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父母年代記憶

    埃及非常有可能就是夏朝,因為埃及的圖騰和夏的圖騰都是太陽鳥。

    埃及的蠍子王就是大禹,因為蠍子王的石像和我們歷史記載的大禹形象一致,甚至是蠍子王的繪圖也和大禹圖一樣。

    赤水就是紅海。

    兩河流域蘇美爾人時期就是堯舜時期。

    埃及的建造就是丹朱南侵一手創造的,然後由夏啟遷都到此。

    舜和堯政治鬥爭,堯子丹朱奉命南下開疆擴土,直打到赤水,並建立了都城。

    這個都城就是後世啟建立夏朝所使用的都城,而在中國東亞版圖上的赤水和中國南方並沒有考古發現這樣的文明中心。

    並且二里頭遺址位置也不符合我們文獻的記載,太西北的一些。

    我們華人是商朝盤庚時期被迫遷都到東方的,所以我們才會存在夏商斷代工程。

    所以才會存在司母勿鼎上記載的商人與鬼方的征戰。

    雖然我支援這個觀點,但是證據有些少。

    以下引用微博地址古埃及史與夏朝歷史對比揭示真實的夏

    博主兵策儒劍的論述:

    基於中國本土考古並未發現令人信服的夏朝存在證據,以及西方古埃及考古歷史證據、中國古籍記載證據,以及古漢字與古埃及圖畫文字對比,根據這些可信、公開的,大家都可看得見的直接證據分析對比揭示了夏的真相!

    1 古埃及早王朝 VS 五帝時代

    (參考 良渚玉器上的古埃及早王朝法老蠍子王(禹)的名字)

    年代 西方考古古埃及史 (古埃及早王朝時期)

    中國古籍記載的夏朝

    (五帝時代)

    古埃及自稱

    古漢字“夏”

    前3200年?

    早王朝上埃及 第一位國王:Scorpion I(蠍子王一世)。在埃及Umm el-Qa"ab 最早的墓葬中有蠍子王符號。

    另外在蘇美爾烏爾(虞?)第一王朝墓葬出土的牛首箜篌繪畫中有個人首蠍尾的形象。

    古漢字”黃“

    前3150年?

    早王朝上埃及 Iry-Hor ((讀音:伊堯))

    古漢字”堯“

    早王朝上埃及 Sekhen,Sekhen意思是擁抱,讀音“森漢”,或者讀著Shen,與舜shun的發音很相近。他是Iry-Hor繼任者。

    注意這個器皿上的字是用筆書寫上去的,其筆畫方法已經非常像漢字!古埃及除了聖書體,很早時候就還有手寫體!

    古漢字”舜“,舜是堯的繼任者

    前3150年?

    早王朝上埃及 King Scorpion (蠍子王二世) 或者Narmer,他是Sekhen的繼任者。

    他被希羅多德稱為“美尼斯(Menes)”。傳說他以武力統一上下埃及,並建都孟斐斯。他被認為是第一個統一埃及的國王。也是古埃及古王國第一王朝首位法老。他的形象是一個蠍子。

    古漢字”禹“,禹是舜的繼任者

    顧老教授講過“大禹是條蟲”

    《竹書紀年》捲上:“禹於石紐。虎鼻大口,兩耳參鏤。”

    古埃及法老巾冠:最早的帶有蛇頭的Nemes巾冠形象在古埃及第一王朝的一個象牙標籤上就有發現。很有可能是納爾邁開始制定的。

    古漢字”禹“另外一種形式 ,注意中部翹起的蛇頭形狀。

    據維基,蠍子王一世的接任者可能是“雙頭鷹”

    古漢字“顓”

    根據司馬遷,黃帝繼任者可能是顓頊。

    2 古王國時期(第1王朝到第6王朝)

    參考(Hor-Aha是不是就是夏啟 夏啟名字對應)

    年代 西方考古古埃及史中國古籍記載的夏朝前3150年?

