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驊駿張老師
-
2 # 數學突破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培養,很多時候孩子就是在模仿父母的樣子。我不是一個兒童心理學家,沒有能力也沒有資格去教育這樣的孩子。遇到他們只想躲的遠遠的。如果你覺得你有義務去教育他,但你卻不知道他們的父母會是什麼態度。一個孩子嚴重搗亂教室秩序,我沒忍住,跟他有了肢體接觸,結果他把我桌子掀了。我糾結了半天還是告訴了家長。家長電話裡跟我說不會護短,可第二天孩子還是跟沒事人一樣繼續搗蛋。可怕的是,他居然學會了碰瓷,我只是碰了他一下胳膊,他馬上大叫了起來:你拽我幹嘛,你為什麼拽我。就像我對他施暴了一樣。我完全不清楚前天晚上他的家長是跟他怎麼交待的。為了保護我自己,這樣的孩子我還是離的遠遠的吧。我只想好好教他們書本上的知識,其他的我無能為力。至於這個孩子,我只能放棄,畢竟當他罵我sb的時候我不可能假裝沒聽到。
-
3 # 我是杜佩玉
更多的時候我們罵一個人說這個孩子們家教,所謂的門家教其實就是父母不會教育的意思。
但是我們在罵一個孩子的時候,是不是罵過老師呢?大概沒有因為什麼沒有罵過老師。
大家想一想,一個班級內四五十個孩子在老師的教育下,有的孩子一直非常優秀有的孩子,曾經時常變動遨遊的孩子,無論是學習還是品質都不太盡如人意。
所以說這種情形下,我們顯而易見的就是家庭教育的影響,對於孩子個體的影響,我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孩子個體能力其實也主要是在家庭教育的培養中所實現的。
家長的言談舉止,家長的做事風格,基本上完全的引導孩子,影響孩子。說個簡單的故事。
一次和朋友一起玩兒,發現一個孩子,動不動的就說我治死你。
我們就非常奇怪,這樣的孩子為什麼說出了這樣的口頭禪?後來朋友和這個孩子的家長打電話,家長上了一句話說。
:老師您別生氣,是不是孩子在學校又犯了什麼錯誤?回家之後我治死他。
現在我和這位老師也就是我的朋友,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孩子的口頭禪是我治死你,原來是源於家長。
一個小小的案例說明了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說,無論孩子是好還是壞,都是家長最主要的教育責任。
-
4 # 自在人生wub
“熊孩子”到底是“熊家長”教育出來的,還是“熊老師”教的?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抓住了當今社會孩子教育的焦點,現在出現了這麼多的“熊孩子”,尤其到初中去看看吧,重點班就那麼幾個,裡面差不多都是積極上進的好孩子,而大量的其他孩子都在更多的普通班裡,其中不學無術混日子的“熊孩子”佔據了大多數!這種情形究竟是家長的責任更大一些呢,還是老師的責任更大一些?筆者談三點個人看法。
首先、從根本來說,“熊孩子”主要來自於“熊家長”,自古以來就是“養不教,父之過”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榜樣,父母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是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孩子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習慣,都在家庭教育中早已經塑造成型,俗話說“孩子就是父母的臉面”,筆者說“孩子更是父母修養的直接映像”!從社會生理遺傳學的角度而言,孩子智商的70%遺傳自家族,孩子情商的50%遺傳自父母,孩子心理性格的60%和父母基本一樣;其實關於這一點,老百姓心裡都跟明鏡似的,他們說出的話更貼切“根不正,秧不正,結個葫蘆歪巴腚”!至於後天教養,剩餘的那百分之幾十,同樣主要來自於家庭教育,最新社會科學研究發現,0~6歲,是孩子人格塑造最關鍵的時期,家庭教育搞得好,可以讓孩子受益終生!
其次、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熊孩子”之所以能夠被養成,某些“熊老師”也脫不了干係,古人云: “師者,所謂傳道授業解惑”啊!習總曾經說過: 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由此可見,好的老師對於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程度,實際上,對於“熊孩子”,高明的老師是有辦法的: 羅賓·威廉姆斯飾演的基汀老師,應該是史上最經典的老師形象了,基汀是一所保守的私立學校新來的文學老師,在一個認為教學必須要嚴格和施加壓力的環境下,基汀的教育方法卻沒有圍繞著成績和考試,他更喜歡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學習知識的方法,授課內容總是跳出課堂範圍,引導學生解放自己。面對一張張年輕迷茫,對世界一無所知的學生,基汀老師說: 希望你們也找到自己的路,找到自己的步伐、步調,任何方向,任何東西都行,不管是自負也好,愚蠢也好,什麼都行。
再者、目前出現瞭如此多的“熊孩子”,除了“熊家長”和“熊老師”們責無旁貸以外,需要社會來承擔的責任也不少!這個要從當初的計劃生育國策來說起了,“只生一個好”的基本國策無可非議,當然是非常及時、非常到位的利國利民好政策,問題是實施這一國策後的後續教育措施和手段,沒有及時跟上,更是缺乏應有的遠見性;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國家經濟的快速崛起,打工潮的方興未艾,關於子女家庭教育的問題開始凸顯出來,出現了始料未及的“空巢兒童”,以及思想解放深入發展帶來的“單親家庭”。在毫無準備的手忙腳亂之下,國內教育只好“有病亂投醫”,一會是大興“國學熱”,一會學西方的“快樂教育”,更有高考指揮棒下的“應試教育”盛行不衰,喊了很多年的“素質教育”也是徒有其表,說是教育“亂象”一點也不為過;在這種教育朝令夕改、無所適從的情況下,無論是孩子的家庭教育,還是孩子的學校教育,怎麼能不亂套呢?“熊孩子”的層出不窮,社會責任不可推卸!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熊孩子”現象,既有“熊家長”的主要責任,又有“熊老師”不可推卸的重要責任,尤其是社會責任,更是較為突出,國家埋單義務教育也是情理之中,算是給“熊孩子”們一點有益的補償吧!
