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抱著小鯤鯤的莊周
-
2 # 資深心理諮詢師俞均
童年,是我們心理發育和成長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我們需要的“心理營養”(愛、溫暖、自尊等)得不到滿足。這個心理發育不良的孩子,在內心的某個部分就停止了長大。等到我們成年後,一旦遇到心理挫折,我們的行為就會被那個小孩指揮,沉浸在痛苦中,造成我們在關係中的掙扎和痛苦。父母由於自身成長經歷與文化的因素,很少能夠完全懂得並滿足孩子的需求,我們每個人都承載著家庭的創傷,文化的創傷。
1. 與內在失去聯結
以身份喪失為特徵的一種疾病,表現為會跟自己的感受,需要和慾望脫節。孩子需要安全感和健康的情緒模式,才能瞭解自己內在的訊號,他們也需要有人幫助,把思想由其情感中區分出來。但是如果家庭環境裡充滿了侵擾,這個孩子就必須把焦點完全投注在外,時間久了,他就失去了由內產生自尊的能力。一旦缺少了健康的內在生活,一個人就會遭到放逐,而必須從外界尋找滿足感。因此他不知道自己是誰。 我的理解是,孩子需要相對安穩健康的家庭,少變故。
2. 侵犯
受虐的孩子長大極有可能成為罪犯,這個過程叫做:與犯罪者的認同。希特勒童年經常遭到毒打羞辱,他的父親是一名猶太地主的私生子。因為性,身體和情感上的暴力帶給孩子的驚嚇太大,所以他會在受虐的過程中無法停留在自己裡面。為了熬過這種痛苦,這個孩子會喪失掉對他本人身份的一切認同,反而成為犯罪者認同。
小時候被父母打過的孩子,有孩子之後更容易選擇打孩子也是一種認同。
3. 自戀性失常症狀
每個孩子都需要有人無條件的愛他們,至少一開始的時候(注意這句話)。如果沒有一位不帶任何批判眼光,全心全意愛他們的父母或者照顧者,他們就會缺少一面鏡子,而無從認識自己的身份。這是一種健康的自戀需要,讓孩子有我是可親可以被接納被重視的認知,最後得到“我存在”這樣的認知。
被剝奪此類自戀需求的內在小孩,成年之後會對愛,關注和情愛產生無厭的渴望。無論這個成年人無論得到多少的愛,總還覺得不夠。 自戀需求被剝奪的孩子成年之後,他的需要可以表現出很多形式: 對一個又一個的人際關係感到失意失望。 永遠在尋找一位能滿足他一切需要的完美愛人 。成為有癮癖的人 。靠尋求物質和金錢帶來價值感 。 利用子女滿足自戀需要。
4. 信任問題:
當照顧者不可信時,孩子會產生很深的不信任感。因此控制成為一種癮癖。
孩子透過信任父母,照顧者學會信任。而信任問題出現兩種現象:過分信賴依賴別人(比如權威),另一個則是與人隔離。
5.內在與外在的實現行為
外在實現:未被滿足的需求會藉由情緒釋放出來,比如: 在別人的身上重施暴力, 對我們的孩子說或者做我們絕對不會說或做的事情。 自然產生的年齡退化---亂髮脾氣,噘嘴等(亂髮脾氣很多媽媽都有哦) 不合時宜的叛逆,執行理想化的父母規則。
內在實現:在自己身上施行過去所遭受的虐待。比如會用童年遭受的懲罰方式懲罰自己。 向內實現的情感能量,會導致嚴重的生理問題,比如腸胃疾病,頭疼,背疼,關節炎,哮喘,心臟病,癌症。意外頻生也是另一種向內實現的形式。
6. 不實際的幻想
這個印象最深的就是父母告訴孩子,他們的行為要直接為別人的感受而負責,比如:你看看你做的好事,你媽媽好難過。你可高興了吧?你把你爸爸惹火了。另外一種增強不實際的說法就是:我知道你在想什麼。
成人之後我們會有這樣的不實際幻想:如果我有錢,我就安全了。如果我的愛人離開我,我就會死。文憑可以使我聰明。如果我努力,世界就會回報我。等候會帶來奇妙的結果。