    King Scorpion - Narmer 蠍子王二世,二人為同一人。是古埃及第一王朝的首位法老,傳說他以武力統一上下埃及,並建都孟斐斯。他被認為是第一個統一埃及的國王。

    傳說禹破壞禪讓制傳位給兒子啟建立夏朝 前3050年

    Hor-Aha,Narmer的兒子,第一王朝第二位法老。

    夏朝第二位國王為啟,禹的兒子。

    古漢字“啟”

    前2589–2566

    第4王朝第二法老 Khufu (胡夫)

    古漢字“昆”

    顓頊的後裔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昆吾、參胡、彭祖、會人、曹姓、季連。昆吾氏是陸終的長子,其弟季連為楚人的先祖。昆吾做過夏的國王,故楚人稱昆吾為“皇伯父”,並以此為驕傲。昆吾氏族及其後裔在夏朝一直很有勢力。

    吳回在帝嚳時代接替他的哥哥重黎成為了姬姓部落的火官,又叫"火正、火主、祝融",故而昆吾氏又稱祝融裔。(火官可能負責青銅器冶煉)

    前2181–2060古王國經歷6個朝代。在前2300-2200年左右,中東經歷大旱。乾旱引發的大面積饑荒使古埃及進入了持續近二百年的黑暗時代。這就是古埃及處於分裂狀態的第一中間期((2181-2060 BC)。在此之前是古埃及古王國第六王朝(2345 to 2181 BC),直到中王國((2060-1802 BC)《國語·周語》載:“昔伊洛竭而夏亡”。夏的第一次衰亡,在《國語》中有隻言片語被記錄,伊洛可能是尼羅河諧音。乾旱可能導致伊洛河(尼羅河)枯竭。但似乎並沒有在《史記》中體現。中國境內的伊洛河只是河南西南部的兩條小河,很難想象這兩條小河枯竭能導致夏亡。

    3 中王國時期(第7王朝到第16王朝)

    參考:太康法老名之確證 (太康法老名確證)

    年代 西方考古古埃及史中國古籍記載的夏朝前1765年

    百度介紹說,古埃及第13王朝存在時間前1784-前1668,116年裡65位國王在世,平均2年不到就有一位法老。

    Khendjer,是13王朝的一位法老。他的荷魯斯名字為:

    Horus Djed(泰) kheperou(康)(參見太康法老名確證)

    十三王朝時期王位都不穩定,所以很少有法老能留有金字塔,但Djed(泰) kheperou(康)是其之一。國政被閃米特人操縱。

    喜克索斯人(Hyksos)是古代亞洲西部的一個混合民族,喜克索斯也譯希克索。近年的研究越來越清楚地證明喜克索斯人主要屬於閃族,而他們很可能是迦南人。他們於前17世紀進入埃及東部並在那裡建立了第十五和第十六王朝(約前1674年至前1548年)。他們推翻了埃及虛弱的第十三王朝(首都孟菲斯),統治了中和下埃及一百多年。喜克索斯人將新的戰爭技術如複合弓、馬和馬拉的戰車引入埃及。他們建立的這兩個王朝的實情今天還不是十分清楚,但這兩個王朝的統治者是互不相關的。傳統的說法一般只把第十五王朝的六位統治者稱為喜克索斯人,而第十六王朝的眾多王子們是喜克索斯人、其他亞洲閃族人和服從這些新的統治者的當地埃及王子的混合。第十五王朝的統治者的名字我們今天知道。這些名字在埃及的建築、刻有聖甲蟲的寶石和其它小物件以及在曼尼索的埃及歷史中留下來了。埃及歷史上這一段軟弱、外族統治和混亂的時期被稱為第二中間期。

    太康失國與后羿代夏:啟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歡飲酒、打獵、歌舞,而疏於朝政。啟死,其子太康繼位,也沉湎於聲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內部矛盾日趨尖銳,外部四夷背叛。東夷族有窮氏首領后羿看到夏王朝內部矛盾重重,借太康外出狩獵數月不歸之時,乘機掌握了夏的政權。太康死後,其弟仲康繼位,仲康勢弱,當了傀儡。仲康死後,其子相繼位。后羿把相趕走,自己當了國王,這就是史書上稱作“太康失國”和“后羿代夏”的故事。

    從 Khendjer法老的荷魯斯名被確認為太康之後,那麼以此為標杆,可以看到《史記》把太康直接說成是啟的兒子,相當於丟掉了從啟到太康的1300多年的夏曆史。畢竟司馬遷時代距離黃帝到太康時代也有2000-3000年了,他關於三皇五帝等記載也是根據他尋訪有學問的人之後記錄的,顯然啟之後1000多年曆史太過複雜,沒有書籍光靠口傳很難完整記錄下來。比如“伊洛竭而夏亡”在《史記》中沒有體現。又比如關於楚人的記載中,昆吾氏做過夏國王,但在《史記》關於夏國王譜系中並沒有昆吾氏的位置,但如果與西方古埃及史一對比,昆即胡夫,真相立馬就水落石出。估計秦始皇燒燬了很多周人來源和歷史的書籍,也可能是出於對曾經作為周人奴隸的秦人報復。

