些養殖業
年輕人夫婦外出,不便攜帶幼小孩子拖累工作,把孩子留給父母撫養。偌是60歲的父母身體健壯,領孫子打理田地幹家務還精力充沛,可兼搞些小型養殖業。因為,糧食是自家種的,賣了也不值幾個錢,何不躉在牲畜身上,賣了可有一筆整錢。如,可養幾頭豬,幾十只雞鴨鵝或喂幾條土狗,大牲畜如牛馬耗食量可以不養,因為它們每天除了精料外還須補充青料,割草可是件勞動強度大的事,要量力而行,不必太累!
發揮特長,靠手藝養老
有些60多歲的農村老人,頭腦聰明,手藝精湛,雖然上了年紀,幹事一點不輸給年輕人。他們發揮自身特長,以藝養家,給自己積攢一筆錢給晚年養老。農村這類有手藝的人非常吃香,一年掙個三五萬不是事,但前提是身體要健壯,
農村老人可進城找事幹
有些60多歲的農村老人,兒子要求不種地了,孫子已長大無須照看,在家無所事事,身體狀況還好,可到城裡找份事幹。城裡有許多崗位適合農村老人幹,如,工地保管員、小區保安、環衛工等等,只要是自己喜歡乾的事,都可以去碰碰,或許還能找到下半生的一席之地!
其實,農村60多歲的老人,只要身子骨還硬朗,又加上勤勞上進,不論在農村城市,都還有一席之地,就看自己怎樣打理了,古話說,""人老骨頭硬、越老越扎勁""就是這個道理!
-
7 # 50後閆媽媽的生活vlog
我是個60多歲的老農民,女性,結合自己與周圍人的情況說說我們這個年紀的人還能做什麼。
第一個,幹些力所能及的農活我周圍的大部分親戚朋友都是農民,他們裡面六十七歲還幹農活的大有人在,而且有個現象是,越是那些幹農活多的人,好像身體還越好,可能跟運動多有關係吧。說說我自己和老伴,我在老家的時候,沒事總是喜歡到田裡看看有什麼需要做的,比如除點草啦,捉捉害蟲啦,施施肥啦等,都很開心,感覺自己幫助莊稼消滅了隱患。
老伴七十一了,還年年忙農活,幹活不比年輕人差。
但是需要注意,到了六十歲以上,體力肯定比以前差了,這是自然規律,所以幹活的時候不能再把自己當年輕人,千萬不可以逞能。幹一陣子休息一陣子,感覺累了就要馬上休息,這樣才能讓幹農活發揮打發時間又鍛鍊身體的作用,不然就是得不償失了。
第二個,幫子女帶孩子如果子女都成家了,有孩子需要人幫忙帶,子女又必須工作,老農民在家也沒事幹,那就可以到子女身邊幫忙帶孩子,一方面可以減輕子女的負擔,另一方面也能保持童心。
做這件事時同樣需要注意適可而止,如果孩子大點抱不動了,那就不要硬抱,和子女說清楚,自己能用哪種方式帶孩子,哪種方式帶不了,子女們都能理解的。如果不和子女說,帶孩子累著 自己了,不但幫不了子女,反而還給他們額外增加照顧你的負擔。
第三個,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很多人年輕時候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但是因為迫於生計,沒辦法發展這些興趣愛好。到了六十多歲,什麼負擔都沒了,就可以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好好享受興趣愛好帶來的樂趣。
第四個,接觸網路這個我自己深有體會,年輕人都習慣了網路生活,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網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老年人也應該試著接觸一下,不要怕自己學不會,只要願意學,一定會學會的。
回覆列表
看到題主的問題,我就想到一個問題,六十歲的人,生活在城市裡,有養老退休金,這個年齡應該是,吃了玩,玩了吃,逛逛公園,遛遛小狗和小鳥,生活無憂無慮,易養天年的時候。而同樣的人,作為農民,還必須是早起晚睡,忙裡忙外,種地打工,樣樣活還不能放下的時候。這就是城鄉差別,人與人差別。農民,歷來就是社會的弱示群體,只能順從社會的發展腳步,確無能改變吃苦受累的命運。
在農村,六十多歲,論年齡,說不大,也不小了。說大吧,有的還有老人在,還要為生活而忙碌。處在這個年齡段的人,只要身體條件允許,還是有活要乾的。
一是管理自家的責任田。現在,農民種地不掙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產出不變,投入增加了。雖然是結節了勞動力,但是,耕種收播都用機械,不花錢,沒人給你幹,況且費用是年年增長,這點老百姓吃不銷。因此,多數家庭把責任田留給老人管理,也就是澆水、施肥、鋤草這些零星小活用人工,而這些活,六十多歲的老人,還是可以的。
二是照顧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在農村,其實,無論年紀有多大,都是閒不住的,都有幹不完的事和活。單就接送兒童上學這項任務,即不輕鬆,又責任重大。由於現在的小學都是好幾個村合併起來的,大多數村的孩子都要出村去上小學,而現在的大多數中青年基夲上都是外出打工了,因此,這項任務就理所當然地落在了老年人身上。沒辦法,這就是是現實狀況,也是教育的弊端。空閒之餘,做些家務,買菜購物,準備生活用品,準備孩子們的吃飯,總是閒不住的。
三是做些小買賣或打點零工。在我們這地方,六十多歲的人有的騎著電動三輪車,走街串巷收廢品,做點小買賣,一天也能掙個二三十元錢。有的自家地裡種點蔬菜,成熟後騎著電動車到集市上、鎮街頭出售換錢,也能維持正常生活。有的給承包土地大戶幹零工,鋤地、拔草等小活也能勝任,一個月也能收入一千多塊錢,也挺好的。有的給企業作保衛看門守戶,工作也不累,就是隻要有責任心就可以,一個月也能收入千把塊,維持家庭生活,足夠了。
總之,在農村,六十多歲的老人,只要身體無大礙,幹些輕便的體力活還是可以的。農村人不象城裡人那樣,清閒的日子過不上來,天天忙的團團轉,才覺得生活有滋味,這就是農民形象,這就是農民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