童話通常會給我們這樣的不實際的幻想,比如灰姑娘,白雪公主都是在等待王子的拯救。男孩子從童話中學到不實際的期望,只要他們找尋和追求就會找到夢中情人。
7. 親密關係的失常
當父母不能肯定孩子的感受,需求和慾望,他就是排斥了孩子的真實自我。那時,一個假我就建立了。日久假我就變成了他以為他所是的那個人,而忘記了這個假我只是一個應變措施,是按別人的劇本產生的一幕戲而已。 如果你不知自我為何,就無法與人親近。
每個人都有強固的疆域界限。身體講解能保護我們的身體,性疆界保護我們不會被迫與人發生性關係。情感疆界告訴我們自己感情範圍的終點和別人感情的起點所在。這些疆界使我們明白何時我們的感受是有關自己的,何時是別人的。還有智力和精神疆界決定我們的信念和價值。 當一個孩子因為疏忽或虐待而受傷,他的疆界就遭到破壞,會促成孩子發展處對遺棄或套牢的恐懼。當一個人知道自己是誰,他並不會怕被人套牢。當他有自我價值感和自信心的時候,也不會恐懼遭人遺棄。但是一旦少了強固的疆界,我們就不知道哪裡是自己的盡頭和別人的起點。我們會難以向人說“不”,也不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無法與人建立親密的關係。
8.上癮性行為、強迫性行為
受了傷的內在小孩是導致癮癖和上癮性行為的主因。受了傷的內在小孩因生命受到傷害造成的心理轉變就是上癮性行為。比如:飲食性上癮行為是最強烈的心情轉化劑。其他還有:認知癮癖,是一種逃避感受的有利方式。思考可以使逃避感情的一種方法。還有悲傷癮癖,恐懼癮癖,喜悅癮癖。 這些癮癖的核心都是受了傷的內在小孩一直處在飢渴和無法饜足的需求裡。
9.思想扭曲。
皮亞傑把孩子稱之為認知異客。孩子愛把事物絕對化,表現為:全有或全無的極端判斷。比如:如果你不愛我就是討厭我。這是一種情感性推理。如,父母沒有時間陪我是因為我不夠好。爸爸打我是因為我做錯了。 孩子需要有健康的示範,才好學會把思想與情感區分開來。 思想扭曲的的模式是擴大化或者細節化。 成年之後會把事情變形擴大化或者惡劣化比如:我老了,社會保險系統沒有錢怎麼辦?這純粹疏於自己嚇自己。
10.空虛
由於真正的自我被遺棄了,裡面留下了一個空缺,即“個人靈魂裡的空洞”真我喪失,他體驗到的就是那個假我所要求的感受。 空虛會導致孤獨。
尚未從過去的傷痛中走出來的人,說話言不由衷,做事優柔割斷,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因為一些與當下毫不相關的事情遭受巨大的痛苦——哈維﹒傑金斯
樓主先說下自己吧。小時候學習很好,不誇張地說一句,每次考試都能拿到獎狀,但有一次考了第二名,我媽就問我為啥這次沒有考第一名?我沒說話,感覺我媽看重獎狀而不愛我,從那時起我很討厭學習,也討厭我媽媽。後來長大了也明白那會父母只是開玩笑,但性格就是轉不過來,沒吃和我媽說話不過三句就開吵,可我平時是個很溫和得人,感覺除了我媽之外我都不會和別人吵,可能真的對我影響很大吧!你們呢?小編有酒,您們有故事嗎?
回覆列表
我說說我自己吧,我小的時候被奶奶帶去打預防針,後來打完了要坐車回家,。我可跑的快啊,一溜煙兒的就到了車門,我就想回頭看看奶奶。“誒,奶奶呢?”我又按原路返回找奶奶,然鵝奶奶已經到了車門,我還不知道。我嚇得一直哭,後來奶奶才看到我,把我抱上了車。
現在想起來,真的好可pia,感覺活到現在是個奇蹟。自那以後,我都不敢跑到前面(在陌生的地方),怎麼都要拉著大人的手或者衣角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