    約前1674年至前1548年 喜克索人人統治下埃及長達100多年

    中國古籍記載太康失國百年。

    新伊林人曾把古籍記載的“商湯滅夏”對應為喜克索人入侵古埃及。

    中國古籍又記載,太康失國期間,昆吾氏曾組建勤王之師,以尊夏王室。古籍又載“商湯滅夏”時昆吾氏部族又被打散。昆吾氏最早遷徙到山西安邑一帶,還有一說是到川西與三星堆有關,鑑於昆明所在西南,楚人走南路也有可能。推測喜克索人入侵古埃及時,楚人先祖部落奮起反擊,但被喜克索人打散後流落到東方,最早進入山西。因此楚人可能是把青銅文明帶進東亞的主要傳播者之一。

    據《呂氏春秋》(成書於戰國末年)記載:商湯滅夏,戰於鳴條時,軍中就有七十乘戰車。“商湯滅夏”時,動用了大量的戰車,而動用馬拉戰爭正是喜克索人入侵古埃及時的景象,此時馬拉戰車剛發明不久。顯然後人把這些故事都糅合到“商湯滅夏”故事中。

    3 新王國時期(第17-18王朝)

    參考:卡摩斯就是少康之確證 (少康名確證)

    年代 西方考古古埃及史中國古籍記載的夏朝前1554–1549

    Kamose,卡摩斯十七王朝末位法老,是喜克索斯的封臣。十七王朝的最後三位法老塔阿一世、二世和卡摩斯,開始和北方的西索克人鬥爭。約前1575年,卡摩斯和其父親Seqenenre Tao在埃及與外族喜克索斯人的戰爭中戰死。他的王銜名確證即為“少康”二字:

    雅赫摩斯是卡摩斯的弟弟。他繼承兄長的事業,將喜克索斯人徹底逐出埃及,使埃及獲得復興。雅赫摩斯在位時對努比亞進行了多次遠征,從而恢復了埃及對該地區的傳統控制。他的王朝標誌著埃及史上新王國第十八時期的開始。

    “ 少康中興“或”少康復國“:

    少康是中國夏朝的第六代天子,其父相被敵對的寒浞派人殺死。少康是遺腹子,憑藉個人魅力,得到有仍氏、有虞氏的幫助,廣施德政而得到夏后氏遺民的擁護。經過周密的策劃,少康透過用間、行刺等手段,以弱勝強,最終戰勝寒浞父子,中興夏朝。

    約前1540前後維基百科認為前3200年古埃及人已經發明瞭航海(3200 BC: Sailing in ancient Egypt),之前博文推斷此時良渚正是早期古埃及人的開拓地。

    少康庶子于越或無餘封於會稽。

    據《史記·越王句踐世家》張守節“正義”引賀循《會稽記》:“少康,其少子號曰于越,越國之稱始此。”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越王句踐,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祀。面對中東民族(東夷)的入侵,古埃及夏人已經深深體會到亡國的慘痛,此時重新重視良渚地區並封少康兒子於此顯然也有多準備一條退路的選擇。

    甲骨文裡無“夏”字,但商人曾經臣服於大禹,倒是確有其事,甲骨文裡也多次出現“禹”字。這就可能與無餘越國與商朝接觸有關。

    前1352–133418王朝埃赫那頓一神教宗教改革:埃赫那頓,原名阿蒙霍特普四世,他在位時期最重要的事件即是推行崇拜阿頓(或翻譯成阿吞)的“宗教改革”。他廢除太陽神Ra以及太陽神阿蒙信仰,以宗教改革為名,強制推行太陽神阿吞的崇拜活動,這是古埃及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埃赫那頓之後,又經歷四任法老,被19王朝取代。

    孔甲亂夏:

    姒孔甲:不降子,扃侄,扃子廑繼王位後病死,由他繼位。宋人邵雍所著的《皇極經世》稱孔甲在位31年,病死。根據百度介紹說法,孔甲在位期間,肆意淫亂,是一位胡作非為的殘暴昏君。使得各部落首領紛紛叛離,夏朝國勢更加衰落,逐漸走向崩潰。所以《國語.周語下》說:“孔甲亂夏,四世而隕。”注意國語這裡沒有用”夏亡“字眼。