-
5 # 破曉修羅
熊孩子的責任90%以上歸於熊家長。
同時一個老師教,為啥大部分孩子都不是熊孩子,只有個別是熊孩子,夠說明問題了。
-
6 # 夏夜聽蟬鳴
“熊孩子”和“乖孩子”是家長或者老師硬性給孩子貼上的標籤,是變相的心理歧視,更是扼殺孩子天性的無形利刃。
難道說真的是有其子必有其父,有其生必有其師嗎?
聽起來似乎有些道理,仔細想則大錯特錯。
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著自已獨特的性格和情感,正象樹上的葉子,看上去並無差別,實則各具特色。
如果要所有的孩子都要成為令老師家長滿意的千人一面,異口同聲的孩子,恐怕家長也沒這個功力,老師也沒這法術。
再說,“熊孩子”往往有探索,倔強,冒險,獨立思考的特點,而這些也正是他們將來出類拔萃,事業有成的特質,可我們的老師家長卻恰恰看到孩子頑皮,淘氣,多動,惹事生非的一面,而且一葉障目,不見森林。
作為老師,是孩子智力的的開發者,是知識的傳播者,不能也不應該給孩子分等別類,區別對待。
老師不是雕塑師,不可能讓所有的孩子如師所願,如家長所願。
讓樹成為樹,讓花成為花。這才是老師和家長的共同責任。
所以,既然這是孩子的特質,就可以加以引導,但決不能管制扼殺。老師和家長都應該積極反思,理智面對。
回覆列表
熊孩子犯罪,大機率是父母教出來的。
父母“護短”,“護”成了縱容。
熊孩子總是惹事兒,他們的父母也難逃干係。
有殺人的,如大連13歲男孩殺死10歲女孩。
也有搶劫的,如呼和浩特的熊孩子李、梁、姚、呂、王搶劫15歲女生小楊。
長達近一年的時間裡,小楊曾多次曾遭受欺凌:被拉到學校附近小巷子扇巴掌、搶手機、索要錢等,甚至遭30餘人圍毆。
後來,小楊在其父親陪同下報案。
去年10月26日,涉事的6名未成年人及其家長被叫到派出所進行調查。搶走小楊手機的熊孩子的家長,擔心孩子們受到法律制裁,開始“護短”,跪在地上請求小楊的媽媽原諒。
他們這一“跪”,似乎讓我們看到了熊孩子“誕生”的軌跡,竟然與下面的故事驚人相似:
逆子某甲因殺人被判處死刑,即將綁赴刑場,執行槍決。
臨刑會見,逆子某甲見到了親孃,他對娘說,您養我了二十多年,挨槍子兒之前,想再吃一口奶……
老孃聞聽死到臨頭的孩子這麼一說,哭得死去活來。
逆子也是她的乳頭刁大的,如今,當孃的竟然要用奶水送孩子最後一程。
於是,老孃慢慢解開衣釦,將逆子攬在懷裡。
就在兒子將嘴湊上老孃乳頭的一剎那,老孃發出了一聲淒厲的慘叫。
某甲從嘴裡吐出咬斷的乳頭,對著親孃瘋狂大笑:“我——恨——你!”
某甲被押赴刑場,老孃被送往醫院……
原來,某甲三四歲時,媽媽帶他到鄰居家玩,他順手拿了一根針。回到家,他把縫衣針交給了娘,娘非但沒有責怪他,還誇他聰明。
從此,某甲為了取悅娘,將小偷小摸來的小東西都說成“撿的”,交給娘後,娘照收不誤,也不忘隨口誇獎一句。
後來,某甲從偷雞摸狗到撬門別鎖,從入室盜竊到攔路搶劫……屢屢得手。這些,娘都知道,但她認為兒子“有本事”,從來不加以阻攔。最後,某甲在一次盜竊中被發現,殺人滅口。
熊孩子某甲把他的墮落軌跡,都歸罪於親孃。他說,如果我當初偷針的時候娘及時教育我、責罵我,就不會釀成今天的大錯!
我最初聽這個故事時,是母親講的,她講過多次,每次都會多多少少加入一些她的“創作”,但每到故事結尾,都是那句老話:“小時偷針,長大偷金”。
母親沒有多少文化,但她的意思我明白,就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成為正直、善良、上進的人,就要在他們啟蒙的時候,就給他們正確的三觀。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很多問題是大人造就的,家長的問題若不調整,孩子的問題也調整不了。”
呼和浩特的小楊被長期霸凌,並搶走手機,熊孩子的家長們想一“跪”了事,想得太簡單了。
我看,這些下跪的家長,可能離熊孩子“咬”掉你們乳頭的時間不遠了。
願天下父母以此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