    前1340年左右埃赫那頓統治期間,似乎唯一興趣就是推行阿吞信仰。於是乎對內政外交幾乎全都置之不理。這是有證據的。有關阿蒙霍特普四世統治後期的關鍵史料來自於被稱為阿馬爾奈文書的古埃及文獻。檔案主要是阿蒙霍特普四世王朝的外交通函。這些信箋中包含了真正的無價之寶:來自亞洲地區的大量泥版檔案,它們是埃及在亞洲的殖民地或盟友發給法老的。這些文獻顯示,由於阿蒙霍特普四世對宗教事務的過度關注,埃及在國外的影響力下降,甚至是出現了明顯的國力衰退。法老對宗教改革以外的政治活動的漠視無疑引起了由圖特摩斯三世建立起來的埃及帝國發生了大麻煩。

    周人遷徙:

    按照周人描述,周人祖先不窋襲父職,繼任農官(后稷),但其時夏孔甲帝"好鬼神,事淫亂,夏后氏德衰,諸侯叛之",《史記.周本紀》載:“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務。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間”。《國語.周語》中也載有:“及夏之衰也,棄稷不務,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竄於戎狄之間。”

    前963-前959年從第十八王朝開始,古埃及的新王國時代維持了近五個世紀的霸權,到第20王朝的拉美西斯十一世為止,這一霸權走向崩潰。埃及到了二十王朝以後,一系列的奴隸起義導致國力衰竭。按照西方人的說法,從第21王朝到第31王朝古埃及歷史終結,埃及進入了后帝國時代,這一時期又被劃分為第三中間期和後埃及兩個階段。“第三中間期和後埃及”叫法其實也並不準確,它反映的是延續2000多年的古埃及文明在周邊勢力興起後遭到外族入侵統治後的崩潰消亡的一個長期過程。

    周穆王西遊,參拜黃帝宮,會見西王母。

    周穆王姬滿,為周王朝第五位帝王,穆王曾於十三年至十七年駕八駿之乘驅馳九萬里,西行至“飛鳥之所解羽”的崑崙之丘,觀黃帝之宮。又設宴於瑤池,與西王母做歌相和。即穆王西遊年代應該在公元前963-公元前959。周穆王這次返鄉探親顯然也把”孔甲亂夏,四世而隕“資訊帶回中原,也許他看到中東亂象,從此著手經營東方重建華夏。

    根據《史記》和《國語》、《竹書紀年》等記載,關於夏亡至少有三次,一是”伊洛竭而夏亡“,二是“商湯滅夏”,三是“孔甲亂夏,四世而隕”,顯然這三次夏亡很明顯對應古埃及三大事件,一是古王國因為中東大旱而衰亡,而進入第一中間期,二是喜克索人人入侵,古埃及進入第二中間期,三是埃赫那頓宗教改革,導致姬周家族出走,步楚人後塵遷徙到東方。但一個很顯然的事實是姬周家族出走的時候古埃及(夏)並沒有亡,甚至18王朝還並沒有滅亡。

    根據張四維《夏朝的歷史和考古困境》一文,按照《史記》等古籍的記載,商朝的開國之君是湯,也叫湯武王,在甲骨文或其他古籍中也被叫做“大乙、天乙、鹹、唐、成湯、成唐、烈祖”等等。但在甲骨文裡,湯武王根本就不是商朝的開國之君,最多也就是一個“發揚光大”的中興之君。甲骨文卜辭對湯武王的歌功頌德不少,但就是沒提到他曾經打敗過“桀”,推翻過“夏”。甲骨文裡不僅沒有“夏”這個字,也沒有“桀”這個字,甚至連可以懷疑的物件都不存在。

    周武王為了給滅商找出合法性理由,可能炮製“商湯滅夏“。《尚書》裡有說是周武王討伐商紂王的宣言:“有夏桀弗克若天,流毒下國,天乃佑命成湯,降黜夏命。” 司馬遷可能搞不明白為什麼夏亡三次,把對應喜克索人入侵事件的“商湯滅夏”作為夏亡事件,顯然某些故事是出於編造,把太康失國期間發生的事件作為“商湯滅夏”的商代夏故事肇由。但商人來源應該與喜克索人關係不大,到是楚人先祖部落很有可能是在喜克索人入侵古埃及時因起兵尊夏攮夷被打散而流落到山西。如果讓司馬遷去解釋“孔甲亂夏,四世而隕”與“商湯滅夏”是什麼關係,估計司馬老爺子也暈了,至於“伊洛竭而夏亡”,司馬老爺子乾脆假裝不知。但是對比古埃及史,立即就清楚了中國古籍所有關於夏朝的零星記載都是怎麼回事!尤其是太康和少康的名字找到了對應古埃及法老的真實名字,真實不虛,又給出了斷代標杆,可以迴應任何質疑!中國考古學界不可再盲人摸象、掩耳盜鈴了!

    (參考法老列表:List of pharaohs),另外分子人類學的證據之前已有很多博文論證。 分子學的強大證據正是古埃及夏論背後最強有力的可穿透幾千年甚至上萬年的證據支撐!

  • 2 # 歷史大片

    根據蘇美爾文明記載,聖經記載,山海經記載。

    古埃及原先由尼比魯星的曠工奴隸待著,後來奴隸造反,全部被鎮壓。

    之後伏羲女媧開始造人!經過長期改造,智人出現!智人一直統治非洲,慢慢從埃及進入亞洲,開始智人瘋狂擴充套件,基本將其他人種滅絕!

    蘇美爾文明開始,埃及由伏羲的兒子后稷統治,併成功攻下蘇美爾。后稷想進攻尼比魯母星神的第四區,遭遇帝俊核炸(聖經有記載:天火降迦南)。蘇美爾覆滅!

    之後再重新分配了伏羲女媧和帝俊集團勢力。後來埃及由鳥頭神少昊統治,成為埃及唯一的神,也就是埃及所稱的拉!

    自從這之後開始封埃及法老,尼比魯星神開始撤離地球!

  • 3 # 文史乾坤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糾正提問中一個不嚴謹的說法“閃米特文明”。把“閃米特”稱之為文明實在是有些牽強,他們是史上古老的三大遊牧族群之一,因為此時的他們正在廣袤的兩河流域遊蕩,尋找著文明的“獵物”。

    閃米特源起於阿拉伯半島,他們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盯上了富饒的蘇美爾,並陰差陽錯的統一了這個一直處於分散城邦的地方,建立起了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國家—阿卡德帝國。

    而閃米特的另一部分遊蕩到了古埃及,大家喜歡把這部分人稱為喜克索人。一直順風順水發展的古埃及第一次遭到外族的入侵(公元前1720年),他們佔領了埃及北部的大部分地區,進行了長達100多年的的統治。此時的埃及正處於“第二中間期”。要想知道閃米特統治古埃及之前是什麼樣的,那麼就要了解古埃及的歷史劃分。

    古埃及歷史通常被劃分為8或9個時期,即前王朝時期、早王朝時期、古王國時期、第一中間期、中王國時期、第二中間期、新王國時期、第三中間期和古埃及後期。那麼在第二中間期之前的五個時期就是今天我們要了解的古埃及的那段歷史。

    古埃及文明大概出現於公元前5000年。歷史的舞臺總是不缺乏主角,1989年考古出土了一件著名的文物“那爾邁調色盤”,就是這塊調色盤的主人在公元前約3100年使埃及成為了一個統一的國家。

    古埃及人看天狼星啟示,順應著尼羅河的潮起潮落,建立了規模宏大的灌溉工程,率先解決了吃飯的問題。之後又發展了織布工藝和青銅器及其他金屬的加工,這樣埃及的女性們可以穿金戴銀,用化妝品盡情的打扮自己(那爾邁調色盤能夠證明)。記得有位史學家說過“在蒸汽機出現之前,我們能擁有的所有東西,埃及人都有,甚至還超越了我們”。所以說那個時候的古埃及人過得還是很不錯的。

    公元前2700年,古埃及人幹了一件很牛很牛的事,法老左塞爾給自己修建了一座陵墓—金字塔。在那個年代一座佔地一萬多平米,高六十多米的石頭建築跨越數千年仍然屹立世界不得不稱之為奇蹟,由此可見當時古埃及人高超的建築技藝。從另一個方面看,修建金字塔要動員數以萬計的勞力,同樣也說明法老對整個國家的管理也已經達到極致。

    當然他們在其他領域的創造也是響噹噹硬邦邦。他們製作了太陽曆,計算出圓周率為3.16,還發明瞭船和帆加強了與蘇美爾文明的相互交流。最重要的是他們發明了毛筆和墨水,寫在沙草紙上的故事為儲存人類文明做出了突出貢獻。公元前2400年流傳下來的“普塔霍特普格言”就是最好的證明。

    大英博物館裡珍藏著一件鎮館之寶,古埃及的《亡靈書》。我們不妨摘選一段,看看千年以前人們對善惡的認知。

    【神啊,我是清白的

    我從來沒有起過害人之心

    我從來沒有以富壓貧

    我從來沒有仗勢欺人

    我從來沒有賺過一文黑心錢

    我從來沒有褻瀆神靈

    我從來沒有教唆奴隸反對主人

    我從來沒有殺人,使人捱餓,讓人哭泣

    我從來沒有不忠不孝

    我從來沒有汙辱神廟

    我從來沒有私吞貢品

    我從沒在廟裡行過淫邪之事

    我從來沒有不敬神靈

    我從來沒有做過假賬

    我從來沒有和嬰兒爭奶

    我從來沒有毀壞鳥巢

    神啊,我是清白的,清白的,清白的】

    從這樣最原始樸素真誠的傾訴中,彷彿感覺到他們和我們就生活在同一個時空,就是村頭街尾的一個阿婆在自言自語。

  • 4 # 鄜延路節度使李

    這問題應該是以色列人入埃及之前的情況吧,那時應該是公元前1700年左右之前的情況。

    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北非的氣候變得愈加乾熱,迫使這一地區的人們集中居住在尼羅河流域,尼羅河成為埃及的生命線,遊牧民族在約180萬年前的更新世開始生活在這一地區。尼羅河每年的定期氾濫帶來肥沃的土壤,為穩定的農業經濟和完善的中央集權社會創造條件,構成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塊基石。

    一個典型的涅伽達文化的陶罐,上面的塗飾是瞪羚。(前王朝時期)

    約在公元前5500年,一些小部落開始生活在尼羅河流域,發展成一系列牢固控制農業和畜牧業的文化。最早的文明開始於下埃及的奧瑪裡、莫林達,和法尤姆。由於處在撒哈拉沙漠、尼羅河流域和近東的十字路口上,法尤姆的新石器文化顯示出各自的特徵,因先進的石器而聞名,發展成為埃及史前的石器工藝。莫林達是北方最大的部落之一,擁有獨一無二的精巧的花瓶、陶環架、勺子,以及古王國時期流行的石制權杖。

    埃及南方最早的文明,拜達裡文化的出現比北方晚幾個世紀。與北方的馬底、布陀、赫利奧波利斯文明同時代。拜達裡文化以它高超的製陶業、石器和銅的使用而聞名於世。巴達裡墓葬,帶有社會階級痕跡的簡易墓坑,顯示出文明已經在有權勢的首領的控制下。

    在南方,約公元前4000年,奈加代文化逐漸發展成尼羅河沿岸的文明。它的政治中心有希拉孔波利斯和阿拜多斯,並開始擴張它在埃及北方的勢力。當時的人懂得製造彩陶,精美的裝飾的石制花瓶,化妝用調色盤,以及金子、青金石、象牙製成的珠寶。他們也從事與努比亞和黎凡特的貿易。

    涅伽達人制造一種被稱為埃及彩陶的彩色釉製陶器,被廣泛用於飾杯、護身符和小雕像,直至羅馬時代。前王朝時期最後一位法老的統治時期,涅伽達文化開始使用符號進行書寫,後來發展成為一套完善的埃及象形文字系統,以記錄埃及語言。

    古埃及人以名為“米尼”(希臘語為“米尼斯”)的國王作為他們歷史的正式開始,他們認為是這位國王統一上埃及和下埃及。向統一王朝的過渡實際上比古代埃及作家讓我們認為的更加漸進。而且也沒有與“米尼斯”同時代的記錄。儘管如此,學者們現在認為,這位傳說中的米尼斯也許是那爾邁。

    在那爾邁調色盤上,描繪他在儀式上身著皇家盛裝,成為埃及統一的象徵。公元前3世紀埃及牧師曼涅託將米尼斯到曼涅託自身所處時代的埃及法老分組,將其分為30個王朝,這一體系沿用至今。

    在早王國時期的約公元前3150年,第一位法老鞏固他在下埃及的統治,定都孟斐斯。在那裡他們可以控制富庶的三角洲地區的農業和勞動力,以及利益豐厚的通往黎凡特的商路。法老們不斷膨脹的權力和財富反映在他們精心製作的石室墳墓和考究的埋葬儀式,這些用於歌頌死後被神化的法老。法老們建立強大的王權以使他們對國家土地、勞動力、資源的控制合法化,而這些對古代埃及文明的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

    古王國時期

    農業生產力的發展是古王國時期建築、藝術、科技取得驚人進步的基礎,而完善的中央政府使這些成為可能。在“維齊爾”的指導下,國家官員徵稅、協調水利工程以提高農作物產量,徵用農夫進行建築工程,建立司法系統維護和平與秩序。富裕和穩定的經濟保證財政的盈餘,使國家有能力主持建設紀念性質的巨型工程和讓皇家工場委託製作傑出的藝術品。左塞爾、胡夫和他的子孫們修建的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和法老們的權力)令人難忘的象徵。

    中央政府重要性的上升隨之而來的是被法老承認土地擁有權並供養的官吏和書吏階層。法老也會將土地用於修建陵寢或贈與地方神廟以保證死後對自己的崇拜。這樣的五個世紀的封建統治逐漸削弱法老的經濟實力,到古王國後期,法老已經無力維持龐大的中央機構。法老的權力下降,地方統治者隨即開始挑戰法老的權威。再加上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2150年的嚴重乾旱,最終導致國家陷入被稱為“第一中間期”的長達140多年的飢餓和動盪之中。

    第一中間時期

    古王國後期中央政府崩潰後,政府已經無法維護經濟穩定。地方統治者無法依靠國王幫助及時化解危機,接著發生的食品短缺和政治辯論升級為饑荒和小規模內戰。儘管存在難題,但地方統治者不再對法老進貢,而利用新獲的獨立維護各省的繁榮。

    一旦掌握自己的資源,各省經濟上變得更加富足—社會各階層的更大更好的墓葬證明這個事實。在這次創作力爆發之際,各省的藝術家繼承和調整古王國時期服務於王權的文化主旨,書吏們發展和豐富文學的風格,表現出這一時期的創造力和樂觀。

    從對法老的效忠中解脫後,地方統治者開始互相爭奪領土和權力。到公元前2160年,耶拉孔波利斯的統治者統一下埃及,而底比斯的因提夫家族統一上埃及。因提夫家族不斷在北方擴張勢力,南北朝之間的衝突不可避免。約公元前2055年,底比斯軍在曼圖霍特普二世率領下擊敗耶拉孔波利斯統治者。埃及的再次統一,開創經濟和文化復興的新時期。

    中王國時期

    中王國的法老們恢復國家的繁榮和穩定,刺激藝術、文學和紀念性建築工程的復甦。第十一王朝的門圖荷太普二世和他的繼承者們從底比斯統治全國。約公元前1985年,維齊爾出身的第十二王朝建立者阿蒙涅姆赫特一世將首都遷往法尤姆綠洲的伊塔威。在那裡,第十二王朝的法老們實行富有遠見的墾荒和灌溉計劃以增加這一地區的農業產量。此外,對努比亞的再征服獲取的領土中富產石料和黃金,人民被驅使在三角洲東部修建防禦建築,稱為“大公牆”,用於抵禦外族入侵。

    擁有可靠的軍隊、政治穩定和豐富的農礦業財富,國家的人口、藝術和宗教繁榮起來。與大力推崇神靈的古王國形成鮮明對比,中王國時期經歷一種被稱為“民主化”的“個人的虔誠”的增長,依據這種信仰據說所有人都能支配一個靈魂並能在死後陪伴神靈。

    中王國文學的特點是詭辯的主題和自信而雄辯的人物風格。浮雕和肖像雕塑藝術精湛,細節上盡善盡美,達到新的技術高度。

    中王國的最後一位有為之主,阿蒙涅姆赫特三世,允許亞洲移民進入三角洲地區以為他的採礦業和水利工程提供充足的勞動力。但這些充滿雄心的水利工程和採礦活動,與他統治後期尼羅河氾濫不足聯絡起來,透支經濟,加速國家衰落,最終在公元前14世紀和公元前13世紀進入“第二中間期”。這次衰落期間,外來的以色列人進入,一位叫約瑟的人擔任首相,後來又有一幫人到來開始控制三角洲地區,甚至建立西克索斯王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是蜘蛛俠,你會不會接受鋼鐵俠的offer,成為成功人士?